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 Iei dei jian tou man,how do you do?
甲 Iei dei jian tou man,how do you do?
乙 女士们、先生们,你好!
甲 女士们、先生们,你好!
乙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甲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乙 Shanghai欢迎你!
甲 Shanghai欢迎你!
乙 用上海话来说:上海欢迎侬!
甲 用上海话来说:上海欢迎侬!
乙 你鹦鹉学舌啊,我讲啥,你学啥?
甲 朋友,今天我是来推介宣传上海进博会的。进博会全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乙 你是?
甲 (自豪地)我是进博会志愿者。
乙 那听你来推介推介。
甲 (突然叫口令)报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乙 怎么回事?
甲 立正,向右看齐!(乙转错与甲对视)哎,你转错了,我们面对面了!
乙 你这是推介进博会,还是比武会?
甲 我这个“一到十”都有内容的。
乙 一?
甲 2018年11月,第一届进博会在上海举办!
乙 二?
甲 2019年11月,第二届进博会在上海举办!
乙 三?
甲 2020年11月,第三届进博会在上海举办!
乙 四?
甲 2021年11月……
合 第四届进博会在上海举办!
乙 去年是第五届,今年第六届(与观众互动)明年是第七届,后年是第八届,就这一到十啊?
甲 我有具体内容!
乙 那一?
甲 我们每一届进博会都吸引了10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有美国古巴加拿大,法国荷兰西班牙,德国英国葡萄牙,蒙古泰国安哥拉。意大利土耳其,巴基斯坦匈牙利,瑞典瑞士比利时,马里也门布隆迪。巴林日本新加坡,越南缅甸和老挝,斯里兰卡柬埔寨,希腊埃及摩洛哥。俄罗斯巴尔干,尼泊尔阿富汗,澳大利亚、玻利维亚,克罗地亚、保加利亚、亚美尼亚、尼日利亚、坦桑尼亚、马来西亚、肯尼亚、赞比亚、几内亚、赤道几内亚、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还有头顶一块布,世界我最富——
乙 阿联酋!富得直冒油,还往中国走。
甲 中国市场大!
乙 二?
甲 每届都有2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参展。
乙 三?
甲 展品应有尽有,有3D打印汽车,有一条300公斤的金枪鱼,有一双价值3000万的水晶鞋。
乙 我开着3D打印车,背着300公斤的金枪鱼,提着一双3000万的水晶鞋去寻觅我心中的灰姑娘。I love you。(冲向甲)
甲 Stop!
乙 四?
甲 (大笑)哈哈哈哈。
乙 踩电门上了?
甲 什么呀,有朋自四方来不亦乐乎,哈哈哈哈。
乙 五?
甲 进口出口、经济贸易、专业智能、开放合作,人文交流五大平台。
乙 六?
甲 推行“6+365”模式,扩大持续效应。
乙 七?
甲 新产品、新科技、新服务,七彩缤纷。
乙 八?
甲 八面来风,包容创新。
乙 九?
甲 一言九鼎,公正公允。
乙 十?
甲 实在好,棒,中,要的,好耶,杠杠滴,蓬座,喔伊西,赫勒沙,萨哇滴卡,万里万里瓦特,安宁哈塞哟!
乙 谁吓死了?
甲 韩国人说“你好”称“安宁哈塞哟”,总而言之,各国友人都伸出十指,拍手叫好。
乙 咱们国家说得好:进博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
甲 对,进博会是一次世界各国经济、科技的大展示,也是一次文化艺术的大交流。瞧,进博会文化广场演出开始了,各国朋友汇聚一堂,展喉高歌(欲唱)。
乙 (忙叫停)Stop!朋友。
甲 干吗?
乙 你怎么不明白啊,今天演出观众主要来看我的,我是角儿,你怎么能喧宾夺主,该让我唱了。
甲 您想唱?您唱得好,没问题,该让您发挥!
乙 對啊,总不能你一个人全包了。
甲 也是,那我俩合作,我唱上句,你唱下句。
乙 同意!
甲 (戴条头巾)哈喽!
乙 阿联酋的朋友。
甲 不,阿富汗朋友。
乙 阿联酋富得冒油,阿富汗那里热得冒汗。
甲 我们阿富汗是中国“一带一路”的好朋友、好邻居。我学唱一首《好汉歌》。
乙 外国人唱中国歌。
甲 我唱上句,你唱下句。
乙 没问题。
甲 (唱)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
乙 哎嘿哎嘿,参北斗哇!
甲 “一带一路”走哇,你有我有全都有哇!
乙 哎嘿哎嘿,全都有哇!
甲 大路朝天昂起头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向前走哇!
乙 嘿儿呀,咿儿呀,嘿哎嘿依儿呀……哎,我怎么都没词的?就嘿了吆、吆了嘿,这不行,我唱上句,你唱下句。
甲 行,阿富汗朋友唱完,一位意大利朋友参会后要离开了,他唱了首《啊朋友再见》。
乙 《啊朋友再见》那是前南斯拉夫电影《桥》的主题曲。
甲 这首歌原先是意大利民歌,名叫《啊姑娘再见》。这位意大利朋友说,这次我来到上海进博会的感觉……
乙 感觉怎样?
甲 美妙!中国人的热情——美妙!中国人的微笑——美妙!我现在的心情——
乙 美妙!
甲 妙妙妙!
乙 我们一起学猫叫……
甲 什么呀,我的感觉就是太美妙了!会展是短暂的,市场是持久的,友谊是永恒的。在这分手时候,我献唱一首《啊朋友再见》(示意乙唱)。
乙 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
甲 我这次参展,现在要离开。
乙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甲 这次参展,我收获满满,全世界关注上海滩。啊,进博会呀,共享美好吧!
