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媒体浪潮冲击下检视传统媒体

2024-01-19 14:52:52范玉吉
法治新闻传播 2023年6期
关键词:新闻业艾伦谣言

范玉吉

推荐书目:《危机时代重思新闻业》,[英]斯图尔特·艾伦著,胡特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3年4月出版。

互联网的发展对传统新闻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早在2005 年,由于纸媒的利润急剧下降,广告营收大幅下滑,业界就喊出了媒体的“寒冬”已至,当时有媒体人不肯承认,认为只是“倒春寒”,几年之后却成了大家都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据《2013 年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显示,广电媒体在受众、开机率和广告份额等方面都明显处于衰退趋势,虽然各传统媒体加快向新媒体转型,但是在互联网的持续冲击下,颓势依然难以避免。

随着web2.0 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方面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在传统新闻业一统天下的时代,内容生产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其他人是不可以染指这一行业的,这一行业也有自己的行业合法性的惯例、规约和价值观。因此,存在着明显的“专业”与“非专业”界限。然而,当微博、微信、抖音、哔哩哔哩、Twitter、Facebook、TikTok等自媒体蓬勃发展起来后,新闻传播的整个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普通公民为新闻报道作出的杰出贡献”激发了斯图尔特·艾伦对新闻业的重新省思,为此,他把“公民对网络新闻作出的贡献”作为其研究内容,完成了《危机时代重思新闻业》一书。

斯图尔特·艾伦是英国卡迪夫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2001 年“9 · 11”恐怖袭击发生后,他开始研究主流新闻网站如何报道这一事件,结果发现来自普通公民的第一手目击描述、拍摄的现场照片和视频才是关于这一事件最早、最真实、最多的报道,有专业水准和职业道德操守的传统媒体记者则退居其次。于是,他意识到新闻界正在进行着巨变,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将传统媒体记者写的新闻传播到了网络上,更重要的是出现了拥有自己特质的网络新闻。而且,由来已久的新闻报道原则被重新定义了:原来由记者和传统媒体垄断的判断新闻价值、定义新闻真实、进行设置议程的“权力”,现在已经让渡出一部分,给予了任何一个手持移动终端的普通公民。艾伦将在突发事件中进行报道的普通公众的报道行为称为“公民见证”,这本书就是围绕着“公民见证”这一概念对新闻业进行深刻的反思。

新闻报道本质上看就是一种见证行为。新闻记者把他们在现场看到的一切作为见证的内容发布到媒体上,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知情需要。为此,他们创造并坚守了一系列的见证原则:真实、客观、公正、平衡、独立……记者被要求不介入事件,要以旁观者的身份冷静客观地描述事件。因此,在报道中要使用第三人称而不是第一人称。但从“9 · 11”恐怖袭击、印度洋海啸、伦敦暴乱等突发事件来看,职业记者并不能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许多“新闻组织更倾向于考虑面对可预见的风险时,其雇员在现场的安全问题”,将新闻收集的工作移交给了当地公民。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未经训练的见证人大量出现了。随着见证工作不断地被“外包”,“新闻行业公共生活中的文化权威会慢慢地被削弱”,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新闻业面临的一种危机。因为见证本身就是内含了一种权力关系,谁掌握见证的权力,谁就掌握了定义真实、客观的权力,如果新闻工作者不再拥有这一权力,那他们的价值也就不存在了。

公民见证还隐含了另一层的危机,在客观的事实和主观的价值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和分歧,但人们很少质疑在感知层次的个人倾向带来的影响。长久以来,受众对记者提供的见证体验都深信不疑,记者本身就是“真相”的保证,公众也对此作出了默认的授权。但是公民见证者并未受过专业训练,他们在体验中往往把“我们”悄悄地换成了“我”,将第三人称的见证变成了第一人称的体验,这就必然掺杂了个人的因素,于是,“真相”变得可疑了起来。更有一些见证者本身就抱有私心,因此公民见证也成了谣言的制造者,它既可以是“可靠消息的最快来源”,也可能“是一种未经验证的传播恐慌的手段”。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必须重新找回自信,不能视自媒体、视公民见证为竞争对手,而必须将其视为合作伙伴。与公民见证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完善报道,传统媒体必须持一种合作的立场,吸收其长处,避免其短板,弥补记者不在现场的不足。公民见证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它是来自现场的,带着能够让公众感到温暖的温度。“在互联网的语境中,公民新闻已成功动摇了(有些人说是粉碎了)新闻业作为一种职业的基石”,那些四平八稳、面目不清的内容已经没有了吸引力。我们往往抨击自媒体上充满了谣言,却没有仔细考察受众对这些谣言的态度。公众有时偏偏就相信谣言,并且希望谣言成真,这就说明了谣言抓住了公众的心,反映了公众的心声。传统媒体如果不能在为公众代言方面做出成绩,其危机还会更大。

传统报道的冷静、客观和中立有时太过冰冷,因此不被公众认可,而公民见证“是原生态的、即时的、独立的,带着理所应当的主观色彩”。近年来开始受到国内广泛关注的理论——“建设性新闻理论”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走进新闻事件中,以“积极性”和“参与性”这两个核心理念来构建新闻报道的基本态度,以建设性叙事话语来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从而践行新闻服务社会、参与社会的使命。这可以视为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上作出的改进。

猜你喜欢
新闻业艾伦谣言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环球时报(2022-04-13)2022-04-13 17:16:04
我受不了自己的心:艾伦·金斯伯格论
保罗·艾伦绝不只是微软的联合创始人
英语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26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中国盐业(2018年17期)2018-12-23 02:16:56
互联网为新闻业带来了什么?
新闻传播(2018年7期)2018-12-06 08:57:58
大数据时代:新闻业面临的新震荡
新闻传播(2018年9期)2018-08-01 06:37:20
风之彩
琴童(2018年1期)2018-03-26 11:57:16
从IPSO看英国新闻业的自律与他律
传媒评论(2017年10期)2017-03-01 07:43:31
谣言
野餐篮丢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