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辽宁满族地区优秀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研究

2024-01-16 18:28马爱杰王然铎
新楚文化 2023年28期
关键词:文化振兴乡村振兴

马爱杰 王然铎

【摘要】辽宁省作为我国满族人口最多的省份,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在当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文化振兴作为核心内容,对辽宁省满族乡村地区的振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是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当前,辽宁省满族乡村地区文化仍存在着项目较少、品类单一、不成规模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从政府部门到民间集体发挥其文化传承保护职能,完善政策法规制度,并不断发掘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优秀文化内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體意识,振兴辽宁乡村文化。

【关键词】乡村振兴;辽宁满族乡村地区;文化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28-0088-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3.28.027

【基金项目】2019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辽宁省满族地区优秀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研究(项目编号:L19BMZ00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助推器和全面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新引擎,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章程。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乡村振兴的魂。文化振兴,首先要做好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辽宁省作为全国满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做好满族乡村地区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十分重要,这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做好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文化振兴: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一)文化振兴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是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乡村文化振兴,关键在于着力打造富有乡村特质的文化产业,培育产业品牌,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乡村的建设需要文化,以文化人,保护和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引领乡村居民移风易俗,共同遵守村规民约,形成好的乡村公序良俗和乡村道德新风貌,提高乡村居民的文化素养,并在经济不断发展、物质文明不断提升的形势下,必须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建设乡村地区文化的现代化。

以文治人,文化还兼具了治理的作用。从文化包含的内容来看,从其形成的道德规范就决定了文化对人具有一定的普遍约束力,正是这种普遍约束力引导了社会成员能够去做什么,不能去做什么,从而形成一种评价体系,即做什么事是为善,做什么事即为恶,并对该行为进行批评或褒扬。同样,乡村地区作为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区域,其内部的信息传达较为迅速快捷,乡村的文化道德也相比于法律法规更普遍地存在于乡村居民的生活中,乃至成为乡村地区的习惯法或村规民约,所以,要发挥乡村的文化治理作用,就要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振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乡村居民勤劳能干,用自己的双手通过诚实的劳动创造财富,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二)民族乡村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而言较为落后,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起步也更晚[1]。而民族文化往往蕴含着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满族剪纸文化、畲族畲拳民歌文化、土家族西兰卡普绣品、傣族泼水节等。遍布全国各地的民族文化多元而精彩,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不仅展示了本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底蕴,同时也展示了中华文明共有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民族乡村地区的发展需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出发,以文化振兴为“魂”,其目的不仅仅是以文化人和以文治人,更是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往往在民族乡村地区保留得较好,可以以民族乡村地区特色文化为抓手,以政府文旅相关部门为主体,对当地民族乡村地区留存的民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进行系统调研,并做好相应保护和传承工作。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保护和传承本身就是对中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就是发展延续中华优秀文化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实践路径。

二、辽宁满族乡村地区文化保护情况综述

目前,辽宁省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不是很多,并且主要集中在剪纸、刺绣等方面,与外地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雷同的不少。个体传承的艺术门类较多,集体传承的规模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较少。很多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被忽视、被遗忘、被毁灭的危险。及时开展发掘、保护和宣传工作是确保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传承的重要工作。满族自治县经济发展缓慢,科技实力薄弱,创新人才匮乏,再加上处于相对劣势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都成为阻碍满族文化产业提升科技含量的因素[2]。

(一)政策保护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规范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辽宁实际,制定了《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作为2023年出台的新规,管理办法从行政法规的层面明确了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权利,以及省旅游文化厅作为行政主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该管理办法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进行制定,主要是为了填补辽宁省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和保护的空缺,该管理办法进一步从辽宁省实际出发,以保护传承人的站位出发,鼓励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加强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文化是有生命的,因为文化遗产以人为载体才能发挥其活力,由人来不断传承、发展、改进、创新才会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的文化。管理办法明确了从传承人认定的原则、程序到评审的要求以及退出机制和考核机制,为传承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良好保障,为辽宁省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带来了重要契机。

目前来看,关于辽宁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在政策方面重视程度仍然较低,目前仅有由辽宁省民宗委于2022年印发的《辽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为保留辽宁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基因,促进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提供了参考资料。但在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上缺乏具体实际操作指导功能,无法有效从民族本身出发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

(二)民间保护

辽宁民间组织如各市文化产业协会、社团、艺术团等对辽宁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辽宁省民间艺术团、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等。作为民间组织,各民间文化艺术工作者将高跷秧歌、鼓乐、辽剧、剪纸等民间艺术的集中起来,定期进行展览展示,并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创新[3],融合发展,对民间文化尤其是满族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极大作用,体现了文化价值和精神力量、凝聚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具有深远意义。

三、目前辽宁满族乡村地区文化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满族乡村地区文化项目数量较少且发展滞后

从《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来看,2006年-2020年公布的共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主要以城市地区的民间故事、舞蹈音乐、传统手艺等,而农村地区尤其是岫岩、桓仁等满族自治县的满族文化遗产相对较少,更缺乏较大规模的集体性文化遗产,集体性民间文化传承保护组织较少,大多以民间艺术协会的形式融合在一起,少有专门针对一项非遗项目的团体组织。

