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臻至善 优游涵泳
——浅谈作飚的书法与篆刻

2024-01-27 06:16周振
书画世界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中国美术学院美院书家

文_周振

彭作飚PengZuobiao

彭作飚,祖籍山东沂水,1972年生于山东沂南。1993年深造于中国美术学院,师从美院诸名师。2010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并获硕士学位。现为临沂大学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十余次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国展,三次获得西泠印社相关奖项。2021年10月专著《金薤琳琅—中国历代碑帖精品集》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

纳博科夫说:一个作家最无趣的就是站出来解说自己的作品。估计作飚也是这么想的,由此这篇文章落在我身上。

我和飚兄相识有年,师尊也是共同的几位。先不必说性情相投,彼此间本就比较亲近。微博、微信信息满天飞的自媒体时代,我却嫌烦,避之不及。偶尔上线,喜见三两友人“晒书”,作飚即其一。在书家争做“印钞机”的喧扰中,先不论能否通读、精读,能坚持买书就是立场的表达。作飚五体兼擅,与他美院出身有大关联。五体兼擅固然是优势,但精力恐怕也难免因之分散,个人样式不够统一,更意味着心理素质要好,要做好苦修的准备。

从近期作品看,金文在他的创作中占有较大比例。成天写大篆,“弦断有谁听”?这绝对是坐冷板凳的功夫。在我看来,往往这个方向大可挖掘的是字形图像化特征与空间秩序化特征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书写性与装饰性之间的矛盾,无论是调和还是冲突,都有可能走出一条新路来。

作飚笔下,线形趋简。着意的简练发淡古之致,他将金文书法的发展路线进行了一次逆向推演。如是,以厚重笔触书之,强化线条之间的关系,进而将线叠加为面。若于轻灵处再稍加顾盼,我觉得会是另一个层次的提升。

刘熙载认为:“书家无篆圣隶圣而有草圣,盖章之道千变化,执持寻逐,失去愈远,非神明自得者孰能出于至善者耶?”

行草书的流行已非近几年的事。然而,受限于诸多原因,目之所及,大部分作品只是对自己或他人的简单重复,尺幅与形式极尽张扬。焦躁、不安、压抑、收缩,四百多年前的明末书风也是这般刺激,那是本性的流露。我们是否也是如此呢?作飚也有不少行草作品,笔触跳宕,闪烁行间。以他现在的年龄与阶段,他不再满足于点画逼真,却未肯率意地高蹈狂歌,进退之间未免有所踟蹰,这倒正是“有所谓”的得失参半处。我更愿看到他在此基点上的放纵。

个人最中意他的小字,以楷为主,篆隶杂糅,清丽、瘦硬且不乏肆意,有帖味,有碑意,于不着力处见精微。

作飚的篆刻隐约有雄肆气象。对流派印风,作飚似乎不甚感冒,但他的学习经历又难免与当代大写意印风若即若离。流派浸染少,意味着在对古印的认识上受干扰也少,因而将其修正并形成自家图式的可能性也要大。

一个内容往往做数种乃至十数种形式的排布,我也有这个习惯,颇富实验性,又能常见常新,不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某一路数深入的可能性。以作飚的年龄与潜力论,他自然是前途无限,用不着我赘言。其书未臻至善,也是现状,我倒觉得是好事,至少对他而言,至少在现在这个阶段。

突然想到本雅明对卡夫卡的评价:“卡夫卡执着地强调他的失败,这是很发人深思的。”有尝试就有可能失败,有失败就有可能成就,我深信能沉潜、能涵泳的飚兄有这种素质。

以此与兄相砥砺。

彭作飚 拙正澄《偈》138cm×68cm2020

猜你喜欢
中国美术学院美院书家
文人匪事
中国美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优秀中国画作品
杂说书家之性灵
美院张老师评画
文化部的动漫奖公布《大鱼海棠》、中国美术学院等获奖
“鲁艺精神”与鲁迅美院油画系
奇葩美院(完结版)
大美不言 大朴不雕——记青年书家郭汉亮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世界四大美院之一的列宾美院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