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产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以珠海为例

2024-01-16 11:49林小娜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珠海育人院校

林小娜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广东 珠海 519090)

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并提出要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满足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需求,服务一线劳动者的职业成长[1]。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鼓励应用型本科学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这是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后,国家职业教育政策文件中再次强调发展职业本科教育[2]5。

2022年5月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从法律的角度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鼓励发展多种层次和形式的职业教育,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职业学校教育包含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明确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3]。

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4]。

可见,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地位不断提升,产业人才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产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为了适应产业的转型升级,及时填补新兴产业人才缺口,就必须紧跟产业发展的步伐,提升人才培养层次,系统搭建从中职、高职、本科甚至到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升学“直通车”和“立交桥”。

1 需求导向: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产业人才的现实意义

高技能人才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仍然满足不了产业发展的刚性需求。目前低技能劳动者数量过多、高技能劳动者数量偏少,技能型人才供需结构失衡,是我国技能人才市场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严重制约着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通过大力开展本科职业教育,能有效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层次,扩大高层次技能人才的供给规模[2]7,使职业教育从纵向上实现学历教育的衔接,在横向上实现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类型贯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1 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刚性需求

2021年3月,广东省委、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提出要支持珠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以壮大实体经济为导向,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现代产业集群,并提出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向人才驱动、创新驱动[5]。

2022年4月,珠海市委市政府发布“1+5+3”产业发展系列政策文件,提出“产业第一”的决策部署。以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等四大主导产业,做强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三大优势产业为总体目标,大力培育制造业产业集群,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并强化对产业和创新人才的倾斜支持[6]。

珠海从此开启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征程,企业对产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过去专科层次的“终结性”职业教育已无法满足珠海产业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珠海职业教育的重心必须上移,培养更高学历层次、素质更全面的技能人才,方能为珠海产业的发展提供匹配的人才支撑。

1.2 有利于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过去我国职业教育的最高学历层次一直停留在专科阶段。在职业教育体系内,既没有学历层次能与本科、硕士、博士等学历层次相对应,也缺乏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系统化培养,导致职业教育升学体系长期处于不健全的状态。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联合培养产业人才,有利于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甚至到更高学历层次的培养体系,满足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需求,打通技术技能人才的升学通道[2]6-7,对建立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7]100-101。

1.3 有效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

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技能人才队伍,但目前的现实问题是企业用工和学生就业之间存在巨大矛盾,一方面,企业的用工需求量很大,却招不到企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专业技术和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企业职位空缺和学生就业难同时存在。岗位需求与技能不匹配已成为劳动力市场面对的主要矛盾,出现“用工荒”和“结构性失业”问题[8]。高职院校多数学生也有自我提升、继续深造的意愿,希望通过升学获得更好的就业平台。因此,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联合培养高学历应用型人才既能为产业发展培养匹配的高层次技能人才,又能满足职校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1.4 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国家文件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但由于社会长期以来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认为其学历层次较低,生源质量不高,职校生多为被普通学校淘汰的成绩不好的学生,毕业后就业平台不高。因此,很多家长都不愿自己的孩子走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如果能够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升学体系,打通职业教育的升学通道,有利于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改变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失衡的局面,增强职业教育的整体竞争力。

1.5 促进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的优势互补

高职院校一般重视实践教学,具有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胜任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与企业联系紧密,具备丰富的产教融合经验。本科高校注重理论教学,具备较强的科研团队和成熟的本科层次管理体制。两者联合培养技能人才,能够充分利用和发挥双方的优势教育资源,将本科教学体系和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相互融合贯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条件优势互补,提高各自的人才培养能力和办学水平,取得“1+1>2”的教学效果[7]100-101。

1.6 优化技能人才结构

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是严重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截至2018年,我国技能劳动者共1.65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791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29%[9]。在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平均比例达35%,初、中、高级技能人才的比例约15∶50∶35[10],其中日本的高技能人才比例达40%,德国更是高达50%[11]。联合培养对提高技能人才的学历层次、技术技能层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能提高高层次技能人才占比,有效优化我国技能人才结构。

2 实践探索: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产业人才的现状

高职院校和本科高校联合培养主要依托协同育人项目,2022年广东省共有56所高职院校和31所本科高校参与协同育人项目,参与的高职院校公办51所、民办5所,本科高校公办18所(含211本科高校1所)、民办13所,计划招生数12485。

