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系统理论下复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磨蚀及对策研究

2024-01-20 16:28李欣然胡晓琼
校园英语·月末 2023年5期

李欣然?胡晓琼

摘 要: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高校纷纷增设复语专业。本文依据动态系统理论及语言磨蚀理论,探讨了复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磨蚀现状及对策,以助力构建更好的复语专业教学模式。

关键词:动态系统理论;复语专业;语言磨蚀

作者简介:李欣然(2002.10-),女,河南濮阳人,三峡大学,学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胡晓琼(1965.07-),女,湖北宜昌人,三峡大学,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

一、引言

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高校积极落实教学改革举措,增设“英语+小语种”模式的复语专业,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双语或多语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但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第一外语——英语常常面临磨蚀(attrition)的威胁。倪传斌与延俊荣对语言磨蚀的定义为:“语言习得的逆过程,指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的减少或停止,其运用该语言的能力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减退。”在复语专业教学体系构建中,如何在保证学生第二外语学习的前提下抵御英语的磨蚀,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根据动态系统理论,阐述复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磨蚀情况及相应对策。

二、动态系统理论框架与语言磨蚀影响因素

(一)动态系统理论框架

1997年,Larsen-Freeman开创了动态系统理论,提出二语习得系统是高度动态的复杂非线性系统。之后,这一领域的突出学者De Bot指出动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为“完全关联,子系统下分许多次子系统,且内部的各要素存在交互作用”。动态系统理论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一是初始状态,强调系统发展具有不可预知性;二是石化,反映学习者内部的各种变量彼此影响,最终进入一个相对稳定且未终止发展的状态;三是变异,即语言学习者在语音、语法等方面选择上的差异性;四为非线性,这一特点对语言磨蚀作出了阐释,指出语言衰退的过程不是线性的,其程度与表现因学习者情况不同而异。动态系统理论下的语言习得模式主要有三个子系统:环境因素子系统、学习者因素子系统、语言因素子系统。

(二)动态系统理论指导下复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磨蚀影响因素与现状

在语言磨蚀研究领域,国内学者倪传斌、延俊荣探明的影响因素有:与受蚀语的接触、受蚀时间、习得方式、年龄、磨蚀前外语水平、社会情感因素和读写能力。王湘云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列出的影响因素有:与目的语接触的频度、明示与沉浸教学法、目的语文化氛围、年龄、态度与动机、文化程度及语言干扰。将他们的研究进行整合可总结出动态系统理论下三大子系统中影响语言磨蚀的主要因素,下文将分别阐述分析。

1.环境因素子系统。环境因素子系统下的语言磨蚀影响因素主要为:与目的语接触的频度(受蚀时间)、目的语文化氛围、与目的语接触的方式。

王湘云认为,在课堂环境中的学习属于人工置入式接触,即人为地控制学生与目的语接触的频度;自然接触指在目的语语境中进行交际。而要获得良好的目的语文化氛围,需要学生与该语言的社会认知因果链保持同步,以确立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语义。若学生只从课堂上、书籍中获取有限的英语信息,其与英语的接触频度便不足够,社会认知因果链也会逐渐减弱。

外语课堂环境中与目的语接触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侧重点和强度。因复语专业属于新兴专业,受创办经验与师资力量的限制,高校尚欠缺对复语教学方法的深入探索与创新;在语言技能侧重层面,倪传斌、延俊荣指出产出性技能(说和写)比接受性技能(听和读)更不耐磨蚀,故而课堂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对学生说写技能的培养;在相同的课堂時间内,教学强度越大,学生取得的进步越明显,这便对复语课堂设计提出了要求。

2.学习者因素子系统。学习者因素子系统下的语言磨蚀影响因素主要为:年龄、磨蚀前语言水平、社会情感因素。因一般情况下高校复语专业的学生年龄相近,故在此不再赘述年龄因素。

学习者的磨蚀前语言水平存在一个临界点,即语言磨蚀的关键阀值,超过与未超过阀值的学习者语言磨蚀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冯清高根据《欧洲语言教学与评估共同纲领》指出,英语磨蚀的关键阀值为B2,近似于我国英语专业四级水平,若学生未达到这一水平,则很难抵御磨蚀。

学习者的社会情感因素主要指态度和动机,负面态度和动机缺失会加剧语言磨蚀。在态度层面,由于复语专业的自身难度,学生在入门阶段便要面对繁重的课时安排,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的情况。在动机层面,英语学习的表层动机来自外部,强调未来发展前景;深层动机则出于自发兴趣。孙妮认为,动机较弱的复语学习者并非一开始便动机不强,而是采用的学习策略不当,导致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表层动机逐渐弱化。在深层动机方面,学生选择复语专业往往是出于对语言的强烈兴趣,但在多年的英语学习后接触第二外语,其兴奋点产生转移,常疏于对英语的巩固与提高。

