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在提高原油采收率中的研究进展*

2024-01-26 09:18孔腾霄
化学工程师 2024年1期
关键词:润湿性驱油纳米材料

孔腾霄

(东北石油大学 石油工程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和创新,我国构建了以水驱为核心,化学驱、CO2驱、微生物驱为辅助的一次二次提采体系[1],为国内油田早中期增产稳产提供了技术支撑。随着开发步入中后期,储层非均质性日益增强,层间矛盾不断加深,导致常规驱油剂面临“注不进,采不出”的窘迫处境[2],如何在克服常规驱油剂成本高、自适应性差的前提下,研发新型驱油技术已成为现阶段油气行业的焦点。

自20 世纪以来,纳米工程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技术登上了历史舞台,纳米颗粒(NPs)因其表面活性高、可塑性强及延展性好等优势,已被成功应用于油田提高采收率领域,涉及降压、增注、增产等多个生产环节[3]。我国的智能纳米材料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现场应用成功的纳米驱油技术报道较少,纳米材料的智能化进程滞后,仍需进一步探索。

1 驱油纳米材料性能

作为一种新兴的驱油技术,纳米材料在表面效应、润湿性及颗粒运移等层面具有异于常规驱油剂的特性。

1.1 小尺寸与表面效应

NPs 是一种超细颗粒材料,以空间维度为标准可划为:零维、一维及二维结构,其独特的微观尺寸结构赋予了其表面活性高、吸附性强等性能。NPs 粒径越小,表面积和表面能越大,其分子表面富含许多不饱和悬空键,可捕捉周围游离粒子,呈现出高化学活性[4]。

1.2 润湿特性

与传统表面活性剂不同的是,纳米材料极易粘附于岩石表面,改善其表面润湿性。通过改性,纳米颗粒可具备双向的润湿性能,结合现场应用需求,可灵活调整纳米材料对岩石的润湿改变[5]。在增注阶段,利用纳米材料将矿物表面的润湿性由憎油转变为亲油,降低驱替流体的渗流阻力,大幅提升波及范围。在增产阶段,则将矿物润湿性由憎水转为亲水,实现油水两相分离,大大增加洗油效率。

1.3 抑制微粒运移特性

在水驱排采过程中,矿物颗粒会在流体作用下发生运移。部分强水敏性储层,由于其中黏土矿物遇水发生膨胀,因而造成渗流通道堵塞,水驱效果大打折扣。在驱替液中引入纳米颗粒后,大量纳米粒子因其强吸附性聚集于岩石表面,可有效保证矿物表面颗粒的稳定性,抑制颗粒发生运移[6]。此外,纳米颗粒还具备较强的防膨胀性,可弱化储层水敏效应。

2 纳米材料在提高原油采收率中的应用

2.1 纳米SiO2

目前,纳米SiO2已进入商业化生产和应用阶段,因其抗温、清洁及高比表面积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化学驱油领域。纳米SiO2经复配或改性后,都可大幅度提高原油EOR,其原理见图1。

图1 纳米SiO2 驱替残余油机理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residual oil displacement mechanism of nano-SiO2

复配后的纳米SiO2表面活性剂能够有效降低两相表面张力,提高驱替剂的黏弹性,进而增强对剩余油的驱替作用。而改性后的纳米SiO2,则通过吸附作用聚集于固液两相间形成膜结构,加大油的连续性,进而将更多的剩余油携出。

Baragaua 等[7]以纳米SiO2与醋酸钙不动杆菌为原料进行复配,经研究发现,复配材料可大幅降低两相界面张力,且增黏效果强,可显著提升原油EOR。Raza 等[8]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备SiO2外壳的纳米片(CSAJN),经驱油实验表明,CSAJN 配注量仅用0.006%时便可促使油水间的扩散压力骤增,进而使更多的残余油从矿物表面剥离。解统平等[9]以丙烯酰胺对纳米SiO2改性,应用评价结果显示,改性纳米SiO2表面活性剂润湿反转性优异,具有优异的增产效果。陆小兵等[10]通过醇酯对纳米SiO2实施改性,发现经改性后其稳定性和抗剪性能明显增强,能够有效改善油水流度比,增大驱替效率。

现阶段,纳米SiO2改性工艺流程繁琐,如偶联剂改性、原位改性法等,如何通过相关技术改良简化其改性过程是纳米SiO2未来的主要攻关方向。

2.2 纳米TiO2

纳米TiO2颗粒具有与纳米SiO2相似的物化性质,但在表面活性和吸附性方面更胜一筹。当前关于纳米TiO2提采方面的研究尚浅,针对其在提高原油EOR 的应用不多,仍需更多的室内和现场试验来佐证。现有研究表明,改性纳米TiO2及其复配物提采性能显著。(1)纳米TiO2可有效降低渗流阻力,促使剩余油更易被采出;(2)纳米TiO2具有良好的导流能力,通过封堵高渗层,将驱替流体导向低渗层,实现小孔道中的剩余油开发。

