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与成都

2024-01-22 22:44杨向飞
巴蜀史志 2023年4期
关键词:苏洵文化节东坡

杨向飞

2022 年6 月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眉山三苏祠考察时强调:“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

苏轼与成都的结缘,主要在其30 岁以前;最后一次离蜀后,苏轼终其一生再未能回到蜀地。但成都已经成为他念念不忘的故乡之一,他写下了许多怀念成都的诗词、文章,比如“梦归时到锦江桥”“我欲归寻万里桥”“成都,西南大都会也,……余游于四方二十余年矣,虽未得归,而想见其处”等。因此,苏轼之于成都,成了一个重要文化地标,“东坡文化”也是天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从成都走向中华历史文化最深处

北宋嘉祐元年(1056),21 岁的苏轼随父苏洵及弟弟苏辙,经成都出剑阁赴京科考,从此走向历史文化舞台。成都,是一代文宗苏轼走出家乡迈向人生大舞台的第一站。

成都与苏轼有着不解之缘。7 岁时,苏轼便听家乡老尼讲有关孟昶、花蕊夫人的成都摩诃池故事,对成都心生向往(事见苏轼《洞仙歌》自序)。20 岁和21 岁时,苏轼兄弟随父亲苏洵两次到成都,拜见人生最重要的伯乐——益州知州张方平,游成都名胜古迹,观成都十二月市之蚕市、药市,领略“西南大都会”成都的风貌……特别是21 岁这一年,益州知州张方平在成都读苏轼文章、给予三苏父子国士般的礼遇,并向当时的宰辅欧阳修举荐(事见《苏轼文集》、张方平《乐全集》)。第二年也就是北宋嘉祐二年(1057),中国千年科举考试史上最著名的一场考试揭榜,苏轼,这个中国文化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登上中国历史舞台。

苏轼还于24 岁、33 岁两次回到成都。“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苏轼一生都在惦念着成都,留下不少诗篇和文章。65 岁时,贬谪海南的苏轼被朝廷起复为朝奉郎,“提举成都玉局观”。可惜于第二年在北归途中去世,没能再回到家乡。苏轼是属于眉山的,也是属于成都的,更是属于中国和世界的。

二、大慈寺曾藏有苏轼捐赠的“国宝”

大慈寺古名大圣慈寺,据推测始建于魏晋,唐宋达到极盛,被称为“震旦第一丛林”。其规模宏大,共有96 院之多,其中之一为中和胜相院。该院六世主持是苏轼堂兄苏惟简,法名宝月大师。因此,苏轼每到成都,大慈寺是必游之地。大慈寺有唐代壁画千余堵,多为当时全国知名画师的笔迹。其中有唐代画家卢楞伽所绘唐僖宗与从官文武75 人画像,尤为精美。北宋至和三年(亦即嘉祐元年),苏轼来大慈寺观赏此画,留下“至和丙申季春二十八日,眉阳苏轼与弟辙来观卢楞伽笔迹”题名(见明天启《成都府志》),并用“精妙冠世”四个字评价其画作。

苏轼还曾向大慈寺捐赠“画圣”吴道子真迹,并出资修建大慈寺四菩萨阁(事见苏轼《四菩萨阁记》,收录于《成都文类》)。苏轼在陕西凤翔做官时,购买唐代藏经龛龛门四板献给苏洵。门板正面绘菩萨像,反面绘天王像,画工精妙,栩栩如生,是吴道子的重要画作,堪称国宝。治平三年(1066),苏洵于开封去世,归葬眉山,苏轼将四菩萨像带回故乡。熙宁元年(1068)七月,苏轼守丧期满,专程到大慈寺拜望宝月大师。宝月大师劝说苏轼将苏洵平生最喜爱之物捐献大慈寺,苏轼认为“先君之所甚爱、轼之所不忍舍者,莫若是板”,于是将四菩萨像捐出。宝月大师许诺会好好收藏保护:“吾眼可霍,吾足可斫,吾画不可夺。”并耗钱百万造四菩萨阁珍藏。苏轼助钱五万,撰《四菩萨阁记》记其事。可惜的是,四菩萨像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不知所踪。

三、清水河边的苏坡桥与东坡公园

苏轼还在成都留下了一些传说轶事,如城西清水河上的苏坡桥,传说即得名自苏轼。唐宋时期,这里是一片窑场,大多数人家都在为城里人烧制砖瓦,生活清贫。苏东坡从家乡眉山到成都赶考路过这里,见这里风光秀丽,遂在河边客店住下来读书备考。他进京赶考后当了大官,想到这里的河上连桥都没有一座,人们要过河都是涉水而过,于是就捐出银两,在河上建了一座桥。桥建成之后,人们称之为苏坡桥。也有另外一种说法,《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词典》记载:“苏坡桥跨府河上,有三孔石桥。宋元祐年间,文学家苏轼任翰林学士,曾在成都城南杨柳堤讲学。后人为纪念他,在巧神宫内造苏轼刻像,在他经常来往的府河上建一桥,名苏坡桥。”

