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宁夏省政府的禁烟

2024-01-16 08:20:28云,杨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烟毒烟民鸦片

杨 云,杨 虹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宁夏社会科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罂粟在西北地区早有种植,正统《宁夏志》中将其列为宁夏土产,归于“花类”。近代以降烟毒为祸,西北亦然。左宗棠曾在西北下令禁绝鸦片,“(鸦片)其倾家而致死者不可屈指数。前总督左宗棠以罂粟之遍甘肃也,深恶而痛绝之,敕令各府厅州县严行禁种”[1]。然而因为种种原因,禁烟公文还是流于形式。及至民国,在名义禁种与实质默许中,烟毒之害在西北一隅的宁夏日盛。尤其是民国宁夏执政者更迭频繁,禁烟成一纸空文,因增加税收之需,鸦片种植更有扩大之势。

民国11年(1922),甘督陆洪涛扩充军队,因薪饷无着落废弛烟禁,征收烟亩罚款。农民如不种鸦片,则派收“懒款”,以烟亩罚款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烟毒之祸在西北愈演愈烈。直至民国23年(1934),一场席卷全国以杜绝鸦片为目标的禁烟运动轰轰烈烈开展,宁夏省也顺应潮流,开始了禁烟运动。

一、宁夏省政府的禁烟原因

(一)中央政府的禁令

民国23年(1934)南京国民政府下令各省禁鸦片烟,宁夏省的禁烟运动就此开展。宁夏省的戒烟运动开展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因。第一,为了秉承南京国民政府的政令“中央复有非常严厉的命令,严行禁止,是当然必须的事情”[2]。第二,鸦片影响宁夏省政治声誉,在全国禁绝鸦片的背景下,烟民众多,也影响到了当时宁夏省政府的政治形象,“本省受鸦片之害,浸淫已深,人民既相率沉溺,政誉亦蒙其影响”[3]。第三,宁夏省烟亩种植面积过大,影响到了农田产量,“本省烟毒之普遍,非一朝一夕之酿成,其种烟地亩之广,统计约达二十万亩,占全省粮田十分之一”[4]。第四,抗日战争开始后,宁夏省位于后方,储备战略物资的需要也使得宁夏省需要增加粮食种植,“本府以值国难时期,后方极需增加生产,以充实抗战物资,乃决定禁止种烟”[5],“况近数年来,粮价日高,人民生活,已难支持,近复国难严重,长期抗战,后方粮食,尤关重要,若不严行禁种,一旦大军云集,军食更难维持……所有全省农田,绝对禁种毒卉,改植五谷”[6]。随着抗日战争的开始,宁夏省已经开展的禁烟活动具有更强的政治意义。

宁夏省政府的禁烟并非出于自发自省,更非农业技术发展和农作物品种改良的选择。宁夏省的禁烟运动本质上是迫于中央政府政策调整的一场政治运动。

(二)鸦片种植的危害

1.烟民的广泛存在

民国时期宁夏各地都有烟民存在,“大烟一两值千金,弟兄几个谁没瘾?烟葫芦挖得声淅淅,半明灯熬得夜沉沉”[7]!民谣对当时烟民众多的刻画入木三分。20世纪30年代,傅作霖对宁夏的印象也是“宁夏人民嗜吸鸦片,已成普遍之风。绅商各界,无不以鸦片为应酬常品,虽穷至断炊,而鸦片则不可不吸”[8]。吸食大烟在当时的宁夏,不仅是社会底层暂时逃避苦难生活的麻痹剂,也是绅商各界联络交流的应酬品。

