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岩彩画的审美价值探究
——以当代艺术家莲羊的作品为例

2024-01-24 05:45金立晗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彩画汉服

李 晖 金立晗

(安徽工程大学设计学院 安徽 241000)

中国的岩彩画,最早可追溯到早期人类先民创作的“岩刻画”,其绘画素材,主要来源于其时的社会生产劳作、捕获、狩猎、战争等,其绘画语言也异常简捷,只是用像轮廓线一样粗旷的线条来涂描刻画图形,主要是用于日常记录。接下来的洞窟壁画与墓室壁画的出现,是随着佛教的传入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而繁荣兴盛起来,其中都有岩彩画的材料及风格的遗韵延续。

自公元7 世纪始,岩彩画从大唐传至日本,中国的文化艺术和材料风格等,渐入日本并本土化,尤其是色彩的地位逐渐突出,对“金”的运用渐多,整体的绘画风格充满禅意化。后来,本来源自中国的岩彩画,被中土元朝之后兴起的“水墨画”及“文人画”浪潮冲击为边缘画种,逐渐在中国绘画史的发展进程上没落、失传。但是,传入日本的岩彩画并未受此冲击而中断,反而经日本画界同仁将薄画技法改为厚画技法,更加重视画面的肌理感,逐渐形成新的绘画风格和系统的作画模式。直到20 世纪末,才被去日本学习的中国画出身的留学画家们发现、学习,并传回故土。岩彩画这门传统的绘画形式,被国人淡忘的太久了,当其再次出现在中国画坛上,还经常被误以为是重彩画,因此,不难想象当代岩彩画从被再次提出、争议到发展、肯定,经历了怎样艰难曲折的过程。岩彩画之美,正是因为无法被“样式化”、“程式化”,也就无法复制,使得今天中国的新岩彩画作品,更具当代艺术的个性特征。有一种让人充分享受不同材料、不同技法后而产生的那种“开盲盒”般的感受,完全出自其丰富的色彩表现力。可以说,岩彩画是符合中国人审美情趣且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一种绘画形式。它有独立完整的色彩体系和逐渐完善的审美标准,是“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1](11)的全新表达,所以,它在中国国内的再现与兴盛,具有时代意义。

今天,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多元化”的现象,促使人们对美的追求更加开放与包容,岩彩画也逐渐有了新一代的传承人和创作者,其题材,也不再局限于宗教、神话等,而是出现了更多反映现实生活和当代审美情趣的岩彩画作品。其中,当代艺术家和岩彩艺术研究者莲羊的岩彩画作品,展示了岩彩画在传承之上的创新及对新时代下岩彩画审美价值的探索,本文即是对这一个案的研究和探讨。

一、岩彩画的新面貌

岩彩画,这个本来源自中国的画种,在中国国内的发展已经停滞了数百年。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众不同,其生成画面的方式多样,且技术步骤较为繁琐,它是由不同粗细色彩颗粒的交融和叠加,通过撒金和打磨等技法的使用,增强画面的肌理感和装饰性而最终完成的。岩彩画所使用颜料,主要来自于自然界的矿物彩石打磨出的不同的粗细颗粒,矿石中的各种晶体颗粒的光泽,折射力度非常强,能够产生华丽的装饰美感,这非常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要求,是普通平面图像所无法取代的岩彩画独特的肌理表现,它打破了“平面化”的呈象方式,用非直观的角度去表达主题,折射出画家心中的造型艺术境界。与普通绘画相比,岩彩画的保存时间更加悠久。同时,还具有非常强的视觉冲击力,其色彩浓郁,富有气魄与神韵,能够给人带来美好的视觉体验。

如今人们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虽然岩彩画在日本的发展带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但日本文化不能代表中国的文化,光是材料技法还不够,重点是与地域文化以及精神层面的结合,才能产生新的意味。曾留学日本学习岩彩画的中国当代岩彩艺术研究者莲羊,正是将日本的岩彩画技法和当代中国的审美价值相互融合的衔接者。她注重中国艺术元素的运用及传承上的创新,这不仅是颜料、纸 、笔甚至装裱 、展出方式等因素与传统绘画存在着形式上的转换,更重要的,是绘画观念的变化。

