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锋养,赵艳,陈志,石瑛,李爱东
作者单位:1遂宁市中医院,a针灸康复科,b神经内科,四川 遂宁629000;2镇江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四川 遂宁629000
临床常见的面瘫类型为周围性面瘫,主要表现为表情肌瘫痪、口眼歪斜等,大部分病人经治疗后可逐渐好转,但若神经损伤较重、早期治疗不及时会使治疗时间延长、效果下降,从而导致顽固性面瘫的发生[1-2]。而顽固性面瘫单纯采取西药治疗疗效并不明显,且会增加不良反应[3]。有研究发现,中医针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具有较好的效果,其中以经筋透刺法较为常见[4]。而穴位注射也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将现代西药和传统针刺相结合,发挥了西医和中医的优势,应用范围较广且较为安全[5-6]。因此,本研究将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用于顽固性面瘫病人,观察其对两组病人面神经功能、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神经功能分级(H-B)评分、面瘫Portmann 评分、Sunnybrook量表、复发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 年5 月至2021 年10 月在遂宁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20 例顽固性面瘫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联合组60 例,男32 例,女28 例;病位为左侧35 例,右侧25例;病程范围50~100 d,病程(76.26±15.44)d;年龄范围22~78 岁,年龄(44.26±10.14)岁;单一组60 例,男33 例,女27 例;病位为左侧36 例,右侧24 例;病程范围52~100d,病程(77.14±15.16)d;年龄范围20~78 岁,年龄(43.37±10.13)岁。纳入标准:①符合《神经病学》[7]中的诊断标准,即急性起病,通常3 d左右达到高峰;单侧周围性面瘫,伴或不伴听觉过敏、舌前味觉减退、耳后疼痛、唾液或泪液分泌异常;②病程≥50 d的顽固性面瘫者;③年龄范围18~79岁。排除标准:①心、脑血管疾病、腮腺炎等引起的面瘫者;②伴有颜面部肌肉痉挛者;③针刺或穴位注射处伴有皮肤感染者;④伴有认知障碍不能配合者;⑤拒绝参加本次研究者。本研究经遂宁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0200321),且病人或其近亲属知情同意。两组病人性别(χ2=0.03,P=0.855)、病程(t=0.31,P=0.753)、年龄(t=0.48,P=0.631)、病位(χ2=0.03,P=0.853)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两组病人均给予抗病毒、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对症支持治疗。单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穴位选取:选择患侧地仓、阳白、攒竹、翳风、下关、风池、颊车及健侧合谷,每次可选择两个穴位,交替进行穴位注射。方法:常规消毒需注射穴位后,针刺约0.5 寸,进针得气后,使用2 mL 注射器抽取甲钴胺注射液[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20174048,批次20170731,规格1 mL×0.5 mg]0.25 mg 刺入穴位,另取2 mL 注射器抽取剩下的0.25 mg 甲钴胺注射液注入另一穴位,缓慢推进,局部有酸胀感后回抽一下,若回抽无血则继续推入,出针后需按压防止出血。隔天1次,治疗1个月。
联合组给予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穴位注射方法同单一组。经筋透刺法穴位选取:主穴为患侧地仓、丝竹空、阳白四透、颊车。配穴:口㖞者加下关;闭目露睛者加睛明、四白两透。颊车、地仓穴位每隔0.5寸刺1针,行多针浅刺;阳白四透应1穴4针,表皮15 °角刺入上星、头围、攒竹、丝竹空(0.5~1.0寸)。以上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下关采用直刺法,刺入0.5~1.0寸,捻转泻法。周一、三、五经筋透刺法,二、四、六甲钴胺穴位注射,周日休息1 d,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1)面神经功能:根据主动运动状态、静止状态下的表情肌活动情况,将面神经功能分为0~5 级。0 级:表情肌无收缩,无紧张感;Ⅰ级:肌肉微动;Ⅱ级:可有少许动作;Ⅲ级:动作不能和健侧一致但能做自主运动;Ⅳ级:自主运动与健侧相比基本一致;Ⅴ级:能做各种运动,与健侧相比完全一致。(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3)H-B评分:H-B评分分为Ⅰ~Ⅵ级(Ⅰ级:功能正常;Ⅱ级轻度功能障碍;Ⅲ级中度功能障碍;Ⅳ级:中重度功能障碍;Ⅴ级:重度功能障碍;Ⅵ级:完全麻痹[8])。(4)面瘫Portmann 评分:对两组病人鼓腮、微笑、吹口哨、皱眉、动鼻翼、闭眼6 个动作进行观察[9],采用Portmann 评分进行评定,总分20分,面瘫恢复越好,分数越高。(5)Sunnybrook量表:对眼、颊、口等部位动作采用Sunnybrook 量表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进行评分,总分0~100分,面神经功能越好,得分越高。(6)复发率:对两组病人进行随访,随访时间在出院后1、3、6个月,询问病人面瘫症状有无复发或加重。(7)临床疗效: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Sunnybrook 量表评分≤55 分;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55 分<Sunnybrook 量表评分<75 分;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75 分≤Sunnybrook 量表评分<95 分;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Sunnybrook量表评分在≥95分。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 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正态性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验证,均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例如H-B评分、面瘫Portmann 评分等,组内及组间比较采用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并行χ2检验,两组等级数据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的方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面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一组(P<0.05)。见表1。
表1 顽固性面瘫120例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比较∕例