苏坡桥旧为四洞三墩青石廊桥,可以使过路者避风雨。民国时期在桥头还有一对高大的莲花石幢,刻有对联一副:“听长公当年曾吟大江东去,愿吾辈今日齐作砥柱中流。”这里的人们世代怀念着苏东坡,正如当地文人在一首名为《苏坡桥》的诗中所写:“客去亭何在?桥空水长流。可怜歌咏地,犹带宋时秋。”在清代,建有东坡读书台和东坡亭,亭中塑有东坡像。东坡亭到“文革”后期被拆除。东坡亭虽然不大,但却是老成都“十景”之一——书圣遗踪东坡亭。

民国时期这里还曾建过东坡公园和东坡图书馆,兴建者是李光斗。李光斗是留法學生,回到成都后,一直从事实业救国事业。公园建在东坡亭旁边,此地原为李光斗好友黄某的0.67 公顷私产,黄某将其捐出,开辟为公园园址。李光斗多方筹措经费,在1936 年,公园破土动工,第二年建成。东坡公园建好后,在园内专门开辟一所图书馆,取名“东坡图书馆”,有阅览室和藏书室3 间,藏书5000 余册,而且大多是新学图书。抗战期间,成都居民大量疏散到西郊,苏坡桥附近成为人口密集场所,东坡公园一时盛况空前。20 世纪50 年代,东坡公园被一些工厂占用。至21 世纪初,在原址附近重新修建了东坡公园。

由于苏坡桥的存在,此地也以“苏坡”命名。历史上,苏坡一带一直属于温江县。清中期,苏坡设场,称苏坡桥场,是成都近郊最大的场镇之一。清末傅崇矩的《成都通览》中,将苏坡桥场列为成都周边乡场之首。民国时期,苏坡设乡。1956 年,苏坡乡划归成都市管辖;1960 年,金牛区成立,苏坡乡属金牛区;1990年,苏坡乡由金牛区划归青羊区;2004 年,苏坡乡撤销,设立苏坡街道办事处。至今,青羊区还有很多以“苏坡”命名的地名和机构,如苏坡立交、苏坡小学、苏坡路等。

也许是受到苏东坡文采风流的影响,苏坡乡一带自古以来文化艺术方面都极为兴盛。被誉为清代“三朝武将巨擘”的岳钟琪曾居住于苏坡乡,并在此建藏书楼,读书养性。1919年,当地乡绅在苏坡桥边东岳庙中建立了成都最早的新式小学堂之一——温江国民初级小学;1931 年,更名为温江县高级国民小学,即苏坡小学的前身。苏坡乡也是成都著名的书画之乡,绘画之风盛行,民国时期,徽州胡开文的弟子陈敬文在此开办有“一乃阁墨庄”,该品牌存在近百年。成都市于1996 年4 月公布的本市首批16 个“特色文化之乡”,其中书画之乡便是青羊区苏坡乡。川剧也在苏坡乡极为盛行,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周慕莲先生就出生在苏坡桥。在三环路苏坡立交桥下,建有闻名遐迩的川剧艺术长廊,利用桥柱等构筑物塑造了众多以传统文化为主的川剧脸谱,营造出具有川西特色的自然式立交园林。

四、“东坡文化节”起源地在成都

2003 年,在塔子山公园相继出土了清代所刻三苏残碑三通,即苏轼《中山松醪赋》、苏洵《提举监臣帖》和苏辙《雪甚帖》,掀起了成都乃至全国关注三苏先贤的又一热潮。目前这三通石碑保存在塔子山公园中。同年9 月30 日至10 月10 日,成都塔子山公园与眉山三苏祠在成都共同举办了首届“东坡文化节”,展出三苏父子生平事迹、书画作品等,展品共有50 多种、200 多件,其中东坡碑刻集中了自明代以来全国各地所刻的全部苏轼碑刻,最引人关注的是闻名于世的苏东坡楷书四大名碑:《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罗池庙诗碑》和《表忠观碑》。此次文化节吸引了数万中外游客前来参观,成为东坡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

2004 年,塔子山公园又举办了第二届“东坡文化节”,三苏祠博物馆将23 件孤品文物在塔子山公园九天塔内展出,这些作品是清及清代以后有关苏东坡诗句、典故和事迹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价值极高。其中,最珍贵的是清末四川著名书画家赵熙作的“秋灯夜读图扇面”和清李元泰山水扇面等。因此说,成都是全国最早举办“东坡文化节”的城市,是“东坡文化节”的发源地。

猜你喜欢
苏洵文化节东坡
苏洵发愤读书
苏洵焚稿
论苏洵的史学成就
第三届广灵湿地文化节开幕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悦来动漫文化节震撼来袭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嗨翻天的悦来动漫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