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一篇读后续写的真题为载体,探索“读解—探究—言说”模式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步骤,从读解原文语篇,探究情节发展到创生续写内容,力求为当前一线教学中存在的读写脱节现象提供新思考。
关键词:读思言;读后续写;协同效应
作者简介:林子新,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
读后续写作为高考新课改背景下的写作题型,要求学生在给定的350词材料中,依据该材料的内容、所给的段落开头语,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篇有逻辑衔接恰当、情节内容完整、语言丰富准确的文章,该题型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同时也强调了原文文本与续写内容的协同性。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方面,该题型主要检测考生对故事结构六要素的梳理能力、对故事发展细节的想象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然而,当前的读后续写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存在不少问题。从教师的教来看,其一,因为缺乏理论和充足的教学范式的指导,读后续写的教学常常沦为机械的文章翻译和语言操练的过程。其二,读后续写是考试题型之一,其教学常常受限于考试的评分标准以及范文模板,教师只注重获取文本信息,而没有引导学生运用分析、质疑、批判、解释等思维技能对文本进行深层的理解和思考。从学生的学来看,在读后续写中,学生会出现词汇、语法、语篇等语言僵化现象。
二、读思言模式与读后续写
读思言模式提出的初衷是为阅读教学提供结构化、可操作性的教学路径,是实现深度阅读的有效手段。读包括导读、默读与朗读的活动,让学生能够真实的与作者“对话”,全面理解文本信息。思包括思索、探究与交流,采用认知冲突、问题启发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的内隐信息。言通过搭建语言支架,模仿创生,鼓励学生进行口语或书面表达。要完成一篇协同性高的读后续写习作,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默读原文,进而设计与情节冲突、人物情感变化等有关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最后,学生在给定的两个段首句的基础上完成一篇续写。读思言模式契合了“从读到写,以读促写”的读后续写过程,为一线教师读后续写教学提供了具有参考性和实践性强的具体范式。
三、读思言模式下的读后续写课例实践
(一)语篇分析
该语篇围绕人与自然展开,讲述“我”和Isaiah去湖边钓鱼,突然间“我”发现一只潜鸟游向“我”,似乎是在求助,“我”发现了潜鸟的异常并呼唤Isaiah一同小心翼翼地接近这只潜鸟,发现潜鸟身上的伤口,于是一场营救行动就此展开。
(二)教学环节设计
1.读解原文语篇。读思言构念的目的观指出阅读具有获知、认知和言知三种由低到高的目的。学生应在读解语篇的环节获取文本的事实性信息,理解文本词语,运用整合知识、捕捉主线等认知策略,解读文本意义。基于此,笔者在“读解原文”的环节设计了如下几项教学活动。
(1)借助六要素,获取背景信息。学生需充分地对续写原文进行快速默读,根据记叙文六要素的提示,即人物(who)、时间(when)、地点(where)、事件(what)、原因(why)以及故事的可能发展(how)来获取基本信息,对故事的背景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如图1)。
(2)利用结构图,梳理故事脉络。在获取事实性信息后,学生再次精读文本,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绘制“故事山”模式的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视觉化的学习工具,绘制故事发展结构图,帮助学生根据已知信息推断续写内容。同时,在梳理完故事的情节线之后,学生根据原文信息,对故事每个发展节点的人物情感和特征进行推断,从而获得故事的情感线索。具体而言,故事伊始作者交代了人物的基本信息以及环境背景:“我”和Isaiah喜欢在湖边钓鱼。随着故事的发展,“我”发现了一只行为异常的潜鸟,向“我”游来,似乎是在“求救”。作者运用了“caught a glimpse of” 等词组体现“我”发现潜鸟这一行为, 用“making painful sounds, swam away from the group, toward me.”体现潜鸟“求救”的行为。就在此时,“我”朝向Isaiah的方向呼喊,作者用几个动作描写,“shook his head gently”“dragged his feet”等体现了那时Isaiah的反应。而故事的高潮来到了“我”和Isaiah走近后,发现潜鸟受伤,面对此情此景,兄弟俩的营救工作也就此展开。
在根据原文文本梳理完故事的情节线之后,学生需对文本进行再次推敲,理解隐藏的意思,从而获取该故事的情感线索。具体而言,故事一开始“我”和Isaiah因钓鱼而心情不错,但是,随着受伤潜鸟的出现,“我”的心情也随之发生变化,从“yelled”“yelled again”看出“我”的焦急,從“We stepped into the water cautiously”看出“我”和Isaiah的小心谨慎,同时,原文中对潜鸟的描写 “Loons usually travel alone”“scared of its sharp beak” 等也为后文续写的内容提供更多的细节支撑(如图2)。
2.探究情节发展。续写作为一种促学方式,学生在对原文基本信息提取和理解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延伸内容,在续写过程中需要遵循协同原则,所产出的语言与所理解的语言趋于一致。根据题目要求,学生要根据所给的两个段首句,对故事情节继续展开构思。如何推导情节的发展呢?笔者认为可以遵循逆向设计原则,即以语篇文本为依托,确定学习目标,通过创设评价依据,设计教学活动。从读后续写的情节设计来看,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关注第二段的“a sigh of relief”,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第一段应该以“The loon was rescued.”作为结尾。进而思考如下问题:
Para.1: Isaiah rushed to grab the scissors from the toolbox and came back.
