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淼才
(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安徽滁州 239000)
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北岸,独特的气候优势与水系优势使该地区天然适合发展水稻产业[1]。滁州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5.4 ℃,年平均最高气温20.1 ℃,年平均最低气温11.4 ℃;年均降水量1 035.5 mm,梅雨时节年均23 d;年日照时间2 073.4 h,年无霜期210 d。滁州市分布着淮河干流水系、滁河水系与高邮湖水系三大水系,支流众多,在农业生产用水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近些年,滁州市水稻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在水稻规模化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实践经验,对我国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滁州市作为农业大市,近年来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水稻作为滁州市的第一大粮食作物,2022年种植面积41.13万hm2,总产量253.3万t。
2018 年,滁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滁州市大力推广“稻虾共作”模式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实施方案》,其明确了“稻虾共作”模式在发展滁州市现代特色农业中的重要地位,并对各县(市、区)提出了明确的“稻虾共作”发展任务。在该方案的指导下,各地区稳步实施与推进“稻虾共作”模式,2019年、2020 年和2021 年推广应用面积分别为4.33 万、5.71万和6.67万hm2,到2022年末,全市“稻虾共作”面积达7.83 万hm2。可见近些年“稻虾共作”面积有直线增长趋势,且增长幅度较大,年均增长率达到21.98%。
滁州市开展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已近20年,近些年更是实现全面提档升级,为水稻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1)壮大农机主体。滁州市积极培育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等社会化服务组织,面向全市范围内的农业主体开展水稻插秧机等农业先进机具的应用培训工作,全市水稻机耕率超过97%。2)推进机耕服务。滁州市积极鼓励市内各大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订单式、托管式机插秧一条龙服务业务,机插秧面积占比超过70%。3)强化田管运用。滁州市大力推广应用田间机械化植保设备,采用植保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各县飞防面积基本均超过13.33万hm2。
滁州市农业部门在保障粮食总产量稳定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广优质专用水稻生产,目前已经形成优质专用水稻“单一品种、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单收、单储、单加工”的运营模式,优质专用水稻种植面积达到32.00 万hm2,订单种植面积22.84 万hm2,建设了28 个333.33 hm2以上的优质水稻生产示范区。
滁州市水稻田按照季节划分主要为冬水田与两季田,在选择水稻品种时需要充分考虑滁州市的气候特征、土壤条件与当地生产技术发展状况。根据笔者对滁州市各地区水稻种植情况的调研,以下水稻品种较为适合滁州市种植。
1)早籼1103。该品种非常适合在两季田种植,相较于一般水稻品种,其增产优势显著,每667 m2产量可提高6.00%以上。2)Y 两优1998。该品种在冬水田与两季田均有良好的增产表现,株型适中;剑叶呈直立型,较宽大;茎秆粗壮,抗倒性强;米质优良、穗大粒多,是滁州市的优质水稻品种。3)徽两优985。该品种为中籼两系杂交稻品种,是经过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验证的优良水稻品种,增产性能达到5.85%,非常适宜种植在滁州市一季稻区。4)徽两优丝苗。该品种为籼型两系杂交稻品种,2016 年首次开展生产试验,增产性能良好,抗倒性与抗虫性较强,但与普通籼稻相比,食味品质不稳定,目前仅适合种植在一季稻区。5)宁香粳9 号。该品种为晚粳稻早熟品种,幼苗矮小而粗壮,叶子颜色偏绿,具有较好的分蘖力,群体整齐度高,穗层整齐,穗型较大,观赏性极强,且具有良好的抗倒性,目前在冬水田与两季田均有种植,非常适合用于发展观光农业。
此外,金优725、冈优725、菲优99-14、宜香1577 等品种也较为适合在滁州市推广种植,需要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2]。
滁州市水稻种植在选择苗床时,需要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性能良好且背风向阳的松软地块,实行旱耕水整,在耕作之前按照375 kg·hm-2的用量进行施肥。耙后整地做畦,为了提升排灌性能和便于耕种,畦宽1.50 m、长20.00 m,沟宽0.40 m、深0.20 m,边沟深控制在0.22 m 左右,同时应坚持上平下松的原则,尽可能使土壤保持松软,保障土壤的透气性能[3]。为了提高出苗率,在播种前需要预先对种子进行晾晒、风选、水漂洗及消毒处理,消毒可采用石灰水或甲基硫菌灵。
2.3.1 育秧时间
考虑到滁州市南部地区与北部地区的气候差异较大、气温回升时间不一致,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合理确定播种时间。一般而言,南部地区气温回升较快,可以在4 月中旬进行播种;北部地区气温回升较慢,应在4月下旬进行播种。
2.3.2 育秧方式