莲羊(见图1,图片内容:莲羊本人。图片资料来源:莲羊著个人画集《岩语:岩彩精选作品集》,电子工业出版社2021 年版第156页图版。图片扫描与制作:金立晗),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学过国画,也给游戏公司做过海报。从2013 年至今,莲羊与岩彩的“牵绊”已经延续了10 多年,她也不断地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进程中,寻找着自己的定位。莲羊的主要岩彩画作品有《药师如来》《乐舞飞天》《龙之东昊》等以及扎基拉姆系列。

图1

时代推着每一位置身其中者不断做出选择和改变,不断前行,莲羊也不例外。她意识到:岩彩画虽然起源于中国,但许多当代国人却不知道有这一门古老的绘画技艺,而且其绘制技法和步骤繁复、成本高昂,目前自己创作岩彩画的目的和价值究竟是什么,或者说自己怎样面对美术和商业间的关系等问题,都是她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莲羊意识到,在表现方法上,必须将更合适的绘画材料、艺术元素、绘制技法与中国传统元素和技法重新融合,才能赋予岩彩画的作品有一个新的面貌,给人带来强烈震撼的视觉体验感。她决心运用当代的审美理念及世界各国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开拓自己的创作视野,同时,用更加适合的材料和工具,展示新岩彩画所表现出的多样性和可能性,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她创作绘制出了一批具有当代艺术特质和符合当代审美新意的新岩彩画作品。

二、岩彩材质在岩彩画面中所表现出的艺术审美特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群体了解并爱上了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多样且个性化的造型艺术表达形式,成为新的审美趋势,对于岩彩画的的关注,也不例外。

《会向瑶台月下逢》,是莲羊绘制的一幅描绘国风仕女群像的岩彩画作品。作品名称,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的最后一句。表达了天姿国色的美女,若不见于群玉山头,那便只能于朦胧飘渺的瑶台月下一窥芳容了。莲羊以李白的诗句为题用于此画,正好表达了8 位天资国色的国风美女在月下相会时的美好场景。这幅耗时数月完成的画作,总长2 米,高1 米,其中汇聚了非常丰富的审美韵味,在传承的基础上,又实现了创新。粗略观看这幅岩彩画作品,可以发现几名美女的姿势和服装都不一样,有拿扇子的、抱猫的、提灯的、执笔书写的……若定睛一看,可发现画面中女子所穿服饰皆为汉服,细节里的龙、凤、松、竹、仙鹤等传统元素都蕴含其中,女子们或坐或站,姿态优雅,神情闲适。可见,莲羊为了让整幅画面具有中国文化艺术元素且和谐耐看下了很大的功夫。

岩彩画,因为无法混色,也无法勾勒细节,且材料成本高昂,所以,定稿也需极为谨慎。确定了,也就不好做大的改动。这就需要在画家创作的布局上,进行细心的构思与反复的揣摩。

从整体画面上看,我们直观的感受,是首先注意到其色泽之美。

在色调运用处理上,整幅作品总体上呈现出由红、黄、蓝绿三种颜色构成的画面。红、黄、蓝这三种颜色,不仅是色彩的基本三原色,也是极具东方审美韵味的三种颜色,它们被莲羊运用得十分恰当。红色,在中国寓意喜庆吉祥,素有中国红之称,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承载着太多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内涵。画面正中,红色的大色块极具张力,博人眼球,是两名身着红色汉服的女子,正中的女子气度非凡、尊贵清冷,坐着的女子闲适自然。莲羊用这样两名不同气质的女子,且都穿着汉服来借机表明汉服是可以日常穿着的服装。

除了火热的中国红外,画面两侧大面积渲染的是蓝绿色调。画家使用蓝绿色,是与红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冷暖色的碰撞,使画面更加和谐、耐看。青绿色,则使画面充满生机勃勃的感觉,也代表着希望和美好。整体画面的布局安排,十分符合“会向瑶台月下逢”这一诗句中,月下清冷飘渺、如梦似幻的场景及神秘氛围的意境感。除了红色与青绿的色块之外,还有黄色,莲羊用金箔加以点缀,衔接冷暖色,形状好似祥云,仙气飘飘……金箔的巧妙运用,更是为画面增添了华贵生动的气息。像千百年前的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敦煌壁画里面的很多画作一样,都是由大的色块构成,因此莲羊在这幅画中也通过多色块弱线条的方式使得画面更加整体并更加准确的把握质感。

