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碧群,吴朱英,伍丽丽(通信作者)
莆田市第一医院 (福建莆田 351100)
胸外科手术是治疗肺部肿瘤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术中体腔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加之术中使用麻醉药物及输注大量液体易诱发患者术中或术后出现低体温,影响其术后恢复[1-3]。因此,胸科手术过程中常予以患者上半身充气式保温毯加温处理,以减少其低体温等的发生[4-5]。研究发现,胸外科手术后患者除易发生低体温等并发症外,在麻醉苏醒期还易出现躁动、咽痛、低血压等苏醒期并发症,影响苏醒质量。姚博炜等[6]研究指出,术后苏醒期越长,患者出现躁动、咽痛等并发症的风险越高。缩短苏醒时间,减少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是提高患者苏醒质量的关键。目前,全身麻醉胸外科手术患者临床主要采用语音、音乐等单一感官唤醒方案,唤醒效果不理想[7]。多感官唤醒方案是一种集触觉、听觉、运动等为一体的唤醒方案,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昏迷等患者唤醒中[8]。但术中充气式保温毯上半身加温联合术后多感官唤醒方案在胸外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中的应用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术中充气式保温毯上半身加温联合术后多感官唤醒方案在全身麻醉胸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1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于我院拟行胸外科手术治疗的90 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联合A 组和联合B 组,每组30 例。对照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50~75 岁,平均(63.45±4.82)岁;肺占位性病变11 例,肺结节10 例,肺肿物9 例;手术类型:肺叶切除术9 例,肺叶部分切除术12 例,肺部分切除术9 例。联合A 组男14 例,女16 例;年龄50~75 岁,平均(62.99±5.42)岁;肺占位性病变13 例,肺结节11 例,肺肿物6 例;手术类型:肺叶切除术11 例,肺叶部分切除术8 例,肺部分切除术11 例。联合B 组男13 例,女17 例;年龄50~75 岁,平均(65.27±6.21)岁;肺占位性病变9 例,肺结节13 例,肺肿物8 例;手术类型:肺叶切除术10 例,肺叶部分切除术8 例,肺部分切除术12 例。3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接受胸腔镜下胸外科手术治疗,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年龄50~75 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等级Ⅰ~ Ⅲ级;患者和(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视听障碍或感觉障碍;合并神经功能障碍,或伴有意识、认知功能障碍;存在器质性脑损伤;术后合并咽痛、声嘶。
对照组予以术中充气式保温毯上半身加温。责任护士将充气式保温毯(3M,型号:BH505)温度设定为36~40℃,并将保温毯覆盖于患者双臂、颈部后方及背部(覆盖过程中需避开手术区),密切观察患者体温,根据患者体温变化调整升温方式及温度。手术结束后停止使用充气式保温毯。
联合A 组予以术中充气式保温毯上半身加温联合单一感官(语音)唤醒方案。术中充气式保温毯护理方法同对照组。单一感官(语音)唤醒方案护理方法:手术结束,患者进入麻醉苏醒室后,每隔5 min 对患者进行姓名呼唤,并观察患者自主呼吸情况;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后,告知患者所处位置、时间及不适产生的原因;患者符合气管插管拔管指征后拔出气管导管。干预至患者离开麻醉苏醒室。
联合B 组予以术中充气式保温毯上半身加温联合多感官唤醒方案。术中充气式保温毯护理方法同对照组。多感官唤醒方案护理方法:(1)语音唤醒。手术结束,患者进入麻醉苏醒室后,每隔5 min 对患者进行姓名呼唤,并观察患者自主呼吸情况;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后,复述患者所处位置、时间及不适产生的原因,安抚患者情绪,同时告知其拔管配合要点。(2)触觉刺激。使用语音唤醒患者时紧握其双手,并使用一定力量刺激患者,当患者对触觉有反应时嘱患者做抬手、握拳等动作,感受患者肌力。(3)听觉刺激。在苏醒室使用音箱播放轻音乐,并控制苏醒室噪声环境小于55 dB。(4)视觉刺激。每隔5 min,使用手电筒照射患者瞳孔,观察患者对光反射、瞳孔大小等,并在拔出气管导管前开启床头灯。(5)运动刺激。患者进入苏醒室后,使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机对其进行双下肢压力刺激,并对患者双足进行被动运动。干预至患者离开麻醉苏醒室。