民国25年(1936),石嘴山德高望重的郑万福会长去世后,家中筹办丧事,去的贵客是酒肉席、大烟伺候,仅此一项就抽光了郑家三尺高、直径二尺多的两缸大烟膏[9],可见当时在宁夏上流社会吸食鸦片是普遍现象。宁夏吸食鸦片的不仅有男子,也不乏女子。林鹏侠在从兰州至宁夏途中,沿途休息时“循屋而行,所至辄作阿芙蓉气,历五家而吸烟者凡四。闻西北人嫁女媵以烟具,相沿成习,此真亡国灭种之毒焰也”[10]。吸鸦片者无异于社会的蛀虫,近代如此,现代亦如此。鸦片不仅使吸食者丧失劳动能力,精神萎靡,而且鸦片种植更是与民夺食,抢占耕地。

2.鸦片种植对耕地的占有

宁夏建省后,耕地总面积为182.875万亩,烟亩20万亩,占总面积1/10,而全省烟民14万人,占总人口1/5多。[11]这一组数据足以说明民国年间宁夏鸦片种植之广,鸦片与农作物夺田的情形。2016年,宁夏全区小麦面积189.3万亩(其中川区69.7万亩,产量24.1万吨;山区119.6万亩,产量16.8万吨),约占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6.2%。[12]百余年前,除却宁夏行政区划所辖县域的不同,未包括今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及固原市所辖各县,民国宁夏耕地面积、田亩产量远不如今日的宁夏,鸦片种植竟然达2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10,鸦片之祸可见一斑。

宁夏引黄灌区“此间田地,可灌唐渠之水,质昧膏腴,产量素丰。普通地价,每亩六十方丈,值价百元,此则称能种鸦片之上上地,若仅可种粮食,则贬价六十元矣”[13]。从上文中的文献可以看出,鸦片种植喜湿、喜水,对土壤、灌溉都有要求,罂粟不是耐旱作物,也不是经济作物,却在近代的宁夏得到了经济作物的待遇,被栽种于良田。宁夏的良田沃土,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土地被种植的鸦片所覆盖。宁夏平原、卫宁平原本为宁夏产粮区,却因为政治、社会、经济的因素,使得罂粟种植在农民心中有取代粮食种植之趋势。

无论是政治形势、农业发展还是人口状况,大烟种植对当时的宁夏省有百害而无一利。然而烟毒泛滥并非一时,禁烟在20世纪30年代以如火如荼之势开展,却是政治原因。归根到底,宁夏省的禁烟,不是出于省级农业发展的需要,而更多的是随南京国民政府禁烟的大流。

二、宁夏省政府的禁烟步骤

(一)颁布禁烟法令

民国23年(1934)南京国民政府下令各省禁鸦片烟,民国24年(1935)3月1日,宁夏省颁发《宁夏省禁烟办法》厉行禁烟,限期扫除烟毒。同年3月11日,为组织禁烟委员会推行禁烟工作,公布《宁夏省禁烟委员会组织规程》。3月22日,颁发《宁夏省各县禁烟委员分会组织通知》《宁夏省禁烟委员会办事规则》,推动各县成立禁烟委员分会。[14]4月,宁夏省各县禁烟委员分会成立后,遵令颁发《各县组织禁烟分会通则》。民国25年(1936)5月19日,宁夏省为健全禁烟处组织,厉行禁烟工作,经宁夏省第102次省务会议审议通过,颁发《宁夏省禁烟处组织条例》。6月27日,行政院奉国民政府令,公布《禁烟禁毒治罪暂行条例》[15]。7月,宁夏省颁布《修正宁夏省禁烟会组织规程》[16]。9月4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公布《禁烟禁毒考成规则》,宁夏省政府抄发原件令禁烟处知照。[17]民国32年(1943)4月15日,国民政府内政部通告各省“为检查烟毒报告请查照办理”,宁夏省政府通令各县遵行。