2.1 协同育人项目的主要类型

2.1.1 四年制本科协同育人项目

由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按照协同育人原则,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学籍管理、毕业证书和学位授予由本科高校负责,设立“四年制本科协同与人项目实验班”,单独编班。包含两种类型:一是“4+0”,全部四年均在对应高职院校培养,办学地点在高职院校,但对高职院校的申报要求较高,目前仅限国家“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可以申报;二是“2+2”,前两年在本科高校培养,后两年在对应高职院校培养,非国家“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在申报专业上有省级以上重点专业、省一类品牌专业或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等要求。

2.1.2 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项目

本科高校与对口高职院校联合制定“三二分段项目”(简称3+2)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完成3年高职学段学习,各项考核合格,获高职院校毕业证书。通过转段考核后,进入对口本科高校相应专业学习2年,符合相关条件和要求的,获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非国家“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在申报专业上有省级以上重点专业、国家重点专业、省品牌专业等要求。

四年制本科协同育人项目申报要求较高,参与试点的学校相对较少,2022年广东省仅12所公办高职院校和17所本科高校成为四年制本科协同育人项目的试点单位,招生计划数2660。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项目参与试点的学校较多,2022年全省有53所高职院校和29所本科参与试点,招生计划数9825。

2.2 珠海高职院校协同育人项目基本情况

2022年珠海所在3所高职院校参与协同育人项目,其中公办高职2所、民办高职1所,对口合作本科高校7所,其中公办本科5所、民办本科2所,招生专业共计14个,招生计划数660,详见表1。

表1 2022年珠海高职院校协同育人项目参与情况表

2.3 珠海协同育人项目开展情况浅析

2.3.1 体量相对不大

由于珠海所在高职院校不多,在校生规模相对较小,珠海协同育人项目的参与度占比,不管是高职院校的参与数量、招生专业还是招生计划数,在全省范围内占比均不高,体量相对较小,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2.3.2 合作项目有待进一步拓展

从表1可以看出,珠海14个协同育人项目中,三二分段专升本项目占了10个,四年制本科协同育人项目相对较少,只有4个“4+0”项目,尚无“2+2”项目。

2.3.3 专业调整的受限度较大

在珠海提出“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要大力发展“4+3”产业后,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制定了不少为产业发展输送匹配人才的举措,包括及时进行专业调整,专业设置精准对接珠海高端产业。但协同育人项目的专业由于受到申报门槛、对口合作本科高校专业设置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很难像其他专业一样能够紧跟产业步伐及时调整。高职院校根据产业发展所需新设置的专业由于一时达不到协同育人项目的申报门槛,也暂时不能参与协同育人项目的试点。因此,协同育人项目的专业与地方大力发展的产业之间存在一定偏差。

2.3.4 珠海本科高校未参与联合培养

2022年参与珠海协同育人项目的本科高校有7所,其中5所办公、2所民办,皆为外地高校。每个城市的战略发展方向不同,产业发展侧重点不一样,同城合作培养一来有利于两校专业的同频调整,二来有助于留住毕业生在当地就业,防止人才外流。

3 困境分析: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产业人才存在的瓶颈问题

3.1 合作的本科高校存在局限性

从2022年广东省协同育人项目的学校参与情况来看,公办高职院校参与积极性较高,省内67所公办高职院校中有55所参与协同育人项目。但本科高校,尤其公办本科高校的参与度不高,参与的基本都是普通本科高校,除了华南师范大学一所211高校,其余985、211、双一流等重点本科高校均未参与。据了解,多数本科高校,尤其生源较好的公办本科高校基本无联合培养的意愿,原因有三:一是怕影响本校学生的利益,稀释学校的学历,降低学历含金量;二是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基础差,整体知识能力水平相对不高,联合培养不仅会增加学校的管理难度,还会对学校的形象和口碑造成负面影响;三是联合培养存在沟通与衔接问题,需要重新构建联合培养的教学体系,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回报却寥寥无几,成本远大于本校学生的培养,削弱了他们合作的积极性。因此,有联合培养意愿的本科高校并不多,多所高职院校竞争洽谈本科高校同一专业的情况时有发生,高职院校在寻求对口合作单位的时候确实存在较大的困难。

3.2 联合培养的专业限制较多

首先,从高职院校和本科高校协同育人项目的申报要求来看,若高职院校不属于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则对申报的专业要求较高,如应为省级以上重点专业、省一类品牌专业或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其次,合作的本科高校也须有对口的专业,且具备联合培养的意愿。本来有联合培养意愿的本科高校就不多,再加上专业限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可谓是难上加难。

3.3 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匹配度有待提升

珠海目前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等四大主导产业和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三大优势产业,全力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大力发展现代金融、商贸消费、文旅会展、海洋经济等重点产业。但从表1可以看出,联合培养的虽有大数据技术、软件技术等与产业发展息息相关的专业,但总的来说支撑产业发展的合作专业还是相对较少,匹配度有待进一步提升。而且与珠海高职院校联合培养的本科高校均属于外地高校,尤其“3+2”项目的学生,最后2年是在外地的本科高校就读的,不利于毕业生留珠就业。