乙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甲 进博会呀,共享美好吧,互利互赢手牵手,啊,如今我要放声而高唱。
乙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甲 啊,如今我要,放声而高唱,歌唱这国际共享前程宽广。
乙 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哎,我怎么还是没词的。就这样再见了?不行,换过来,你唱上句,我唱下句。
甲 可以。那位意大利朋友要走,我们作为东道主,礼仪待客要挽留他,唱了一首《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带头饰)。
乙 这什么意思?
甲 这首歌是我国少数民族撒尼族民歌,我代表撒尼族的小伙子。
乙 我代表撒尼族的少女。
甲 好,边唱边跳。
乙 你唱上句,我唱下句。
甲 开始!路旁的花儿正在开哟,树上果儿等人摘,等人摘。
乙 那个塞咯塞那个哎咯哎。
甲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远方的客人呐,请你留下来。
乙 哎咯哎咯哎咯哎,塞咯塞咯嘞里塞,咯里哎咯嘞。
甲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远方的客人呐,请你留下来。
乙 哎咯哎咯哎咯哎。
甲 歌唱我们新时代,歌唱世界新舞台。
乙 那个塞咯塞那个哎咯哎。
甲 上海进博会共同享未来,上海进博会共同享未来。
乙 哎咯哎咯哎咯哎。塞咯塞咯嘞里塞,咯里哎咯嘞。
甲 上海进博会共同享未来,上海进博会共同享未来。
乙 哎咯哎咯哎咯哎。(悟)哎,我怎么还是没词的?
甲 给词,给词!接下来两位来自西班牙的朋友,我叫毕加索。
乙 大画家!不过他早已离我们远去,他留下的画太值钱。
甲 什么呀,毕加索仅是西班牙人的一个姓氏,好多人都叫毕加索。
乙 那我叫玛利亚,玛利亚也是个姓氏。
甲 (简易扮饰)毕加索!
乙 玛利亚!
甲 我们联手《卡门》。
乙 OK,上海话念“揩门”,普通话就是“擦门”,做清洁工作。
甲 什么呀,我俩合作一曲西班牙歌剧《卡门》的经典唱段。
乙 该我好好显摆了。
甲 经济不过是一串真实的大数据,牵动国家GDP。
乙 贸易不过是大家一起做生意,讲情谊讲道义。
甲 什么叫情,什么叫义?还不是坦诚相见发展新商机。
乙 世界在动,世界在变,打造全球命运共同体。
合 进博会好,进博会高,进博会实在了不起!了不起呀了不起,了不起!(突然甲乙不动了)
乙 怎么不动了?
甲 电视实况转播,现在画面定格。
乙 大概停多长时间?
甲 三个半小时。
乙 受不了的。
甲 最后全场联手唱一曲《我和你》。
乙 我和你,手牵手,共迎进博会。
甲 (模仿女声)谋发展,千里行,相会在申城。
乙 来吧!朋友,让全球更美好。
甲 我和你,心连心,友谊永留存。
合 我和你,心连心,友谊永留存——(高音结束)
点评: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念。反映时代、反映现实,是当代文艺创作者的使命任务。然而,如何追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让“为事而作”的作品不陷入枯燥说教或新闻报道的俗套,也是创作的一大“难点”。
由上海著名曲艺编剧梁定东老师创作的《进博欢歌》则以一种“举重若轻”的方式,充分调动上海特色曲种独脚戏的表演风格,将举世关注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特色、意义,在十多分钟的小节目中诙谐幽默地表现了出来。
《进博欢歌》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作者将独脚戏“说学做唱”中“唱”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诞生于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文化环境,独脚戏从诞生之初便对各种艺术形式持有着开放态度。不同于许多剧种曲种,独脚戏的“唱”包罗万象,可以是传统小曲、小调,也可以是传统戏曲南腔北调,乃至外国歌剧、流行歌曲,无一不唱,这一特点,大大延展了独脚戏的表现能力。至今被广为传承传播的独腳戏经典,如杨华生的《宁波空城计》《滑稽追韩信》,童双春、李青的《唱山歌》等都属于以“唱”为特色的作品。
《进博欢歌》也赓续了这一传统,并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发展。在作品中,作者将通俗歌曲《好汉歌》、电影插曲《啊朋友再见》(电影《桥》)、少数民族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歌剧《卡门》、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等一系列诞生于不同年代,风格各异的作品串联起来,既体现了进博会喜迎五洲四海、八方来宾的特色,也满足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生活背景观众的欣赏需求。同时,在说说唱唱的过程中,有关进博会参展国家、参展内容等较为枯燥的数据也被巧妙地穿插其间,让观众既得到了审美的愉悦,又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知识。
《进博欢歌》看似结构简单,却体现着创作者对独脚戏这一艺术形式的充分掌握和深厚的创作积累。在歌曲的选择、铺排上,传统与时尚、民族与国际、轻松与恢宏相互穿插,看似不经意,却将作品的节奏安排得错落有致。更难能可贵的是,作品在有限的时间中,给予了表演者充分的二度创作空间,展现演员的表演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时代赋予艺术创作者的内容源泉不断更新变化,创作要求也日益提高。如何发挥曲种特色,结合演员特点创作出“老妪能解”,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进博欢歌》应该是一次成功的示范。
(点评人:上海市曲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杜竹敏)
(责任编辑/邵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