在国民政府的政令通告下,宁夏省政府除了遵照,也根据宁夏省实际颁发禁烟政令,从组织机构、禁烟管理等规划宁夏省禁烟行动。

(二)设立禁烟机构

依据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中央六年禁烟计划》,民国24年(1935)2月8日,宁夏省政府委员会第73次会议决议“拟先组织禁烟委员会主持全省禁烟事宜,拟具组织原则三项,请公决案”[18]。民国24年(1935)2月,宁夏省举行第二次省政会议时,提出禁烟议案多起,并推定各县出席代表多人及省政府各厅推出1人,共19人为起草委员会委员,制定《宁夏省禁烟实施办法》。为推动宁夏省各县禁烟行政,民国24年(1935)3月,正式设立宁夏省禁烟委员会。同年4月成立各县禁烟委员分会,并委任各县禁烟分会委员。宁夏县分会委员10人、宁朔县分会委员9人、平罗县分会委员10人。[19]禁烟处设立后,设立处长1人,由冯延铸担任处长,设秘书1人、科长2人、主任2人、二等科员2人、三等科员2人、办事员2人、书记5人。

《中央六年禁烟计划》时间短且禁烟任务重,为了更好地开展禁烟工作,民国25年(1936)5月,宁夏省政府召集党政军学绅商各界人士及宁夏省禁烟委员会全体委员,召开禁烟会议,讨论大烟禁政推进办法。重要议案有3个,第一省垣烟民举行复查;第二各县烟民补行登记;第三改定烟民戒烟期限等。民国26年(1937),宁夏省政府将宁夏省禁烟委员会进行了改组扩大,下设3个处室,并且将宁夏、宁朔、平罗、金积、灵武、中卫、中宁、盐池、磴口等10县禁烟委员会一律加以充实改组,委员会内设委员1人,由县长兼任,主任委员及监察委员各1人,由省禁烟委员会分别聘任,专门负责办理全县烟民登记、禁运、禁售及收买民间烟土。民国27年(1938),宁夏省大规模的禁烟工作草草结束,宁夏省各县禁烟委员会先后撤销。所有禁烟行政,移归民政厅及各县政府办理。鸦片禁运事宜,则由地方税务局稽查办理。

(三)开展禁烟宣传

民国24年(1935)4月6日,宁夏省召集各界民众举行扩大禁烟宣传周活动,“群切劝告各省同胞,一致自动戒吸”。由宁夏省禁烟委员会拟定宣传大纲,印发《告民众勿吸食鸦片书》,由宣传队带往各县区乡,切实劝导,使民众觉悟。宣传品包括内容有:总理拒毒遗训、禁烟药方、鸦片毒性、苦海潮旧剧、优胜劣败新剧、书报、标语。[20]在禁烟过程中,向民众演讲禁烟经过,通过不同形式扩大戒烟影响。“查鸦片一物,戕害民命,破坏社会,动摇国本,为害之烈,无与伦比。本省僻处边陲,人民知识落后。举凡鸦片毒害,俱未彻底了解,亟应普遍演讲,以期家喻户晓,自动戒除瘾癖。当经常制演讲组四组,每组设组长一人,由禁烟处职员中遴选,每组演讲员四人,由受训学生中择优委编。令各该组长领导,按区分别讲演。并厘订演讲办法,及演讲纲要。”[21]在给民众宣讲禁烟过程中,省政府从鸦片危害、讲演人员的选择、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规定。

民国时期宁夏省民众受教育程度低,宣传方式的选择对于禁烟的民众知晓度极其重要。“查宣传禁烟,必须普遍,始能收效。惟宣传方法甚多,尤应达到无人不知境界,方可推行顺利。本府前编‘戒烟歌’谱及‘劝戒烟七字歌’,遍发各识字班,使一般识字民众随时习唱,以期转移风气,近又编就‘吃大烟的十不该’。将各戏园中滑稽演员,说书场说书者,并街巷行乞唱小曲者,集合一处,予以详细讲授后,着其随时演唱,以广宣传。”[22]对于识字民众,宁夏省政府采用教唱“戒烟歌”的形式,在识字班传唱。为扩大影响,使戒烟深入普通民众,在戏院、书场传唱禁烟歌曲,甚至教给街头巷尾行乞者传唱。通过诸多宣传形式,扩大戒烟影响,使禁烟宣传渐入宁夏民众心中。

