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婉华
全国生态环境质量一类和二类的县域面积占比近60%,反映全国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改善态势,环境安全形势基本稳定。近年来,国家就县域生态治理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县域承担起生态环境治理的重任,县域生态环境的治理对于乡村振兴、国家治理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以及实现“双碳”目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南开大学—中国社科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赵建军认为,县域生态环境治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已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就必然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不走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社会发展的老路。
近年来,国家就县域生态治理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而且,多县域就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发挥示范作用,打造可复制的县域生态治理模板。
打造蓝绿生态空间促乡村振兴
《2022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全国生态质量指数(EQI)值为59.6,生态质量为二类。由此可见,我国生态质量属良好,表明生物多样性较丰富,自然生态系统覆盖比例较高、生态结构较完整、功能较完善。另外,全国生态环境质量一类和二类的县域面积占比近60%。生态质量一类的县域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的27.8%,主要分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秦岭等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地区;二类的县域面积占31.5%,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内蒙古高原、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森林、草原及农田过渡带地区。
全国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改善态势,环境安全形势基本稳定,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难度明显加大。其中,如何推进好县域生态环境治理,助力乡村振兴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关键。
早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提到关于加强县域生态保护的部分。《意见》指出,要有序发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推动位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的县城逐步有序承接生态地区超载人口转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发展适宜产业和清洁能源,为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支撑。
《意见》还提到,打造蓝绿生态空间。完善生态绿地系统,依托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基底建设生态绿色廊道,利用周边荒山坡地和污染土地开展国土绿化,建设街心绿地、绿色游憩空间、郊野公园。加强河道、湖泊、滨海地带等湿地生态和水环境修复,合理保持水网密度和水体自然连通。加强黑臭水体治理,对河湖岸线进行生态化改造,恢复和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近年来,我国县域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如县域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显著提升,小流域综合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有效地改善了县域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但相比城市,县域范围内对生态环境治理的投入和支付能力均相对有限。此外,既有的相关生态环境治理类基础设施也需要考虑可持续运营能力的问题。未来,我国县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应当因地制宜、在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也要讲求综合效益。”辽宁大学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主任刘佳奇表示。
专家杨博凯则认为,生态环境问题本身就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一方面,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能够倒逼检验县域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是否合理到位,帮助科学认识和全面摸清本区域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完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助力构建全方位、多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另一方面,借此调整产业结构和规划布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态经济体系,合理利用、有效提升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进一步激发自然活力、挖掘资源潜力、积累生态资本,保持优良的发展潜质和充足的发展后劲,走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乡村发展振兴之路。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绿色产业
在生态治理的案例中,不同的县域有着不同的地缘情况以及产业特点,但它们都因地制宜,走出一条属于自身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是地处浙江西部山区的县域,该市实施“绿色GDP”考核,推动生态产业转型升级,成功打造了一批绿色生态小镇。用美丽乡村“点亮”的美丽经济,建德市沿黄金水源新安江至富春江段,累计建成341公里的“一轴一廊五片十线”美丽乡村风景线,串联起13个美丽乡村示范乡镇、30个特色精品村、37个3A级景区村、6条美丽河湖。建德也以三江汇流风貌区的美丽定位,成功创建为全省城乡风貌县域样板区。2021年11月,建德获评全省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2023年6月,建德首次夺得全省神农鼎·铜鼎。
而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则推进“生态田园、美丽都江堰”建设,实施生态修复、水资源利用、乡村旅游等工程,帶动农民增收致富。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的都江堰,是世界上年代最久、唯一留存、至今仍发挥巨大作用的水利工程。今天的都江堰灌区,以占不到全省1/20的土地,提供了全省1/4的有效灌溉和粮食产能,养育了全省近1/3的人口,集中了全省近一半的生产总值,是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顶梁柱和压舱石。
“我认为,这些县域生态治理的成功项目案例给我们提供了经验和启示。首先,县域都注重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地方在生态治理过程中,注重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通过实施绿色GDP考核、推动生态产业转型升级等措施,实现经济和生态的良性循环。这启示我们在经济发展中要注重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说。
袁帅认为,地方在生态治理过程中,注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同时,地方的成功项目案例都离不开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另外,地方在生态治理过程中,注重生态修复和资源利用,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水资源利用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编辑/余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