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琴
(贵阳市林长制工作服务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0)
森林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保护森林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但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之中,由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影响,导致了森林资源的迅速减少,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贵州森林资源丰富,在我国的林业结构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同样也面对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诸多问题。相关地区应当针对自身的发展方向,以现有的森林资源为基础,开展林业产业生态化、林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对森林资源培育的有效性。
贵州省贵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区林地结构包括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等,从经营目标的不同,相关的林业资源又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4大类型,林地总面积约为22910 hm2,防护林面积为18.4 hm2,蓄积量1203.11 m3,用材林面积为20331.76 hm2,蓄积量为1203278.56 m3,薪炭林面积为1732.51 hm2,蓄积量为112613.15 m3,经济林为827.33 hm2,蓄积量为53776.45 m3。四个主要林种的面积结构比例为0.08∶88.75∶7.66∶3.61,这一林木结构与该区域林业经营目标契合度较高,即为社会提供优质木材产品为核心。
从整体情况来看,该地区的林木蓄积量约为1370871.27万m3,森林总面积约为22910 hm2,其中速生林面积已经超过50%以上。松类树种的种植面积为1989.72 hm2,杉类树种面积为1065.54 hm2,其他阔叶林树种面积9033.19 hm2,总体来看,该地区的松杉类树种和其他阔叶林,与速生林的面积结构约为1.12∶1,该结构可以看出这一地区森林资源的速生树种和非速生树种结构接近,处于较为合理的区间,且树种的丰富程度较高,与现阶段生态保护需求和区域的经济发展需求整体适应程度也比较良好。
表1 贵阳林地结构统计表
该地区的主要乔木树种,按照其树龄结构可以划分为幼、中、近、成、过5个年龄阶段的树种,其不同年龄阶段的林木面积见表2。从该表之中可以看出,这一地区面积最大的乔木为中龄林,其次分别为成熟林、幼林、近熟林和过熟林。
表2 贵阳地区森林龄组结构
从森林资源树龄结构之中可以了解到,中龄林的整体面积最大,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之中,展开过大规模的造林。且该区域成熟林的占比也比较高,提示该区域既往的造林工作持续时间可能较长,因此对当保留了大量的成熟林。幼林面积则介不同龄组之间,提示该区近期的植树造林工作也在持续推进。从总体情况来看,这一区域的不同林组在面积结构方面趋于合理,可能是得益于其长期以的林业发展政策和整体规划。而后续的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单位也应当在现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林木采伐工作的科学化和合理化,从而为非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更为坚的基础。从该地区的森林总蓄积情况来分析,可以了解到其森林总蓄积量已经达到1370871.27 m3,其中乔木林蓄积量为1365379.11 m3,占比约为99.61%,相关情况也提示该区域的森林资源在整体蓄积量方面是较为合理的。
通过对当地的森林资源消耗情况进行系统性把握,将有助于后续的林业发展决策,对于全面促进该地区林业产业的可持续进程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该地区森林资源消耗情况研究的过程中,主要从近些年来该区域森林资源减少的现象入手,对近3年的森林人为破坏次数、涉及林地面积进行了统计,详见表3。
表3 贵阳地区森林资源人为破坏情况统计
通过上表可以发现,近些年来森林资源人为破坏现象呈现出逐年减弱的趋势,且所涉及的林地面积也逐年降低。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应当考虑是现阶段该区域居民对森林资源保护的认识程得到提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乱砍滥伐的发生率。另一方面也应当考近年来木材市场的变化,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近年木材市场的波动较大,木材价格降低,可能也是导致人为破坏现象逐年减少的重要原因。当然,人为破坏现象难以实现完全杜绝,这是因为方该地区的森林资源则能够体情况复杂程度高,大量森林资源集中分布在靠近村庄、农田的区域,因此林地受到侵占的可能性较高。而林地资源的土地所有权为国有,与周边集体所有土地资源交错,难以准确界定,在被侵占之后往往无法实现有效收回。通过分析这些因素,也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现阶段进行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整体难度极大,需要在后续的保护工作之中从具体情况出发,制定与区域实际情况能够相适应的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制度,尽可能避免林地资源与村集体土地资源之间产生冲突的现象发出现。
