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宏存,张晓丹
随着数字化社会深入转型以及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成为演出艺术表演的“第二剧场”。正如麦克卢汉所言,“一切新媒介都会重新塑造它们所触及的一切生活形态”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9:73-74.,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媒介,重塑了传统演艺发展方式,推动了传统演艺全过程环节的变革,即演艺数字化的转型发展。关于演艺数字化的概念,刘桂荣和谷鹏飞认为数字艺术产业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艺术生产,同时也生成了新的消费模式②刘桂荣,谷鹏飞.数字艺术中的美学问题探究[J].河北学刊,2008(6):239-242.,从数字艺术产业概念的角度阐释了演艺数字化是作用于改变传统艺术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过程。胡娜从科技对演艺行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作品创作生产、传播媒介、传播平台以及新演艺形态产生等方面③胡娜.演艺行业线上传播的观察与思考[J].四川戏剧,2021(1):169-174.,通过技术对演艺行业具体环节和形态创新来理解演艺数字化的概念。王勇和刘岩则从线上演播内涵来理解演艺数字化,前者认为线上演播是“后戏台时代”对舞台艺术的本位传播和二度创作④王勇.线上演播孕新机 数字创新开新局[J].中国京剧,2022(2):26-27.,后者进一步提出线上演播并不是媒介的数字游艺,而是舞台空间拓展的又一维度与方式⑤刘岩.作为媒介的艺术 亦或艺术的媒介——线上演播的艺术与媒介之辨[J].中国京剧,2023(1):101-103.,由此从内容和空间角度对线上演播含义进行了总结。演艺数字化是整个演艺行业的系统变革,具体来说,演艺数字化通过聚集文艺院团、新文艺群体、互联网平台企业、社会组织等演艺主体,创新演出生产方式、传播方式、盈利模式、管理方式等全过程环节,促进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延伸产业链,增强产业关联效益,实现演艺行业生态性的变革和发展。演艺数字化强调整个行业变革的过程和产生的融合创新效应,这种动态变化的过程和各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是演艺数字化的突出特点,也是与数字演艺从单一层面、静态地强调行业现阶段发展特点的最大区别。数字化是演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适应互联网新型文化生产和新型文化消费的必然选择,但演艺数字化的新形态新趋势要求变革传统文化管理方式,适应演艺数字化发展的新特点和新需求,实现传统刚性、线性管理向柔性化、组织化治理转变,促进演艺数字化新业态的不断发展。
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推动了传统演艺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演艺数字化的新趋势也逐渐显现。技术赋能艺术发展,催生不同的艺术业态,也为新文艺群体的崛起提供了机遇,推动新型演艺传播与消费方式的创新发展。
技术创新在演艺行业的广泛应用,对传统演艺创作生产方式、播出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等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新型数字演艺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促进演艺数字化的持续发展。
1. 技术创新促进数字艺术创作效率提高和创作机制转变。将软件技术应用于舞台艺术创作的各个环节,可大大提升舞台影像化创作效率和水平。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软件应用于舞台艺术创作即是通过产业数字化的过程,赋能传统行业发展,具体表现为以数据要素激励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实现再配置,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价值①白雪洁,宋培,李琳,等.数字经济能否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基于效率型技术进步视角[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15.。通过技术创新,促进艺术领域各个要素的再组合和再配置,实现效率的提升。第一,技术提升舞台艺术创作效率。将软件技术应用于舞台艺术创作,可减少纸张图形设计产生的误差,构建了更加清晰、立体的创作模型和模拟空间状态,舞台艺术创作越来越精准和真实。以舞美布景设计为例,传统的舞美设计师设计图和模型展示设计方案不仅在布景尺寸、演员和布景的比例关系等方面缺乏准确性,而且平面效果图很难展现真实的空间感。依托计算机设计软件进行的舞美设计,既增强了设计方案的精准性,又逼真地模拟了演出空间情况,舞台布景设计能力不断提升。第二,技术推动数字艺术创作机制转变。技术创新及其应用改变了传统舞台艺术的创作机制,推动从导演中心制向复合创作型团队转变,数字演艺内容生产模式突破了传统线性排演制作流程的限制,从演员表演到录制、后期制作、存储、播出推广等各个环节形成了网络化的制作流程,依托数字技术整合多个环节,不同主体的复合型艺术创作机制逐步取代传统的以导演为核心的创作机制。