(四)执行烟民管理

1.烟民登记

民国25年(1936),宁夏省禁烟委员会依照《宁夏省禁烟办法》规定,于3月起,由省禁烟委员会组织宣传团,动员烟民戒烟。宁夏省颁发《检举烟民登记办法》。烟民登记过程中,鼓励检举烟民。宁夏县在烟民登记过程中,“编制登记组四组,每组工作一区。”每组组长一人,另有登记员多人,此外派禁烟处各科科长,分赴宁夏县各区视察指导。“自实行检举以来,工作尚称顺利,举出烟民甚多,均予补行登记。”[23]

第一次烟民登记之后,为防止遗漏,同年宁夏省垣及各县又进行了第二次烟民登记。“于七月一日开始检举,补充登记,省垣与各县同时并举……居民户口时有变迁,因之检举登记多有窒碍,势难如期办竣。兹截至本年八月终止,全省共计登记烟民一十二万三千五百六十四人。”[24]民国25年(1936)12月,因为冬季户口变迁,宁夏省垣烟民再行复查登记。此后也有烟民登记,但无论政府组织规模、登记开展影响均不如民国25年(1936)。“查禁烟要政,首在禁吸。禁吸关键,尤在登记精确,本省自举办烟民登记以来,虽一再布告并演讲,而一般民众,对于登记意义及程序,多未彻底了解。致进行登记,不无窒碍。本府有鉴于此,特编印烟民登记须知,按户分发,俾期家喻户晓,辅助登记进行。”[25]

经过省政府的厉行禁烟,宁夏省各县烟民数量呈递减趋势。如表1所示,从民国25年(1936)到民国28年(1939)宁夏省登记在册烟民由123564人下降到24192人,宁夏省禁烟颇有成效,烟民数量剧减。

表1 宁夏省各县烟民登记数目表[26]

2.领用戒烟执照

根据军事委员会兼禁烟总会规定,宁夏省发放限期禁烟执照,每张缴费5元,内缴禁烟监察处工本费1元;贫民戒烟执照每张缴费6角,内缴工本费2角,有效期限为6个月。宁夏省因“僻处边陲,地瘠民贫,加以灾祸连年,农村破产,纳费太多,实难负担。当□□难情形电呈,并请免收执照工本费,或纳实需工本最低费”[27]。宁夏省政府减免禁烟执照工本费的申请得到批复,“准予一律销用贫民戒烟执照,该项工本费用,每张一角。”并由禁烟督察处暂领贫民禁烟执照5万张。宁夏省发给烟民执照,有效期限为6个月,收取一定费用。

(五)设立戒烟医院

民国25年(1936)11月,将省城戒烟医院,暂设于省立医院内。民国27年(1938)年冬,由省政府财政拨款15万元,在省垣设立戒烟医院。因为“以中药试戒,甚著收效”[28]。民国28年(1939)5月,推广至各县,每县设一分院,盐池设戒烟所1处,各县设戒烟院所6处。宁夏省政府不仅拨款负责烟民的伙食、医药,而且教授烟民手工,如纺线、织毛衣、编制器物等类工艺,“期养成其劳作习惯,增进其谋生技能”[29]。

三、宁夏省的禁烟举措

宁夏省的禁烟,在种植、吸食、运输上,按照计划实施。禁烟,设禁烟机关、限期禁种罂粟;禁吸,设立戒烟医院、劝告烟民依期戒烟;禁运,查禁鸦片,禁止运输、严禁私售。在政策层面采取一系列强制措施,“宁夏禁烟计划,分三期进行。第一期禁种,于二十三年冬开始实施……二十四年冬全面进入第二期禁种”[30]。

