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老爸捡垃圾:人生第二课致吾儿

2024-01-16 09:02菜瓜
知音·上半月 2024年1期
关键词:小潮江滩江豚

菜瓜

“三峡蚁工”创办人李年邦八年如一日地在长江边捡垃圾,是家喻户晓的环保卫士。而他最初的起点,不过是想以自己的方式给儿子讲好人生第二课。

2016年除夕这天早上八点多,整个宜昌都沉浸在新年的喜庆里。李年邦和妻子准备出门。妻子的闺蜜跟他们约好要一起去江滩捡垃圾。

出门前,李年邦看了一眼儿子小潮:“我和你妈妈出去捡垃圾,你去不去?”“去。”李年邦有些意外,可转念一想,又不觉得意外。

李年邦“混江湖”的时候,大家都爱喊他“喜锅(哥)”,他这人,总是欢欢喜喜,乐乐呵呵。他出生在湖北监利农村,父亲走得早,又有兄弟姊妹6个,日子过得很苦,也没什么机会读书。长江边长大的他,像这大江大河一般洒脱。

十八九岁时,李年邦来了宜昌,学习理发,遇见了现在的妻子。婚后,两人借钱开了一家理发店,开始认真搞事业。他手艺好,人又风趣,渐渐闯出名堂,成为宜昌美发界的“一把刀”。

2002年,儿子小潮出生。儿子刚满月,夫妻倆就将他交给了外公。那会儿,理发店生意正红火,李年邦和妻子每天忙到夜里12点才回家。回到家,李年邦不是懒懒地躺着,就是在吃吃喝喝。岳父看到他这样,担心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这也正是李年邦在思考的:“我没读什么书,辅导不了功课,也讲不出什么大道理,能做的,就是活好自己,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他。”

“运动让人开心,人开心了,很多事就好办了。”从小潮三岁起,李年邦就带着他跑步,从幼儿园一直跑到小学。儿子上小学后,李年邦关了商业街上的店,把店搬到家里来减少客流,匀出时间来陪伴儿子。他给儿子买了辆自行车,一到假日,他就带儿子外出骑行上百公里。

自律,乐观,是他教给儿子的第一课。

2015年9月,小潮升入初中,李年邦又琢磨着再做点什么。这年11月,他看到一个外国小伙义务清理家乡河道的视频,一下被触动了。

小时候,长江一湾碧水,滋养着两岸的良田,若足够幸运,还能看到江豚戏水。初到宜昌,长江上的清风明月,也见证了他的青春时光。可如今,抬头一看,离家300米处的滨江公园,宜昌最繁华的地段,江水落下,滩涂裸露,布满了垃圾……

生在长江边,长在长江边,为何不把长江清理得干干净净呢?李年邦决定去长江边捡垃圾。

11月的宜昌,天气寒凉。早上6点,天都没亮,李年邦拿起准备好的工具出门了。夜晚的滨江公园霓虹闪烁,是年轻人最爱的地方。然而,热闹过后,一地垃圾。李年邦一早上就捡了三袋。一位环卫阿姨看到他,笑着说:“谢谢你。明天还能看到你吗?”潇洒的李年邦听了这句话,有些激动。

回家后,他发了朋友圈:“我在江边捡垃圾,如果你们没有时间参与的话,就给我捐几个垃圾袋吧。”他怕自己坚持不下去,想给自己找点支持。朋友圈发出来后,不少人说他作秀,但有个朋友真的给他捐了垃圾袋。

浩浩长江边,李年邦犹如一只蚂蚁,辛勤地搬运着垃圾。第七天,楼下的大姐来了,他好开心。可几天后,大姐不来了,他又变成了一个人。

今天不舒服,今天楼下大姐没跟着来,今天下大雨了……每天都有很多放弃的理由,可一想到儿子,李年邦还是早早起床,带着工具出门了。

他的坚持,被与他一起健身的年轻人看到了,他们跟着来了。他朋友圈的人,也陆续参与进来。

人多了,捡来的垃圾也多。李年邦不得不花钱请车将垃圾拖去垃圾场。他还多次与区、市环卫局沟通协调。质疑他的流言没有停歇,但他选择坚持。

这些,李年邦从来没跟儿子提过。除夕这次,是他第一次跟儿子开口提这件事。

那天,滨江公园热闹非凡,几辆威武霸气的巡逻警车停在一旁,整个江滩喜庆红火。可江滩上,又脏又臭的生活垃圾令人不忍直视。小潮下了江滩,一脚踩在了脏污的软泥上,不过,他气定神闲,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哇哇叫。浸了水的纸巾卫生巾之类的垃圾,很重,李年邦带的自制抓夹根本夹不住。小潮拿了双一次性手套,戴上就去用手抓……李年邦原本还担心儿子嫌脏喊累呢。