2. 数字演艺硬件设备及其技术升级提升观感体验。直播技术以及转播车、数字影像技术装备等演艺装备的智能化升级创新(如5G+4K/8K 高清直播信号的流畅传输),以数据驱动、人机协同、共创共享为特征的演艺装备的多样化发展,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人工智能(AI)等智能技术与演艺装备的融合创新为线上演出蓬勃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以2020 年“云上盛典 吾即C位”第十四届音乐盛典咪咕汇为例,这场云上音乐盛典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与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联手打造,采用了5G+4K/8K+云演艺技术的直播方式。通过5G+4K/8K超高清画质、9大视角、子弹时间、自由视角、5G云观众、跨时空全息互动、5G云包厢、5G云打CALL等5G 黑科技①5G+4K/8K+云演艺,广东移动5G 直播技术助力云上音乐盛典[EB/OL].(2020-12-08)[2023-09-1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5499570079788615&wfr=spider&for=pc.,让线上直播变得多样和有趣,硬件设备及其技术的持续创新发展不断丰富线上观演的体验。
3. 数字艺术智能化促进资源互联与智能化管理效能提升。数字技术成为艺术资源整合的手段和平台,不同院团之间和不同时期的大量优秀艺术剧目资源通过数字化方式进行整合、互通和共享,资源互联和利用水平不断提升。例如,截至2022年5月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的艺术数字资源库已收录文化和旅游部直属10 大院团和21 个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组织提交的1100 多个剧目,包括京剧、评剧等在内的音频、视频、图片等数字资源共计5000 多个②中传.文旅中国云演播平台 让观众足不出户看舞台艺术[N].中国文化报,2022-05-25(04).,为资源的互通互联和整合利用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数字技术应用于舞台表演的各个环节,剧目制作、舞台表演、传播运营和剧院服务管理等的效率全面提升,智能化管理更加成熟。例如,帕尔玛皇家歌剧院将射频识别技术运用于标签标记管理上,以具有射频识别信号的标签标记数百件具有独立序列号的道具、服装和配件,标签释放的信号被远程射频识别读取器自动读取后用专门的软件进行处理,相较于传统的人工管理道具、服装,射频技术标记方式不仅提升了道具、服装的管理效率,而且提升了物流管理和艺术剧目制作流程效率,是智能管理的重要表现和发展趋势。
4. 新型智慧剧场拓宽服务范围。剧场逐渐摆脱传统剧场单一的演出功能,在多场景演出、线下线上融合直播、衍生服务等方面形成完整的服务生态,实现从单纯的演出场馆向文化艺术综合体转变。例如,国家话剧院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积极打造“5G 智慧剧场”,促进观众体验、线上演播、多剧场联动直播等场景应用功能的不断升级。杭州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依托数字化网络平台搭建的线上虚拟剧场,提供包括订票、订餐、停车、互动等多种服务,并通过与其他App和剧场合作,提高线上观演人群数量,促进线上演播的蓬勃发展。
船舶生活污水通过泵和固定管线排入后方自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就地处理;或接入码头生活区的污水池,进入市政管网系统,最终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异地处理。大型石化企业自备码头通常将船舶含油污水通过专用管道送至码头后方的油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置。部分化工码头对货值较高的货物洗舱水通过固定管线输送回用于后方生产。
数字技术等新技术推动数字演艺业态、场景、演出内容和表演者等演艺生态发生变革,促进形成演艺产品丰富多样、演艺服务体验新奇生动的数字演艺发展新图景。
1. 多元多样的云演艺形态促进数字演艺业态创新。技术搭建了演艺新的空间,依托互联网形成的虚拟空间为艺术演出提供了更多可能。观众可以根据技术媒介的延伸,实现从台前到幕后、从单一视角到多视角、从静态观看到动态互动、从被动观看到主动参与的变化发展,新的以演员和观众为重要主体的观演模式被不断重塑。例如,2020年4月,广州大剧院推出首部纯线上戏剧《等待戈多》,依托技术实现了从项目策划、剧本研读、演员面试、幕后制作、排练碰撞到演出呈现的全过程线上创作,线上戏剧创作的新模式更加符合和适应互联网播出特点和观演方式。除了全创作过程的线上化,技术与艺术创作的融合还推动观演关系的变化,让线上观众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国家京剧院与中国移动咪咕公司联合出品的5G+4K云演播大戏《龙凤呈祥》,借助技术手段为观众提供了多种观看视角,通过 VR 技术,观众可以通过视角的自由切换选择并生成符合自己观看兴趣的内容播出方式,拥有了自主观看、自由编排的选择,实现从被动观看到主动创作的角色转变,推动了演播方式和内容的创新。
2. 技术应用支持舞台场景的创意呈现。技术在舞台场景设计的应用,不断提升舞台设计的创意和拓展舞台表现维度①李荣坤.数字化为舞台艺术注入科技力量[N].中国文化报,2023-07-26(02).,让舞台场景更加多元丰富。第一,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推动创意设计舞台布景。艺术剧作内容、传统文化元素和相关技术的融合,可实现舞台设计的创意表达,展现多姿多彩的舞台样貌。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 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多个舞蹈、歌曲以及创意节目的设计都是挖掘艺术作品内容,再结合相关的技术手段,呈现创作团队的艺术思想和表达。其中,舞蹈《锦绣》、歌曲《百鸟归巢》和创意节目《满庭芳·国色》都是将艺术内容的特色元素融合8K超高清影像、人工智能、扩展现实、增强现实、绿幕制作、飞猫拍摄等数字技术形式,呈现出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十足美学韵味和奇幻技术特效的舞台。第二,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拓展表现维度。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应用增加了舞台表演空间创新的多种可能,让舞台美术效果的呈现与艺术剧目内容的表现更加呼应、更具情景化和生动性。例如,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突破了传统镜框式的舞台空间设计,通过地面四层转台、空中三层轨道以及复杂而精密的数字机械构成的空间,营造出写意山水韵味的舞台效果,契合剧目所表达的情境。