接下来,我们会注意到莲羊岩彩画新作的材质之美。

“岩”即指矿物岩石材料,“彩”指色彩。岩彩画,是以材料来命名的画种,可见材料对于岩彩画的重要。从材料的视角看,除了要考虑颜色搭配外,还要考虑矿物颜料颗粒的粗细搭配。岩彩画是有肌理和厚度的,只有搭配运用得当,才能更好地呈现出画作的肌理质感。

除了天然矿物颜料以外,绘制一幅岩彩画,蛤粉也是会经常用到的。蛤粉是由牡蛎壳风化、挑选、磨粉后制作而成的验材料材料。其使用效果,是为了使画面显得更加生动和立体,在一般情况下,岩彩画使用蛤粉这种材料,常用沥粉的技法。但莲羊岩彩画新作上,采用的是细砂、纯铁粉、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铁就是常见的铁锈)粉混合材料。莲羊将铁粉加入盐水催化后,就得到了绘制岩彩画所需的棕红色铁锈。除此之外,她还用到了水晶、雌黄、电气石、小豆茶、岩辰砂、玛瑙等矿石颜料。在绘制时,不断地叠色,使得画面越画越厚,颜料层有几毫米的厚度。莲羊喜欢用竹签趁着颜料未干时,在画面上刻画出各种痕迹形状,如头发的纹理、手部的轮廓形及仙鹤的翅膀、衣服的花样等一些小细节。这样的技术处理,不仅使画面上的线条更加融合自然,而且,也给画面增添了灵气和趣味感。

最后,我们还从莲羊的岩彩画中,感受到层次性和丰富性。

从画面肌理的质感而论,用砂纸打磨来处理画面,也和竹签刻画的技术处理的目的相似,只是砂纸打磨所影响的面积更大,还会形成类似于壁画受风雨时间影响而斑驳的沧桑感,仿佛也经历了百年的风霜。用熨斗产生的热量,会促使画面上的硫磺纸和银箔产生硫化反应,铜箔形成的铜绿色,仿若青铜器上常见的铜锈,总之,多样技法的运用,如加上金箔、银箔的辅助等,从而能使画面更耐看。

在整幅岩彩画作品,完成了七八成的时候,莲羊会将单板拼在一起,但莲羊发现每块单板虽然都很出彩,但拼在一起似乎就丧失了整体的协调性。因为,只盯住局部细节而忽略了画面整体效果的协调统一。勇于自我挑战的莲羊,在意识到问题之后,重又将画面打磨一遍,将整幅画面统一色调。在细节上,若隐若现好似女子头饰的飞天、衣服上张开翅膀的仙鹤、兔子形成的月亮等画面局部,既充满东方神韵,又与画面紧密联系和谐。最终,呈现出一幅精美绝伦的充满东方气息的岩彩画作品。

对于岩彩画来说,岩彩本身就承载着东方传统文化的元素,而莲羊更是将岩彩画与最具中华民族认同感的汉服文化联系在一起,“布衣穿春秋,服装识中国。”[2]看似简单的服饰,犹如一幅记录社会变迁的活动广告,无不隐隐浮现出社会历史发展的印记。我国历来都非常注重服饰礼仪,服饰礼仪也常常间接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意蕴。汉服,也正因为其拥有中华文化丰富的元素,从而成为中国形象及汉民族身份的造型艺术标志。由此,“汉服热”也随之兴起、发展。在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作为“活态”文化的汉服,也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有了新的发展与突破。莲羊曾回忆,她的一位学妹曾穿着汉服参加聚会,因为“汉”和“韩”的发音相似,因此,被误认为是韩服。早期的汉服爱好者,是参考古代资料整理、设计并且制作出来的,随着网络宣传和社会认同消费模式的增强,经由早期“汉服运动”[3]先行者们的持续努力,汉服也作为一种可视、可辨的符号系统被建构出来,被“90 后”及“95 后”的中青年群体追捧,汉服的市场也在逐渐扩大,“回归传统”成为主流。莲羊在完成岩彩画新作《会上瑶台月下逢》之后,于2021 年10 月5 日《国风大典》秀场上,再次打造一次传统与传统之间的碰撞与交融,让模仿其画作中古风女子的女孩身着汉服上台展示,成就了一场震撼心灵的东方视觉盛宴。