就辽宁省满族现有文化遗产项目内容来看,仅有剪纸、玉雕、刺绣等单一独立种类,但随着时代发展,这些文化项目难以在当今立足,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由工业制造的缺乏文化底蕴的泛滥替代品的市场竞争力远远超出剪纸、玉雕等,其市场发展空间受到制约[4]。除此以外,在当今信息时代,辽宁省的满族文化项目话语权较少,知名度不高,受到其发展滞后的制约,文化的更新未能跟上当今时代步伐,从而难以得到广泛关注。

(二)辽宁满族乡村地区文旅产业尚属起步阶段

在辽宁满族乡村地区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乡村文创与旅游产业能够提供丰富的素材,尤其是文创产业的产品和特色旅游项目直接体现了地区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尽管目前辽宁满族乡村地区文旅产业开发势头良好,政府主体职能部门重视程度高,但因尚属于起步阶段,绝大多数满族文创产品只是将满族元素印刷在日常用品上,旅游项目也只打着“满族自治县”的旗号,缺乏民族风情和特色。此种开发模式缺乏内涵和创新性,内容空洞、形式雷同,容易与现代人的消费理念产生距离感,难以适应现代文旅产业的需求[5]。

(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的文化内容亟待发掘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深入推进,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两面,互为表里,全国各地都更加有意识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各民族传统文化既不孤芳自赏,也不故步自封,而是在传承中创新、在传承中融合,不断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无论是从《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是各满族地区现有开展的文旅产业开发情况来看,当前满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主要还是以满族本民族的情况出发,过于强调满族的文化内容,从而容易忽视满族与其他民族之间历史、文化等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内容。

四、关于加强辽宁省满族乡村地区

文化保护传承的措施

(一)扎根乡村,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

新時代要做好满族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就要扎根乡村,以实际出发,结合群众文化需求,以满足时代需求为目标,推动满族优秀文化不断发展创新,深挖满族文化资源的内涵价值,结合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与时代背景,凝聚满族乡村地区的“魂”,继续整合考证满族传统文化内容,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结合实际情况和现有政策,做好传承人的认定和权利保障工作,拯救濒临消失的文化遗产。并引导当地群众建立发展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在新时代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和底蕴发掘,在原有基础上发展新的符合时代需求的满族优秀文化。

(二)发挥职能,大力发展民族特色文旅产业

发展民族特色文旅产业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相关的人或部门进行指导策划。那么政府文旅部门、高校、开发公司等在这方面都能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辽宁省的政府文旅部门应出台相应政策,支持指导辽宁满族地区开发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并在国内加大推广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士来访建言献策。高校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事业单位,可以引导在校师生到辽宁满族乡村地区调研发掘满族优秀文化[6],以当下社会流行风潮为引领,为文创产品提供创意,为旅游项目提供想法,整合群众意见,因地制宜提供辽宁满族文化尤其是民族特色文旅产业发展新方案。辽宁满族乡村地区需要招商引资,吸引文旅开发公司到村打造旅游名片,形成满族文化旅游完善产业链,增强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5],在传承和保护满族文化的同时,还能够起到正向宣传作用。民间组织和传承人可以通过统一整合形成“大师工作室”,如岫岩满族自治县特色的玉雕就可以通过玉石城的形式,设立“玉雕大师工作室”集群,中华文明玉文化内涵深厚,既让游客在沉浸式参观了解满族特色玉雕文化的渊源和发展现状的同时,激发消费欲望,同时带动当地文旅消费收入,又能够通过改善传承人的文化创作条件环境来让满族文化遗产不断发展创作。

总之,辽宁满族特色文化旅游在市场经济时代,既是一种资源和品牌,也是一种机遇,是乡村振兴的路径之一。

(三)保护传承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项目

在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团结的时代背景下,发掘民族地区文化同样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做好辽宁省满族乡村地区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就不能仅仅以满族自身文化为工作目标,而是要同时发掘发现发展辽宁省包括满族在内的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内容,因为我们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也是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体现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满族与其他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内容更易被关注接受。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世界,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依托、共同传承、共同发扬的文化精神、道德规范、价值体系和情感观念的总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保护传承各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宝贵文化,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认同感,凝聚奋进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力量。

下一步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辽宁满族地区优秀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应不局限于满族自身文化而应加强对满族与其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从文化上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共同性,尊重差异性,更能够发挥辽宁当地民族文化特色,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并通过发掘、保护和传承满族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本土文化项目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传承中扬弃、在传承中融合、在传承中创新,不断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韩争艳.文化自信:辽宁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精神旗帜[J].南方论刊,2020(12).

[2]韩争艳.辽宁满族文化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策略探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2).

[3]杨越茗,范森.新媒体环境下民俗剪纸文化的文创产品转化与创新研究——以辽宁满族剪纸文化为例[J].造纸信息,2022(10).

[4]于富业.辽宁沿海经济带辽西段满族民间工艺保护与传承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2).

[5]张晓宇.辽宁满族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07).

[6]袁梦.基于地域文化的来辽留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2:8.

作者简介:

马爱杰(1971.6-),女,博士,大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教授。

王然铎(1999.3-),通讯作者,男,大连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文化振兴乡村振兴
弘扬德孝文化 助推文化振兴
浅谈如何加强乡村文化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关于新时代的思考
“文艺复兴”的经验启示与辽宁的“文化振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