3.4 衔接配套不够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联合培养产业人才尚处于试点摸索阶段,在衔接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3.4.1 尚未建立完善的衔接体系

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与“4+0”“2+2”“3+2”联合培养项目相配套的课程标准、学分互任标准不够完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习内容、实训实习等方面的衔接存在偏差,高职院校和本科高校在课程设置和学习内容上没有凸显出螺旋上升的层次感,没有开设先行课为学生转段进入本科高校顺利衔接打好基础,不少高职院校学生因为理论基础不牢固而跟不上本科阶段的学习节奏,导致他们获得的本科文凭与他们自身能力不成正比[12]9。缺乏明确的长期发展规划,给联合培养项目的开展带来不少阻力。

3.4.2 缺乏专门的协调部门

联合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缺乏专职协调部门,来解决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教育衔接过程中所产生的相关问题,导致合作双方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也无法及时有效得到解决。

3.5 职业教育功能弱化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不少本科院校逐渐向应用型本科转型,但由于原来本科院校与职业院校在办学定位和类型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转型之初在一定程度上留有“重理论知识、轻操作技能”的烙印,与职业教育仍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5.1 本科教学导向问题

本科教学向来以知识的基础性和能力的普适性为导向,本科教育一般重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但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中的重视程度不高。由于联合培养尚未建立完善的衔接体系,有些转段进入本科高校的学生不再按照原有的职业教育方式培养,与其他普通本科生同质化,丧失职业教育特色,与职业教育培养企业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距[12]9-10。

3.5.2 本科高校教师素质能力结构问题

本科学历层次的高等院校,教师招聘的首要条件历来是高学历,尤其在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很多本科高校教师招聘的首要条件是具备博士研究生学历。这一群体的教师多属于研究型人才,具备扎实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但企业实践经历不足,缺乏从事企业生产一线活动的经验,长于系统化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短于实践技能训练[2]8,缺乏职业教育发展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有研究曾随机抽取11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高校,发现“双师型”教师占比高于50%的只有4所,远低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的平均水平[13]58-59。因此,多数本科高校教师的学缘结构和实践能力都难以匹配目前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

4 解决思路:促进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产业人才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4.1 加大政策扶持,提升本科高校参与积极性

4.1.1 完善联合培养合作机制,配套相关激励政策

对联合培养的本科高校给予激励政策,如配套培养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奖励优秀合作单位,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激发本科高校的合作积极性。

4.1.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调动本科高校参与培养积极性

一是利用电视、网络和新媒体等多种宣传渠道,加大对协同育人项目“4+0”“2+2”“3+2”的宣传力度,并组织团队专门进行宣传解释答疑,鼓励广大优秀考生报考协同育人联合培养项目,提高生源质量。二是为转段打好基础,高职院校开设转段先行课程,为学生转段升学做好充分准备,减少转段不适应带来的阻力。三是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核心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适应岗位能力,树立企业用人满意度高的好口碑。从生源、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口碑等方面来打消本科高校的后顾之忧,提高其参与联合培养的积极性,让更多优秀的本科高校、更多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专业参与联合培养。

4.2 加强宣传引导,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固有偏见

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了解不多,多年来一直存在一些误解,认为职业院校都是“四低”学校,即师资水平低、学生起点低、教学质量低、升学率低[14],许多家长尤其孩子成绩好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普通学校,不愿意他们走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导致职业教育在招生时长期处于劣势,招生分数线远不及普通学校,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综合素质不如普通学校学生。因此,必须积极引导,加大国家有关政策的解释宣传力度,让民众客观认识职业教育,了解专科不再是职业教育的天花板,意识到技能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走职业教育道路对自身发展的好处,积极支持孩子报考职业院校,让职业教育能够获得较好生源,推动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4.3 服务产业发展,提高人才供给匹配性

目前珠海高职院校协同育人项目开设的专业虽有部分与当地产业发展相关,但匹配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据了解,当前珠海高职院校为了匹配当地产业的发展,已采取积极的应对举措,如与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优化专业设置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等,但在与本科高校协同育人方面由于开设的专业所受限制较多,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不高,相关院校应该积极寻求突破口,提高协同育人项目与珠海产业发展的匹配性。

4.3.1 重点培育与产业相关的优势专业

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的协同育人项目,对开设专业的要求较高,非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的,申报专业应为省级以上重点专业、省一类品牌专业或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要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对接新职业,服务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建立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更要重点培育具有优势的对接产业的专业,提高联合培养专业与珠海产业发展的匹配性。

