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梦萧,陈娟强,赵帅帅,李雪丽,席少华
(1.山西省临汾市乡村振兴研究院,山西临汾 041000;2.山西省临汾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山西临汾 041000;3.山西省侯马市农业农村局,山西侯马 043000;4.山西省浮山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山西浮山 042600)
农产品质量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产出放心的农产品关键要靠农业标准化[1]。临汾市就如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和全产业链标准化,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效产出,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方面,不断进行摸索。在发挥标准引领、品牌带动、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提升标准体系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并在促进标准和产业深度融合、优化产业链结构、提升产业链质量、提高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标准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强化市级农业地方标准修订工作,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提升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推进市级农业地方标准全周期管理,充分发挥市农业技术推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市果桑药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用,强化标准立项论证、起草、技术审查、实施效果评估等工作。探索完善整个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标准体系。先后制定了《旱地优质冬小麦生产技术规程》《小麦机械化撒播种植技术规程》《隰县玉露香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农产品地理标志 吉县红富士苹果栽培技术规程》《连翘生产技术规程》《曲沃县预制菜产业发展规划》等市级地方标准,全方位推进全产业链标准化,强化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示范基地建设,打好全产业链标准化基础,探索构建产品为主、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标准化生产能力,带动小农户按标生产,促进质量提升。
由于农业生产链条长,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多,需要通过监测、检验等措施手段对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过程进行监督[2]。全面加强对种子、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与土壤、水质、大气等产地环境以及农产品质量的检验检测,加强农产品源头监管,逐步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1.2.1 大力推进基层农残快速检测技术应用
强化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机衔接,建立健全快速检测站点,开展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的快速检测服务。一方面,按照当地农业生产用药情况和风险监测要求,对重要监测品种和检测参数进行补充完善,增强速测技术对风险排查的针对性。另一方面,结合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的推行,加强生产主体开展自检自控,提高快检技术对隐患查处的实效性。第三方面是结合农产品全程追溯管理行动,完善生产经营主体信息,对农产品各类认证创建活动的主体和产品质量追溯情况进行核查检查,推动准出准入有机衔接。如在豇豆生产监管上,对种植户和收购主体都要求开展禁用农药和常规农药速测,推动市场准入倒逼产地准出机制的运行。速测技术在酶抑制法基础上,推广应用胶体金法速测新技术,做好豇豆上市前筛查工作,为生产者开具食用农产品承诺合格证提供有效技术支撑。通过“合格证+追溯”模式,压实生产者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农产品上市前的自检自控,提高速测技术应用和隐患查处的实效性。
1.2.2 加速推动农产品检测机构双认证
各县(市、区)高度重视检测机构双认证工作,大力加强部门间协作,强化检测能力提升,对推动有力、亮点突出的县,打造典型样板,加强示范带动和学习交流,引领县级质检机构高质量发展。如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圳品”申报、设施蔬菜项目建设等工作,积极开展定量检测和速测。按照临汾市种植业结构特点及产业发展特色优势,将全市划为沿汾蔬菜、沿黄梨果、沿太岳中药材三个区域开展定量检测,其中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县定量监测任务不低于600批次,抽检对象涉及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监测品种覆盖蔬菜、水果、食用菌、中药材5大类46个品种。通过多措并举,各检测机构检测能力显著提升,构建起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推动了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实施。
农业强不强,归根结底还得用质量来衡量。农产品质量事关农业高质量发展,事关公众身体健康,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3]。
为提升农产品品质、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促进特优产业提质增效,推动全市特优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品种结构、项目管理、基地建设、基础设施、经营主体、产后处理、品牌建设、技术培训、文旅融合等方面,相继制定了《临汾市中医药强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省级地方标准《隰县玉露香梨质量要求》《农产品地理标志 吉县红富士苹果栽培技术规程》等发展规划及生产规范标准。