(1)麻醉苏醒室停留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导管留置时间:记录3 组麻醉苏醒室停留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导管留置时间。麻醉苏醒室停留时间指患者进入麻醉苏醒室至出麻醉苏醒室的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指麻醉结束时至患者出现自主呼吸的时间;气管导管留置时间指插入气管导管时至气管导管拔出的时间。(2)苏醒质量:苏醒质量指标包括躁动、咽痛、低血压发生情况。躁动共分为无躁动、轻度躁动和中重度躁动。咽痛共分为4 级,0 级无痛,1 级询问时出现疼痛,2 级患者主诉疼痛,3 级为患者疼痛伴声音嘶哑。低血压定义为气管导管拔出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在基础值的基础上降低20%以上。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无序二分类资料或多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3 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联合B 组麻醉苏醒室停留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导管留置时间短于联合A 组和对照组,联合A 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麻醉苏醒室停留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导管留置时间比较(min)
联合B 组苏醒质量高于联合A 组和对照组,联合A 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苏醒质量比较[例(%)]
胸外科手术中手术室22~24℃的低恒温状态及麻醉药物等的影响易导致患者失温,发生低体温、寒战等[9]。有研究指出,低体温是胸外科手术术后苏醒质量较差的危险因素,而苏醒质量较差可增加患者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10]。因此,减少患者低体温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胸外科手术患者苏醒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既往研究中,临床主要通过使用术中充气式保温毯对患者上半身进行加温护理,术后采用单一感官唤醒方案进行术后唤醒护理,但仍有部分患者苏醒质量欠佳[11]。多感官唤醒方案已被证实可缩短昏迷患者苏醒时间,改善意识状态[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B 组麻醉苏醒室停留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导管留置时间短于联合A 组和对照组,联合A 组短于对照组。表明,术中充气式保温毯上半身加温联合术后多感官唤醒方案可有效缩短全身麻醉胸外科手术患者的麻醉苏醒室停留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分析原因可能为,多感官唤醒方案是一种集听觉、触觉、视觉等多种唤醒刺激方案为一体的麻醉苏醒唤醒方案。患者在全身麻醉结束进入麻醉苏醒室后,其大脑抑制状态解除后首先恢复的是听觉。多感官唤醒方案在使用过程中也最先使用语音刺激,声波通过耳蜗神经冲动传至脑桥激活脑干上行系统兴奋皮层,使患者出现觉醒电生理变化;同时播放轻音乐进行听觉刺激,音乐的韵律可刺激大脑产生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提高中枢神经的可塑性。既往研究指出,同时使用语音及音乐刺激可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此外,多感官唤醒方案中的触觉刺激利用皮肤感受器刺激患者,并通过反馈机制观察患者反应及苏醒过程中肌力恢复情况,利于判断拔管指征等;利用手电筒光线对患者进行视觉刺激,间断的光线刺激可提高患者视觉神经系统的张力,降低患者苏醒阈值。李文奇等[13]的研究也证实,多感官唤醒方案可促进全身麻醉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苏醒。本研究发现,联合B 组苏醒质量高于联合A 组和对照组,联合A 组苏醒质量高于对照组,表明术中充气式保温毯上半身加温联合术后多感官唤醒方案可有效提高全身麻醉胸外科手术患者苏醒质量。胸科手术过程中,为保证患者单肺通气质量,多使用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其较单腔气管导管管径更粗,与气道黏膜接触面更大,插入更深,对气道产生的压力及刺激更高,导致患者在苏醒期易出现咽痛、躁动、血压改变等并发症。同时,由于麻醉患者意识恢复过程中无法准确判断自身所处环境、位置及所经历的时间,加之拔管时强烈的不适感,均可使患者产生焦虑不安等情绪,增加躁动及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在实施多感官唤醒方案过程中,向患者复述患者所处位置、时间及咽喉不适产生原因,安抚患者情绪,以增加拔管时患者的配合度,并配以轻音乐营造良好的苏醒环境,通过视觉刺激降低患者苏醒阈值,促进患者苏醒,进而提高患者苏醒质量。
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1)纳入的样本量较小,且胸外科手术患者来源单一,研究结果可能普遍性受限;(2)研究过程中仅测量了患者麻醉苏醒室停留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导管留置时间,未对患者α 节律、δ 波活动等进行测量,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
综上所述,术中充气式保温毯上半身加温联合术后多感官唤醒方案可有效缩短全身麻醉胸外科手术患者的麻醉苏醒室停留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导管留置时间,提高苏醒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