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南
高教社是唯一一家5次入选出版融合发展工程的出版单位。
据“实验空间”负责人王妍介绍,经过六年的建设与运营,该项目在教育数智化转型与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的推动下已汇聚3500 余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其中国家级虚拟仿真一流课程1100 余门,省级虚拟仿真一流课程1300 余门,覆盖本科357 个专业,大型或综合训练占48%,高危极端环境占15%,高成本高消耗占23%,不可逆占14%;已开设在线实验课程11600 余门,来自2600 余所高校的500 余万用户完成实验1700 余万次。目前平台已打通了内容制作、共享应用、服务监管的全流程,建立了国家、省、校三级共享应用服务体系,并通过推出智能实验室服务和专业在线实验室服务,积极探索基于AI+VR+AR 的数字教学服务产品与出版的深度融合发展。
从传统出版到融合出版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如张泽所说,这十年来,融合出版也经历了长期的探索、磨合、调整、完善和创新。从行业整体到出版机构,从“一把手工程”到系统工程,都表明了同一个问题:融合出版需要系统的、创新的顶层设计。在这个设计布局中,从上到下需要战略战术的层层推进,横向则需要各条产品线协同合作并根据自己的产品特点和需求进行技术适配和个性化设计。
“十二五”以来,高教社以数字化战略、融合发展战略为统领,通过制定和实施《加强数字化业务,推动出版转型升级工作要点(2013—2015)》《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 年)》以及“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实现了战略、蓝图、目标、任务、路径、举措的系统设计和一体化。“十四五”时期,高教社根据事业中长期发展需要,持续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机制,构建了科学有效的组织体系和治理体系。
组织结构上,构建教育出版、学术出版、在线教育与服务、研究与评价四大业务体系,设置职能部门、教育出版部门、学术出版与教学教材研究部门、在线教育运营与服务部门、融合发展技术支持与管理服务部门、生产营销部门等六大类部门,初步建成支撑教育数字化、融合发展业务快速发展的研发、生产、技术、运营和管理服务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
人才队伍上,围绕人才队伍建设新挑战和事业发展新需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激励人才更好发挥作用。以编辑出版专业人才队伍为基础,通过社内资源整合、多渠道引进人才、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措施,优化各级各类人才“选育管用”政策和成长发展通道,不断增强人才活力和竞争优势。
技术能力上,不断深化成熟技术应用,积极开展前沿技术探索,携手华为、阿里等头部技术企业,基于高教社海量优质教学资源,打造支撑教育出版高速发展的数字化、智能化基座,利用人师、机师提升学习者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致力于实现孔子两千五百年前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育理想。
作为教育出版的国家队、主力军,高教社近年来顺应教育信息化、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大趋势,构建起教育出版、学术出版、在线教育与服务、研究与评价四大业务体系,形成以内容建设和研究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产业链延伸拓展为突破的发展新格局。
在教育出版方面,高教社围绕学校教学痛点难点问题,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实施“产品融合创新2.0工程”,形成新形态教材、数字教材、数字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库、电子书、有声书、试题库、课程学习网站等内容、技术、服务融合的新型产品体系。
在学术出版方面,高教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等重要指示精神,把打造国家级学术出版精品研发和出版高地作为重要战略任务,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集群化试点项目。中国学术前沿期刊网现有《前沿》(Frontiers)等系列英文学术期刊38 种,其中12 种被SCI 收录,用户遍布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我国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发表提供先进的、与国际接轨的技术平台,也成为我国高质量学术论文“走出去”的重要渠道。
在线教育与服务方面,高教社建设运营了主要面向高等教育的“爱课程”、面向职业教育的“智慧职教”、面向全学段的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服务实验教学的“实验空间”、面向外语教学的“iSmart(外语智能学习平台)”、面向各类考试的考试培训网络学院,以及面向大学生和思政工作者的“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同时,还承担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中智慧高教和智慧职教两大平台的建设运维工作。
在研究与评价方面,高教社现有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研究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还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闻出版署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高教社创建的“智能+”教育融合出版创新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聚焦虚拟现实内容呈现与应用、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版权保护和运营模式、人工智能与内容生产探索与创新、在线教育知识服务生态体系模式创新四个方向,重点开展课题研究、科研交流、人才培养等工作,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的建设,牵头制定了在线课程、数字教材、数字教育资源评价等方面的标准规范,连续两年获评出版业优秀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
项目是一项战略成功最好的证明书。
在前不久中宣部出版局组织的出版融合发展评选中,高教社获得“出版融合发展旗舰示范单位”称号,是唯一一家5 次入选出版融合发展工程的出版单位,也是目前入选数量最多的出版单位。围绕数字化产品体系、数字化内容生产技术支撑体系、数字化运营和服务体系、数字化管理体系、版权业务体系等五大体系建设,高教社近年来都做了长期的布局。
第一,在数字化产品体系建设方面,研发出版了一批融合创新产品,形成“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智慧职教”“实验空间”“iSmart(外语智能学习平台)”等在线教育品牌系列,累计汇聚类型丰富、覆盖学科齐全的在线课程近3万门,注册用户超过1亿人。其中,多项产品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近年来,高教社将数字教材作为重点研发产品,基于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已初步建成数字教材生态体系,形成了从数字教材创作、审核、发布、应用的完整闭环,提供一套协同创作工具(云创)、一个教材应用平台(高教数字教材云平台)、多种应用场景。
第二,在数字化内容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方面,开展了统一资源中心平台建设,打破数据孤岛,通过统一的数据模型构建、数据标识建立、数据汇聚、关系挖掘、数据治理、数据可视化等,实现全媒体、全生命周期、全业务的数据管理和治理,让内容资源成为支撑业务发展的数智化基座。
