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习的几点思考

2024-01-20 00:09陈嘉龙
中国军转民 2023年10期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

陈嘉龙

【摘要】实践证明,只有通过“两个结合”和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问题,永葆马克思主义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提出了如何系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和方法,旨在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研究与贯彻应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知提高到新的水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培养目标也明确指出,其专业学生必须具备宽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想达到相关教育教学目标并进一步凸显自身专业特色,就要从实践中不断深化领会、充分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论,并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认识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洞悉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在时代的信息洪流中保持独立思考进而做出合乎目的性与规律性科学判断的强大思想利器。[1]

一、为何学:必须具备的学科专业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也是国家一切事业的生命线,具有鲜明的政治特色和突出的政治优势,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着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2]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就承担着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的重要使命,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由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等要素构成,其最鲜明的学科特征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学科,那么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便是理所当然的事务。而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时,首先必须要掌握其基本内容和思想基础,这个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因此,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还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普遍掌握的“看家本领”,只有在悟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才能学精、用好马克思主义,牢固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方法,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进一步体现专业素养。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唯一一个可设置为师范类的本科专业,其专业中的大部分学生面临着毕业后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在学校任教,从受教育者向教育者身份转变的一个过程。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思政课教师承担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在学习与生活中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任务,肩负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使学生善于使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大使命。因此,马克思主义就是思政课教师的“看家本领”,也是“有理讲理”的底气,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在深入理解和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为今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殷实的理论基础。

二、学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意味着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使用思想的强力武器,在实践中将其转化成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一)学习基本原理

总的来说,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也就是辩证地看待问题。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就必须掌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与无限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等原理;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认为历史是不由人的意志决定的,而有其内在和必然的发展规律,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动力和原因是社会的经济发展、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和阶级斗争的结果。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就是要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提升对人民主体性地位和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等基本立场的认知与认同。

(二)树立和掌握科学观点与方法

科学方法是由其基本原理延伸出来,包括但不限于: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非但不能脱离实际,还更要追求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要轻易因发展道路上的困难险阻就望而却步;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把社会基本矛盾放在整体当中来观察,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等等。其最核心的,就是要将唯物辩证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在实践中增强辩证思维的能力,实现辩证思维的自觉;避免用一種独断性的思维去认识客观存在,将辩证法当成一种理论自觉,在相对中把握绝对的同时彻底抛弃把唯物辩证法视作否定一切真理的“诡辩论”的错误倾向。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最终将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因此,我们必须要树立一种科学的观点来理性认知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发展脉络:一方面,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必将会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不断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中稳步实现;另一方面,要清醒认识到共产主义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具有阶段性的过程,是无数人必须为之艰苦奋斗,使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得到巨大提升、社会物质资料极大丰富、充分满足所有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最后,要立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目前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现实,将共产主义作为毕生追求的崇高理想,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如何学:做到“知”与“行”的贯彻和统一

早在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就提出过“知行合一”的重要思想,梳理了“知”与“行”的辩证关系,着重强调了将二者作为一个有机统一体来不断促进人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其强调的“知”是基础和前提,“行”是重点和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4]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同样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不光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相关大众化读物中汲取丰富的理论知识,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同时还要将所学运用于实践中进行真理性检验,并契合所处的时代背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进行系统性总结与继承发展,进而在回应现实的若干问题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力量。

(一) 在研读经典著作中感受理论魅力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凝结着先贤们深邃的思想精华,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揭示出自然与人类社会运行与发展的普遍规律。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动物质载体,要想把握基本原理、学习科学方法,就必须在研读经典著作中进一步感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魅力。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知识焦虑”和“本领恐慌”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就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模糊、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相关概念理解不到位、以及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足等因素。针对此类问题,其专业学生就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不仅在阅读中要避免“蜻蜓点水”式的学习,还需反复、持久、深入、刻苦学习原著内容,不能因为原著文本的晦涩、逻辑的抽象、思想的高深就浅尝辄止。在阅读时需要对重点内容进行 “圈点勾画评”,加强对部分重点原文句段的分析与记忆,并将相关理论联系当下社会现实进行深度思考;还要站在国际的视野,用一种历史的思维、现实的眼光对经典著作进行深度学习,从而更好的发掘与体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呈现与运用。

