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凯飞
“以前办医保要到镇上,来回得半天时间,材料不齐还得折腾。现在政策真是好,医保事项在家门口的‘医保驿站’就能办,太方便了。”近日,在晋城高平市寺庄镇釜山村“医保驿站”,前来办理异地就医备案的农民刘双喜对家门口的医保服务赞不绝口。
据了解,高平市围绕群众在医疗保障上的所需所盼,加快推进医保经办服务下沉,在全市各乡镇(街道)建设“医保驿站”,全力构建“15分钟医保便民服务圈”,实现了医保业务办理“零距离”。
高平市寺庄镇釜山村,“医保驿站”标牌格外显眼。智能化的医保服务自助设备、“两病”“集采”专用药柜等医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釜山村“医保驿站”负责人刘文臣说:“自从村里建了‘医保驿站’,每天前来咨询医保的村民络绎不绝。2023年,‘医保驿站’进行了提标升级,服务事项由原来的6项扩展到了12项,村民不出村就能办理医保事项,十分方便。特别是一些来这里避暑旅居的外地游客,凡在当地完成了异地就医备案的,可实现就医购药报销,他们十分高兴。”
“医保驿站”建在了群众家门口,便民又高效。在高平市,像釜山村这样的“医保驿站”已建成37家,其中包括16家乡镇(街道)卫生院、16家村级卫生所(室)和5家大型企业和银行,真正实现了医保办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县级解决”。
“医保驿站”下沉基层,有效推动了城乡居民门诊统筹、门诊“两病”的即时结算,尤其是五星“医保驿站”还可初审异地住院费用、医疗救助费用手工报销资料,不仅减轻了上级医保窗口的工作压力,更有力提升了服务群众的效率效能。
温情“医保驿站”,温暖一座城。在“医保驿站”建设过程中,高平市以“六个一”为标准,即“一块办公场地、一个统一标识、一本操作手册、一块宣传板面、一套信息系统、一支骨干队伍”。在管理上,实行“星级评定、动态管理”,根据“医保驿站”的服务能力、业务范围、场所面积、硬件设施等划分为三星、四星、五星3个等级。同时,量化考核指标,细化考核标准,加强结果运用,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运行机制。在经办服务上力求创新,将驿站建设与“综合柜员制服务”“同城一体化通办”等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实施医保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管理,辦理时限整体压缩40%,办理材料精简50%,医保临柜业务100%一次办好。
高平市医疗保障局工作人员翟若楠介绍:“我们深入推进医保领域‘放管服’改革,积极探索经办服务放权下沉,在全市铺开以‘医保驿站’建设为抓手的服务延伸行动,将有关事项按需下放到基层一线,把相关服务下沉到‘家门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目前,37家‘医保驿站’运行顺畅,形成了覆盖市乡村三级体系的‘15分钟医保便民服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