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建勇 刘然
双桥区举办社区党组织书记“擂台赛”。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
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认真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安排部署,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注重从小处着手、往深处抓实,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贯穿始终,采取以“小”见“大”的硬举措推动短板补齐、长板更长,筑牢“最先一米”,全力以赴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该区以实施“领头羊”工程为抓手,在培训、管理、监督上建立健全机制、强化质效,育优建强基层治理主力军中的“主心骨”。
扎实培训教育,练就“会干事”硬本领。突出政治训练和专业化能力培训,紧贴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用好线上、线下双渠道,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师资调配等匹配到位,专题讲解、案例分析、现场教学等精准对接,实现“所学即所需”就地转化为“学了就用上”的实践成果。目前,举办村(社区)“两委”干部培训班4期和社区“两委”干部素质提升班1期,累计培训713人次,实现全覆盖。突出打擂、比武、练兵的乘法效应,营造“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扎实多维管理,锻造“干成事”硬作风。牢牢把握新时代组织工作新要求,聚焦抓预防治“未病”,修订《双桥区村“两委”班子及村“两委”干部管理办法(试行)》,细化并出台日常管理、行为规范管理办法,打通是什么、做什么、考什么的行动脉络,引导村“两委”干部务实干事、干出成效。全面实行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职责任务清单管理,彻底解决职责不清、责任不明及由此衍生的推诿扯皮、责任空转等问题,让职责精准落实。严格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区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制度,做到“建好详细账、掌握活情况”。
加强常态监督,守住“不出事”底线。践行“四下基层”工作作风,由部务会成员、科级干部带队,对村(社区)党组织开展一次全面的“党建体检”,全面客观精准地发现问题、推动解决问题。落实农村“两委”干部“三审一谈”机制,确保村干部管得住、干得好。
该区因地制宜创新基层治理抓手,注重长治“面子”和“里子”并重,通過小载体、小办法、小活动等举措扩展基层治理内涵和外延,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更强劲、更持久。
创新“小载体”巧解“关键事”。以矛盾纠纷化解为切入口,完善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创建“巧茹调解室”“‘1+N+7’党员联万家”等载体,坚持日常排查与专项排查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注重化解实效,强化闭环落实,做到隐患不扩散、风险不上交、矛盾不激化、问题不积累、公信不缺失,实现化解社会矛盾、破解发展难题、维护社会稳定。
创新“小办法”做好“暖心事”。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为切入点,突出“换位思考”,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最突出的问题着眼、最具体的工作抓起,创新实施“四小服务”“社社联合”等工作法,有力推进共性问题一体解决、痛点难点逐一化解,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尖尖”上。例如,世纪城社区创新推出“提供小方便、办好小事情、解决小问题、记好小台账”的“四小服务”模式,实现了用“小服务”托起服务群众的“大民生”。
创新“小活动”办成“实在事”。以“人民城市为人民”为切入点,坚持党建引领,聚焦车辆占道、垃圾乱扔等城市重点问题,创新开展“双报到+”“星期五”城乡环境大起底、大整治“百日行动”等活动。充分发挥责任部门倾力而为、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企业单位积极融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共建共治强大力量,既“治已病”又“防未病”,让基层治理更有力度、深度、温度。例如文庙社区通过“双报到+”主题活动定期为辖区居民开展海姆立克急救法、老年人养生等医学常识授课。辖区居民王淑兰说:“医学院的授课老师讲解得耐心细致,‘剪刀石头布’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好记又好用。”
聚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通过搭建小平台凝聚合力、规范运行,激发人人主动性、创造性。
党群中心提振基层治理内驱力。深入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功能建设,紧扣社区综合体、百姓会客厅、党建主阵地的定位,拓展党员教育、便民服务、群众议事、“一老一小”照护、文体活动等功能设置,实现空间布局更优化、功能配置更完备、环境氛围更温馨、服务群众更贴心。
目前,全区街道党群服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齐全、设施完备,服务群众能力水平大幅提升,打造37个综合性示范社区。碧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有一站式服务大厅、阅览室、矛盾调解室、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18个便民服务活动场所,让党群服务中心既接地气,又聚人气,让群众想来、爱来、常来。
阳光政务激活基层治理“廉动力”。用好全省村级事务公开平台,全面推行“码上看”,注册率、扫码率、覆盖率均实现100%,让村级事务在阳光下规范高效运行。据统计,全区52个村(社区)主动公示公开村级“三务”信息1300余条,累计访问量超过5.7万人次。
多维模式汇聚基层治理助推力。社区(村)创新并建立“七彩联盟”“党员积分制”“三三〇调处机制”等模式,充分发挥社会各主体的作用,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和商讨,形成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的基层治理长效机制。例如,牛圈子沟镇红石峦村全面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细化党员分类、科学分层赋分,促使党员肩上有责、争先有标、行为有尺、考核有据,有效激发基层治理“红色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