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玮
(福建省福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1)
奶牛腐蹄病是由坏死杆菌引发的细菌性传染病,坏死杆菌还易与节瘤拟杆菌、球菌、产黑色素类杆菌等病原体混合感染。
病牛体温升高至39.5~40 ℃,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卧地,不愿行走,强行驱赶时出现跛行或站立时腿不愿触地,同时其产奶量严重下降。
检查发现病牛蹄底部有感染,出现溃烂,触压溃烂处有炎性渗出物和血水流出,并散发恶臭。
奶牛蹄部、乳房及口腔黏膜无水疱、溃疡、出血等症状,排除患口蹄疫和水疱病可能。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确诊奶牛患腐蹄病。
对病牛蹄部进行局部麻醉、局部保定,并冲洗蹄部后,用消毒手术刀将蹄部的角质层和软组织剔除,再用双氧水对坏死组织进行浸润,然后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无菌水清洗创口及内部空腔。
用手术刀扩大蹄底的腐败孔,排净炎性渗出物和血水,去除空腔的腐败坏死组织及赘生组织,直至出现正常组织并流出鲜血后,局部用5%的碘酊消毒,喷撒高锰酸钾粉,再用医用绷带包扎保护蹄部,5 d后更换1次,同时肌注青霉素250万国际单位,连续使用5 d。
4.1 加强饲养管理 奶牛腐蹄病的发生和饲养管理不当有着很大的关系,尤其是雨季。为避免发生本病,应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牛舍干燥、整洁,并及时清除积水、粪便、尿液,去除地面凸起物、尖锐物,防止牛蹄扎伤,降低腐蹄病的发生率。
4.2 加强营养管理 给奶牛提供营养全面的饲草饲料,保证维生素等的供给充足。控制好精粗料的比例,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微量元素,如钙、磷、锌、铜、硒等,有利于强化牛蹄角质,避免出现骨质疏松。
4.3 加强消毒管理 配备充足的消毒、防疫物资,及时消灭病虫害,改善环境卫生。可用含氯消毒药品对场地进行消毒,有条件的可设消毒槽,槽中放入1%~3%硫酸铜溶液,对牛进行药浴。定期对牛进行检查,避免病原从伤口侵入,导致腐蹄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