对于冬水田,滁州市多采用旱育秧方式,在育秧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预处理。1)种子包衣。处理过后的种子使用“旱育保姆”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种衣剂与稻种的质量比例控制在1∶3左右。将“旱育保姆”放到圆底容器内,将经过浸湿处理的稻种缓慢加入容器内进行滚动包衣,在加入稻种的同时搅拌,确保所有种衣剂均匀包裹到稻种上。2)播种。3 月中旬,滁州市的日均温度基本在12 ℃以上,此时便可进行播种,具体日期需要结合茬口、水稻品种与秧龄共同决定。通常每667 m2苗床可播种20 kg 稻种,需要在苗床地均匀撒播,并覆盖一层1 cm 的细土,播种完成后及时覆盖一层薄膜。3)苗床管理。秧苗1 叶1 心期需要及时揭开薄膜,并浇1次透水,4叶前需要始终保持床土湿润,之后进行旱育管理。
对于两季田,滁州市可采用两段育秧的方式。两段育秧是将育秧过程分为温室育小苗与机插、培育适龄壮苗两个阶段,第1阶段的要求与旱育秧相似;第2阶段需要等水稻秧苗长至2.5~3.0 叶时,再将稻苗移栽到正常育苗棚内,等秧苗长至6.0~6.5叶、带有3~4个分蘖时,方可进行第2次移栽,完成育苗。
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移栽,最好在4 月末完成冬水田栽种,5 月中下旬完成两季田栽种。移栽之前,需要预先在本田施足底肥,底肥以农家肥为主,辅以氮磷钾复合肥,尽可能实行底肥、追肥一道清技术。大穗型水稻的移栽密度应控制在1.2 万穴/667 m2,穗数型水稻可适当增加3 000 穴/667 m2,保证每667 m2基本苗在9万~10万株。
目前,滁州市在移栽方面主要采用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杂糯间栽技术。1)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指在其他粮食作物收割后不翻耕土壤,将经过脱粒处理的秸秆均匀播撒在田间,放水泡田24 h 后施足底肥,之后抛栽或逐穴丢水稻秧苗。两段育苗的秧苗要注意控制好秧龄,一般秧龄在45 d 内,并在育苗期施加2次多效唑。2)杂糯间栽技术指在栽种时主栽杂交稻、间栽糯稻的品种,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同步播种、育秧与移栽。需要合理控制栽植密度,实行宽窄行牵线移栽,杂交稻品种栽植规格(30.0+16.6)cm×13.3 cm,间栽糯稻品种需要间隔2~3个宽行,穴距不小于33 cm,1 500 穴/667 m2,每穴4~5 棵稻苗,田间管理与一般稻田一致。
稻苗移栽完成后,田间保持寸水可促进稻苗返青,分蘖期不宜大水灌溉,应实行浅水勤灌的浇水方式,水深控制在2~4 cm。分蘖苗数超过高产有效穗数80%后,需要及时排水晒田;如果为冬水田,这一时间还需要提前。6月底,水稻会进入幼穗分化阶段,此时需要停止晒田,灌水以促进水稻幼穗的分化[4]。抽穗扬花期需要保持深水,水稻收割前7 d 进行排水,更有利于水稻增产。
当田块底肥不足或保肥力较差时,需要及时追肥,追肥时间应选择在移栽后10 d 内。若田间出现杂草,需要采取人工除草的方式[5]。
根据对滁州市水稻病虫基数的调查,近些年滁州市水稻主要病虫害有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和水稻螟虫,对水稻种植造成的损失非常大,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在整体病虫害防治上,滁州市采取“三期三治”的稻田病虫害管理模式,即预防秧苗期、放宽分蘖期、保护成穗期,并重点推广3 项病虫害防治技术。1)栽培与生态控害技术。通过大量试验选取具有优良抗性的水稻品种,并通过科学施肥浇水、合理利用生物农药及天敌保护与害虫诱杀技术等加强稻田病虫害防治。2)主要病虫抗药性治理技术。针对二化螟与稻纵卷叶螟等水稻螟虫害,采取选择用药、控制用药与交替轮换用药等策略。3)总体防治技术。包括种子处理及秧苗期病虫害预防技术、穗期总体防治技术,大力推广水稻病虫监测预警技术,加大对水稻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力度,实现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同时,滁州市水稻病虫害防治讲究“专项专治”。1)稻瘟病。近些年,稻瘟病对滁州市水稻生产的危害严重,且每年水稻病虫基数调查均显示稻瘟病流行风险较大。稻瘟病的治理需要在抽穗前与齐穗期进行重点用药,可选药剂有40%稻瘟灵、75%三环唑、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等。2)稻曲病。与稻瘟病的生产影响基本一致,流行风险大,同样需要重点治理,主要发病期为抽穗后到成熟期,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大,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极易出现。稻曲病防治需要重点把控孕穗期、破口期、齐穗期,在破口前7 d用爱苗20 g或25%戊唑醇25 mL兑水30 kg喷雾,破口1/3~1/2 时再喷1 次。3)纹枯病。纹枯病是造成滁州市水稻减产的主要病害,近些年偏重发生,主要发病期为抽穗前,在发病前可喷施井冈霉素、苯甲丙环唑等药剂进行防治,发病期时可用苯甲·嘧菌酯、噻呋酰胺进行防治。4)水稻螟虫。主要包括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发生期多为5—7月。防治二化螟可用毒死蜱、阿维菌素、三唑磷等,防治稻纵卷叶螟可用苏云金杆菌、毒死蜱、球孢白僵菌等。
为了实现滁州市水稻产业的增产增值,提升滁州市水稻市场竞争力,需要高度重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近些年,滁州市在水稻产业发展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采取的“稻虾共作”等手段对水稻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实际种植过程中,需重点关注水稻各阶段的栽培技术要点,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切实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