(一)禁种

民国24年(1935)3月,宁夏省政府会议决议禁烟,然而因为种种现实原因,一直到民国27年(1938),宁夏省才以分期减种的形式实行全省禁种。“特拟定分两期禁种,以一期为一年,第一期减种十分之四,第二期减种十分之六……并于每届种烟时期,派员履地查勘,不得超过预定限期,且不得有偷种情事,若被发觉,即依法治罪。”[31]

表2 宁夏省禁烟委员会分期禁种烟亩及种烟县份减种分数表[32]

如表2所示,清晰地反映了宁夏省禁种烟亩之详情变动状况。宁夏省禁烟委员会,根据各县烟亩地总数20万亩,统计历年各县种烟的平均数,再按照各县清丈出的亩数,计算出各县限种亩数的实际数量。而且按照年份,规定第一期各县限种十分之六,第二期各县限种十分之四,力图从源头上,遏制各县种植大烟的数量,从而达到禁种的目的。宁夏省实施鸦片禁种计划后,通告各县、乡镇、村里、保甲,严格执行,“并组织巡查队,到乡村实地巡察,如发现有私种者,立即予以铲除,种主拘禁罚款。未及半年,全省禁种彻底实施成功,已无大烟生产”[33]。马鸿逵提到宁夏省完成禁种的时间是“于民国23年冬开始实施……未及半年,全省禁种彻底实施成功”[34]。依照此说法,宁夏省完成禁种的时间是民国24年(1935)左右。《十年来宁夏省政述要》中记述的是民国27年(1938)宁夏省完成禁种任务。“本省自二十七年禁种完成。”[35]笔者更倾向于《十年来宁夏省政述要》中的时间记载,第一是因为《十年来宁夏省政述要》是当时宁夏省政府秘书处编修,虽多溢美之词,但是在时间记载上比较准确;第二是结合当时历史文献记载,因为前文已提到禁烟的各个环节,在此不作赘述。

(二)禁吸

“禁烟要政,首在禁吸,禁吸关键,尤在烟民数字之精确。”[36]民国25年(1936)7月,宁夏省开始禁吸,烟民登记检举。因为居民户口变迁等一系列原因,检举登记工作受到阻碍。登记数字与实际烟民数量有出入。民国25年(1936)全省烟民登记,宁夏共有烟民123564人,“复经积极之宣传与劝导,自戒者日益增多”[37]。民国25年(1936)12月,“值兹冬防,农隙之际,乡间农民,迁居城关者甚多”。因为人口迁徙,“于十二月十六日开始复登,限一月办竣”[38],宁夏省垣烟民再行复查。

民国28年(1939),宁夏全省有未戒烟民24286人,经过民国28年(1939)、民国29年(1940)两年禁吸,宁夏全省还有未戒烟民5338人。“据在民政厅里调查,他们(宁夏省民政厅)二十五年办理烟民登记,各县曾经到禁烟机关登记的烟民是十二万三千五百六十四人,那时全省总人口是九十八万七千九百三十三人。烟民几乎占了八分之一。户数是十一万四千五百四十二户,几乎每家要有一个以上的人抽鸦片。到二十八年再续登记,还有烟民二万四千二百八十六人,这时的户数是一○○九八三,人口是七二三八○八。这是吸鸦片的烟民情形。”[39]经过了轰轰烈烈禁吸运动,宁夏省烟民虽然依旧数量可观,但是比之禁吸之前,烟民人数还是大量减少了,此次禁烟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三)禁运