2.2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NGF、GDNF水平比较两组病人NGF、GDNF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NGF、GDNF水平高于单一组(P<0.05)。见表2。
表2 顽固性面瘫120例治疗前后NGF、GDNF水平比较∕(mg∕L, ± s)
表2 顽固性面瘫120例治疗前后NGF、GDNF水平比较∕(mg∕L, ± s)
注:NGF为神经生长因子,GDNF为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组别单一组例数60 NGF GDNF治疗前治疗后t,P值联合组治疗前治疗后t,P值两组比较t,P值治疗前治疗后8.92±1.35 12.16±3.33 6.98,<0.001 2.26±0.69 5.29±1.11 17.96,<0.001 60 8.89±1.37 15.54±3.42 13.98,<0.001 2.28±0.71 7.74±1.42 26.64,<0.001 0.15,0.876 10.53,<0.001 0.12,0.904 5.48,<0.001
2.3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H-B 评分、面瘫Portmann评分、Sunnybrook 量表评分比较两组病人H-B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H-B评分低于单一组(P<0.05),面瘫Portmann评分、Sunnybrook量表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面瘫Portmann评分、Sunnybrook量表评分高于单一组(P<0.05)。见表3。
表3 顽固性面瘫120例治疗前后H-B评分、面瘫Portmann评分、Sunnybrook量表评分比较∕(分, ± s)
表3 顽固性面瘫120例治疗前后H-B评分、面瘫Portmann评分、Sunnybrook量表评分比较∕(分, ± s)
注:H-B为神经功能分级。
组别单一组例数60 H-B评分面瘫Portmann评分Sunnybrook量表评分治疗前治疗后t,P值联合组治疗前治疗后t,P值两组比较t,P值治疗前治疗后4.01±0.73 2.63±0.54 29.00,<0.001 6.69±0.68 15.31±1.03 128.30,<0.001 36.42±10.17 69.16±10.67 44.47,<0.001 60 4.03±0.71 1.67±0.49 51.05,<0.001 6.72±0.71 17.24±1.16 138.15,<0.001 36.17±10.13 78.64±11.56 54.84,<0.001 0.14,0.893 4.67,<0.001 0.15,0.879 10.20,<0.001 0.24,0.814 9.64,<0.001
2.4 两组病人治疗后1、3、6 个月复发率比较联合组总复发率3.33%低于单一组总复发率13.33%(P<0.05)。见表4。
表4 顽固性面瘫120例治疗后1、3、6个月复发率比较∕例(%)
2.5 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联合组整体疗效优于单一组(P<0.05),且联合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单一组总有效率75.00%(P<0.05)。见表5。
表5 顽固性面瘫120例临床疗效比较∕例(%)
顽固性面瘫较难治愈,会有小部分病人留有面肌挛缩、味觉异常等后遗症[10-11]。甲钴胺常被用来治疗周围性面瘫,能够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缓解麻木[12]。穴位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射于穴位内,使西药与穴位刺激相结合,使之发挥双重作用[13]。
中医将顽固性面瘫归为“口僻”“面瘫”范畴,多由风邪侵袭、正气亏虚导致气血不能养筋、气血痹阻所致,因此治疗应以调气血、祛外邪、活血通络为主[14-15]。经筋透刺法所刺穴位中地仓、颊车、阳白均分布在面神经重要解剖部位,采用一穴多针,多针浅刺的方法,使之符合三阳经筋分布[16-17]。经筋透刺法可直接刺激经筋,达到活血通络、调气血、祛外邪的作用[18],且所选穴位均为面部穴位,因此,疗效更为显著。将经筋理论针刺结合水针疗法用于顽固性面瘫病人,能够改善病人麻痹程度及面神经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19]。将透刺经筋法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用于周围性面瘫病人,能够改善病人残疾指数,提高面神经功能[20]。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病人H-B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H-B 评分低于单一组,面瘫Portmann 评分、Sunnybrook量表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面瘫Portmann 评分、Sunnybrook量表评分高于单一组,提示,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能够提高面神经功能,改善面瘫情况。原因可能为:经面部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可直接发挥药物的最大效果,同时产生的机械刺激,对面神经功能的改善有促进作用;而经筋透刺法的应用,主要通过透刺健侧的穴位(如地仓、丝竹空等),以激发面部患侧相对应的穴位经气,可有效疏通患侧痹阻的经络,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两组病人治疗后面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且联合组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一组,提示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能够改善病人面神经功能。NGF 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生长,使神经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提高。GDNF 能够促进神经细胞修复,使血管通透性降低。比较两组病人NGF、GDNF水平,结果显示,两组病人NGF、GDNF 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NGF、GDNF 水平高于单一组,提示,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生长与修复。原因可能为:经筋透刺法通过刺激面部的不同穴位,可加强局部微循环的血流量,对面部肌肉痉挛的缓解及面神经炎症的改善有积极作用,从而更有利于促进病人的神经细胞生长与修复。比较两组病人复发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联合组总复发率3.33%低于单一组总复发率13.33%,联合组整体疗效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单一组,提示,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能够降低病人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可改善顽固性面瘫病人面神经功能,疗效较好且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