春节七天,父子俩每天早上都会去江滩捡垃圾。

李年邦是江滩捡垃圾的第一人,很快,这项公益活动就被当地媒体和政府关注到了。不久后,当地电视台来采访了李年邦。晚上节目播出,小潮看了,说:“爸,有本事就上中央台。”

儿子这是在激将自己呢。李年邦也想趁机树立个目标,激励自己将这件事坚持下去。他笑着回复:“你给我时间,总有一天,我会登上中央台的。”

2016年10月,“三峡蚁工”生态环保志愿者协会注册成功。李年邦很开心,可又有些苦恼:“我文化不高,不会写材料,做管理也好头疼。”好在,组织成立后,全国各地、社会各界的优秀人士自发地参与进来,与李年邦一起承担。

每天早上,李年邦一到江滩,这边的阿姨嚷嚷着:“喜锅,我给你带了包子。”话音没落,那边的阿姨喊起来:“喜锅,我给你带了酸奶。”见证过他第一次捡垃圾的环卫阿姨,每次碰见他都好热情:“喜锅,谢谢你,总是带人把江滨搞那么干净。”

李年邦的客户们宁可头发长得老长,也要等他得空了再去他店里剪头。有个老客户到武汉定居了,打来电话跟他预约时间,要回来找他理发。这些年,店里就他们夫妻俩,如今又有很多社会事务要处理,他忙不过来:“别来了,店里没人洗头。”老客户也不客气:“你莫管,我自己烧水洗!”

李年邦琢磨着,这些“奇葩”客户大概是认可自己做公益的价值,在以这种方式支持自己呢。

“这些人,好纯粹,好可爱哦。”李年邦看看干净的江滩,远眺万顷碧波的长江,突然意识到,自己这只小小的蚂蚁,竟有这样大的价值和意义。

这天晚上下大雨,小潮看了看窗外,关心道:“天气这么差,你明天还去捡垃圾吗?”李年邦看了看儿子,很认真地说:“去。做事嘛,要有始有终是吧?”小潮点了点头。

第二天,狂风暴雨中,李年邦带着工具准时出了门。追随“三峡蚁工”的人越来越多,儿子现在也“盯”着自己呢,这事儿,到了这会儿,可停不下来了。

随着政府部门的宣传,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年轻人和学生加入进来。有一天,小潮回家问李年邦:“我们同学想参加捡垃圾的实践活动,需要盖章,可以吗?”李年邦开心地答道:“当然能。”

这期间,市教育局找到李年邦,与他合作,将参与“三峡蚁工”捡垃圾活动纳入学校课程活动,几家报纸都做了报道。那天他一到家,儿子拿着报纸说:“你出名了呢。”看到儿子为自己骄傲,李年邦很开心,他觉得自己真正做到了用行动去影响儿子。

随着“三峡蚁工”的规模越来越大,李年邦也受到了各级政府的表彰。许多人祝贺他名利双收,李年邦听了,一笑而过。

如果说去长江边捡垃圾的出发点,是为了以身作则,教育儿子成长,那么,从事公益后的这几年,李年邦早已明白,守护长江,保护生态,是他一辈子要去坚持的事业。和一群纯粹的人,一起全情投入地做一件纯粹的事,多么快乐。

2018年8月,李年邦获得“中国好人”称号,登上央视。这年,小潮也以優异成绩升入宜昌知名高中。2019年4月,李年邦又获得2018年度“荆楚楷模”。

2020年3月,综艺节目《中餐厅》在宜昌录制,李年邦和“三峡蚁工”的骨干们受邀参与录制。下了节目,李年邦带回一套纪念品。小潮问:“能不能把赵丽颖送的那双签名筷子给我?我想送给我女朋友。”李年邦笑着说:“拿去吧。年轻就该谈恋爱,工作了就很难遇见纯粹的爱情了。”

李年邦相信,在自己的影响下,儿子不会走偏,恋爱不会影响他的学习。果然,2020年高考,小潮的分数超过了一本线三十多分。

小潮报考了湖北警官学院。在准备面试时,面对“为什么选择当警察”这个问题,小潮有些把握不住。李年邦自告奋勇道:“要不要我帮你想两句?”小潮调侃道:“你个小学生,你能说出什么?”李年邦也不在意:“你先听我说嘛,说不定能用呢?”

