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讲授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语言知识、主题相关的学科融合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识等,重在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培养家国情怀、文化自信、人文精神、职业素养。结合“新文科”建设背景和“三全育人”总体要求,本文笔者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探讨大学英语创新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以及创新理念和途径,旨在培养新时代背景下的外语人才。
关键词:建构主义;大学英语;创新教学
作者简介:李珺(1989.11-),女,四川简阳人,贵州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育、英语翻译。
一、引言
结合“新文科”建设背景和“三全育人”总体要求,为实现大学英语课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学目标,教师应注重学科内涵,对接社会需求,习得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学科融合知识、优秀传统文化常识等,重在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并以知识建构和能力培养为载体的价值观塑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文化自信、人文精神、职业素养等,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时代创新人才。
二、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一)大学英语教学SWOT分析
通过试题分析、问卷调查、师生交流、课堂教学问题分析、各行业外语能力需求调研分析等方式,笔者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开展了系统的SWOT分析。对我校各年级各专业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通过对学情因素分析,笔者认为,目前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储备、资料收集、处理及语言沟通合作能力,能够善于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但是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目的工具型、学习动力不足且思辨能力弱等。从外部就业环境来看,根据《国内各行业外语需求与测评研究报告》,其中对从业人员和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能力有着普遍要求。
因此,综合内外部因素,我们利用建模形成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SWOT分析,大学英语教学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发展机会,优势主要有学生专业背景丰富,其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学习,面临的发展机会主要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充分拓展多元化教学资源,同时国际化创新人才需求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动力。然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体现在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目的工具型、学习动力不足且思辨能力弱、用人单位对英语实用能力要求高以及英语学科地位被弱化等方面。
(二)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基于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的建模SWOT分析,笔者分析了以下三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重知识轻能力,学生难以实践应用。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一向重知识传播、轻能力培养,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及调研中用人单位对于外语能力的需求可知,英语教学重在运用,是为交际服务的,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侧重于语言的讲解,并没有注重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训练,无法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的教学目标,也让学生在今后就业中难以达到用人单位对外语能力的需求。
2.教学内容同质化,学生难以培养思辨能力。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通识必修课,课程教学内容存在同质化和普遍性的问题,课堂上教师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教学内容缺乏特色,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难以建立思辨能力。
3.协作学习能力弱,缺乏有效学习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学英语和中学阶段的英语學习存在明显差异,一些学生无法及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自主与协作学习能力弱,时间一长,学习动力难以持续。此外,通过我校学生的大学英语学情调查中表明,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各类英语等级考试以适应就业需要,学习动机单一化,学生缺乏学习内驱力,亟须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三、教学模式创新的理念及途径
(一)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创新理念
建构主义最早是一种起源于西方社会的心理学理论,这一学说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被引入教育领域,对教学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相关的学习情境,充分鼓励学生的自主和协作学习的积极性,作为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帮助,激发学习主观能动性和潜能。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帮助学生确定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进行效果评估等环节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协作精神,达到对所学知识充分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围绕教材内容进行知识建构,运用各种信息媒介手段自主和协作学习,教师应发挥脚手架作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
支架式教学法是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搭建概念框架,帮助学生分解复杂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逐渐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
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需要跨越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从原有的知识水平提升到新的水平,而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脚手架的作用,因此被称为支架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主要包含搭建框架、进入情境、自主学习、协作探究、总结评价几个环节。
