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路径分析

2024-01-27 18:50许明贵
高考·中 2023年11期
关键词:路径分析文言文教学新课标

许明贵

摘 要:进入到高中阶段后,语文学科教学和学习的难度有了质的提升,除了现代文的篇幅越来越长,现代诗歌的内涵越来越深以外,古诗词和文言文的篇幅和内涵也都同样越来越长和越来越深,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难题。新课标中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应当落实在“育人”方面,高中语文教师针对文言文进行的教学也就需要跳出翻译和背诵的表层框架,往更深层的探索与理解上发展,而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何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前提条件下引导学生完成对文言文的理解成为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本文围绕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路径展开分析,先是简单介绍了文言文教学对文化传承、学生素养和语文教学来说的必要性,之后结合实际对高中教师如何开展文言文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能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切实的帮助。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路径分析

文言文与白话文相对,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文章,其内容注重对典故的引用,其语言强调骈俪对仗和音律工整,其特征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在中国古代长时间作为“读书人专用”的书面文体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推进,文言文已经不再被看作是当今社会的书面语言,而现代教学体系语文学科中针对文言文的教学也更多集中在字、词、句的用法上,注重学生对文言文中字词句所表达意思的理解,最终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在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础上背诵全文或部分段落,不要求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言文。但就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而言,停留于背诵和翻译的文言文教学让学生忽视了文言文中语言、意境和情感的美,也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形成了晦涩、枯燥的刻板印象,没有真正将文言文的教学价值开发和利用起来,对此高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对文言文的教学多做创新。

一、高中文言文教學的必要性

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曾在《古代汉语》一书中对文言作了明确的定义,认定“文言是由先秦口语演化形成的一种上古汉语书面语言和后世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将其定性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而在对“文言文”三个字进行拆解后也可以得出“文言文就是美好的语言文章”的结论,其中第一个“文”表修饰之意,第二个“文”指文体,“言”则表示写、记载之意,仅三个字就得以窥见文言文的“语言美”。从这一视角上看,现代教育体系下的文言文教学早已突破了语言教学的局限,在语言建构与运用以外还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功能性覆盖多个不同的层面,对学生知识、思维、能力、修养等多方面的发展和提升都能够提供助力。除此以外,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必要性还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一)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跳出了“应试”的怪圈,学生虽然同样也需要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积累与技巧的提升,但在此之外能够接触到的内容更多也更深,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一大组成部分,其本身蕴含着的丰富文化内涵就为学生视野的延伸提供了土壤。从某种意义上讲,文言文从古至今的流传也可以被看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留存和延续,其间凝练着古人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诞生的思想与迸发的情感,高中语文课程中开展的文言文教学实质上就是对凝结在语言文字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探索与品鉴,因而在先进理念指导下设计和开展的文言文教学活动便能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极大的助力,也有利于为当代青少年树立起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与观念。

(二)有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文学素养实际上是一个指代很宽泛的名词,本质上指的是一个人在文学方面的综合表现能力,包含文学创作、交流、传播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语言水平和思想水平,文学素养的提升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而高中阶段语文文言文教学就是文学素养提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文言文有着与现代白话文学完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情感抒发方式,强调遣词琢句和意境营造,每一个段落、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可能极具探索价值,学生在品鉴文言文的过程中与阅读现代文学作品时会有完全不同的收获,而无论是对作者写作手法的揣摩还是对作者情感表达的深思,都会为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完成量的积累,为质的蜕变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三)有助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延伸

进入新的教育改革阶段以后,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转向对学生个性、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等的全方位引导,后应试教育时代高中语文教学问题的暴露也对教师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文言文虽然与现代白话文有着文字应用、语言表达等多个方面的脱节,但文言文的教学仍然是高中语文教学向外延伸的主要路径之一。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很多时候都不会局限于教材,而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拥有了接触更多课外语言知识的机会,在对语言文字的深度探索与深入研究中,学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窥见历史的多重样貌,进而养成用发展眼光看待事物的意识、习惯与能力。

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路径

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文言文可以算是语文学科中学习难度最大的内容,应试教育体系下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更是导致文言文教学效果不理想,而教师在探究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路径前,还需要对当前文言文教学的现状进行解析,明确学生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存在的几大问题,即兴趣与积极性偏弱、常识与词语积累偏差、机械背诵与重复记忆偏多、课堂教学氛围偏差。在此之后,教师就有必要从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入手,帮助学生夯实语言基础与教会学生正确理解记忆文言文的方法,并引入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文言文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在更加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展开对文言文的学习、理解和记忆。

(一)从解字出发搭建文言桥梁,夯实学生语言基础

语文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是关于“语言”的教学,而对文言文中“语言”的教学通常需要结合特定语境来进行,相对于白话文来说,文言文中的“语言”不仅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对文言文中实词、虚词、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等语言知识的讲解在很多时候都会对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因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文言文教学活动时首先就需要从解字出发为学生搭建语言桥梁,以夯实学生有关文言文的语言基础[1]。

