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管理结合稳定肌训练在颈椎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2024-01-22 10:57张娜朱莉萍张洁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1期
关键词:肌群活动度颈椎病

张娜, 朱莉萍, 张洁

(河南神火集团总医院护理部, 河南 商丘 476600)

颈椎病为骨科常见病, 诱发原因较多, 如睡眠体位、 日常姿势、 颈椎周围病变等[1]。 颈椎病患者的康复疗程较长, 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较差, 康复锻炼依从性差, 故需配合相应的健康管理监督患者, 促进其病情恢复[2]。 然而常规的健康管理方式多采用电话随访或门诊回访, 成本较高, 并对患者病情了解不全面, 无法给予实时指导[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平台指导健康管理模式可突破传统护理的局限性, 为患者提供实时持续的护理干预[4]。 颈椎病康复期间除加强患者的管理外, 科学的功能锻炼亦至关重要。 稳定肌训练通过锻炼增强颈肩部肌肉力量, 维持关节稳定, 对改善患者颈椎功能具有积极意义[5]。 本研究探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管理结合稳定肌训练在颈椎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120 例颈椎病患者。 纳入标准: ①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6]; ②可熟练操作微信; ③具有正常的沟通及理解能力。 排除标准:①因肩周炎、 落枕等引起肩部不适; ②合并颈椎骨折、 骨质疏松、 骨肿瘤或结核等; ③患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 ④合并认知功能障碍。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 例。 观察组男25例, 女35 例; 年龄28 ~70 (55.61 ± 6.26) 岁, 体质量指数(22.61 ± 2.34) kg/m2, 病程 (3.32 ± 0.45) 年; 疾病类型: 脊髓型32 例, 神经根型28 例; 受教育年限 (13.61 ± 3.16) 年。对照组男22 例, 女38 例; 年龄26 ~74 (57.07 ± 7.15) 岁,体质量指数 (22.85 ± 2.52) kg/m2, 病程 (3.40 ± 0.52) 年; 疾病类型: 脊髓型29 例, 神经根型31 例; 受教育年限 (13.21 ±3.42) 年。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管理, 成员为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士, 小组成员根据患者院外护理需求, 制定干预方案。 由本院信息科建立互联网随访平台, 包括患者端及医护端, 利用该平台对患者进行随访, 了解其病情变化、 生活情况, 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通过平台解答患者疑问, 并指导患者居家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稳定肌训练, 由专科护士及主治医师组成训练小组, 对组员进行培训, 通过考核者为患者提供训练指导。 出院前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 根据结果制定个体化训练计划。 责任护士录制训练视频, 以短视频形式发送至患者, 保证患者可熟练掌握训练方式。 训练方式: 患者取合适体位, 放松颈椎, 保持颈椎略向前屈, 双手垫于后枕并施加向前的力, 头保持不动与双手作用力对抗; 双手置于额头并向后施加作用力, 头部固定对抗作用力; 保持颈前屈, 左手置于同侧太阳穴施加压力, 头颈部保持固定进行对抗, 之后进行右侧练习。 仰卧与硬板床, 放松脊椎骨, 颈部微曲, 抬高枕部约1 cm, 枕后垫软枕, 伸颈收下颌,后恢复原始体位。 上述动作5 min/次, 2 次/周。

1.3 观察指标 采用量角器测量颈椎前屈、 后伸、 左旋、 右旋活动度。 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 (CASCS)[7]评价生活质量, 包括主观症状、 临床体征、 适应能力3 个维度, 分值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 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颈椎活动度 干预后, 两组颈前屈、 后伸、 左旋、 右旋活动度均增加, 且观察组颈椎前屈、 后伸、 左旋、 右旋活动度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颈椎活动度比较 (, °)

表1 两组的颈椎活动度比较 (, °)

注: 与该组干预前比较, *P <0.05。

时间组别 n前屈后伸干预前 观察组 60 37.08±5.39 38.06±5.16对照组 60 36.99±5.17 37.87±5.56 t 0.0930.194 P 0.9260.847干预后 观察组 60 46.09±6.27* 45.20±7.03*对照组 60 42.83±6.18* 41.15±7.12*t 2.8683.135右旋58.29±8.62 58.36±8.60 0.045 0.965 74.78±9.57*70.41±9.52*2.508 P 0.0050.0020.0010.014左旋57.42±8.51 57.27±8.29 0.098 0.922 72.70±9.10*66.92±9.07*3.485

2.2 生活质量评分 干预后, 两组CASCS 各维度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CASCS 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CASCS 评分比较 (, 分)

表2 两组的CASCS 评分比较 (, 分)

注: 与该组干预前比较, *P <0.05。

组别 n主观症状临床体征适应能力干预前 干预后干预前 干预后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60 7.82±2.18 13.26±3.38* 49.17±6.29 63.19±7.12* 4.69±1.19 7.28±1.66*对照组 60 7.80±2.39 11.62±3.45* 49.26±7.17 59.02±7.02* 4.76±1.12 6.53±1.72*t0.0482.6300.0733.2310.3322.430 P0.9620.0100.9420.0020.7410.017

3 讨论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管理结合稳定肌训练可改善患者颈椎功能。 颈椎病类型多样且症状表现复杂, 其病理基础主要为颈椎周围肌肉、 肌力不协调, 颈椎失稳。 研究[8]表明, 颈部稳定性主要依赖于其周围肌肉功能, 通过颈部肌肉功能训练增强相关肌肉的力量, 促进其稳定性, 有助于颈椎病患者的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后观察组颈椎前屈、 后伸及左右旋转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提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管理结合稳定肌训练可改善颈椎活动度。 稳定肌训练的目的为增强颈部的整体及局部稳定肌群力量, 通过头部与手相互作用力对抗训练可对斜方肌、 颈夹肌、 颈长肌、 头长肌等稳定肌群进行全面的锻炼, 有效改善颈部周围肌群的稳定性[9]。 而单纯健康管理对稳定肌群的训练以放松肌肉为主, 未能针对颈椎稳定性进行干预, 故患者的颈椎活动度改善效果不佳。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管理结合稳定肌训练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与病变位置、 对周围组织的累及情况等存在联系, 疾病发作时可加重患者的生理负担, 并可对其生活、 工作等产生不良影响, 降低其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后观察组CASCS 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提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管理结合稳定肌训练可提升颈椎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管理通过平台加强对患者用药、 饮食、 日常生活及康复锻炼等指导, 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及方式, 在缓解患者症状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可减轻颈椎病症状对患者正常生活的影响, 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健康管理未重视患者稳定肌群的训练, 颈椎稳定性未得到加强, 故改善效果存在提升空间。 结合稳定肌训练, 通过互联网平台给予实时指导及监督, 保证患者坚持科学的训练, 增强对颈部稳定肌群的功能, 可从根源上控制患者症状, 减轻疾病对生活、 工作的影响, 进而提升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管理结合稳定肌训练可改善颈椎病患者的颈椎功能, 提升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肌群活动度颈椎病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游泳 赶走颈椎病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产后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对初产妇顺产后尿失禁的防治效果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青少年跖屈肌群力量耐力对平衡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