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现状与管理对策

2024-01-25 03:55许淼柳青
食品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食堂供应商师生

许淼 柳青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也呈增长趋势。高校食堂作为提供学生餐饮服务的重要场所,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会的关注。然而,近年来高校食堂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因此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高校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现状。本文旨在探析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现状与管理对策,以期提高高校食品安全管理的水平。

1.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概述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高校食堂成为广大学生的主要用餐场所。保障高校食堂食品安全,是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安全的重要任务。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食品质量监测

高校食堂应该建立完备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采集、检测食品样品,通过化学检测及微生物检测等方式,检测食品的质量,确保食品经营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此外,食品质量监测还应常态化,相关人员应对重点食品进行不定期常规检测,并设定不同风险等级,实现对重点产品的全面监测。

1.2食品采购管理

高校食堂应进行规范、有效的食品采购,确保食品供应的安全性和质量。采购过程中应严格控制供应商资质,了解生产记录等关键信息,核查食品质量安全认证资质,并督促供应商加强质量管理,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同时,相关人员应注意食品包装的原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必要信息的标注,保证食品来源的安全性以及产品信息的准确性。

1.3食堂设施管理

高校食堂应配备科学、先进的设备,确保食品加工卫生。同时,食堂应定期对设施清洗、消毒,保证设施的卫生水平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当发现设施设备出现问题或者发生损坏时,应立即进行修复或更换,以保证健康卫生。

1.4食品安全教育宣传

高校食堂应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宣传工作,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广大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同时,学生应该了解对食堂的批评、建议和问题等反映渠道,以便能及时反馈问题。

1.5食品售后管理

高校食堂应加强食品售后管理,设立有效的服务措施以及举报和投诉渠道,对于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食品应及时回收和处理,并对相应的供应商进行扣分、处罚等措施。

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旨在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师生饮食安全和卫生,需要各方共同合作,决不能掉以轻心。高校应该立足实际,运用科学技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充分保障广大师生的饮食健康和安全。

2.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食堂作为师生用餐的主要场所,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然而,由于监管不严、管理不力等原因,高校食堂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关注。因此,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1保障师生的健康

学校食堂供应的食品直接影响到师生的饮食健康。如果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就会给广大师生带来健康隐患。食品中的残留农药、添加剂等对人体有害,长期食用会导致人体健康受损,甚至诱发癌症等严重疾病。因此,加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保障师生的健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2.2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不仅是对师生健康负责的应有之举,也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重要措施。监管机构和高校食堂应该坚持源头控制,从全面监管食品原材料的生产、运输到餐饮企业的食品加工、储存等环节,确保食品安全。同时,应加强对食品供应商的管理,规范质量和安全监控的流程,保证食品合格率和安全可控性,不断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2.3维护高校声誉

高校的声誉关系到其学科建设、文化交流和国际认可等多个方面。食堂作为学校日常管理和师生日常饮食的场所,在食品安全上一旦出现严重问题,就会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降低学校的声誉和形象。因此,加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做好食品安全保障,是维护高校声誉的重要举措。

2.4提高师生对学校的信任度

学生和教师是高校的核心群体,提高这些群体对学校的信任度是保障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食堂食品安全是广大师生日常关心的问题,如果学校的食堂食品安全不能得到保障,师生将会对学校的管理工作失去信心,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加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保障食品安全,是提高师生对学校的信任和满意度的必要举措之一。

3.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食品安全是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的关键,是高校食堂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学校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1监管标准落实不够

在高校食堂运营商及供应商的选择过程中,学校应该根据国家及学校相关规定进行监管,保证食品安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部分高校的食堂并没有对食品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忽略了相关标准的落实,引发了食品安全问题。有的食品供应商甚至根本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在过程中忽视了相关规定。

3.2食堂管理措施不完善

高校食堂需要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制度,实现科学的食品管理,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然而,在实际中,有些高校食堂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难以有效地监管食品安全。同时,在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洗涤设备不够干净、工作人员卫生习惯不规范等,影响了食品安全。

3.3食品采购和存储不规范

高校食堂管理需要严格控制食品采购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食品采购和存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及时检测食品质量,尤其对新鲜和易腐食品的采购和管理需要更加重视。但是,在现实中,一些高校食堂仍然存在食品的存储时间过长、容器质量不符合要求,从而导致质量问题。

3.4监管机制存在缺陷

现阶段,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还存在一些缺陷。一方面,国家食品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不到位,食堂监管人员缺乏相关监管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能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另一方面,一些高校食堂缺乏自我监督意识,偶尔对食品安全给予关注,但往往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存在监管不足的问题。

4.加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对策

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高校食堂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能够有效地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高校应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标准和程序,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作用。

