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晓娟, 崔常贺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内分泌肾内科, 河南 郑州 450003)
糖尿病是目前临床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该病的流行带来沉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 患者患病期间病情可能发生明显进展, 多个器官组织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损伤, 严重时可直接威胁其生命安全[1]。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患病期间主要得并发症之一, 同时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2]。 现今临床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 主要予以药物治疗, 如甲钴胺能够有效改善DPN 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其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但单一药物使用效果有限, 因此可以考虑选用其他药物进行联合治疗[3]。 相关研究[4]表明, 依帕司他能够通过阻断多元醇通路, 减少羧甲基赖氨酸产物, 缓解DPN 患者的临床症状。 基于此, 本研究选择我院2021 年6 月至2023 年6 月收治的78 例DPN 患者, 探讨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的治疗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2021 年6 月至2023 年6 月收治的78 例DPN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 例。 观察组男21 例, 女18 例;年龄32 ~76 (56.15 ± 8.02) 岁。 对照组男23 例, 女16 例;年龄34 ~77 (56.56 ± 8.08) 岁。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 ①经神经反射检查、 跟腱反射、 膝腱反射、 痛温振动觉等检查明确为DPN; ②对研究开展有较好配合性; ③已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 ①因其他原发疾病导致周围神经病变; ②合并神经系统病变疾病; ③对本研究使用药物严重不耐受; ④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 ⑤并发危急重症;⑥研究资料丢失。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甲钴胺 [卫材 (中国) 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0812, 规格: 0.5 mg] 口服治疗, 单次用药剂量为0.5 mg, 每日3 次。 观察组采用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0840, 规格: 50 mg) 口服治疗, 甲钴胺用药方案与对照组相同, 依帕司他单次取量50 mg, 每日3 次。 两组均连续治疗3 个月, 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1.4 观察项目 ①治疗效果。 参考体征表现缓解情况及腱反射恢复情况评估疗效: 显效: 体征表现基本消失, 腱反射复常;有效: 体征表现显著缓解, 腱反射有所恢复; 无效: 体征表现无明显改变, 腱反射障碍。 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感觉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使用肌电图检测评估。 ③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发热、 胃肠道反应、 过敏等。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疗效比较 [n (%)]
2.2 神经传导速度 治疗后, 观察组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 m/s)
表2 两组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 m/s)
注: 与该组治疗前比较, *P <0.05。
项目时间观察组对照组tP(n=39)(n=39)正中神经 运动神经 治疗前 39.66±3.85 40.13±3.97治疗后 47.25±4.04* 43.61±3.87*感觉神经 治疗前 34.28±3.61 34.54±3.35治疗后 40.22±3.35* 37.37±3.09*腓总神经 运动神经 治疗前 39.42±3.65 39.18±3.51治疗后 45.91±3.85* 42.88±3.47*感觉神经 治疗前 33.80±3.11 33.45±3.28治疗后 39.18±3.44* 36.03±3.28*0.531 4.063 0.330 3.905 0.296 3.651 0.484 4.139 0.597 0.000 0.743 0.000 0.768 0.000 0.630 0.000
2.3 不良反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05)。 见表3。
表3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
DPN 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 具有明显进展性, 可增加患者后续发生足部溃疡与截肢风险[5]。 临床对DPN 具体发病机制还尚未明确, 推测可能与糖尿病代谢与生长因子水平异常等情况有关。 现今临床对DPN 患者主要使用依帕司他治疗,该药物能够较大程度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 避免果糖、 山梨醇在周围神经细胞内大量聚集, 同时还能对内皮粘附因子表达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 进而加速神经传导, 持续改善患者神经功能[6]。 DPN 患者临床治疗周期通常较长, 单独使用一种药物的疗效有限, 若通过增加用药剂量的方式提高疗效, 则可能诱发严重不良事件, 危害患者预后[7]。 甲钴胺本质上属于维生素B12 的一类衍生物, 临床用药后可选择性进入神经细胞内, 加快神经细胞代谢, 同时还能修复髓鞘受损现状, 最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提升神经传导速度[8]。 依帕司他、 甲钴胺治疗DPN 的机制不同, 联合用药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对临床疗效的提升有重要价值。 将上述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能够缩短DPN 患者临床治疗周期, 合理控制用药剂量, 确保联合用药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05),表明在甲钴胺用药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能够加速DPN 患者临床症状改善, 且对其腱反射的修复有重要促进作用。 本研究中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 表明依帕司他与甲钴胺联合用药可对DPN 患者感觉与运动神经进行更有效调控, 避免神经功能异常反应引发的其他不良事件, 为患者疾病持续恢复创造更有利条件, 与王秀芹[9]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05), 表明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诱发的不良反应较为轻微, 能够通过调整用药剂量与治疗周期确保临床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 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 患者可取得显著效果, 可加速临床症状改善, 提高其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用药安全性较高, 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