(二)在大众化读物中把握思想精髓

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需要一种持之以恒、开拓进取的毅力与决心。但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篇目众多,内容繁杂、逻辑抽象、语言较为晦涩难懂,加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受学术能力、学术志趣、学业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使得对经典著作的研读常常无可避免的陷入一种形式化与低效化境地。[5]因此,要想在读好、读懂、读透原著内容的同时把握其字里行间所蕴藏的思想精髓,只拥有一定的决心和毅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寻找一些其它的途径——阅读阐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相关大众化读物,就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培永教授出版的《经典悦读系列丛书》为例,该书的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生动活泼、理论通俗易懂,但又不失一定的质量和水准,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不深的初学者就可以通过阅读此类大众化的读物,初步一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独到思想,在整体上较为轻松的把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思想精髓[6],最终提升对于原著研读的兴趣与动力。

但与此同时,必须旗帜鲜明的反对一种只阅读大众化、通俗化的读物,而拒绝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本身的行为。阅读大众化的读物可以普及基础理论、激发初学者学习原著的兴趣,但是除了原著,其余的读物本质上均属于是第二手的资料,这就注定无法完全反映原著的样貌与精神实质,还会或多或少的带有其创作者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因素。因此,只有在配合马克思主义原著进行研读条件下,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真正改善形式化与低效化的不良阅读状态,在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恩格斯对此也早就指出:“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7]所以,研究马克思主义完全没有捷径可走,要想具有独到的见解、在学术上有独创性的发现,就必须要下“笨功夫”与“苦功夫” ,在结合自身思考与社会实际的基础上去阅读作为第一手资料的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

(三)在实践的检验中见证理论的力量

应当指出,马克思主义是致力于解释世界并改变世界的科学,而从来就不是什么藏在书斋里的高深学问。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而言也应如此,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同阅读一类书籍、学习一项技能、接受一种观点或规律是一致的,最终的落脚点均在于“怎么用”上来。如果仅局限于了解和记住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碎片化观点与论断,不结合现实情况就机械、教条的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使用,那么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积极意义就会荡然无存,甚至在特定情境下适得其反、贻害无穷。

例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具体、正确的反映,但有适用的条件与范围,且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一论断已经在无数次的历史进程中被验证是科学的,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把一切真理都看做是相对的、一遇到真理性内容就毫无依据的处处怀疑,最后甚至否定真理的存在。相反,我们应当使用一种辩证的眼光和理性的思维来正确对待真理的普适性与发展性,坚持在与时俱进中把握真理,将其融入进具体的情景中来指导实践、解决现实问题,进而见证理论的力量。因此,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学习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要在丰富头脑、把握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并形成自身特有的思考方式,将其运到自己的学业和生活中用来指导实践、解决现实问题,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的检验中见证理论的力量,真正做一名合格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與践行者。

参考文献

[1]肖斌,林超群,赵崇辉.深刻理解党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J].福州党校学报,2022(06):5-9.

[2]孙迪.革命红旗要擎紧——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百年宣传[J].党建,2022(07):47-51.

[3]陈培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之道[J].党建研究,2019(05):41-43.

[4]解扬.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J].旗帜,2021(04):89-90.[5]王桂青,孙迪亮.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研读经典著作的“五得法”[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2,43(02):28-34.

[6]陈培永,袁久红,刘怀玉,刘森林,陈金龙,成龙.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大众化的新突破[J].探求,2015(03):114-120.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历史唯物主义的五种西方重构模式解析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正义观再思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知识产权制度未来发展试析——基于辩证唯物主义观视角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