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规范化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出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确诊的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组方式:抽签法,通过常规指导以及药物治疗的患者命名为参照组,通过规范化管理的患者命名为研究组,比较实施效果。结果:依从性结果比较,参照组数据占比(76.92%)明显比研究组数据占比(97.44%)低,2组存在较大差异,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SGQR评分和急性发作次数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急性发作次数较参照组少,2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行规范化管理效果理想,可将患者用药依从性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改善,临床应用价值极高,可广泛推行。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规范化管理,不良事件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22.065
在多发慢性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较为常见,在老年群体中有较高的患病率,该疾病加重期也是诱发死亡的高危因素[1]。有资料表示,呼吸道感染是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临床需选择科学有效的抗生素治疗。规范化管理近年来在临床受到了高度认可并广泛应用,基于此,本院选择近2年收治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探究规范化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出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确诊的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组方式:抽签法。研究组39例:男:女=25:14,周岁范围介于54岁至80岁之间,均值(61.70±4.58)岁。参照组39例,男:女=27:12,周岁范围介于53岁至81岁之间,均值(62.01±4.60)岁。验证不同组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入选标准:存在以下症状:咳嗽、咳痰和气促,同时痰量变多;实施肺功能检查(FEV1/FVC)低于70%;FEVQ%pred<80%;实施痰培养和涂片检查结果显示细菌为阳性;基础资料完整;家属、患者均签订知情表。
排除标准:存在肺部疾病(支气管哮喘和扩张症);病情危重;严重心、肝和肾器官性障碍。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开展规范化管理。(1)心理疏通。护理期间需对患者的舒适度加以询问,尽最大程度将患者的需求予以满足。加强两者之间的沟通,对患者的心理想法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实施针对性心理疏通,使患者对上机前产生的不良情绪有效缓解[2]。(2)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咳痰方法,协助患者拍背,护理人员手呈空杯状,由下往上,由外向内,避开肾区和脊柱,共进行10分钟,促进痰液排出,清理患者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遵医嘱予以雾化吸入,雾化吸入须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指导患者正确手持雾化器,并告知其注意事项,雾化吸入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以稀释痰液,同时可予以排痰机辅助排痰;对于痰液较多,无力咳痰的患者,予以负压吸引器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3)呼吸机辅助通气。结合患者的具体状况合理选择面罩,松紧度需事先调整好,并将参数合理设置,吸氧浓度需控制在35%以下,血氧饱和度需控制在90%以上,在此期间需对患者的神志状况严密关注,做好每班的交接工作。定期对患者的血气进行检测,并与血气分析结果相结合适当调整呼吸机参数。(4)有氧训练。若患者的病情趋于稳定,可让患者进行慢走训练,行走300米,或协助患者进行上下楼梯,时间为20分钟,1次/d,之后可适当将运动量增加。(5)生活及饮食指导。日常需食用胆固醇含量低的食物,加强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并告知患者多食用蔬菜、水果,增加水的摄入量,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膳食方案。若患者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和饮酒,向患者宣教吸烟、饮酒的危害,劝其戒烟戒酒;每天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6)用药护理。护理人员需将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方法详细介绍,告知合理用药对疾病康复的必要性,与此同时还需告知患者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得自行增减药量。(7)呼吸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呼吸功能锻炼方法,改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困难,增加活动耐力。(8)氧疗。宣教患者及家属氧疗的重要性,一般鼻导管吸氧,氧流量1~2L/min,吸氧时间每天15小时以上,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氧疗的注意事项,不可自行调节氧流量,做到用氧安全。
1.3 观察指标
(1)用药依从性:患者的用药可严格遵循医嘱,同时可对用药方法有深入的认知,未發生任何漏服或错服,药物使用剂量也未发生增减,完全依从;患者用药可遵循医嘱,对用药方法可部分掌握,未发生漏服且药物使用剂量也未发生增减,部分依从;患者的用药无法遵循医嘱,无法对用药方法充分掌握,自行增减,不依从。
(2)SGQR评分和急性发作次数:前者分值低于25分则表示慢阻肺患者不常见;分值超过25分表示慢阻肺患者较为少见。
1.4 统计学意义
对本文患者例数、用药依从性占比等数据进行统计,给予χ2检验,肺功能等数据采取t检验( x±s)表示,对数据均开展SPSS 21.0汇总,对卡方值、t值、P值进行分析,P在0.05以下则统计学有意义。
2 结 果
2.1 依从性结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采取早期规范化治疗后,完全依从率为97.44%;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和治疗,完全依从率为76.92%;研究组数据占比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情数据结果见表1。
2.2 不同组别护理前、后的SGQR评分和急性发作次数结果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GQR评分和急性发作次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分别行规范化管理、常规护理后,研究组SGQR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急性发作次数较参照组少,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详情结果见表2。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疾病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主要特征表现为气流受限,该疾病的诱发因素与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异常炎症反应存在相关性,该疾病为可预防和可治疗的。若患者发生以下症状,即:呼吸困难、痰量变多可考虑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若患者的病情严重会影响其预后,也可能诱发死亡。临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以预防为主,通过合理防治可对病情发展速度严格把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
数据结果表示:研究组患者通过规范化管理后,用药依从性明显比参照组高,表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行规范化管理可将患者用药依从性显著提升。究其原因临床工作中临床药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严密监测药物的使用方法并有效指导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4]。规范化管理可协助患者对疾病有关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正确使用药物,使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
数据结果表示:研究组患者完全依从性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另外,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GQR评分和急性发作次数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SGQR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急性发作次数较参照组少,两组差异显著,P<0.05,表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采取规范化治疗可将患者的依从性显著提高,同时可减少患者的急性发作,效果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和常规指导。
综上所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行规范化管理对用药依从性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临床用药差错事件可明显减少,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提高,临床应用价值极高,可广泛推行。
参考文献
[1]徐凌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急诊早期规范化治疗探析[J].吉林医学,2014(16):3562-3563.
[2]陈永斌,王彦,张勇华,等.规范化管理对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发病风险的影响[ J ] .重庆医学,2020,49(4):544-547.
[3]胡静, 王璨丽,陈相,等.规范化管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中的應用观察[ J ] .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8):1018-1019.
[4]李正欢, 张晓云, 陈杨,等. 2 0 2 0 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C O P D 诊断、治疗与预防全球策略》指南解读(一) ——稳定期药物管理[ J ]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8):923-929.
作者简介
陈玲,本科,护师,研究方向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护理。
(责任编辑:刘宪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