3. 从演出到演播实现内容类型的丰富多元。随着技术与艺术融合的深入推进,线上演播内容类型更加多元多样,从传统线上单纯的剧目演出,不断发展出演出导赏、演出花絮、日常考核、线上剧本朗读、线上showcase 等衍生型线上演出以及院团跨界合作形成融合型的线上演出等多种类型。例如,《舞上春》将中国歌剧舞剧院的业务考核搬上舞台进行展演,表现舞者日常课堂训练的状态。在新冠疫情期间,西安交响乐团积极探索演艺内容的创新,通过乐团走进博物馆以及演艺线上国宝音乐会和走进华山景区、举办华山之巅云海音乐会等跨界形式,提升表演内容和形式的新颖性。数字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既是演播内容生产载体,又是推动演播内容生产类型和模式创新的重要机制,促进演播生产出更多的演出类型,丰富演艺数字化的整体生态。
4. 真人演员与数字人表演者组合形式日趋多样。演员是传统艺术的表演者,技术的应用突破了单一真人演员的表演者类型,AI歌手、数智人、虚拟偶像等虚拟数字人表演者成为舞台的重要表演主体,虚拟数字人通过与真人演员合作演出、独自演出、主持等多种形式,为观众呈现了穿越时空、亦真亦幻和有趣生动的表演,带给观众独具特色的观感体验。同时,虚拟数字人也为真人演员与观众互动提供了条件,观众参与虚拟数字人的作品创作、声音输出、互动方式创新等都为增进表演互动和提升线上观演的氛围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未来,方锦龙与洛天依的跨次元破壁合作、AI歌手线上演唱会等形式将越来越丰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近些年来,民营文化工作室、民营文化经纪机构、网络文艺社群等新的文艺组织大量涌现,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独立演员歌手、自由美术工作者等新的文艺群体十分活跃。这些人中很有可能产生文艺名家,古今中外有很多文艺名家都是从社会和人民中产生的。”②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15(04).自此,新文艺群体成为推动演艺发展的重要力量。新文艺群体既包括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独立演员歌手、自由美术工作者,“还包括文创艺术设计者、非遗传承人以及以文艺沙龙、读书会、国学班、传习所、茶艺社、琴画苑等形式聚集起来的各类文艺群体”③李明泉.新文艺群体“新”在哪里[N].光明日报,2020-10-14(09).。随着演艺数字化的发展,互联网为独立歌手、出自院团的个人型演员等新文艺群体提供了展示展演的平台,为新文艺群体发挥专业内容生产者的创作优势、激发创新创意活力提供了重要基础。
1. 个体型演艺人才成为数字演艺的重要群体。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个体型演员选择通过线上演播的方式进行表演。这些个体型演艺人才既有来自院团内部的演员,也有来自民间的兼职艺人。通过线上直播的演出方式不仅展现了其文艺才能,而且获得了较好的收入。例如,2022 年抖音演艺类直播打赏收入同比增长46%,超过6 万名才艺主播实现月均直播收入过万元①韩业庭. 线上直播为演艺注入新活力[N].光明日报,2022-11-25(09).,线上演播逐渐成为个体型人才发挥才华的重要场所和阵地。
2. 数字化综合型演艺人才持续增长。演艺数字化的发展需要既懂艺术创作又懂数字技术及其运营管理的综合型人才。随着演艺数字化的深入推进,数字演艺作品制作、数字运营管理、数字营销推广等领域的人才类型不断丰富,推动数字化演艺内容生产、传播和管理的持续发展。例如,英国在推动数字戏剧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大批视频设计师,成为推动戏剧以数字化技术手段创意呈现的重要力量,也成为新文艺群体未来发挥创意优势的重要方式。
1. 新媒体平台日益成为剧目宣传推广的主阵地。在传统的剧场式演出中,剧目的宣传推广主要依托传统纸媒、电视广播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和新媒体平台成为流量的聚集地,不同年龄、职业、地域的广大群体接受并采用互联网作为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相应地,文艺剧目的传播方式也逐渐由传统纸媒、电视广播媒体向短视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转移。文艺剧目根据新媒体平台传播特点进行视频化、有趣化、短小即时化的剪辑与创作,迎合新媒体受众接受信息的习惯,推动传统艺术为更多人群所了解和喜爱。
2. 沉浸式互动消费方式日渐成为主流。技术创新及其与艺术表演的深入融合,推动沉浸式和互动式的消费越来越成熟和多样。第一,沉浸式多维观赏打造全新消费体验。线上演播不是剧场演出的简单搬移,而是根据大屏、中屏和小屏的播出特点以及线上观看特点,设计出根据文艺剧目内容的场景式创新,让线上的观众如临其境,深刻感受剧目当时当地的情境,切身体验科技手段营造的新奇效果。第二,观演模式更加互动化。不同于线下剧场群体性观看的特点,线上观众被局限在单独的空间内,线上观演更加注重通过技术手段和特定时段特定环节的设置,增加观众之间、观众与演员之间的互动,弥补剧场观演现场性的缺失,保持观演的兴趣和黏性。
3. 演艺数字化盈利模式日益成熟。多种多样的数字演艺内容吸引了众多网络文化消费群体,同时,网络提供了以“点击率”为基础的商业盈利模式,使大量自娱自乐的创作可以转化为商业创意,具备了市场价值以及足够激励③江小涓.网络空间服务业:效率、约束及发展前景——以体育和文化产业为例[J].经济研究,2018(4):4-17.,数字演艺行业的盈利模式正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过程中。第一,产业链条日趋完善。演艺数字化将在内容付费、品牌推广、广告植入、会员分账、商务赞助、版权分销等方面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链,不断提升演艺数字化的产业价值。第二,衍生产业不断拓宽,盈利收入不断提升。数字演艺产品通过成熟的运营管理,逐渐形成品牌效应,并与相关产业进行创意融合,形成衍生产品,以产业关联效应不断扩大演艺数字化的规模。例如,《只此青绿》依托自身的文化IP,形成了生活系列的文创衍生品、联名葡萄酒、联名茶、相关书籍等不同形式的相关产品,提升了《只此青绿》的文化经济附加值,也扩大了《只此青绿》的知名度。