Nasr 等[11]在低浓度盐水驱替剂中引入纳米TiO2,结果显示,经纳米TiO2修饰的盐水,原油EOR提高率达到42.5%。Ashrafizadeh[12]在烷基硫酸钠和聚丙烯酰胺中加入纳米TiO2,经对比实验得出,纳米TiO2的加入比单一使用两种驱替液采收率都高。冯晓羽等[13]利用油酸对纳米TiO2实施改性,发现改性后的NPs 疏水性明显增强,受油酸分子影响,粒子间斥力增大,有效规避了NPs 的团聚现象,显著增大注入流体的波及范围。李营[14]采用AgNO3、TiO2为原料,合成了Ag-TiO2纳米颗粒(图2),通过对其性能的研究,得出该体系可通过改变矿物表面润湿性,大幅改善驱替效果。纳米TiO2提高ROR 虽具备一定的优势,但也并非十全十美。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富含大量羟基,在化学键作用下,TiO2颗粒易发生聚并形成大粒子团,造成渗流通道堵塞,影响驱油效果。如何有效抑制纳米TiO2的聚并现象仍需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

图2 Ag-TiO2 结构示意图Fig.2 Structure diagram of Ag-TiO2

2.3 聚合物纳米微球

纳米聚合物微球遇水极易膨胀,且黏弹性强,纳米微球引入储层后,可实现逐级封堵储层孔隙,进而改变驱替流体的渗流方向,扩大波及范围,实现原油增产。且其受储层酸碱度、高温高压等环境的影响小,适应性强,可应用于高盐度、强非均质等复杂油藏的开发。聚合物微球经改性后,抗温抗盐性能得到明显增强,加之尺寸小、可塑性强,能够满足致密油藏开发的需求。

Zhao 等[15]针对聚合物微球排驱机理开展研究,得出其主要利用封堵或桥塞形式,达到大孔隙封堵的目的,实现深部调驱。赵华强等[16]对纳米微球的调驱机理实施了探究,发现微球进入油藏储层后,聚并于大孔隙处造成渗流改向,后续流体会优先进入低渗小孔道将其中剩余油携出,封堵驱替交替进行,进一步增大驱替流体的波及范围。袁伟峰等[17]将纳米聚合物与低盐度水驱相结合,应用于低渗透油藏采油,结果显示,复合体系可实现无效水流通道的封堵,驱替小孔道中的剩余油。

聚合物微球增产效果显著,在国内多数油田皆有应用。但由于其粒径尺寸与储层孔隙配伍性差,且成本较高,极大限制了聚合物微球的普及和推广。

2.4 碳质纳米材料

碳质纳米材料是当下提高EOR 领域的新兴技术,其在改性后可有效改善矿物表面的润湿性。且经改性的碳质纳米材料吸附能力强,可聚集于油水界面,生产一层弹性界面膜,可显著降低两相界面张力,在驱替剂作用下实现驱油。经大量研究表明,碳质纳米材料在常规储层和致密储层中均有较好的驱替效果,应用前景广阔。

Wu 等[18]以石油焦为原料,开发出一种荧光碳纳米颗粒(图3),该纳米材料不仅耐温耐盐性能强,同时在低浓度下便可达到提采的目的。

图3 从石油焦制备CQDs 和N-CQDs 示意图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CQDs and N-CQDs prepared from petroleum coke

Olayiwola 等[19]采用气相沉积法,研发出纳米多孔石墨烯(NPG),对其性能评价得出,NPG 经改性后会与矿物间形成π 键吸附,在三相界面形成楔形膜,大大改善增产效率。Philippova 等[20]引入SiO2、石墨烯GR,经气相沉积法制备得到高稳定、强吸附的SiO2-GR 纳米复合材料,可有效加强驱替液的稳定性,大大降低两相界面张力。Sikiru 等[21]基于单一驱替剂提采效果低的问题,以过烷基胺对GR 进行改性,经现场应用发现,加入该驱替液后剩余油的流动性得到有效改善,EOR 大大提高。

碳质纳米材料虽应用潜力大,但由于研制成本高、相关理论研究不足等原因,发展滞后,未来需对其理论和经济性能进行深入研究。

2.5 纳米纤维素

纳米纤维素(NC)是一种经济环保的生物高分子材料,其进入矿物与剩余油之间后,可降低剩余油在矿物表面的吸附力,改善矿物表面润湿性。同时可起到乳化原油的作用,最终实现原油增产。纳米纤维素虽在提采方面表现突出,但易受流体中电解质的影响,需通过改性才能真正发挥其增产效果。这是因为电解质会弱化NC 分子间的斥力,使体系中的NC发生絮凝和沉淀,导致其失效。