第三,在数字化运营和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构建了与传统业务联动、互补的营销机制和渠道,充分发挥传统营销渠道的优势,弥补其短板和不足;线上、线下营销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营销活动。新媒体营销全面开展,取得积极进展,构建了数字高教系列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矩阵,形成互联网营销生态。“数字高教”的业务规模和品牌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和扩大。
第四,在数字化管理体系方面,初步建成了支撑融合发展业务快速发展的研发、生产、技术、运营和管理服务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通过持续对ERP 业务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企业获利能力分析、经营状态跟踪、销售与市场预测、采购计划控制与交货期控制功能等得到明显加强,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和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增效赋能显著。高教社因此荣获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公布的“中国企业信息化500 强”,也是迄今唯一上榜的出版企业。
第五,在版权业务体系方面,加强和完善了各教育服务平台及资源管理系统的版权标注和管理,联通前端、终端、后端业务系统,实现数字内容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资源的多部门、多产品、多平台、多渠道共享利用,实现内容资产价值最大化。经过多年建设积累,高教社汇聚了海量优质版权资源和数据资源,积蓄了融合发展的巨大动能,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创意金奖——单位奖”。
相比传统出版业的历史和现状,融合出版的时间太短,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对市场的影响力也远远不够。出版行业相对滞后的技术迭代与慢节奏,在与新技术的同步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在张泽看来,机制困境、技术短板、运营挑战和市场竞争是当下出版机构深化融合出版面临的主要困难。
首先,出版融合高质量发展需要传统出版部门和数字出版部门实现同步谋划、一体策划、统筹推进。出版企业需要在选题策划、项目设计、产品线建设、产品运营、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建立一体化发展机制,以建设融合技术平台、建立统一研发机制、完善制度为抓手,重构项目策划、产品建设、薪酬绩效、财务系统等体系,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探索企业出版融合改革之路。
其次,数字化转型升级是需要技术、数据赋能的,产品创新也必须依赖技术的支撑,而目前出版业务流程大多仍沿用传统运作方式,新技术对出版产业链的渗透赋能不足,技术短板成为转型时期的难点。出版企业须持续强化内容生产与新兴技术的创新性整合和应用,为用户提供更多元、更智能、更便捷的产品和服务。
再次,在媒介融合发展背景下,读者的实际需求多样化、个性化,产品已不是单一的内容售卖,而是以“内容+服务”的形式,给用户提供整套的“学习教育服务方案”,这对出版社传统的营销渠道、盈利模式都带来了巨大挑战。出版业需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由内容生产者、内容供应商向服务供应商转变,在关注产品开发和创新的同时,更多地提升服务意识、互联网思维和版权意识,通过运营体系的构建,构建全流程服务体系。
最后,融合出版市场竞争激烈,不仅有传统出版社的竞争,还有互联网公司和数字出版平台的竞争,而出版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的关键仍是核心能力建设,包括数字化资源研发能力建设、安全可控的技术支撑能力建设、互联网运营服务能力建设等。这些核心能力将形成企业融合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市场竞争力。
以“实验空间”为例,王妍分析表示,目前虚拟仿真课程平台内容与服务类型涉及的人力与技术资源较为复杂,“实验空间”通过推出“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技术接口规范”打通与各高校实验课程的数据通道,实现全国共享。平台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作为各个高校开展实验教学的基本单元,因此,其负责学校的建设水平直接决定实验教学的整体质量。另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十分依赖于网络环境的稳定和服务器的正常开放,所以需要进行持续监管工作,以保障课程的正常共享开放。
深度融合背景下,包括高教社在内的出版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定位和角色,实现与数字媒体行业的全面融合,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只有打破惯性思维,加速变革和创新,才能在深度融合中实现转型升级。
ChatGPT 大语言模型的横空出世,带来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这项革命性的技术将给教育带来深远的影响,为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提供了最大的可能。
2023 年7 月,高教社与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在教育大模型、云服务、技术开发与人才培养、职业教育领域、教育出海、联合实验室六个方面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将以华为的通用大语言模型为基础,结合高教社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训练全学科、全场景底层教育大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微调和优化形成学科大模型,打造数字化、智能化基座。
训练教育或学科大模型不是最终目标,目标是要以这样的大模型为基础,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为教育赋能、为出版赋能。例如高教社利用人工智能学科的大模型(社内称之为“智海三乐”),为“人工智能导论”这门课程提供智能化、个性化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智能辅导、学习诊断、学习路径规划、跨学科学习等服务;为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提供智能备课、个性化教学、心理辅导、作业与测评、教学评估等服务,从而推动该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接下来,高教社计划在新兴领域、“101计划”等方面开展这样的探索。针对编辑工作场景,目前正在开发编辑助手,通过大模型技术赋能编辑出版业务,为编辑的选题决策、内容把关、经营分析提供智能化的支持。
未来的教育出版应该越来越向服务经济、数字经济转型,以内容为载体、技术为渠道,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更加智能、更好体验的服务产品。
张泽强调说:“未来的数字出版将立足于知识内容的开发和用户个性化服务需求的满足,提供更加智能化的内容服务,且其发展离不开对大数据、虚拟现实、增强现实、5G、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深度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将使出版业务、管理和决策等活动更加智能化,数字出版也将在这些新兴技术的驱动下逐步发展到更高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