4.1加强对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

食堂的管理人员应该注意食品安全问题,以确保所有食品的质量、安全与可靠性,因此,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食品安全管理的实践培训十分重要。高校管理团队应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培训,将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传授给相关员工。将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法规和标准等内容结合实际,让相关人员进行模拟和实际操作训练,培训并教育所有从业人员能够针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及时、高效应对,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食品掌控能力,确保食品安全质量。

4.2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建设

为了落实食品安全监管措施,高校需要成立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这一机构应由专业人员组成,包括有食品安全专业背景、有相关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这些人员应该参与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主要任务是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监管机构应该制定完善的监管规定、程序和标准,以确保审核和监管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此外,监管机构还需要积极推动当前市场上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更新,促进各种监管措施的贯彻和落实。

4.3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标准和程序

每一项供应食品必须都有具体的监管流程和标准,以确保供餐食品的安全性。食品安全监管标准及程序应与国家的相关法规相匹配,如《食品安全法》《食品药品监管法》《卫生法》等。在考虑与供应商合作之前,必须对供应商进行必要的审核、检查以及建立较为完善的供应商合作机制。高校食堂应该通过与食品供应商签订合同、实施质量保障措施、落实相应章程和流程规定等方式,严格控制供货商的食品材料的产生、运输、储存和加工过程。除此之外,高校食堂应该成立食品安全事件处置团队,定期组织针对食品安全情况的应急演习,培训工作人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应对能力,以便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的食品安全事件。

4.4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

高校食堂应该建立食品安全现场巡检、监督管理和信息公开制度。现场巡检机制要求食品供应商每日的食品测温都必须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保证食品的稳定性。信息公开制度则要求食堂在打印菜单时将所有的食材信息与种类、数量和供应商信息一并列出,并向所有师生免费提供热线电话,充分保障师生对食品选购的知情权。

高校食堂也可以引入科技手段提高食堂食品安全监管效能。目前,许多现代科技手段可以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例如,建立供应链追溯系统、采用智能终端设备、应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实现食品溯源、食品库存管理、食品销售等诸多功能,为实现高精度、全向、全时的食品安全监管奠定坚实基础。基于这些新技术,相关人员可以开发出一套方法,监督和控制食品的溯源过程。通过建立标准的食品溯源系统,监测食品的溯源渠道,识别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以及对食品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便于实现高精度、全方位的食品安全监管效果。此外,高校食堂还可以采用智能终端设备、传感器、RFID等技术,实现对食品质量、温度、湿度等重要因素的实时监控。只要通过合理设置预警阈值和报警机制,即可在食品出现安全隐患的第一时间得到通知。

5.构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新体系

5.1健全高校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为了保障高校食堂食品安全,需要创建科学、规范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高校食堂食品安全防护网。高校食堂应根据需要建立工作标准、操作规定、食品管理制度等各项具体制度,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堅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的原则,确保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个环境的安全可控。同时,高校食堂应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包括各级领导层的明确职责和区分权限、责任制落实、检查验收等,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

5.2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平台

在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信息交流与共享至关重要。因此,高校需要建立一个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实现全程信息监控、物流跟踪和联网维护等功能,从而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化追踪服务体系和权威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全过程监管。

5.3加强食品安全质量检测

开展检测的前提是建立优质的实验室、配备尖端的科学设备以及选用安全可靠的检测手段等。同时,高校食堂应每年对食品安全质量进行一次全面进检,对检测出问题的食品进行处置和跟踪,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5.4将新科技手段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数字化、智能化是新时代的主流趋势,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也不例外。对此,高校应积极将科技手段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例如,引入无人巡检技术来实现食品安全强化版巡检,面向数据库建立机器学习模型,通过大数据技术提高预测和处理能力等等。应用这些新科技手段之后不仅节省了时间成本,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信息的快速处理与共享。

5.5发挥社会各方参与作用

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主体责任在于高校食堂自身,但它不仅涉及高校食堂,还与多方因素相关。因此,需要通过各方合作,发挥各方资源及管理能力,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各方包括:学校等卫生健康机构、政府监管部门、学生自我监督组织等。社会各方应通过分享信息,监管各个环节的安全,建立完备的信任和合作机制。

结语

随着生产环境的变革和科技的进步,高校食堂食品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高校食堂要不断创新,拓展食品安全监管的新领域。高校管理团队需要树立食品安全观念,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同时引入现代科技手段,以提高监督管理效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校食堂食品安全水平,保障师生的饮食安全。

作者简介

许淼(1979.02-),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柳青(1982.12-),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猜你喜欢
食堂供应商师生
“互助孝老食堂”值得推广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食堂
幸福食堂值得推广
三千食堂
麻辣师生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