3.语言因素子系统。语言因素子系统下的语言磨蚀影响因素主要为语言干扰。多语言动态系统理论表明,学习者所学的双语或多语会竞争其习得语言的有限精力资源。但现阶段国内对汉语(母语)、英语(第一外语)、第二外语的三语研究并不全面,且随着第二外语学习的深入,高校难以帮助学生分配自身精力资源,并规避语言负迁移的风险。同时,许多高校仍采用二语分开授课的模式而非对比教学,导致学生易将英语的语音、词汇、句法等与第二外语混淆。

三、动态系统理论下针对复语专业学生英语磨蚀的对策

邓圆结合我国英日复语教学情况,在四川师范大学2012级日语班推出为期一学期的教学改革实验,采取增加接触频率、加强特定技能培养、重视情感因素、创建语言使用环境、开展活动等措施来防止英语磨蚀,最终学期末测试成绩显示实验班的听说读写译水平有了全面提升,而对照组则耗损明显。结合其实验结果与磨蚀影响因素,可总结复语专业应对英语磨蚀的对策如下:

(一)调整语言课程及课时设置,灵活升级教学方法

首先,复语的选择仍有探索空间。两种语言的语言类型和语用的差异越大,越容易出现语言干扰和磨蚀。因此,在语种的复合选择层面,高校可以优先选择与英语相似性高的第二外语;针对语言差异性较大的复语课程,如英日复语,则需要重视二者的对比教学与学生英语能力的保持。其次,复语专业学生对英语的接触频度与接触质量仍需提高。一种可行方案为改四年制为五年制,但考虑到教育成本,高校可按实际情况酌情考虑。在两种语言的课时分配上,高校应根据磨蚀速度与顺序等因素判断轻重缓急,在不同阶段侧重安排不同课程,尤其在教学初期,英语课程设置应压缩课时,减少“水课”,帮助学生尽快达到英语习得阈值,即英语专业四级水平,防止初期英语不进反退。

高校应灵活升级教学方法,使双语学习相互促进。教师应增加英语输入途径,结合视听技术等线上教学手段,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同时在英语输出层面,重点提高学生的说写技能,并为学生创造与其他英语使用者或学习者的沟通交流机会。

(二)关注学生情感因素,创新课外学习活动

教师应关心学生心理需求及心理健康,尤其在其考试失利产生挫败感、日程过于紧张而焦虑时,应主动提供正向引导,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从而维护其学习能力。在语言使用环境层面,高校应组织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如英语沙龙、英文歌会等,并鼓励学生观看英文影视作品等,增加课后英语接触频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利用各因素交互作用,督促并鼓励学生再学习

从宏观系统看,环境、学习者、语言因素子系统之间存在动态交互,教师可根据教学资源灵活调配各要素的组合,达到多样化教学。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增强培训强度,多进行鼓励以激发其学习动机,以此帮助学生扬长补短,提升学习效果。此外,日本等国家通过定期考试并推出奖励补贴制度以有效督促外语使用者巩固自身外语水平,这对复语专业教学也有一定的启发性。相较于学习新知识,重新学习曾学习过的知识更加快捷,这便是再学习的优越性。教师可采取定期的随堂测验来提醒学生复习。

四、结语

本文针对动态系统理论下复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磨蚀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环境、学习者、语言因素子系统下的磨蚀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應对策。但为更好地开办复语专业,相关学者有必要在本领域对复语教学方法进行实验研究以不断创新,同时开展更进一步的三语研究,为高校复语教学提供更充分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倪传斌,延俊荣.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50-55,81.

[2]Larsen-Freeman D. Chaos/complexity science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7(18):141-165.

[3]De Bot K, Lowie W, Verspoor M. A Dynamic Systems Theory Approach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 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 2007(1):7-21.

[4]王湘云.语言磨蚀原因与应对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21-124.

[5]Neisser U. Interpreting Harry Bahrick's discovery: What confers immunity against forgetting?[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984(1):32-35.

[6]冯清高.语言习得与语言磨蚀:关于复语专业的理论思考[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5):28-31.

[7]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105-110,160.

[8]孙妮.动态系统理论视阀下英日复语专业学生英语习得现状分析[J].海外英语,2021(15):274-275,283.

[9]Gardner R C, Lalonde R N, MacPherson J. Social factors in 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J]. Language Learning,1985(35):519-540.

[10]Hansen L. 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 in Japanese Contexts[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11]邓圆.语言磨蚀理论下的英日复语教学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1):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