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课文《劝学》为例,这篇论说文由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在《荀子》一书中列在首篇,文章从意义、作用、态度、内容、方法和目的这几个维度出发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语言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其间也有许多需要重点关注的字词和重点学习的字词知识,如“暴”“生”“”“知”等通假字,分别通的是“曝”“性”“煣”“智”,还有博学、以为、参、爪牙、黄泉等古今异义的字词和于、而、者、焉等有着多种意思的字词,教师通过翻译文章带领学生找出这些重点字词以后,还需要引入思维导图来对这些字词进行归纳总结,助力学生对这些字词形成更加深刻的记忆和更加完整的认知,也方便学生后续的复习和其他课文的学习。

(二)从情境出发进行直观体验,深化学生知识理解

情境教学是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直观的情境来为学生营造更适应学习的环境与氛围,借由学生自身的真实体验与真实感受来深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认知。而在高中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通过创设古风情境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老生常谈的“意境”,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直观的情境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也有助于带给学生更深层次的感受与理解[2]。

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课文《阿房宫赋》为例,这是唐代文学家杜牧所作的一篇赋,文中描绘了阿房宫的兴建到毁灭,借秦朝统治者的亡国教训来向当时的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第二段“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作为情境创设的主要依据,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向学生展示阿房宫中的骄奢淫逸,引导学生站在创作者的视角对文本中蕴藏的情感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理解。除此以外,情境教学还可以与演绎教学结合起来,在叙事性更强的文本中,教师还可以一边创设情境,一边引导学生分角色演绎情境中发生的事,赋予学生更加深刻与真实的情感体验,也让学生对文本展开更深层次的思考。

(三)从趣味出发更新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际上,兴趣永远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对文言文的学习也是如此。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相差甚远的文字运用与语言表达不仅容易让学生产生混淆,也容易消磨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因此教师在以文言文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时就需要抓住这一要点,有意识地为课堂教学增添更多趣味性,用趣味的教学活动抵消文言文本身的晦涩与乏味,从根本上达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3]。

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课文《赤壁赋》为例,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主要记叙了作者与朋友泛舟夜游赤壁的事,遣词琢句尽显作者独特的艺术构思,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基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和培养,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以景为衬托,在介绍作者生平的时候适当增添一些幽默性的语言来活跃气氛,如果要概括苏轼的一生的话,用“三起三落”这个词再合适不过,本文就是作者被贬黄州时所作,既抒发了月夜泛舟的舒畅,也暗藏着怀古伤今的悲怆。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感知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的情感,教师还可以细讲作者的被重用又被贬谪的经历,同时引入其父苏洵、其弟苏辙的事迹来补充教学,以最大化调动学生的兴趣。

(四)从吟诵出发联动听觉感官,提升学生课堂体验

吟诵是古诗词乃至文言文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骈俪对仗和音律工整是文言文最大的特点,也为文言文的吟诵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与一般的朗读不同,文言文的吟诵实际上是借由声音来表现情感,带有节奏和韵律的吟诵相对而言更加形象和生动,学生在多次吟诵文言文的过程中往往能够收获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联动了听觉感官的吟诵学习法给予了学生更多想象空间与发挥空间,也让学生拥有了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的机会,更有助于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美[4]。

以人教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课文《兼爱》为例,该篇课文选自《墨子》,阐述的是战国时期墨子的主要思想“兼爱”,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基于此墨子也曾提出“人该爱万物,养万物,包容万物”的伦理论说。而在学习《兼爱》这篇文言文时,学生需要尝试体会和理解墨子对“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的理解与认知,有感情、有停顿地吟诵就能够帮助学生体会墨子称之为“兼爱”的伦理道义。除此以外,吟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之于文言文阅读的语感,让学生在面对没有学习过的文言文时也可以借由吟诵来体会作者想借文字表达的情感。

(五)从辩论出发品鉴古文内涵,培養学生思辨能力

很多时候,文言文中记录的都是精彩的历史故事和伟大的历史人物,但由于作者所处的朝代和所站的视角不同,表达出来的观点也会存在一定的时代局限性,而这就为现代人的学习提供了更多讨论和思辨的空间与机会。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自我意识与思维认知体系,在探究文言文中的论点时也会因为经历、经验和思维认知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化的意见与认知,对此教师就可以从辩论的视角出发来引导学生对文言文内涵展开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究,以此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课文《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这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文言散文,讲述的是烛之武以一己之力解除郑国国难,使郑国免于灭亡的故事。针对烛之武说服秦穆公的那一番说辞,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辩证的思考,在肯定烛之武为国家大义挺身而出这一精神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别站在秦国和晋国的视角上分析两国相继退兵的原因和意义,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近现代国际形势来思考烛之武的中心观点在当今时代是否仍然适用。辩证式的思考能够为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提供助力,辩论式的教学也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文言文是高中语文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课程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都能够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应当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同时教师也要本着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追求,来为文言文赋予更多的活力与新鲜感。新课标的提出促使教育回归到育人的本质,因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从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出发,参照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与学习需求来为学生提供差异化并多元化的教学,基于文言文中语言文字的文化底蕴来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之美,一方面锻炼学生阅读与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另一方面深化学生对文言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在知识教学以外助力学生实现文学素养与文化素养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继双.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探究与改进策略[J].汉字文化,2022(19):95-97.

[2]李翠英.高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有效举措[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6):61-63.

[3]屈燕.高中语文文言文有效教学对策思考[J].科技资讯,2021,19(21):124-126.

[4]柯维红.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品位经典,2020(11):151-152.

猜你喜欢
路径分析文言文教学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多球训练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路径分析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选择
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