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国鹏 汪辉 谢肖彬 马家伟 陆柯江
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对于生鲜食品的需求日渐增加。而随着医疗水平的变化,医疗用品对于冷链运输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西部地区的面积和人口决定了其对于冷链物流的庞大需求,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冷链物流现状加以研究,以期提升其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本文从宏观发展环境、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冷链物流市场化情况三个角度切入,对中西部地区2020年17个省份的冷链物流相关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冷链物流发展水平不均衡,存在较大差异。
生鲜农产品由于其易腐坏和易损耗的特性,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需要冷链物流以减少其损耗。另一方面,随着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尤其是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以疫苗、血液制品等为代表的冷藏药品市场快速增长,城乡居民对冷链物流的需求日趋旺盛[1]。我国中西部地区共包含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约为全国的82%,人口约为全国人口的53.7%,对冷链物流需求巨大。在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也表明需要建成符合我国和产业结构特点、适应社会发展的冷链物流体系。
根据现有文献来看,国内学者侧重于研究国家层面或某地区的冷链物流的状况。颜磊阳等(2014)认为我国冷链物流市场化率较低,需要整合冷链物流行业,逐步扩大和健全第三方物流体系[2]。闫国琦(2021)总结了我国冷链物流设施现状,认为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数量不足且分布不均,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3]。张帆和易晶(2017)研究了江西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和地方政府政策支持情况,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协作或合并[4]。郭明德和李红(2019)通过12个典型省市的数据,构建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的方法[5]。上述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缺少对于区域冷链物流的发展探索。因此本文基于我国中西部地区17个省份数据,构建指标评价体系,以主成分的方法探究其冷链物流发展水平。
3.1数据来源。由于西藏自治区的大量数据缺失,因此本文的研究样本是我国中西部地区17个省份的截面数据,原始数据均来自《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以及2020年中西部地区17个省份的统计年鉴,并按照趋势填写了个别省份的个别缺失值。
3.2指标选取。从现有相关文献分析,不同研究者由于研究角度和方法不同,指标的选取也存在差异。为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在借鉴文献[5]做法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宏观发展环境、冷链物流设施设备能力和冷链物流市场化情况三个一级指标,以及地区生产总值(X1)、交通运输从业人员(X2)和货物周转量(X3)、冷冻、冷藏库容量(X4)、冷链运输车辆保有量(X5)、冷藏能力(X6)、冷链物流企业数量(X7)、冷库求租面积(X8)以及人均食品消费量(X9)共计9个二级指标。
4.1可行性检验
通过软件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再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本文计算得到KMO计量值为0.636,大于0.6,说明评价冷链物流发展水平的指标变量效度可接受,可以做进一步分析;Bartlett球形度检验统计量相应的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9个二级指标的数据之间共性很高,适合做进一步分析。
表1 KMO和巴特利特检验表
4.2主成分提取
通过因子分析且不旋转的方法得到表2,冷链物流发展水平影响因子解释总方差。按照累计贡献率大于50%,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从选取的二级指标中选取出3项主成分。这3项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0.21%,被剔除的信息较少,而放弃的其他6个变量的方差贡献率为20%左右。从整体看,取前三个变量因子合理,能概括绝大部分的信息,说明其对我国中西部冷链物流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
表2 2020年冷链物流发展水平影响因子解释总方差
上述可以得到得分系数矩阵表3:第一因子在地区生产总值、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冷库求租面积、货物周转量和人均食品消费量这些指标上的荷载较大,可以解释为冷链物流宏观环境因子;第二因子在冷链运输车辆保有量和冷冻、冷藏库容量的指标上有较大荷载,体现了冷链物流系统中的基础设施能力,可以解释为冷链物流设施水平;第三因子在冷藏能力和冷链物流企业数量上的载荷较大,可以解释为冷链物流企业水平。
表3 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表
4.3中西部地区冷链物流发展水平综合得分
通过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将原始指标数据标准化,如地区生产总值X1标准化之后的参数表示为ZX1,再进行计算,可以得到三个主成分的表达式分别如下:F1=0.953 ZX1+0.864ZX2+0.838ZX3+0.786ZX4+0.750ZX5+0.592ZX6+0.467ZX7+0.551ZX8-0.444ZX9;F2=0.021ZX1+0.138ZX2+0.443ZX3+0.160ZX4+0.358X5+0.137X6-0.736ZX7+0.622ZX8+0.125ZX9;F3=-0.012ZX1 -0.179ZX2 -0.058ZX3 -0.262ZX4-0.290ZX5-0.256ZX6+0.382ZX7+0.441ZX8+0.824ZX9
随后从三项主成分对应的总计特征值各自所占提取主成分总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综合得分模型,得分模型如下:F=0.6392F1+0.1846F2+0.0159F3
通过计算分析之后可以得到表4,我国中西部地区17个省份的冷链物流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和排名。可以看出得分最高省份河南分值为5.87,而最低得分省份为青海-4.98,说明在经济水平相对劣势于东部地区的中西部地区,不同省份之间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
表4 中西部地区冷链物流发展水平得分和排名
基于本文可以发现,中部地区的河南、安徽、湖北和湖南四个相邻省份,在冷链物流发展水平上处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第一梯队,其中河南省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企业水平等均处于领先地位。共有9个省份在冷链物流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上低于0,主要集中于经济欠发达的西北部地区,以青海省最低,宁夏回族自治区次之且二者得分相近,说明西北省份在冷链物流产业的竞争力上在低于中西部其他省份。中西部地区的冷链物流发展水平不均衡,这可能与经济水平差异、人口密度、地理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从主成分可以看出,决定各省份冷链物流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为地区生产总值、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和货物周转量等物流业宏观指标。总体而言,河南、湖北、安徽等经济较发达省份的冷链物流发展水平高于西部贵州、宁夏等省份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17省份总体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大致呈现“中高西低”的阶梯分布状态。在国家层面“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计划的规划指导下,冷链物流行业快速壮大也必将得到迅猛发展。从政府角度,地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需要保证前瞻性,需要扩大视野布局,各地区根据区域特点,从大局上制定冷链物流系统整体布局,同时也要对发展水平较弱的区域要完善冷链物流设施、梯度开发,发挥中部甚至东部经济发达区域的带头作用。从企业角度,要有前瞻意识,找准企业自身定位,给企业冷链物流服务升级留有缓冲空间,以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上升,推进冷链物流快速发展。
引用出处
[1]韩亚群.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1,43(10):31-33.
[2]颜磊阳,周华超,秦绪善.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14(12):58-59.
[3]闫国琦.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1,43(5):36-38.
[4]张帆,易晶.江西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OL].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38(6):32-36.DOI:10.13698/j.cnki.cn36-1346/c.2017.06.006.
[5]郭明德,李红.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评价——基于12典型省市数据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9(01):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