After Isaiah came back, we should we do first?
What was the scissors for?
How did we remove the hook from the loon?
Para.2: With a sigh of relief, I set the loon down on the water.
How did the loon and we interact?
How can the story be ended reasonably?
在回答完以上问题后,续写部分的情节发展就梳理完毕。即第一段:Isaiah从工具箱里取出剪刀→“我”小心地把潜鸟抓起来→Isaiah剪掉潜鸟脖子上的线→Isaiah取出潜鸟身体里的钩子;第二段:“我”松了一口气,把潜鸟放回水里→人与潜鸟的互动→救助潜鸟带给“我们”的启发。
3.创生续写内容。读思言模式中的言即言知(Read to articulate),把所学知识与自身经验和体验对接贯通起来,把所读、所思、所闻用言说或书写的方式表达出来,使隐形的思维转化为显性的言语。在创生续写内容的环节,除了要关注情节发展的合理性之外,语言表达的激活与运用也能为续写增色不少。在本篇读后续写中,笔者认为应该重点关注如下两个方面:
(1)巧用动词,关注人与动物的积极互动。第一段应该重点关注“我”和Isaiah救助潜鸟的过程,“我”是如何抓起潜鸟进行安抚?例如 ,“I cautiously held the loon, hand petting its head gently”;Isaiah如何剪掉鸟脖子上的线?例如,“Isaiah gulped for the air, carefully pinched the thin line, and positioned the scissor to a suitable angle so that it wouldn't hurt the loon”;如何取出潜鸟身体里的钩子?例如 ,“Isaiah bit on his lower lip, and slowly, he wriggled the hook back and forth, nice and gentle”。救助过程中动词的准确使用能够让读者脑海中具有画面感。
第二段需关注“我”和Isaiah在成功救助潜鸟并放回湖中后,潜鸟为表感激,与人如何互动的过程。部分优秀习作如下:
1. It swam its way back to its group, looking back with gratitude from time to time.
2. It successfully stretched and flapped its wings, hopping to shore. Then approached us again and let out a joyful sound, as of extending its gratitude.
3. The loon let out a sound of joy and flapped its wings gently. It look back at us for a last time as it swam quickly to its group.
可以看出,尽管潜鸟无法像人那样用语言直接地表达感谢,但是可以用肢体语言、声音等传递这份情感。
(2)巧设结局,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通常来说,续写的结尾应该与文章的主题相呼应,传递写作意图。“我”和Isaiah救助潜鸟的善良之举无疑让人感到溫暖,这种力量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一个善待动物,爱护自然的人。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首先询问学生 “What's the theme?”“How do you feel after reading the whole story?” ,这些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思考续写故事应该走向一个怎样的结局,进而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构思出几种不同的结局,具体如下:
通过对不同的结局进行小组探讨与交流,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思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一主题有了更深的认知。
四、结语
针对目前读后续写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将读思言模式带入一堂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课例中,力求去探索该模式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读后续写包含关键的“读”和“写”环节,而读写间还需要有“思”,而这也与读思言模式所提倡的三个基本环节相吻合,即读解原文语篇、探究情节发展、创生续写内容,通过对阅读、思维、表达三者的互动协同来缩小语言输入和产出的差距,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不断激活已有图式,将新知与旧知相融合,从而实现语言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文慧.逆向教学设计推进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深度学习[J].教学与管理,2021(16):68-70.
[2]韩佳.高中生英语读后续写中的语言僵化现象及成因分析[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150-156.
[3]黄远振,黄睿.英语深读教学读思言模型构念与实践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4):62-67.
[4]黄远振.英语为思而教:从“必须”走向“可能”[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7(7):1-6.
[5]王初明.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J].外语界,2012(5):2-7.
[6]夏谷鸣.读后续写: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评价途径[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1-6.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开放课题“读思言工具介入的高中英语读写教学”(项目编号:KCA2022079)的阶段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