对于现在汉服的式样和岩彩画取材内容的创新及其当代性而言,它们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元素和审美风格,早已随着今天审美流行趋势的转变而有所改变,不再只是满足于传统定义上的材料与图像的复原,而是从历史文化中提炼再创新的内容。从汉服运动的发展来看,当代的“传统”是一种实现认同及彰显个性的表达,它带来的新的转化与阐释,成就了新的商业模式与审美模式。网络时代强大的推动力,也让岩彩画从学习复原的途径,到作画材料并题材内容上,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岩彩画不仅在传统的基础元素上加以创新,更是融入了当下日常生活的主题。时代的洪流推动着创新,从最初的迷茫到找到创新的突破口。

三、莲羊岩彩画新作审美价值的表达与妙趣

(一)基底意识与多元化的表现手法

岩彩画的绘制非常考究。材质上各种不同粗细大小的颗粒,在不断叠加处理后,才成就了岩彩画独特的魅力。在主题上,莲羊偏向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题材。中国的传统绘画,包括岩彩画,在很早之前就一直具有非常强的“写意性”,这一点,从陶器、帛画、壁画等造型艺术品种中都能看出来。造型艺术与我们的视知觉系统息息相关,人们通过绘画的信息传递,从视觉信息而抵达内心世界引起共鸣,这是一种精神的追求,也是一种微妙的艺术熏染,因此,作品的立意非常重要。为了传递创作者主体的意义,画面基底的处理,则需要画家用到许多巧妙的心思。青年艺术家莲羊在处理自己的岩彩画作品时,其画面经常采用沥粉技法或是使用石膏、铁粉、砂等材料进行堆叠,使画面看上去有一种立体的视觉感受,又或是使用金箔进行拼贴来烘托主体。

在莲羊的岩彩画作品《天权星》(见图2,图片内容:岩彩画作品《天权星》。作者:莲羊。作品尺寸:116.7×91cm 拍摄时间:2020 年秋。图片来源:莲羊著个人画集《岩语:岩彩精选作品集》,电子工业出版社2021 年版第90页图版。图片扫描与制作:金立晗)中,头戴官帽掌管官运的神仙,是一名年轻的女子,她的身边光芒万丈,仙鹤齐飞。远看只能是看到其耀眼的辉煌模样,细看之下,才能看到画面中女子脸上仿佛历经了磨难后的道道“伤痕”。这些“伤痕”,是莲羊在整体画作完成后,用局部打磨的技法而形成的痕迹,它使画面自然和谐,间接暗含了更深层次的意义,也就是通过肌理的巧妙运用来主观的绘制画面。

图2

(二)呈象意识

在现代造型艺术多元化的总体趋势下,岩彩画也打破了传统的审美框架,拥有了新的视觉审美追求和更高的标准。好的岩彩画作品,主要是展示创作者在造型、色彩、材质、空间及立体多层色面构造等方面的把握能力。如在造形上,作者通过对数千年前彩陶的材质、样式、空间的研究,可见出中国古代最早的造型样式和空间观念。那时候的画面题材,反映的是当时古人的审美取向和要表达的象征寓意,取自自然界的岩彩矿物质,当然是最合适的颜料。现代岩彩画的主旨“自然”,意在“若不经意”,注重肌理与造型的对比,欣赏的是一种以平面为主的现代审美情趣,重点是强调对比与和谐的“痕迹美”。[4]因此,去描绘表达本身的意思,要随类赋彩,以象立意,而非无内涵思想的使用尽可能多的单纯技巧炫耀。《易传》中关于“象”的说法,有“立象以尽意”和“观物取象”两个要点:一是要确认“象”自身所具有的独立的意义,所谓“言不尽意”而“立象以尽意”;二是“象”取自万物,但又是创造而来。“象”不等于万物,“取象”,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在岩彩绘画中,造型的“形”和“质”是同时发生的。在描绘画面中的不同形象时,岩彩从“再现对象的颜料”转变为“绘画对象”[5](150)自身,是岩彩获得它“生来具有”的天然材质的价值实现和必然,也因此岩彩画区别于其他绘画。所以,岩彩造形的基本意义,是把岩彩转换为绘画对象的“形”的运作。造型和空间,构成层次关系,这就需要在材料的选择、构图形式、色彩搭配叠加及层次关系等各方面下功夫。

