乌梁素海渔业资源现状及养护对策

2024-01-28 03:53胡鹏飞冯伟业菅腾乌兰托亚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3年6期
关键词:乌梁素海渔业资源水生

胡鹏飞,冯伟业,菅腾,乌兰托亚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是“一湖两海”的湖泊之一,也是内蒙古重要的大水面渔业生产基地。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湖两海”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进乌梁素海综合治理工作[1]。目前,乌梁素海水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水生生物数量和种类逐年增多,渔业资源恢复情况整体向好。

1 水域生态环境现状

乌梁素海水面面积稳定在293 km2,最大库容5.5亿m3,大片水域水深0.5~1.5 m,水域面积及生态蓄水量均维持在合理区间。乌梁素海水质指标中除总氮和化学需氧量外,其他水质指标均为Ⅰ~Ⅲ类,湖心区断面符合地表Ⅳ类水标准,处于中营养状态。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鸟类增加到260 多种,600 多万只。

2 渔业资源养护情况

乌梁素海曾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主要的经济鱼类有鲤鱼、鲫鱼、瓦氏雅罗鱼、赤眼鳟、泥鳅及鲶鱼等。1987 年之后,随着巴彦淖尔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及农业退水的大量排放,导致乌梁素海湖泊富营养化严重,水质指标一度达到劣Ⅴ类。水体中溶解氧下降、氨和硫化氢气体释放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加上人为因素,致使乌梁素海的渔业资源日趋枯竭,鱼类多样性由1980 年的22 种下降到2000 年的8 种[2]。

为改善乌梁素海水生态环境,恢复水生生物资源,当地采取了生态补水、增殖放流、流域面源治理及生态工程建设等多项措施。其中,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乌梁素海恢复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手段。2019—2022年,乌梁素海放流大规格草鱼种4.54 万kg,大规格花、白鲢鱼种1.82 万kg。根据2022 年乌梁素海渔业资源调查结果显示,乌梁素海鱼类资源总量评估结果为1 257 t,其中鲫鱼、麦穗鱼、鲤鱼、鲇鱼及草鱼的资源量最高,分别为676.3 t (53.8%)、183.2 t(14.6%)、147.6 t(11.7%)、80.4 t(6.4%)和38.4 t(3.1%)。人工放流的草鱼、鲢鱼及鳙鱼在此次评估中的资源量合计为54.2 t,其占总资源量的4.3%;而鲫鱼、鲤鱼、鲇鱼、鳊鱼及4 大家鱼等经济鱼类的资源量合计为991.0 t,其占总资源量的78.9%[3]。随着湖泊水质状况的良性发展,以及历年增殖放流对水生生物资源量和种群数量的有效补充,乌梁素海渔业资源逐步丰富,现有渔获物种类恢复发展到鲢鱼、鳙鱼、草鱼、鲤鱼及鲫鱼等20 多个品种[4]。

3 存在问题

3.1 生态补水存在困难

乌梁素海年蒸发量较大,若无外来进水,乌梁素海将面临面积萎缩、水盐失衡和水质恶化等问题,这对湖区鱼类的栖息、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威胁[5]。因此,通过规划安排黄河凌汛水对乌梁素海进行生态补水至关重要,一方面能够缓解沿黄地区防凌压力,避免黄河凌汛灾害;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乌梁素海生态需水量,修复湖泊生态环境。然而,2023 年黄河流域转入枯水年,水量调度形势严峻,每年所需的生态补水流量恐难以长期稳定保持。

3.2 部分湖区水生植物及藻类生物量过度增长

乌梁素海属于灌区草型浅水湖泊,平均深度不大,营养盐浓度高,特别适合孕育发展各类水生植物及藻类[6]。2008 年,乌梁素海曾暴发了大面积的“黄苔”。通过综合治理,目前“黄苔”发生时间稍有推迟,形成面积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然而由于管理疏漏,如今每值春夏时节,乌梁素海个别区域的水生植物及藻类仍会大量生长,加之碎屑堆积比较严重,导致湖区部分月份和局部点位水质不稳定,因此乌梁素海所存在的潜在沼泽化危机,以及“黄苔”再次暴发的隐患尚未根除。

