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晓
岁月是一条流淌的河,一去不回头。
90 年代初,我刚上班没几年,正赶上三峡大坝即将开工建设的浪潮,社会上流传三峡工程建设后,沿途的一些三峡风光将会永远消失在江水之中。为一睹三峡风光,留下珍贵的世纪纪念,游客从四面八方奔向了湖北宜昌,奔向了重庆奉节,选择从这一头或一尾东西两个方向游览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
三峡成了当时全国最热门的旅游景点。那年“五四”青年节前,支行打算组织一次团队活动,团支部几名负责人商量决定去小三峡。一来很有纪念意义,对青年人也有吸引力,二来时间也不长,不会对大家上班有太大影响。
支行领导不但表态支持,还要求参加人员必须是全行优秀团员青年,年度青年先进个人,或营销竞赛标兵,并按人头核定了二三十名青年代表的费用。
为组织好这次活动,我带着支部的一名同事提前赶到了宜昌。当赶到轮渡公司时,才被告之近半个月的游船票早预售一空。失望之余,突然想起来到宜昌市农行去碰碰运气。
那一年,我在襄阳某支行办公室当秘书,很自然就找到了宜昌市农行办公室。天下农行一家人啊,一番介绍后,对方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听说要买这么多船票时,接待的同志脸上露出了为难之色,但还是当即派人上码头联系。
一场等待,备受煎熬。一个多小时后,派去的人回来了,看他的表情,实际上已告诉了我们答案。当听到他说,连加开的游轮票都买空了,所有的等级船票都售罄时,心猛一沉,仿佛从山顶跌落到了山谷。
买票的同志看到我的表情后说:“不好意思啊,让你们失望了。”我故作轻松:“没关系的,让你们为难了,只好下次了,谢谢啊!”就在我们准备离开时,那位年轻人拦住了我们:“别急呀,舱位票没有买到,不过,还是买到了甲板票。”一下子反应过来的我,就像一个失败者又看到了一线希望,紧紧握住了对方的手。然后借用办公室的电话,立刻把这个好消息发了出去。
第二天清晨,我们精神抖擞,在一个山坡上的火车站迎来坐了一夜火车的同事们。因为去巫峡的船票是晚上,一出车站,我们就直奔三游洞、西陵峡。那逶迤连绵的群山如刀削般的骨美,曲曲折折,一座连一座,高耸入云,一眼望不到尽头。
碧绿的江水眷恋着群山,山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时而温柔缠绵,时而奔腾咆哮。游人比肩接踵,如下锅的饺子都浮在江滩和游船上。从山上往江面和峡谷看,人头攒动。山水如诗如画,游人陶醉其中。山上滚下来的风,游船犁开的水面,弄得风生水起,翻动着这一幅幅与众不同的画页。
一次难得的相聚,一路飞扬的青春,洒向了青山绿水。风景很美,时间很短,我们不停地在山水之间赶场。当晚六点左右,来到了三峡码头,从人流船海中找到了那趟游船。船大概有三层高,所有的房间、过道和甲板上都站满了人。
我们是一楼船弦的站票,原来应该是观景与行走的过道,可能因为游人太多,就临时改成了站票。检票上船后,工作人员给每人发了一张不大的草席,让我们铺在地上晚上休息。
睡在走廊上,虽说早有心理准备,但真正走到了这一步,看到一张张窄小的席子铺在甲板上,一个个青春的躯体坐在地上,躺在席上,我的鼻子一阵酸痛,强忍着眼泪不让它掉下来。
游轮行驶在一段狭窄而被两边高山挤压的江面上,显得那么渺小,像幽灵一样孤独地游走。暮色降臨,黄昏也放下了一天的执念,从高高在上的天空落下来,掉进了船舱,掉进了游鱼戏水的江面,掉进了荒山野岭,有的还被一群饥饿的鱼吞噬,被张牙舞爪的树枝挂住。
万物开始虚化,所有阴影和愁绪,在没有阳光的照料下,收起了温暖;阴和暗的那一面便肆无忌惮地跑出来,用暮色和黑夜的方式降临人间。那一夜,天上没有月亮,也没星星,只有从水面升起的一阵阵江风,陪着游轮在漆黑的江面奔跑。半夜时分,不甘于让江水独自表演的雨,也从天而降,打在了甲板和江面上,溅起一朵朵调皮的水花。