数字技术对演艺行业的各环节产生重要影响,丰富了演艺业态和演出主体,重塑了整个演艺生态,为演艺行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更多的可能,推动满足多种多样的文化艺术消费需求。更为重要的是,技术创新为演艺行业摆脱鲍莫尔病(即生产率无法提高,但成本依然持续上涨,从而导致严重亏损的问题)①BAUMOL W J, BOWEN W G. Performing arts: the economic dilemma[M]. Cambridge: M. I. T. Press,1966:161.创造了条件和可能。数字时代下,网络服务业呈现出的规模经济显著、范围经济提升、长尾效应增长等特征②江小涓.高度联通社会中的资源重组与服务业增长[J].经济研究,2017(3):4-17.,促进数字演艺行业生产效率提升、产业链条拓展和收益提高。数字技术的最大特点在于传播范围广和边际成本低,能够在消费、生产、分销等领域形成明显的规模经济,从而改变了服务的无形性、同步性、不可存储性和异质性,缓解了供需双方在价格、时间、空间等问题上的匹配难题③夏杰长,熊琪颜.数字技术赋能中国服务业成长:作用机理与实施路径[J].China economist,2022(6):26-53.。演艺数字化拓展了表演空间,扩大了传播范围,极大降低了表演的边际成本,每场表演的边际收益上升,演出的投入产出比和收益率也快速提升,实现了技术驱动下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促进生产要素在产业间的流动并改变其配置状态,推动传统演艺行业业态创新和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鉴于数字演艺行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新型艺术生产方式与传统艺术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重点和管理方向等存在矛盾与冲突,要求传统艺术管理要顺应演艺新业态的发展规律,以更加灵活、多样、全面的管理模式,推动传统演艺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
传统演艺行业以线下演出为主,依托专业的创作团队、文艺院团进行剧目创作,在剧场进行常规性的表演。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融入,演艺逐渐从线下拓展到线上,个性化的内容创作、场景化的创意表达、生成式AI 的技术创新方式等都推动着演艺作品、演艺形式和演出空间不断发展变化。相应地,演艺行业的管理方式也应从传统管理方式向新演艺管理方式转变。传统的演艺管理坚持科层制管理方式,具有精确、迅速、明晰、档案知识、连续性、酌处权、统一性、严格的隶属关系、减少摩擦、降低物力人力成本等优势④韦伯.经济与社会:第2卷上册[M].阎克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113.,但科层制的管理方式以制度为主进行刚性的管理,主要针对扰乱演艺市场发展秩序的失范行为进行严格管控。随着数字技术日益融入演艺行业发展,演艺新业态不断涌现,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复杂问题也随之出现,政府管理出现盲区和空白,这要求政府从以制度规范为主的刚性管理向适应新业态发展特点的柔性管理转变。柔性管理是以新业态发展需求为中心,通过引导、扶持、协调、调控等非强制性手段进行灵活多变的管理,更加适应演艺新业态不断变化的发展特点。以线上数字文艺剧作审批管理为例,2023 年1 月印发的《文化和旅游部关于规范网络演出剧(节)目经营活动 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明确:“进口网络演出剧(节)目包括参演人员中有境外演员,举办地、录制地在境外,或者虚拟演员、虚拟演出剧(节)目的版权属于外资机构、境外人员的网络演出剧(节)目。港澳台演员参照境外演员管理。”①文化和旅游部关于规范网络演出剧(节)目经营活动 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EB/OL].(2023-01-16)[2023-09-06].https://zwgk.mct.gov.cn/zfxxgkml/zcfg/gfxwj/202301/t20230118_938703.html.其中,港澳台演员参照境外演员管理,即要提交境外演员的护照等身份信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从境外引入的数字版权剧目,有些年代久远的剧目因演员过世失去身份信息,因而出现无法查证的情况,境外演员管理的类似规定忽视了这些特定的问题,这种刚性管理的方式造成部门管理和企业发展的双重问题。未来,随着演艺数字化的深入推进,演艺行业的管理需要逐步摒弃刚性管理思路,更多根据演艺新业态的发展特点采取更为灵活的管理方式。
传统演艺发展以文艺院团为中心,传统艺术管理方式也是聚焦于文艺院团这一单一的管理目标,从中央到地方实行单向线性管理。线性管理的重点在于引导和规范中直文艺院团和各省国有文艺院团和民营文艺院团的发展,即以专门化、专业化、标准化、集中化的管理方式来管理演艺行业的发展。这种管理方式忽视了被管理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导致管理主体的割裂和管理效能的低下。在新演艺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平台企业、新文艺群体、行业协会等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多个演艺主体共同构建了推动演艺行业发展的生态体系。顺应演艺数字化转型中形成的多元联系,将演艺数字化的发展视为一个系统的整体。借鉴生态系统的管理理念,从传统重点管理文艺院团为主转变为包含不同主体在内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注重不同主体的功能,推动形成相互关联、系统发展的生态化管理模式。
