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晨
我小时候热衷饲养动物,后来研究生物学成了我的爱好,但家里最早的动物似乎是两只毫无特别之处的鲤鱼。它们不是颜色鲜艳的品系,只是两只白色的小鲤鱼,我喜欢观察它们在水族箱里游动和觅食。
不过,鲤鱼绝不是吸引儿童的宠物,它们生性机警,只要人一靠近就紧张,外观也没有新奇有趣之处,唯独吃东西的景象印在我的脑海里。如果不养鲤鱼的人,纯看公园池塘里的锦鲤总是在水面争抢饵料,不一定知道鲤鱼其实偏好在湖塘底部觅食。鲤鱼的嘴部构造略微下倾,在缸底一边游动着,嘴巴会一边搜探,不时吸进沙石后迅即又吐出来,在这过程中沙里的细屑也会卷出一团团小小的浑浊。
这种一吸一吐的行为事实上就是鲤鱼在摄食,它们是嗜吃水底泥沙中藻类、小虫及各种残渣的杂食性鱼类,口腔吸进泥沙后截住部分食物,不要的成分则立刻吐出或从鳃部排出。不论吃什么都能快速成长的能耐,加上一次能产下数十万颗卵的繁殖力、不在意低氧及低温的本事,造就了鲤鱼可以成为世界上分布最广泛、数量最庞大的鱼种之一。
生存力与鲤鱼相当的佼佼者要数罗非鱼。罗非鱼来自以多样性闻名的慈鲷科,慈鲷会将幼鱼放在口中保护,这大大提升了后代的存活率,且又有着灵活的遗传机制,在东非裂谷区及尼罗河流域繁衍出数千种美丽的种类。罗非鱼可以说是慈鲷中外型最不起眼的种类之一,不过存活力要超过那些外观绚丽的亲戚。
它们的本领与鲤鱼有一定的相似性:罗非鱼也是底层鱼类,什么都愿意吃;它们产卵的数量虽然比不上鲤鱼,但多了保护后代的能力,生长速度也很快;对于水质的承受力很高,虽然无法像鲤鱼那么耐寒,但对低氧与高盐分的忍受力超过鲤鱼。罗非鱼及鲤鱼凭借这些特性,再经过若干育種改良,在20 世纪成为现代养殖渔业大量生产蛋白质的首选。
鱼类学家快速熟悉了罗非鱼与鲤鱼的优点,但是也不幸地让它们成为今天世界各地河湖最严重的入侵鱼种。人们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将它们引入新环境:一种是缺乏生态意识的任意放养;一是使用生态学知识造成的失误,例如刻意引入罗非鱼及鲤鱼控制孑孓或水草。快速繁衍的强大竞争力,以及摧毁水底植被的习性,都对各地弱势物种及生态造成了破坏。
从两条鲤鱼开始的旅程,在我进入大学后来到了临界点。当时我花了一个学期修习生物系的各种课程试图转系,虽然在生物学上没有遇到太多困难,但却意识到两件事:第一是我的数学不行,第二是我对于解剖时的嬉笑声隐隐感到不安,那时学界对于动物伦理的意识尚未像今日普及,我心中反感人们对生命的轻忽。
人们将罗非鱼和鲤鱼引入河流是为了利用特定优点,但并未预见其强势占领整块区域后的单一化景象。之后这些鱼再因疾病或天气等因素成批死亡,或者人们为控制再大量捕杀,也都是对生态轻忽的后果。成功引入外来物种,需要它们能在新环境中扮演适当角色,满足生态系的需求,例如能抗碱的慈鲷被引入肯尼亚原本无鱼能生存的纳库鲁湖,引来大量水鸟栖息,生态变得更为丰富,即是较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