李年邦以儿子口吻说了几句:“我父亲是在长江边捡垃圾的‘蚁工’,他文化水平不高,但他用行动教育着我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他希望我成为警察,在关键时刻,用生命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我准备好了,我一定会全力以赴。”

末了,他又说道,“儿子,你说,人活八九十岁和人活得有意义,哪个重要?我觉得,人活的是生命的宽度和质量。”小潮看着李年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小潮顺利通过面试后,李年邦问他,有没有用自己说的那些话,小潮说:“你猜?”

2020年8月,小潮被湖北警官学院录取。而李年邦的捡垃圾活动仍在继续。

截止到2023年,“三峡蚁工”的队伍一直不断壮大,共计有7.4万人次的志愿者参与了1000场活动。他们之中,有的成了环保宣讲员,有的成了巡江志愿者。

如今的李年邦越来越忙,小潮也没闲着,他正穿着特警的装备,在武汉街头守卫着人民的安全。

只此青绿

2023年11月2日下午,几个泳友在武汉天兴洲浅水沙滩处,看到50米外水面上相继冒出的黑影,大声惊呼:“江豚,江豚,你们看到江豚冒(没)?”

擦身而过后,3头江豚加速游向二七长江大桥,留下一圈圈涟漪。这是9年来首次记录到江豚重现武汉中心城区水域,“微笑天使”离我们越来越近。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千百年前,大诗人苏轼被贬黄州,幸得这长江美景、美食治愈。

以前的以前,江豚还叫江猪子,狭长的江滩,像是没有尽头的乐园。那时的童年,是滩涂上捡螃蟹,江水里扎猛子;是看江猪子鱼跃前行,听航道上汽笛声声;是鲜美肥嫩的江鱼,清澈见底的江面;是绿树成荫的江堤,徐徐吹过的江风。

最记得炎热的夏日,江堤上遍布凉席竹床,大人们穿着短裤拖鞋,摇着扇子吹牛吃瓜,孩子们跑着跳着,捉着蜻蜓,扑着蚂蚱。涛声拍案,烟波浩渺……

后来的后来,世界日新月异。岸边的高楼越来越密,开发的脚步越来越急,江水混杂着污水,江面漂浮着杂物,江滩堆满着垃圾。口袋越来越鼓,生态越来越危,桥边儿女们的脸上,笑容也越来越少。

生于斯,长于斯,爱于斯,救于斯。

下海的周功虎回来了。他放下优越的小日子,凑钱买了条船,凑人组了个队,风里来、浪里走、江上漂、船上捞。江上清漂,一晃,就是17年。

理发师李年邦出现了。为了给儿子上好“人生第二课”,他开始在江滩上捡垃圾,渐渐从教子的“功利”走向护江的纯粹。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从渔民到饲养员,今年是“江豚保姆”丁泽良陪伴江豚的第15个年头。为了照顾国宝,他干脆把家安在网箱外屋,终日“形影不离”。

一条巡堤路,守岛人薛传根骑行了35年。退休后,他又披挂上阵,自发筹建珍稀动植物保护基地,做起“植物大熊猫”——疏花水柏枝的“护花使者”。

与人斗,与天斗,最终都是与自己斗。水生所研究员王丁,40年如一日,坚挺地站在白鳍豚、江豚面前,死守最后一道防线。他见证了风向的改变:以前武汉白鳍豚保护基金会是独苗一棵,现在民间的江豚保护组织遍地开花。

水卫士、豚卫士、鲟卫士、花卫士……桥边长大的儿女,或许天生就是弄潮儿。濯缨、激浪、扬帆,注定要勇立潮头,淘尽千古风流。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是古人笔下的长江,也是今人心中的“长江图”,更是桥边儿女的信仰。而保护长江,就像是一条射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现在,周功虎的清漂队越来越壮大,李年邦的“三峡蚁工”越来越出圈……一个人的信念,正在变成一群人的信念;一个人的坚守,终将变成一群人的坚守。

碧波浩瀚,且听风吟,长江水好“豚”先知。

江豚,久违了。青山,久违了。绿水,久违了。这样的长江,久违了。

只此青绿,只此未来,只此人间。

编辑/张亚萍 甄友茜

猜你喜欢
小潮江滩江豚
30多头野生江豚出现在长江
长江江豚科考日记
“微笑天使”长江江豚,你在哪里?
赞江滩芦花
江豚“归来”
鱼篓娃娃
希 望
希望
新一季流行色已发布?快来入手同色系数码3C小潮物!
金沙江的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