民国时期的西北,不仅宁夏种植鸦片,甘肃、陕西等省份也是广植鸦片。对于省际的鸦片贩运,宁夏省政府禁烟伊始,就强调到“甘凉烟土,一两也不让其通过宁省”[40]。

民国26年(1937),宁夏省实行统制政策。宁夏省禁烟委员会及各县禁烟委员会,设缉私马巡队及缉私步巡队,以防止私货及大烟输入。后来宁夏省禁烟委员会裁撤,各地方税局兼理此项工作。民国27年(1938)宁夏省完成禁种任务。省内外大烟价格的差异,催生了商人的偷运。宁夏省政府制定《查获私货出入省境给奖办法》。“如查获有外来运入本省境内,或本省烟土偷运外省者,即将私货充公,人犯严办,并依法给奖,以示鼓励。”[41]意图用严厉的处罚措施来限制跨省鸦片的运输。

“不过经过各方面的调查探访,今天宁夏境内,在省府权限所及的地方,没有半棵烟苗,这是事实。运的部分,除了少数贪‘卖命价’的亡命徒,受了有组织的蛊惑,跃马扬枪走走陕边后套,昼藏夜行的过过宁边的荒山野泊之外,也很少有人敢于以身试法,吸的主儿,不定什么时候主席一个命令要调验,性命交关当然自知小心。‘坐火车’‘搭飞机’这是登记漏网的,也很难免。”[42]对鸦片禁种的成果虽有夸大、溢美之词,但是对当时宁夏省禁运后的社会现状分析还是比较到位的,即使宁夏省政府严令禁止鸦片贩运,但是在重利面前,鸦片贩运还在一定程度存在。

(四)禁售

宁夏省自实行禁烟政策以来,鸦片严禁私售。民国26年(1937),宁夏省实行鸦片统制政策后,一般小商人,仍多私售鸦片,追求利益。“是以多数烟民,表面虽系凭照购吸,实则仍向私设烟肆偷买,以饱烟瘾。”[43]针对私售鸦片的情况,宁夏省政府责令各县禁烟委员会严格查禁。

宁夏省政府严格限制土膏店售卖大烟,民国26年(1937),宁夏省对于各县零星土膏店进行整顿。虽然经过了省政府的整顿,但是各土膏店所售卖的大烟,是向产户采购的,自由售卖,无法限制。针对上述情况,民国26年(1937)冬天,宁夏省政府限定地点,设立土行店,烟民凭执照购买烟土吸食。一旦查到有私售大烟,或者不按照执照出售大烟者,给予土行店最严厉的处分,并取消出售烟土资格。

四、宁夏省的禁烟影响与评价

(一)对于宁夏省政府禁烟的不同声音

“宁夏省为产烟(大烟)著名之区,几乎十分之一的农民都靠种烟维持家庭经济的动力。禁烟是中央的法令,大家所存的烟土是广大农民的生命。一律迫出烧毁,这等于烧死人。又以烟土既是公开的货品,自然里面就发生了豪强富贾的垄断,省府为公私兼顾法情并原,决定了以付价收买的办法。”[44]民国时期的宁夏省政府禁烟,到底是一场对于历时已久的鸦片种植行为的彻底清算,还是一场宁夏省政府有蓄谋的敛财行动,文献记载中有不同答案。“1937年,马鸿逵禁烟,利用毫无准备金的省钞,以‘官价’强收农民所有的大烟。当时官方公布的数字,共收购262.5万余两(实际远不止此数),费省钞227.2万余元。事后提出大烟84.42万两,以‘法币’市价变卖,此时大烟市价已涨数倍,共收回省钞3485490元。这样马鸿逵不仅把自国民军入甘以来10多年的军费开支转嫁到宁夏人民身上,而且自己还从中净得大烟170多万两。”[45]

民国32年(1943),宁夏省政府对于禁烟活动,也有评价。“肃清烟毒,查本省禁烟工作,业在数年以前,遵照中央规定计划,逐项完成,惟自抗战军兴,本省环境突变……而一般无识愚民,仍不免有少数私售私食之事,兹为贯澈,中央禁烟深旨,澈底肃清烟毒,以求歼除残余毒氛之蔓延计,由本年十一月起,通饬各县政府,各警察局,将所辖境内凡有偷售吸鸦片之人民,一律澈底查拿、严格取缔,并布告全省民众,一体周知,晓以政府肃清烟毒之决心……与查获售食鸦片人犯应按禁烟禁毒条例科罪情形,俾资儆惕而知悛改。自经此次严厉查禁之后,全省烟毒,廓然一清,凡人民私售私吸者,已属绝迹。”[46]