文艺院团是独立的演出单位,艺术家从属于文艺院团。在传统艺术管理过程中,管理部门将文艺院团作为管理的最小单位。随着技术与艺术的不断融合,互联网平台为个体型艺术家以个人身份呈现演出提供了条件,他们可以结合艺术剧目进行自由自主创意生产和呈现,越来越多个体型艺术家“出圈”,不断丰富着演艺内容和形式。例如,上海越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丁小蛙以个人身份在抖音上直播了百余场②曹香玉,施昱辰.戏曲演员玩起了直播?名家名角线上“破圈”,刷手机也能看大戏![EB/OL].(2022-11-18)[2023-09-20].https://c.m.163.com/news/a/HMELLMKH05149R72.html.,传播经典越剧文化;知名当代艺术家蔡国强在抖音和PICO进行VR首播白天烟花作品“樱花满天的日子”烟花秀,超700 万人涌入抖音直播间观看③把烟花秀搬进直播间,艺术家蔡国强首个线上展于抖音独家上线[EB/OL].(2023-06-30)[2023-09-20]. http://culture.ynet.com/2023/06/30/3639515t467.html.。诸多艺术家丰富了演艺作品的数量和内容,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推动演艺行业的繁荣发展。艺术家个体突出的创造力和影响力要求进行艺术管理方式调整,从原来以文艺院团为管理重点向以艺术家等个体型表演者为管理重点转变,更加注重艺术家、新演艺群体等个体型表演者探索线上演播内容形式创新实践的需求,规范艺术家数字化艺术创作行为,为艺术家的数字化艺术创新提供支持,助力形成满天星斗、繁花盛开的数字化艺术创新创作氛围。
长期以来,演艺行业的发展从生产者视角出发,注重艺术创作内容是否符合社会主义价值导向、伦理道德准则等价值规范,是以规范化、精英化思维推进文艺行业的创作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数字技术的应用,演艺行业的发展正从生产者视角向消费者视角转变,演艺产品更加注重文化消费者需求的满足。在艺术管理领域,传统艺术管理将艺术创作内容的把控作为管理的中心任务和重点方向,倡导文艺作品要积极发挥公益属性和社会效益。为提升演艺行业社会效益,国家和地方政府积极出台政策,通过基金制度和各种政策对艺术创作进行补贴,保障文化艺术公益性功能的发挥。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和互联网新媒介的融入,人民的多元化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增长,技术创新为不同类型的海量文艺内容呈现提供了平台和技术支撑,文化需求和技术保障要求我们转变艺术管理的方向,从注重艺术创作内容到推动演艺行业实现产业化方向发展。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要求演艺行业进行市场化探索,创作出符合文化市场需求的演艺产品,实现艺术性、娱乐性、市场化的深度结合,推动艺术管理从单纯注重社会效益向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结合的方向转变。
推动传统艺术管理变革、促进演艺数字化发展的总目标就是改变传统管理中不适应演艺数字化的方式方法,解决阻碍演艺数字化的关键问题,通过管理观念、方式、体制机制变革,畅通演艺数字化的各种资源环境、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以高度的制度适配性推动演艺数字化的发展。
文艺具有认识、娱乐、教育等综合性价值。社会主义文艺是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必须负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道”,担负起培育“有根、有美、有为、有魂”的“四有”新人的社会教化功能。国有文艺院团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重要主体,承担着一定数量的主题创作任务,其艺术创作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重大任务或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发挥了弘扬主旋律、传播主流价值观的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主题内容与艺术表达结合不足,甚至表现出创作概念化、口号式、市场反响不佳、社会效益难以发挥等问题。如笔者在某市调研中发现,该市国有文艺院团每年承担2部主题剧创作任务,剧目创排、演出占据该国有文艺院团较多时间,而留给其结合市场需求进行多样化创作的时间相对有限,并且其推出的主题创作演出收入并不高。这类现象实际上提出了主题创作如何尊重艺术规律、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价值引领的现实问题。没有市场没有观众的文艺产品往往难以获得正向社会价值,更遑论影响人教育人社会功能的发挥。因此,艺术作品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在艺术创作中遵循艺术生产规律,从市场和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出发,用艺术思维创作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叫好又叫座”的艺术精品。在艺术生态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下,如何创作弘扬主流价值观与良好市场反响相统一、数字技术与文艺形式相融合的艺术佳作,是新时代演艺数字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演艺数字化推动演出从线下剧场的物理空间向线上虚拟互联网空间转变,表演空间的转变带来新的监管问题。第一,传统管理方式不适应数字化海量网络文化内容的管理需求。在面对海量网络文化内容时,传统管理方式往往表现为管理方式落后、管理效率低,不能很好地适应互联网文化内容生产的海量性和快速更替的特点。