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农业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农产品质量把控不可忽视的重要方向[4]。农业标准的推广实施,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关键环节,要着力抓好各类标准化示范区和农产品示范基地的建设。全市根据规划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符合当地产业发展的农业标准推广计划,积极开展农业标准的宣传、培训、示范工作。立足三大板块资源禀赋优势,推动沿黄梨果、沿汾蔬菜、沿太岳中药材(药茶)等3个特色优势区建设,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特色产业按照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如蔬菜产业,以曲沃智慧菜谷建设为龙头,带动蔬菜产业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在太子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建设“一心二园三基地”,即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科研、展览、培训等);农产品物流园(仓储、加工、交易),预制菜产业园(标准化加工车间、恒温保鲜库、中央厨房等);三新技术示范基地(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农作物育苗基地(山西最大的蔬菜育苗基地),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在乡镇层面,探索“1+N”模式,即1个主导产业,N个特色产业。同时,推进“八大农业园区”与“十大旅游景区”互相渗透,加快一、三产业农旅融合发展。
探索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带动农户参与标准化生产,不断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
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标准化生产,支持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目前,临汾市“两品一标”已获证184个。成功申报、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全市“圳品”达到19家企业25个产品。
以品牌建设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目前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市级区域公用品牌5个;成功评选省级功能农产品品牌10个;公布临字号“特”“优”农产品品牌40个,其中8个农产品品牌入选晋字号“特”“优”品牌目录库;有7个品牌入选山西省第一批“有机旱作·晋品”品牌,入选品牌涉及晋粮、晋果、晋药、晋菜、晋酿5大类别。
强化“临汾优选”区域公用品牌的商业属性,持续完善品牌营销、市场销售、生产加工、政策支持四大系统。实现品牌管理标准化,健全产品标准体系,完善“能进能出”管理机制,制定“临汾优选”农业投入品使用标准、产品的品种标准、生产基地建设标准等。
1)农业标准体系尚不完善,标准的执行和监测能力不足。县级检测机构双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尚未到达全覆盖,标准更新不及时、生产主体水平及自检能力不能满足行业的基本要求。
2)分散式农户经营模式和农民对标准化生产的认识不足阻碍标准化生产发展。农民的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够强烈、思想上不认同、长期以来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使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缺乏,大多农户对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作用等概念模糊,主动参与的想法不强。
3)品牌建设标准体系缺乏,产品体系、市场体系尚未建立。品牌标准体系应涵盖生产标准化、产品标准化、商品流通标准化、品牌进出标准化四大标准类。但目前仅有《“临汾优选”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造成品牌标准化程度落后、品牌创建成本过大。
4)标准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有待加强。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社会化服务、农产品监测认证、品牌营销等方面,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供给多元化、品牌标准化等产业融合处于探索阶段,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农业特色产业在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等方面发展还不足;二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还不强。如临汾市中药材产业在标准化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高标准的仓储物流、大型的中药材交易市场等方面,发展远远不足,大数据平台建设滞后。中药材生产龙头企业培育仍需加强,在饮片切片生产、制药、药性成分提取等方面的企业较少,对中药材的带动不够,天然优势发挥严重不足,产业化发展程度不高。尚需在生产、加工、仓储、包装、运输等各环节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不断建链、延链、强链,引领全市中药材的产加销全产业链发展,推动产业深度融合。
农业标准化是促进农业结构优化、改变传统农业经营理念、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强大力量,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农业发展战略,都有着重大意义。
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聚焦生产、加工、仓储、包装、运输等各环节需求,构建健全的质量标准体系,做到有标可依,有标必依。要建立健全全产业链追溯体系,确保优质农产品产出来、管出来。同时加强新技术培训推广示范工作,引导农户和经营主体科学种植规范种植。
强化园区承载,以县为单位开展国家级、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创建。持续强化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在全市形成县、市、省、国家四级龙头企业梯队。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链主”作用,做好农业标准化应用示范,带动产业强镇、产业集群、产业园等产业融合项目建设,加快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步伐。
标准的生命在于实施[5]。深入开展农业生产托管,带领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发展,提升其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能力。以生产托管、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为载体,解决分散式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而逐步全面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制定区域品牌准入准出标准、农业投入品使用标准、产品的品种标准、生产基地建设标准、特色技术应用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监管信息追溯标准、采摘及清洁处理标准、产品预冷及贮藏保鲜标准、外观与口感分级标准以及营养成分标准、运输标准、配送标准等。做到“有标用标,旧标改标,无标提标”。如“临汾优选”区域公用品牌覆盖产品品类多、地域广、监管难度大,必须以品质监管作为后续品牌建设的前提条件,建设品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