4.3.2 提升珠海当地本科高校的参与度

从目前的情况看,珠海所在本科高校协同育人项目的参与度不高,因此要加强合作洽谈,调动珠海所在本科高校联合培养的参与积极性。珠海本科高校紧扣区域产业发展,以灵活和适度超前的原则设置联合培养的专业。珠海所在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高质量产业人才的留珠率,另一方面更能紧扣产业发展,增设与地方经济发展所匹配的协同育人专业。

4.4 凸显职教特点,注重优势有机融合

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联合培养产业人才应遵循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点,厘清理论与应用、技术与技能之间的关系[13]59。

4.4.1 联合培养要明确发展方向

注重将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的优势及特色进行有机融合,一方面要突出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特色,注重学生技术思维、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结合本科高校教育特色,注重学生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12]8。将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和本科教育教学体系相互融合贯通,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教育资源,提升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

4.4.2 加强相关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联合培养目标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但本科高校普遍存在实践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不及高职院校成熟。因此,参与联合培养的本科高校要根据地方产业发展的需求,依托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机构,根据省“双师型”教师认定的相关标准,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着力打造一支理论与实践兼备、学术与技术并重、素养与能力兼顾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5 加强衔接沟通,提高人才培养成效

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要加强沟通协商,注重衔接细节的优化,促进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的一体化衔接。

4.5.1 成立专门的衔接协调部门

一直以来,联合培养项目由于缺乏专门的协调部门,导致在衔接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都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成立专门的协调部门,用于监督、解决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衔接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协调部门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对每个衔接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解决,并建立健全各项相关管理制度,保证高本衔接的顺利过渡[15]。

4.5.2 促进全方位的有效衔接

高职院校和本科高校要细化衔接内容,签订详细合作协议,双方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开展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共同构建一体化的学分转换框架和教学质量评价,促进人才培养规格的梯次递进衔接。

1)培养目标的衔接

中职层次的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中初级技术技能人才,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应用型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16],三个学段有层次鲜明的培养目标,属于同一脉络上梯次递进的关系,明确培养目标的定位有利于联合培养的整体规划和系统思维的一体化设计。

2)课程体系的衔接

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衔接的核心要素是课程衔接。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作为联合培养的主体,要立足珠海,服务横琴粤澳深合区,对接珠海高端产业,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一体化衔接、梯次递进的课程体系。开设课程要充分考虑到前后衔接,专业知识、素质能力由低到高梯次递进,确保课程体系系统、科学、完整,规避设置重复课程,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呈梯次递进增长。探索构建通用课程体系,开设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共生核心课程。在课程体系设置中,要合理安排专业选修课程和第二课堂活动等,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核心能力贯穿始终,以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变化发展的需要[7]100-101。

3)实训实习的衔接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中对本科职业教育的实践课程有明确要求:“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不低于50%,实验实训项目(任务)开出率达到100%。”因此,参与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高校应秉承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念,注重专业知识的复合性和技术知识的应用性[13]59,满足实践类课程对实训场地、机器设备和师资素质的高要求,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延续性,技术技能水平呈螺旋上升的发展趋势。

4)评价体系的衔接

在我国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本是两个相对完善又各不相同的教育体系,在考核评价上的衔接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德国职业教育发展成熟完善,德国双元制学校按照统一的学分标准进行学分积累和转换,其对学生的评价更注重学习效果,即学生在技术、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学生在获得相关机构认定并授予学分后,可以通过学分转换的方式得到其他机构的承认,有利于学生通过不同途径获得的学习成果得到认定、保存和累积[17]。我们可参考德国学分转换方面的先进经验,积极构建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一体化的学分转换框架,完善联合培养学分互认的有效机制。

4.6 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建立健全联合培养动态调整机制,一是定时对联合培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联合培养质量好的院校鼓励扩大合作规模,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帮助其改善教学设施、实训场地、仪器设备等条件;对联合培养质量不理想的院校和专业进行淘汰,待整改达标后再重新申报。二是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适时调整联合培养的专业,优先支持精准对接珠海“4+3”产业的专业,及时调整或淘汰过时的专业。

5 结语

在珠海提出“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的背景下,职业教育迎来发展的全新机遇。珠海高职院校应该牢牢把握机遇,立足珠海经济发展,精准对接珠海高端产业,与本科高校联合培养更高层次的产业人才,为珠海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扎实的人力支撑。

猜你喜欢
珠海育人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珠海开放大学
这条鱼今日在珠海掀起热浪!7.7亿诠释珠海水产业发展新态势
珠海之旅
风口浪尖上的珠海银隆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