3.3 鱼类优势种群小型化加剧

过多的小型鱼类可对湖泊的水质状况产生负面影响,并导致浮游动物群落的小型化,促进藻类(特别是蓝藻)的生长。乌梁素海现有鱼类20 多种,其中优势种以鲫鱼、麦穗鱼和小黄黝鱼等小个体鱼类为主,瓦氏雅罗鱼、赤眼鳟等土著鱼类几乎消失。湖区鱼类的小型化趋势加剧,种群结构不合理,使水体生物生产力得不到充分利用,也会使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故调整鱼类种群结构,解决鱼类小型化问题迫在眉睫。

3.4 增殖放流过程缺乏科学管理及效果评估

科学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恢复天然水域衰退渔业资源、改善增殖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缺乏科学管理及效果评估的增殖放流活动,可能会导致放流效果不明显,更有甚者会给野生鱼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水域生态系统安全等带来诸多风险。乌梁素海自实施增殖放流多年以来,因缺乏资金、技术难度较大等问题,尚未对增殖放流活动建立起科学性、系统性的管理制度,同时对增殖放流效果尚未进行评估,导致制定和调整放流方案时缺乏相关科学依据。

4 养护对策

4.1 有关部门保障乌梁素海生态补水量

乌梁素海曾被誉为中国的“北方之肾”,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自2013 年起,黄河每年经红圪卜排水站向乌梁素海生态补水2 亿~3 亿m3[7],2018 年补水量增加到5.94 亿m3。今年黄河进入枯水年,用水形势较为严峻,但乌梁素海作为沿黄地区重要的湖泊湿地,属于生态较为脆弱地区,相关部门应统筹考虑生态用水情况,科学制定补水量及调度方案,保障乌梁素海生态补水量。

4.2 采用放流与打捞相结合的方式防治“黄苔”

建议在放流品种上合理增加滤食性鱼类,如鲢鱼、鳙鱼和草食性鱼类——草鱼、团头鲂的放流数量,通过鱼类摄食藻类和水草,控制水生植物生物量,减少藻类附着基质和藻类数量,防治“黄苔”。鉴于采用放流的方式防治“黄苔”需要较长的效应时间,为尽快消除暴发“黄苔”的隐患,可组织“黄苔”打捞队伍对湖区现有的丝状藻类进行打捞、清理及无害化处理。同时,应科学制定乌梁素海突发“黄苔”、藻类暴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准备要求、应急处置措施和事后恢复等有关工作。

4.3 通过增殖放流和生态捕捞提升湖区生物多样性

一方面利用增殖放流优化渔业资源结构。通过放流鲤鱼、鲇鱼等目前尚有一定种群数量的鱼类,帮助其种群更好的繁殖;通过放流黄河鲤等濒危本地土著鱼类,以增加其种群生物量;通过放流鳜、蒙古鲌等鱼食性鱼类来控制小型鱼类种群规模。另一方面进行科学的生态捕捞,将达到捕捞调控目标规格的草鱼、鲢鱼及鳙鱼等进行定向捕捞。捕捞的渔获物由实施单位进行公开出售,所得收入可纳入下一年的增殖放流调控经费。

4.4 建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科学管理制度

应开展放流水域内水生生物资源调查及动态监测工作,分析水生生物种类、鱼类群落结构及水质环境的变化特征,形成鱼类资源评估报告,并充分考虑增殖放流水域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提出进一步优化方案和管理调整措施。同时,要加强对放流品种的亲体选定、苗种培育、检验检疫及放流水域生态环境质量等环节的监管,逐步引入放流品种种质鉴定、放流过程监理等制度[8]。要加强放流效果评估工作,对放流的品种开展科学有效的跟踪监测和效果评估工作,比对放流前后相关水域品种结构变化,以便及时在放流品种、数量及时间上进行放流计划的调整,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放流效益。

猜你喜欢
乌梁素海渔业资源水生
沅江怀化段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
东海渔业资源重建的智慧技术思考
中韩渔业资源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在青岛举行
简述鱇浪白鱼渔业资源相关研究成果、问题与建议
十字路口的乌梁素海
三氯生对4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乌梁素海地区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山水谣
浅谈乌梁素海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措施
志愿者倡议保护乌梁素海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