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 西
文,纹理、迹象等。《系辞传》云:“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道变产生爻变;爻位不同,表示事情的不同状态;不同事物相互作用,会留下迹相、规律。
化,改易、生成、造化。《易经》曰:“观乎天文,以查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观天的“文”(天象),了解时序变化;察人的“文”(社会现象),用“化”来成就天下。《说苑》说圣人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文化原义“文而化之”“人文化成”,“文”体“化”用,体用一如。
文化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其体系似参天大树,分支维度如繁盛枝杈,能量可“化成天下”。
中华文化如此多娇,引无数志士竞折腰。北方三名校文化巨擘,在民族危亡的艰难时期,创办长沙临时大学,传播抗战精神,赓续民族文脉——《长沙临时大学的历史及其影响》,钩沉全面抗战之初发生在长沙的一个短暂但影响深远的教育大事件。一画家,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虽历经种种不幸和打击,仍义无反顾保护和研究文化艺术“圣殿”莫高窟,《敦煌艺术“卫士”常书鸿》一文浓墨重彩地勾勒这位“敦煌守护神”(赵朴初语)此生只为守敦煌的人生画卷。
文人群体中,那些气节高直者,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生命之花绽放异彩,垂范后世皆称楷模。他,是前清进士,廉以立身,定下戒律“十一耻”,后人赞“德高如山,人人景仰”——《五岭鸿儒冯敏昌的家风传承》,讲述他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理想的故事。他,是有品位的文坛奇才,以诗歌杂文见长,还是位资深报人,其编辑的刊物副刊,不附势媚俗,特色鲜明,令人印象深刻——《“副刊圣手”聂绀弩之重庆编报生涯》,以丰富的历史细节,述说他四年间编五种刊物副刊的精彩往事。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救国、兴国的征程中,家国情怀映照着奋斗者的赤子之心。《稼轩词里说节日》文,在赏析辛弃疾节序词的同时,着重揭示其忧戚国事、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讴歌其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精神。《“保卫大武汉”背景下中共的组织宣传与全民动员》文,讲述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初,中国共产党及其外围组织,通过高密度的舆论宣传、雅俗共赏的文艺活动、声势浩荡的大型活动,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促进形成全民参与的团结抗战局面。
欲兴一国,必先振其精神。“文以化人”“化成天下”八字,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