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加云
每次上课前,我都精心备课,一遍遍研究自己上课的教材,研究每个学生的特点,思考各种教学方式和每个评价方式,再配上自己的英语口語。然后,我信心满满地走进教室,一边对着学生口若悬河,一边在黑板上潇洒地写着丝滑的单词和句子……
直到这天,我在教师群中看到了校长的巡课记录:“高学段年级,英语老师板书不规范!”“不规范”三个字,像一束夏日的光芒刺进我的眼睛,令我头晕目眩:怎么会呢?这可是我精心备的课啊!
“老师,该上操了。”学生的一句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我一把拉住学生,问他:“老师的板书咋样?你看得懂吗?”学生迟疑了一会儿,说:“能看懂,就是有点……”我追问:“有点什么?”他支支吾吾:“有点……费劲……”听罢,我仔细观察板书:是啊,今天的课文都是长句问答,比如“How do you go to school in Munich?I usually go to school by bus.”我一句接一句书写,却没有进行重难点区分——也许,站在教师角度去理解是没有问题的,但他们只是六年级的学生啊!
一瞬间,我陷入自责和反思中:一节好的课,板书是很重要,它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更能够起到示范作用,特别是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如果板书不合理,学生学起来就难以到位。我决定改变:好的板书,不是所有的知识点一一罗列,而是每一条板书都做到精而准,帮助学生学习时进行重难点突破,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