莲羊的作品,在主题上,基本是结合身边的事物,再加上自己的想象设计构成一幅画面,是在她头脑中经过加工完成的艺术形象,是有取舍、有想象、有夸张的艺术意象。在她创作的岩彩画的画面上,经常可以看到诸多东方的艺术元素,如松树、竹子、龙、仙鹤等动植物,甚至是还有东方神话传说中的形象和古代亭台楼阁的建筑。平日里写生的花朵,旅游时见到的风景,都能巧妙的融入莲羊的画面中。她的岩彩画作品《花冠小仙·春·玉兰》(见图3,图片内容:岩彩画作品《花冠小仙·春·玉兰》。作者:莲羊。作品尺寸:25×27cm 拍摄时间:2016 年8 月。图片资料来源:莲羊著个人画集《岩语:岩彩精选作品集》,电子工业出版社2021 年版第11页图版。图片扫描与制作:金立晗),是在绢卡纸上用岩黑、辰砂、青瓷色(新岩)、赭石、玛瑙末等矿物颜料绘制的,画面中人物的背景所描绘的玉兰花,就是莲羊在春天里摹写的校园里的几朵白润的玉兰花。再加一只停在小仙耳朵上的蝴蝶,使得人物与背景上的玉兰花生动地联系在一起,画面柔和、唯美,充满意趣,这样真假参半的表现手法,使得这幅岩彩画作品奇幻美好。

图3

在材料运用和意境的表达上,莲羊是将余留剩下的碎片纸张颜料,通过拼贴、堆砌等方法,创作成新的基底与肌理,同时,她也会巧妙地将蛤粉涂抹成“雾气”状来显示仙气与朦胧的意境感。

(三)趣味的表达

实际上,岩彩画最大的“乐趣”,在于可能出现的不可控的未知因素。在材料使用过程中,往往因创作者的主观选择,而混合叠加各种不同的材料和材质,从而达到画面上出现不同的肌理。但这种不同肌理的视觉效果,并非可以事先预测或完全把握的,比如在烧箔的时候,金箔预热快速氧化后,所达到的红、橙、黄、绿、青、蓝、紫、黑等色泽,随着温度不同、接触的面积大小、及预热时间的长短,画面所出现的视觉效果,各有不同,甚至,不快速涂上胶矾水阻止氧化就会黑化失去预期想要的彩色效果,差之毫厘,便失之千里。没有了色彩肌理质感的叠加作品,会失去艺术趣味,变成普通填充颜色的图画,只有通过不同质感色彩之间的融合、碰撞,才能使画面更加完美和耐看。

莲羊勇于尝试,探索不同的基底,常常会出现她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她认为:不同颜色,不同粗细的颗粒的叠加或者叠加顺序的不同,传达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上下层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画面效果。经过水洗、打磨,不断统一的色调,一步步达到想要的效果,有时候能较高成度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时候不同的尝试,或者小插曲,又带来新的灵感和惊奇的效果。这种必然与偶然可能性的碰撞,使得莲羊创作的岩彩画的画面,更加丰富和灵动。由此可见,非程式化,是岩彩画的最大特色之一。