笔者根据科学的学情教情分析,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基于支架式教学方法,融合信息技术和课程思政元素的大学英语创新教学模式。此外,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纲,深入挖掘英语语言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将课程思政环节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教学内容中,全员参与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案例库,从而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校内实践和社会实践的“三堂联动”思政育人。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创新途径
1.教学内容。
(1)FASE模式优化教学设计,重构教学内容。笔者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探索采用支架式教学法,通过FASE模式优化教学设计,重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将课堂教学分为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阶段,以此强化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其思辨能力。
①驱动阶段——发现问题,明确主题。在FASE模式中,F即Finding发现问题。课前以问题为驱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发挥脚手架作用,给予分组建议,创设交际情境,而学生形成小组,明确问题。
例如,以“Eseence of brand building”的教学为例,主要介绍品牌的定义和建立。围绕“国货品牌”这个话题,在课前阶段,教师在线上学习平台发布任务——“面对经济全球化,如何助力国货品牌发展?”,请学生支招并完成线上投票、主题讨论任务。教师将语言学习和社会实际相结合,以期在提高学生语言实践技能、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
②促成阶段——协作探究,分析解决。FASE模式中A指的是Analyzing分析问题,S指Solving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分析具体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在促成阶段,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促进学习成果输出。
在上述案例中,在分析问题阶段,学生利用问卷星制作英文问卷,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剖析国货品牌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在解决问题阶段,学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并给助力国货品牌发展支招儿。
③评价阶段——成果展示,总结评价。FASE模式中E指Evaluating评价。学生进行最终成果展示,教学评价主要包含智慧学习平台的教师评价和生生互评。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的评价内容既包括学生制作的英文问卷和解决方案的语言水平,同时也涵盖问卷设计的质量、数据统计分析的完成质量和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2)融合课程思政元素,递阶迭代课程思政案例库。大学英语是高校实施课程思政的主阵地,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遵循了显性与隐性、线上线下、输入与输出相结合的原则,挖掘语言知识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层层递进形成符合各年级各专业学生学习的思政案例,递阶迭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案例库。
2.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法,让课堂动起来。在建构主义理论下采用支架式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首先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教师可以通过搭建支架,用心构建一种合作、讨论、沟通的课堂氛围,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穿越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以及最后的效果评价,教学过程中进行小组讨论达到对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达到学生探索新知和各种能力提升的目的,进而实现“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
3.教学资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让资源活起来。为满足新时代“互联网+”教学环境需求,教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构建“多元融合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贯穿于课堂内外,例如使用学习通、We learn听力配套软件、Fif口语训练系统、英语趣配音等辅助App,可以帮助教师有效解决大学英语上课时间不足的问题,延长学习的有效时长,实现课内课外教学互通。教师还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在线课程等进行情境导入和课后巩固,实现教学上的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学环境创设。
(1)创建智慧學习环境,打破学习孤岛。智慧学习模式基于FASE模式来开展,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其中信息技术手段包含学习辅助App、问卷调查工具(问卷星)、统计分析软件等。在FASE模式中,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课内课外同伴学习,学生课前形成小组在创设的交际情境中明确问题,开展讨论,课中和课后通过小组协作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参与生生互评,从而持续提升学习动力和协作能力,推动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索创新,培养其思辨能力。
(2)建立“三堂联动”思政育人。此外,建立好大学英语“三堂联动”思政育人,即课堂教学为第一课堂,校内实践为第二课堂,社会实践为第三课堂,让学生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5.多维度的评价改革。为实现“三位一体”育人目标,教师可以对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进行考查,还通过小组综合拓展和第二课堂延伸教学,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产出任务以及学科竞赛等方面进行评价。课程成绩评定可采用“平时(听力、口语、阅读、课堂表现、学科竞赛)+期末”多维度形成性评价模式,用形成性考核引导学生注重日常学习,由此将大学英语课程内容有效地由课堂延伸至课外,以此促进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效实现双赢。
四、结语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大学英语创新教学模式以支架式教学方法为主,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同时充分拓展学科内涵并融入思政育人元素,为学生营造自主、协作、创造性的智慧学习环境,以知识建构和能力培养为载体进行价值观塑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文化自信、人文精神、职业素养等,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笔者希望通过教学创新,努力提高大学英语的育人水平,从而达到培养时代新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霍亚男,王丽君,张春阳.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7(18):170,171.
[2]卢亚凤.建构主义视域下新时代大学英语智慧教学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2021(6):30-32.
[3]施芬.支架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探索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200-201.
[4]邹艳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根源与逻辑起点[J].外国教育研究,2002(5):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