江上的夜晚,遇上山风雨水异常的寒冷,大家都缩成一团保存体温,也躲避争先恐后飘进来的雨滴。几个住在舱内,热情而好心的游客“雪中送炭”,送来了几条毛毯,让几个多愁善感的女孩眼中噙满眼泪。
夜深人静,万物都疲惫不堪。有一声无一声的鼾声,很有节奏的雨水敲打甲板声,江风卷起来的水浪声,全都混杂在一起,笼罩着游船。即便是一两声长鸣的汽笛声响起,那些混音依然我行我素,并没有被惊跑而停下来。
第二天凌晨两点多,一阵高音喇叭把我们催醒:“旅客们,巫山码头到了,有在此下船的游客,请携带好随身物品抓紧下船。”我们在一片嘈杂声中,连走带推地下了船。外面的天一片漆黑,还下着毛毛雨,几盏孤零零的路灯,站在好几十米高的江堤上,似乎在迎接来往的客人。
抬头望向高岸,我们如同一只小小的蜗牛,沿着一口巨大的铁锅,从锅底缓缓地爬向锅面。因为是散客,一切都靠自己组织,跟随黑压压的人群一直往前走进了县城。没想到这么一座小小的江边山城,几条不宽裕的街道及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几乎都挤满了人。
半夜三更,我们找遍了全城所有的旅店和招待所,都被告之爆满。再看许多的人家,都把自己住的房子腾出几间,也早被旅行社订满。没想到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我们居然成了一群“无家可归的人”。想找个营业门面进去坐坐,也都到处坐满了人。只好排长队买了一些鸡蛋油条之类的食品,从县城游荡回江边,才找到一些空地坐下吃点东西,补充热量。
坐在风雨中,有个女孩突然放声大哭,她们哭着喊着要回家。我理解她们的心情,可能从小到大没有受过这样的委屈,没有走过这样一段特别的旅程!
煎熬中挨到天明,一睁眼,游人便塞满了眼眶,我们只好远离县城,在江边领略巫峡的山水风光。年轻真好,所有的忧愁,如山顶的云雾,在阳光的驱散和美景覆盖下,来得急,走得快。游览到下午五点多,等来了返程的第一艘轮船。
那时乘船出发时要核对船次,但中途返程则不需要。那艘几层高的游船,停在了离岸二十米远的浅水滩上,靠不了岸。僧多粥少啊,船满载四五百人,可岸上站着千余人。我赶紧提醒大家,几个人一组尽量上船,但安全第一,若实在上不了,就组织起来等下一趟船,并告诉大家在宜昌火车站会合。
船舱门一打开,所有的人都卷起了裤筒,踏着江水奔向轮船。抢跑的场面混乱不堪,大片的水花如飞花般乱溅,令人揪心的呼喊哭叫声响成一片。一会儿工夫,三层的甲板上全站满了人,再看看岸上水中,还是黑压压一片,也不知谁上来谁没上来,大家都困在每一层无法移动。
我只好靠在二层的船舷,拿出花名单,向楼上楼下大声地喊着每个人的名字,一番清点后总算松了口气。年轻人真厉害啊!我们几十个人,男男女女,一个不少全部挤上了船。
一段特殊的岁月,一张来之不易的船票,一次少有的体验,令人终生难忘。那艘挥之不去的游船,几十年来一直搁浅在我心中的港湾,苦涩中依然带着一丝青春的回味。
十年后,我已经从襄阳农行交流到北京农总行工作。三峡工程也早已完工,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托举起美丽的三峡风光,向世界展现了自己新的变化、新的英姿。
那年六月,我陪同领导到宜昌调研,刚好遇上周末,省市分行再三邀请我们去三峡工程看看。当时似乎只要到湖北宜昌出差,没有不看三峡工程,不去感受那份世纪工程和中国人的自豪的。
三峡工程建成并迎客后,全国及世界各地的游客陆陆续续来了,整个城市和码头也变得更加美丽,接待能力和配套服务更加完善,再没有发生当初开建前大家一锅蜂拥入,当地超能力接待的情形。
还是同样的一段游程,坐在卧铺舱内,悠闲地喝水聊天观风景,真是感慨万千。同样的线路,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故人,却是别有一番的滋味。
在岁月的长河中,所有的搁浅,都不过是光阴在时间轴上打下的一个个绳结,都是时光留下的一次次过往。
责任编辑:蒋建伟
美术插图:曲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