对于岩彩画而言,它的美感的呈现,是在层次上、在色彩上、在意趣上、在创作上。好的岩彩画作品,不仅使人眼前一亮,而且要耐看,值得推敲。莲羊在团扇上创作的岩彩画作品《月圆之夜》(见图4,图片内容:岩彩画作品《月圆之夜》团扇。作者:莲羊。拍摄时间:2017 年6 月。图片来源:莲羊著个人画集《岩语:岩彩精选作品集》,电子工业出版社2021 年版第154页图版。图片扫描与制作:金立晗),就是这种构思技法的代表作品,画中描绘了中秋时一群不同姿势、穿着红色裤子的月兔,搬运着一轮巨大的圆月的场景。

图4

在画面构图中,月亮占据扇面的很大面积,利用先贴金箔再贴银箔,然后,再涂抹一层薄薄的蛤粉,再撒碎银箔的多重技术操作,而最终绘制出一个层次丰富的大月亮的精彩画面;在细节处理上,穿着丁字短裤的兔子们极富情趣和灵感,这来源于莲羊所见的一幅敦煌壁画上的人物穿着;在画面的氛围感上,莲羊描绘的兔子们,脚踩祥云,梦幻生动,且烘托主题。实际上,一幅好的作品,往往使人眼前一亮,这是画面的构图张力和整体色彩的冲击力所致,耐看的作品往往是在意境主题及生动恰当的细节上耐人寻味。今天,复兴和拓展岩彩画这个画种,既需要吸收外来艺术的精华,也需要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衔接,用现代审美方式,去创新、发展和推广。因此,青年艺术家莲羊才试图努力将中国传统的岩彩画艺术,结合她在日本学习的岩彩画知识和技法结合在一起,总结岩彩画艺术在新时代的话语地位,并推陈出新,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在推动岩彩画现代化进程的过程中,贡献了自己的理论。

三、努力探寻拓展岩彩画艺术的新高度

(一)影响中国岩彩画审美走向的因素

岩彩画的发展变化,主要是受社会因素、美学思想及现代观念因素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物质条件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这逐步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变得自由开放。另外,中外文化的交流,也使得中国的艺术文化蓬勃发展。画家们打破了封闭的创作形式,乐于接受和吸收外来文化,进而对当下的作画方式和审美时尚,产生了新的思考和做出改变。在中国文化思想的引领下,中国绘画的审美追求走向自然和谐的精神诉求,这些变化,通过绘画作品的意境、趣味以非直接的方式影响着岩彩画的色彩构成,从而逐步改变了传统表现形式,更加追求精神层面和艺术层面的修养。

(二)当代岩彩画的创新

岩彩画的创新,是基于物质条件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受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及民俗理念的影响,然而,当今审美观念更加注重的是精神层面和审美意象的表达,是在视觉形式上有所突破。这不仅要注重岩彩画材料、技法方面的创新,也要注重岩彩画画面本身所要表达的情感主体,在适应时代的审美观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传承。从自身的思想观念和实践经验上,进行深层次的探索。

结 语

“回归传统”,已经成为当代中国青年不可忽视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追求。数字媒体艺术的产生,也拓展了岩彩画的发展平台和传播范围。岩彩画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传统的新的阐释、转化和发展。现代人生活的审美方式,更多的是彰显个性与实现认同的多元化,非常注重个性的表达,这需要大量的基础积累与创意设计的结合。单从绘制技法上看,岩彩画具备无数的偶然性,而每种偶然产生的因素,都会出现新的画面效果,这说明岩彩画的未来发展空间的无限广阔,“在当代具有多向延展的可能”。[6]在世界多元文化共存的今天,要重新思考和探索中国绘画的审美价值和创新点,要适应时代的审美情趣和当下的社会需求,弘扬传统文化,勇于探索,这是一个很大的责任,也是新的发展契机,只有不断探索前进,才能实现新的辉煌。

猜你喜欢
彩画汉服
汉服新“江湖”
大地彩画 古朴村庄 宜良县河湾村
上台说汉服
当青春遇见汉服
清早期 午门西番草三宝珠彩画
赵丹娜作 岩彩画《忘却》
清 碧云寺菩萨殿天花彩画
中国岩彩画的开拓者
阎先公和他的瓷板色块泼彩画
文物里的汉服 另一种流风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