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为个体演员创作海量线上直播内容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时甚至仅仅具有网络环境和相应的App软件即可进行线上表演。以抖音线上直播为例,2022 年1 月至10 月,抖音歌唱、舞蹈、戏曲、乐器等演艺类直播不断增长,直播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见表1)。面对海量增长的直播内容,如何采取有效监管方式提升管理效率,又不增加平台的监管成本,由此形成良好的线上直播发展秩序,是未来演艺数字化发展过程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第二,线上演播舆情成为管理的重点。互联网虚拟表演空间的拓展使管理重点发生改变,从由线下剧场秩序管理向线上演播舆情监督管理转变。在线上表演过程中,粉丝的线上言论、粉丝与粉丝之间的交流甚至由个人或群体性的偏好产生的冲突都成为线上演播过程中舆情管理的重点,线上舆情的发展影响线下演出和线上演播的有序开展,易出现群体性失序情况,影响正常的演出市场秩序。
表1 2022年1—10月抖音各类别直播情况
线上演播作为演艺数字化发展过程的重要环节,涉及多个监管部门(包括宣传部门、文化和旅游部门、网信部门、广播电视部门等多个政府管理机构)。各部门虽有明确的工作职责,但存在具体职责归属不清和重复管理等问题,如文化和旅游部门、网信部门在网络表演内容管理、信息安全等方面存在交叉管理等问题,影响线上演播管理效率的提升。同时,演艺数字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合作,以整体智治来推动规范治理格局的形成。整体性政府职能的发挥越发重要,其核心特征为政府各部门各层级的组织融合、数据汇合与业务整合①欧阳航,杨立华.数字政府建设如何促进整体性政府实现?——基于网络式互构框架的分析[J].电子政务,2021(11):34-44.。但是,由于数字演艺治理涉及的多个政府管理部门没有形成包含组织融合、数据汇合和业务整合在内的协同机制,导致对演艺数字化的管理(尤其是针对不断涌现的新型业态)存在监管空白以及多重管理等问题,合作管理的机制缺失制约着政府整体性建设和系统管理效能的发挥。
互联网为文艺院团内的艺术家以个体形式进行独立表演提供了空间和载体,艺术家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内容生产方式为自身获得了额外收益,这就打破了传统以院团为单位的利益分配机制。在传统演艺发展过程中,文艺院团的集体收益与利益是工作的重心,文艺院团集体的剧目创作、排练、演出和收益都是以集体为单位进行,个人难以以集体之名获得收益。演艺数字化的发展推动专业生产内容(PGC式)个体收益和以版权为核心的增值收益逐步提升,随之而来产生了种种问题,例如,院团内部个体表演者能否独享线上独立表演收益,线上收益的获取是否与院团的品牌相关,院团数字化相关版权收益是否应该部分分配给院团演员,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因为文艺院团没有健全的利益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所导致。长期以来,国有文艺院团是事业单位属性,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国有文艺院团积极转企改制,但转企后的大多数国有文艺院团缺乏市场化运营管理思维,没有结合市场需求进行剧目创作。面对演艺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大多数国有文艺院团没有积极探索线上演播与线下演出融合发展的模式,也缺乏对个人创意创作的激励,没有形成健全的激励机制和个人与集体收益的可持续分配机制。以院团为单位进行利益分配的方式不利于激发个人创新热情,限制演艺内容形态的丰富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演艺数字化的推进。
解决传统艺术管理方式与演艺数字化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促进演艺数字化的持续发展,要求根据演艺数字化发展特点构建新治理范式。通过完善政策工具、调整管理对象、增加管理幅度等方式,形成推动演艺数字化发展的管理体系,引导演艺行业形成正确的发展方向、规范演出演播行为和秩序,与多元演艺主体一起共筑良好有序的数字演艺新生态。
演艺数字化的深入发展需要政府的持续关注和系统化政策支持,把演艺数字化发展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予以推行,从管理理念、专项政策等层面推动演艺数字化持续发展。第一,坚持以包容审慎监管方式促进演艺新业态发展。包容审慎监管方式“本着鼓励创新的原则,分领域制定监管规则和标准,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为新业态发展留足空间”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23):20-23.。演艺数字化的发展催生不同形式的新业态,新业态具有各自不同的发展特点。政府要坚持包容审慎的管理原则,对待新业态的发展要采取宽松有度、刚柔并济的方式,探索“监管沙盒”②监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完全可以延伸应用到新型数字创意产业业态监管,数字演艺行业作为数字新业态的代表,借鉴引入监管沙盒式的试验式监管方式,为数字演艺行业发展提供试错环境,降低发展成本,促进其快速健康创新发展。等试验型文化治理方式,为新业态构建监管豁免的“试错机制”③王频,陈云良.数字经济时代金融消费者保护新范式——基于监管沙盒模式的展开[J].科学决策,2023(1):119-132.,尽可能创造一个鼓励创新的规则环境,给予新业态适当宽松的发展空间,为其探索自身发展之路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例如,2023 年7 月中央网信办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广电总局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提出制定分类分级监管规则,这为数字化新业态提供宽松发展环境。第二,制定专门政策推动演艺数字化发展。国家积极推进演艺数字化的发展,强调推进“线下线上融合、演出演播并举”④胡和平.不断推动文化和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N].光明日报,2021-02-08(09).模式,以“双演”模式推动演艺数字化新气象。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分别对推动线上演播与线下演出相结合、培育壮大线上演播进行了具体的规划。但是,关于演艺数字化发展的政策内容都是作为整体政策文件中的一部分提及,缺少系统推动演艺数字化发展的专项文件。相关政府部门要根据演艺数字化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及时制定专项政策推动演艺数字化的规范有序发展。