从《马少云回忆录》比照《十年来宁夏省政述要》可以看出,民国时期的宁夏禁烟经历了三个过程,虽然政府文件中声称宁夏省达到了烟毒灭绝的状态,然而通过民国时期的文件记载,不难看出,宁夏的烟毒之祸并未完全根除。宁夏省政府虽然在各种场合自我赞美,但是禁烟对百姓利益的损害,以及禁烟的不彻底性却是毋庸置疑的。

(二)民国宁夏省政府禁烟的积极作用

西北地区素有“三年一小旱,五年一大旱”的古语,然而在眼前利益的驱使下,储粮备荒已被忘到脑后。当时的执政者和百姓只顾眼前的经济收益,缺乏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1920年《锡报》分析了黄河流域出现饥荒的原因,其中就有一条是“栽耘罂粟”[47]。鸦片种植也是宁夏之灾。民国时期宁夏的禁烟运动,以政府形式开展,虽然时人多有臧否。然而禁烟运动第一增加了政府收入,第二扩大了耕地面积,第三增强了劳动力素质。在抵御自然灾害中,以上三者都是极其重要的因素。所以民国时期的禁烟运动从其长远意义来说,于民于政府都是有益的。

大烟的种植导致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下降,产量也会随之降低。而种植烟土的农民要将烟土出卖以后,再用获得的钱财购买粮食,粮食总产量的降低和民国年间并不发达的交通运输业,会使粮食的价格相应上涨。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遇到天灾,烟土种植的人祸只会加深灾害的影响,加重灾害的危害。民国年间自然灾害中农民缺少粮食,不能不说有当时广种鸦片的原因。还田于民,将种植大烟的沃土重新种植粮食,无疑也是提高了民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限制民众吸食大烟、强制戒烟,也是对劳动力的挽救。“全省总人口是九十八万七千九百三十三人。烟民几乎占了八分之一。户数是十一万四千五百四十二户,几乎每家要有一个以上的人抽鸦片……这是吸鸦片的烟民情形。”[48]民国时期的宁夏本来就属于劳动力匮乏的地区,如此庞大数量的民众吸食鸦片,沉溺于烟毒之中,无疑也造成了劳动力的数量减少和素质减弱。因此禁食鸦片对宁夏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五、结语

综合而言,民国时期宁夏省政府通过颁布禁烟法令、设置禁烟机构、开展禁烟宣传、执行烟农管理等一系列禁烟举措进行鸦片的禁绝,对于民国年间的宁夏民众生产生活有重要意义。民国年间的宁夏禁烟运动,并非“烟毒全面禁绝”,然而能以政府名义主持戒烟,虽然是迫于南京国民政府政策要求,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仍有一定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烟毒烟民鸦片
鸦片种植与甘青社会经济互动(1928—1937)
“烟毒”也伤害消化道
毒品极其昂贵,为何晚清穷人也抽得起鸦片
乐活老年(2018年9期)2018-11-23 05:39:26
基于“鸦片泛滥”的史学阅读及教学价值追寻*——以《鸦片利益链条上的中国人》的探究为例
印度研究:九成烟民尝试戒烟失败
环球时报(2017-08-14)2017-08-14 11:42:58
儿时一支烟,长大成烟民
环保型耐高温涂层织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烟民每年为香港带来逾百亿港元经济损失
小康(2015年12期)2015-06-23 16:40:05
民国时期山西烟毒问题研究(1912—1937年)
青年文学家(2013年8期)2013-04-29 12:46:33
烟毒7秒到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