森林资源的多样性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乃至于对人类生存而言,都具有着无法取代的价值,因此应当对其保持高度重视。而相关价值一方面体现在可以为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原材料,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公益性作用发挥方面。不过从目前我国对森林资源多样性保护的工作之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尤其是该区域本身处于贵州西部,该地区地形地貌较为复杂,独特的地理环境变化一方面促进了森林资源的丰富性和多元性,而另一方面也为管理与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随着该地区的城市化速度提升,各类基础设施发建设过程都将不可避免地对当地的森林资源结构形成威胁,具体表现为人口增长、农药使用、污染排放等,这些问已经导致该区域之中大量的独特林木资源出现的消失或者灭迹的情况。不过在这些问题出现之后,该区域也加大了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的力度,从而确保了区域森林总面积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之下。需要注意的是,在落实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的过程中,一刀切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其中比较突出的现象是针对大量地区退耕还林之后,相关树种过于单一、结构过于简单整体林木资源的丰富程度较弱,详见表4。
从上表之中可以了解到,近3年之中该地区退耕还林工作主要围绕松树和柏树进行展开,而其他树种的整体种植情况则不容乐观。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区域在退耕还林工作之中开始逐步重视对核桃树、柳树、油茶和杉树等的种植,但是其整体的退耕还林面积不大。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与当的林业政策、植树造林工作主体等因素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关,因此在后续的工作之中有必要加强政策引导,积极推进退耕还林工作,并通过引导社会之各主体参与到退耕护林活动之中的方式,来推动整体退耕还林面积的提升以及树种丰富程度的提升。
森林灾害现象是影响到对应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做好发对各类灾害的防治工作,才能确保林业资源的安全和稳定。从整体情况来看,该地区森林灾害现象集中体现为病虫害和森林火灾,两种情况均会对当地的森林资源带来严重威胁。首先,从该地区的病虫害现象来看,近三年的发病虫害发生状况基本稳定,其中2020年发生虫灾次数为7次,虫灾影响范围约为26743.2亩,2021年虫灾发生次数为9次,影响面积约为29345.55亩,2022年虫灾发生次数为7次,影响面积约为28435.24亩。近三年此森林虫害平均损失在80万元左右,这一问题也是该地区在森林资源保护过程中损失最大的一个方面,提示区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从导致问题的主要病虫害来看,松毛虫、八角尺蠖、树枝瘿姬小峰等是最为主要的害虫,这种现象可能该地区的林场树种结构之间关系密切,其主要树木结构为松树、杉树等。在后续的工作之中应当针对这些害虫,采取具有更好效果的防治措施,以保障森林的健康程度。在病害方面,该地区的主要病害为西华叶病害、松根腐病等。
其次,火灾也是导致该地区森林方健康和安全的关键因素,在后续的工作之中应当加大对其的防控力度。通过近三年的调查,发现该区域在2020年发生森林火灾次数为12次,2021年为9次,2022年为11次,火灾造成的平均经济损失在10万元左右。导致该地区森林火灾的因素是较为多样的,在进行划分的过程中主要可以将其归纳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自然因素为雷击、高温干燥两个方面,人为因素则包括生产性用火、非生产性用火、故意纵火三种类型,近三年森林火灾发生原因见表5。通过相关的调查结果可以了解到,在近三年之中因为自然因素导致的森林火灾现象整体是比较罕见的,而因为人为因素导致的森林火灾却比较严重,其中生产性用火和故意纵火又是导致其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有鉴于此,相关单位在后续的工作之中应当将防范人为因素引发森林火灾放在相关工作首要位置,确保用火安全和严防故意纵火现象。
表5 贵阳地区近三年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及原因
要实现对该地区的森林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并确保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全面贯彻和落实,在工作实施过程中相关单位和人员就必须从区域的森林资源现状入手,有针对性地强化自身工作。首先,从调查之中可以发现,该区域的森林资源整体破坏现象仍然较为严重,这与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在进行解决的过程中,应当设置对应的土地使用制度,并严格贯彻相关制度,通过合理确定该区域城市建设用地和城镇边界,从而将城镇的开发限制于合理的范围之内,避免城镇化建设对于周边林地的侵占。同时这种方法也可以保证土地使用的集约化和精细化,增加城镇的土地存量,并能够作用于农村土地存量,避免农村地区因为土地资源不足现象而对林地资源进行侵占。在这一举措之下,最终将能够保证森林资源的质量提升,保障现有林地资源的安全。其次,调查之中也发现,当前该区域的森林资源整体呈现出种类过于单一的现象,这种现象一方面将会导致当地的林业资源整体多元性较差,不利于林业经济各门类的均衡发展,另一方面过于单一的林业结构也会增加区域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为了扭转当地森林生态脆弱的局面,在后续的工作之中需要从植树造林的种类入手,通过优化对应区域的林木结构,优化森林的空间布局,丰富森林资源的层次结构的方式,全面改善当地的森林现状。具体而言,可以在已经被破坏的地区,进行乔、灌、草符合经营模式的推广,如采取套种模式,来增强单位林地面积的经济效益和促进森林结构的进一步丰富等。最后,应当引入防治机制,做好森林灾害的预警工作,如提前进行森林防火规划,定时定期监测区域病虫害动态,通过统筹资源分布、气候变化、社会条件等因子,构建起综合性的森林灾害防治体系,最终形成较为良好的森林灾害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