适应演艺数字化发展过程中主体增加和横向间协调管理需求增加的特点,适当增加管理幅度,调整管理重点,顺应扁平化管理改革趋势。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官僚组织的广度(幅度)和深度(层次)之间的平衡,使其更有可能在更多受众中传递更加丰富的信息⑤王印红,朱玉洁.基层政府“逆扁平化”组织扩张的多重逻辑——基于“管区制度”的案例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20(4):21-31,165.,积极进行管理方式创新,通过更加高效的管理方式关注多元演艺主体功能的发挥。第一,加大对网生新文艺群体的扶持保障力度。新文艺群体是未来推动演艺数字化发展的生力军,要加大对独立制作人、独立演员、自由美术工作者等网生新文艺群体的扶持力度。一方面,可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加大对演艺群体的扶持,鼓励新文艺群体对传统艺术表演的数字化转化。考虑新文艺群体的个体性特点,降低参评基金的条件,以发展的长期性和内容的创意性作为主要评判依据,加大对具有示范性和原创性的数字文艺作品的扶持力度,为个体型表演主体提供创意创新发展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完善职称评价,健全奖励激励机制。根据新文艺群体的发展特点,将文艺志愿服务、培训、交流等多种灵活的形式纳入职称评定、申报创作项目、奖项评选中,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政府相关部门应为新文艺群体参评国家级等高规格奖项创造条件,积极邀请新文艺群体参加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艺术节、电视节、图书展、博览会等活动,扩大新文艺群体的影响力。第二,更加注重数字演艺多元主体的管理服务。传统艺术管理将文艺院团作为重要的管理对象,在演艺数字化发展的趋势下,要适应数字演艺多主体功能的发挥,拓展关注范围,适当增加管理幅度,采用柔性化的管理方式,更加注重对平台型企业、演艺协会、演艺院线、演出经纪公司等多种演艺组织的管理,尤其要加强对平台型企业的管理,强化平台内容监管职责,构建清朗有序的线上演播秩序。积极促进其他演艺主体发挥桥梁纽带功能、对接市场需求功能和数字化经营管理功能等,促进形成多种演艺主体网络化的发展模式,全面整合资源,提升配置效率,最终实现促进演艺生态化良性发展的目标。
演艺数字化的不断发展更加凸显多元演艺主体的功能,对演艺数字化的治理也要更加关注如何促进多元演艺主体形成不同形式的联系、交流与合作,以合作监管模式和实施“大系统支撑、大监管共治”的新型监管方式①吉富星.市场监管体系中企业自治的逻辑框架和推进机制[J].甘肃社会科学,2021(5):191-197.,强化演艺组织管理方式创新,加深不同演艺主体之间的联系,实现演艺主体之间深入的交流和合作,以组织管理创新促进多元主体利益共享。第一,推动演艺主体之间形成常态化合作机制。演艺数字化内容的创新需要不同的演艺主体之间加强交流,打破体制和演出门类的区分,构建常态化合作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发挥国有文艺院团、民营文艺院团、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演艺院线、演艺经纪公司以及新文艺群体等不同主体的优势,以满足多种数字文化消费需求为目标,促进不同属性、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演艺主体之间交流,依托数字化演艺创新项目进行深度合作,增加演艺主体之间的相互了解,实现合作基础上的互促共赢。例如,以数字演艺剧目创作为主题内容和核心任务,形成国有文艺院团、民营文艺院团、新文艺群体等之间的数字演艺合作项目,以项目合作促进深入交流,共同推动数字演艺内容创作、盈利模式等方面的创新。第二,建立云上演艺联盟,创新组织管理形式。顺应演艺数字化的发展特点,进行组织创新,组建云上演艺联盟,重塑各利益主体关系,构建完善的新型网络化演艺生态链。在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下,探索建立由中国演艺行业协会牵头,以文化内容版权交易的平台型国有文化企业为核心支撑,关联行业内已经拥有版权交易的国有平台型企业(包括龙头演艺企业、文艺院团、演出经纪公司、票务、公关广告公司等相关服务型公司)、媒体、艺术基金会以及社会力量等不同组织在内的云上演艺联盟。云上演艺联盟以行业共赢、利益共享为目标,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内容版权交易平台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项目融资、内容创作、传播推广、盈利分配等产业链环节,串联整合各类文艺院团、演出经纪公司、票务等利益主体,形成较为完善的新型演艺产业链。