Saha 等[22]利用丙烯酸丁酯对纳米纤维素进行改性,得到了复合NC 材料,结果显示,该复合驱替液的黏度和耐盐性均有所提升,驱替效率明显优于接枝前。Jalal 等[23]以甲基丙烷磺酸接枝在NC 表面,获得了一种纳米纤维素排驱剂NC-KYSS,能够在矿物表面大范围扩散,且黏弹性和缔合能力强,可有效携带残余油从孔隙中采出。Yin 等[24]开展了HPAM、Al2O3及NC 对CO2泡沫驱稳定性的影响对比实验,结果显示,NC 的稳泡效果最好。这是因为NC 可在CO2分子表面形成骨架膜,长期保证泡沫稳定性的同时,增大泡沫驱替剂的黏弹性,增强其携油能力。魏兵等[25]从微观角度出发对NC-KYSS 的驱油机理进行研究,发现其经表面功能化改性后,NC-KYSS可有效驱替低渗层中的原油,改善洗油效率。

纳米纤维素在改性后驱油性能显著增强,但由于其分子链中的醚键耐温性差,当温度高于120℃后会发生断裂,且在高盐条件下NC 极易发生絮凝,如何有效解决以上难题是NC 今后的主攻方向。

2.6 纳米复合驱

传统复合驱往往自适应性差、投入大,很难达到大幅增产的目的。基于此,诸多专家和学者针对纳米复合驱的应用开展了大量研究。目前,已获取初步应用的纳米复合驱技术有:纳米三元复合聚合物驱、纳米复合表面活性剂驱及聚合物复合纳米微球等。

Soleimani 等[26]针对纳米颗粒聚合物驱进行了原油驱替实验,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驱可有效分散NPs 的突破时间,大幅降低聚合物的吸附量。郭宇[27]针对低渗油藏增产效果差、见水快等问题,以纳米颗粒、水溶性表面活性剂为原料,制备了一种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替剂,经现场考察得出,该复合驱抗温抗盐性能强,使用后可长期保证原油产量。沙鹏[28]为解决油井无效注水、水窜现场突发等现场难题,利用分散聚合反应获得了聚合物复合纳米微球驱油剂,经研究发现,CMQ-2 的黏弹性、封堵性均优于单一纳米微球,具有优异的驱油性能。曹孟菁等[29]利用丙烯酰胺、甲基丙磺酸及芥酸酰胺为引发剂,结合蒸馏沉淀法制备了纳米三元复合聚合物,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多个井场。纳米复合驱不仅能够弱化聚合物吸附、增大体系黏度,同时可在低浓度下实现降低IFT 和润湿反转,低成本达到原油提产,一举多效。

3 评价纳米材料

3.1 技术特点对比

智能纳米材料以其独特的优势已被成功应用于油田提采领域,例如江苏油田的纳米乳液技术、新疆油田的多轮纳米调驱技术、渤海油田的纳米微球提采技术及胜利油田的纳米稠油降黏技术等[30]。纳米材料从技术、成本、环境层面考虑,优势性显著,但各具特色,现阶段主要的智能纳米材料提采技术优缺点见表1。

表1 几种主要纳米材料优势对比Tab.1 Comparison of technical advantages of several main nanophase materials

3.2 面临的挑战

当前虽然部分智能纳米材料已成功应用于各个油田提采领域,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相关技术条件的限制,在应用过程中势必会存在不少技术壁垒。

(1)在技术领域,我国对简化改性过程、抑制粒子聚并等相关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针对纳米颗粒的驱油提采机理有待深究,尚未实现目标化部署。

(2)在经济领域,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复配过程复杂,投入资金大,同时新型智能纳米材料的研发亦相应增大了提高采收率的成本。

(3)在环保领域,部分纳米材料由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复配而成,注入目标地层后会对储层造成一定的伤害,同时增加了油田采出水的处理难度。

(4)在安全领域,纳米材料多以固态粉状或液态流体形式存在,一旦被吸咽到人体内,会作用于体内细胞,影响人的正常身体机能。

4 展望

纳米材料驱油经过多年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我国在油田提采领域已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但对简化改性过程、合理配置加注量及提升驱替效率等方面的研究仍有待加强,有诸多关键技术需要突破。建议加大对智能纳米材料的研发力度,集成流体力学、材料科学及微观物理学等多门学科,赋予纳米颗粒目标化、经济化和智能化,真正意义上实现纳米材料的“一剂多能”和“一剂多用”。同时加强各方的协同合作,研发新型纳米驱油技术,为油田提高EOR 提供技术支撑。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革新和改进,未来智能纳米材料一定会成为油田开发行业的生力军,在提高采收率领域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润湿性驱油纳米材料
武器中的纳米材料
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方解石表面润湿性反转机理
二维纳米材料在腐蚀防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注气驱油技术发展应用及海上油田启示
等离子体对老化义齿基托树脂表面润湿性和粘接性的影响
预润湿对管道润湿性的影响
MoS2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CO2驱油与埋存对低碳经济的意义
利用表面电势表征砂岩储层岩石表面润湿性
聚合物驱油采出液化学破乳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