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英, 郭家勋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心手术部, 河南 郑州 450015)
黄斑是视网膜的特殊组成部分, 指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撕裂形成裂孔成为黄斑裂孔, 可引起患者视力减退[1]。 手术为黄斑裂孔的主要治疗手段, 然而患者对手术存在恐惧心理,加上患者对疾病及手术了解较少, 因此治疗配合度较差, 影响手术治疗效果, 而加强对黄斑裂孔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个体的需求按照由低至高分为生理、 安全、 情感与归属、 尊重、 自我实现需求等, 该理论重视对象的护理需求, 将患者置于主体地位, 满足患者身心需求, 使其积极配合手术, 提高治疗效果及安全性[2]。 本研究探讨需求层次理论指导的护理模式在黄斑裂孔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本院收治的60例黄斑裂孔手术患者。 入组标准: ①符合黄斑裂孔诊断标准;②存在手术指征, 并接受手术治疗; ③神志清楚, 语言及视听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 ①近3 个月接受外科大手术; ②患有血液系统疾病; ③既往接受眼部手术治疗; ④患有严重脏器功能不全。 按照入组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 例。 观察组年龄52 ~75 (62.91 ± 4.61) 岁; 男性12 例, 女性18 例; 体质量指数 (22.94 ± 2.50) kg/m2; 发病位置: 左眼16 例, 右眼14例。 对照组年龄53 ~78 (64.06 ± 4.71) 岁; 男性11 例, 女性19 例; 体质量指数 (23.10 ± 2.36) kg/m2; 发病位置: 左眼14例, 右眼16 例。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包括术前健康教育、 心理疏导, 术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术后给予患者康复指导等。 观察组采用需求层次理论指导的护理模式: ①术前3 d, 重视患者的生理需求, 护士遵医嘱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嘱咐患者食用富含维生素、 易消化的食物, 禁食辛辣、 刺激性食物。 ②术前1 d, 关注患者的情感及归属需求。 评估患者心态变化, 给予及时疏导; 采用视频、 图片等方式向患者讲解疾病、 手术方式及注意事项等, 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性。 ③手术当天, 关注患者的安全需求。 根据医嘱预处理患眼, 密切检测其生命体征, 入室前陪伴患者, 采用肢体接触、 交流其感兴趣的事物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 保持放松的心态。 入室后双人核对患者信息, 手术期间密切配合医师, 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术中全程检测患者生命体征,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手术结束后告知患者手术情况, 避免患者出现担忧、 紧张等情绪, 嘱咐患者切勿压迫术眼。 ④术后1 d, 关注患者的安全需求。 注意观察术眼的敷料情况、 是否有分泌物等, 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 协助患者进行视力检查, 教会患者正确的洗脸方式。 ⑤出院指导, 主要为患者的尊重及自我实现需求。 评估患者的病情, 告知患者视力恢复情况。 出院当天向患者发放康复手册, 内容为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患眼的保护措施等。 患者康复期间生活自理需他人协助, 部分患者存在愧疚心理, 家属应与患者多交流, 以角色互换的方式对患者表示理解及尊重。 鼓励患者参与诊护过程, 制定护理方案时, 多听取患者的意见。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 (SPBS)[3]评估自我感受负担, 包括身体负担、 情感负担、 经济负担3 个维度, 分值越高则负担加重。 采用自拟问卷了解患者对疾病认知情况,包括疾病认知、 手术认知、 预后认知、 出院认知4 个维度, 每个维度25 分, 分值越高则疾病认知越高。 监测两组患者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 (MAP) 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自我感受负担 干预后, 观察组SPBS 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SPBS 评分比较 (, 分)
表1 两组的SPBS 评分比较 (, 分)
注: 与该组干预前比较, *P <0.05。
组别 n身体负担情感负担经济负担干预前 干预后干预前 干预后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30 13.80±2.12 8.66±1.09* 14.35±2.63 8.70±1.73* 12.57±2.35 9.26±2.02*对照组 30 12.93±2.08 11.72±1.93* 13.43±2.83 10.77±2.37* 13.08±2.63 12.32±2.11*t1.6047.5621.3043.8640.7925.738 P0.1140.0000.1970.0000.4320.000
2.2 疾病认知情况 观察组各项疾病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疾病认知情况比较 (, 分)
表2 两组的疾病认知情况比较 (, 分)
组别n疾病认知手术认知预后认知出院认知观察组3022.14±1.48 21.76±1.52 22.07±1.42 21.55±1.79对照组3018.73±2.39 17.68±2.11 17.70±1.52 16.54±2.44 t 6.6448.59311.5079.068 P 0.0000.0000.0000.000
2.3 应激指标水平 干预后, 两组心率、 MAP 升高, 但观察组心率、 MAP 低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3。
表3 两组的应激指标水平比较 ()
表3 两组的应激指标水平比较 ()
注: 与该组干预前比较, *P <0.05。
组别n心率 (次/min)MAP (mmHg)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 30 79.87±6.28 85.63±5.46*81.56±4.43 85.02±4.62*对照组 30 80.08±6.23 92.80±6.08*81.90±4.23 89.87±4.88*t 0.1304.8060.3043.953 P 0.8970.0000.7620.000
黄斑裂孔患者由于术后视力受损, 康复期间需家属精心照料, 其家庭及社会角色责任缺失, 进而出现较重的自我感受负担。 本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后观察组SPBS 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 提示需求层次理论指导的护理模式可减轻黄斑裂孔患者感受负担。 需求层次理论指导的护理模式针对患者不同阶段的需求为其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 使其感受到来自家庭及医护人员的关怀; 针对患者的心态进行疏导, 使其保持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 提高患者治疗信心[4]。 鼓励家属参与护理, 在照顾患者期间给予细致的关怀, 以良好的家庭氛围感染患者, 多给予患者肯定, 使其感受到自我的价值, 减轻其心理负担。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疾病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 提示需求层次理论指导的护理模式可提高黄斑裂孔患者疾病认知。分析原因为, 需求层次理论指导的护理模式根据患者不同恢复阶段的需求, 制定对应照护目标, 护士根据患者对疾病、 手术的了解情况进行讲解, 告知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教会其自我护理方法等, 提高患者对疾病及手术的整体认知[5]。 黄斑裂孔患者由于视力下降, 加上对手术的担忧及恐惧等情绪, 可引起机体应激状态, 造成交感神经兴奋, 肾上腺激素、 皮质醇等释放增加, 导致血压及心率异常变化[6]。 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会干扰黄斑裂孔手术进行, 血压变化可使眼压升高, 增加手术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应激反应的发生除与应激源刺激有关外,患者心态变化、 疾病认知均可导致应激反应发生[7]。 本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后观察组心率、 MAP 低于对照组, 表明需求层次理论指导的护理模式可减少手术应激。 需求层次理论指导的护理模式可明确应激源并针对性干预, 同时通过加强健康教育等提高患者的认知, 积极疏导其不良情绪, 从而减轻应激反应。
综上所述, 需求层次理论指导的护理模式可减轻黄斑裂孔患者术后感受负担及手术应激, 增强其对疾病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