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监管流程,提升协同管理效能,实施行政审批精细化改革,“贯彻与落实行政审批权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铲除非行政许可审批,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监督新增行政审批”①魏琼.简政放权背景下的行政审批改革[J].政治与法律,2013(9):58-65.,统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政府机构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②马怀德.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效、问题与建议[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3):14-18,2.,真正将简政放权落到实处,为演艺数字化的发展提供适度宽松的政策空间。第一,明确文化管理相关部门权责划分。进一步明确文化和旅游部门、网信部门、宣传部门和公安部门等部门的具体职责,尤其要明确文化和旅游部门和网信部门的具体专属职责,划清两个部门管理的职责边界,快速解决演艺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管理问题,提升相应的管理效能。第二,构建跨部门协同合作机制。在明确部门权责划分的基础上,构建跨部门协同合作机制,对演艺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以快速的协同合作形成解决方案,推动及时提升应对监管新问题的反应速度和效率。第三,简化线上演播证照办理难度。简化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等证照办理程序,适当放宽网络内容平台、院线的申请条件限制,为更多的平台集聚丰富的演艺数字化视听内容提供前提条件,避免形成平台的寡头垄断,造成平台与文艺院团合作的不对等。
加强演艺作品数字版权保护意识,积极构建完善的数字版权利益分配机制,探索版权利用的多种途径,提升版权的附加价值。第一,加强数字演艺产品的数字版权保护力度。在数字化时代,知识的可复制性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更加便利和隐蔽,演艺数字化发展过程中的文艺作品版权保护应成为重点。首先,要提高文艺院团及其员工的版权保护意识,通过文艺院团内部日常性的讲座、举办主题性的宣传活动等方式,让广大员工认识到版权保护的重要性。梳理行业数字版权保护案例,在院团内部进行交流学习,让大家对数字版权保护形成深入的认识。其次,加强版权保护过程中社会配套措施的建设③朱洋.数字化时代院团艺术版权保护的困境与突破[EB/OL].(2023-02-23)[2023-08-2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8579310170365501&wfr=spider&for=pc.。版权保护涉及文艺院团、平台型企业、出版社、著作权协会、演艺经纪公司等多方主体,要积极协调多元主体的利益,维系版权利益动态平衡,形成多方协调配合的动态保护机制。最后,健全互联网文化艺术领域知识产权法律保障制度建设。构建并完善著作权保护基金制度、著作权自愿登记制度、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著作权权利信息共享制度、著作权行政与司法合作制度等著作权刑法保护的保障制度④毛牧然,乔磊,陈凡.完善知识产权保护 促进网络文化产业发展[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8-23.,形成较为完善的著作权立法保护体系,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法律依据。第二,构建完善的数字演艺产品版权利益分配机制。在数字版权保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以版权为核心的价值延伸。首先,注重个体表演者利益的保护。改变以院团为单位的利益分配模式,注重院团中个人的创作和表演的贡献,划定合理的个人版权收益比例,激发个人创新创作的热情。其次,构建合理的数字版权产业分配机制。在平台型企业、文艺院团、MCN 机构、个人表演者以及衍生行业企业之间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保障以版权为核心的相关产品的开发。
互联网带来的海量数字文艺内容对监管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要进一步强化数字文艺内容监管的效能,保障数字文艺内容的质量。第一,进一步细化数字文艺内容的标准。参考中国演艺行业协会发布的《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术语》《网络表演(直播)平台运营服务要求》《网络表演经纪机构运营服务要求》等规范文件,细化数字文艺内容制作的标准,出台权威性系统性数字内容标准体系,对数字文艺作品内容、格式、制式等采用统一标准进行规范管理,构建线上线下统筹管理的许可证模式,打造数字文艺作品的标识化①王伟杰,冉航.数字文艺作品规范化势在必行[N].中国文化报,2023-03-10(03).。第二,智能化筛查不良数字文艺内容。互联网海量的数字文艺内容不仅掺杂不良、有害内容,而且对政府及时有效监管产生巨大挑战。要加强技术手段在监管审核中的应用,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应用于动态持续性地审核网络文艺内容中,营造清朗的演艺数字化发展秩序。第三,以“黑名单”制度规范演艺行业发展秩序。加大对传播不良和有害网络文艺内容相关主体的处罚,根据情节轻重和违反正常演播秩序次数等情况,将有违规、违法等行为的相关主体列入行业黑名单,发挥警告警示作用,促进网络文艺内容多元主体共同建设和维护规范有序发展的演艺市场秩序。第四,加强互联网内容平台合规管理。合规管理是企业防控合规风险的内部管理体系,企业要建立一套旨在防范、识别和应对合规风险的自我监管机制,包含组建合规管理团队和建立合规风险的防范机制、识别机制、应对机制等。要积极引导互联网平台企业构建合规管理体系,形成互联网平台企业数字文艺内容的自查自纠自处理机制,保证数字演艺内容正确的价值取向。监管部门要加强合规监管,确立合规管理标准,实施合规评估、检查等动态监管举措,构建互联网平台企业与政府监管部门协同共治的新格局。
总之,演艺数字化是演艺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选择和重要方向,顺应不断涌现的新业态的发展特点,坚持包容审慎的监管理念,改变不适应演艺新业态发展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为新业态的发展和演艺数字化的深入转型提供适度宽松、合理规制、鼓励支持的发展环境,推动数字演艺行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