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急人民所急

2024-01-15 15:48史全伟
莫愁·时代人物 2024年1期
关键词:叶剑英广州市群众

史全伟

在叶剑英的革命实践中,每到一地,他首先了解和关心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无论工作多繁忙,都不忘抽出时间体察民情,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冷暖时刻挂在心头。

1

1947年,叶剑英带领中央后方委员会驻扎在山西临县双塔村。时逢黄土高原大旱,庄稼都快枯死了,老百姓吃水非常困难。村里的湫河早已断流,干涸的河床上偶有几个积水窝,里面游着一些小鱼和泥鳅。条件艰苦,饭桌上很久不见荤腥。警卫人员商量用脸盆把水淘走,再用床单当渔网捞小鱼和泥鳅,给首长们改善伙食。他们决定瞒着叶剑英,悄悄行动。正当大家干得兴高采烈时,叶剑英来到河滩上,隔着很远就喊:“快停下来!”等大家从水坑里爬上来,他生气地指着干旱的田地说:“你们只想着照顾好你们的首长,怎么不替群众想一想?天这么旱,老乡们都争着担水浇地,抢救庄稼。水对老乡们是多么宝贵啊。你们为抓几条鱼,把这么一坑水淘到河滩上是多大的浪费。”说话间,叶剑英看到远处有人在洗衣服,转身对警卫员说:“回去请行政处通知大家,在抗旱期间,不要到村边的水坑里洗衣服。衣服脏点儿有什么关系,把水搞脏了,老乡怎么浇地呢?”

几天后的一个早上,叶剑英散步来到村外,看见许多人挑着水桶排队。他跟着大家来到山脚下的水井边,只见下面仅有一个小坑,坑里只有浅浅的一点儿浑水。挑水先要下十多个台阶,到达坑底,再一瓢一瓢地把水舀到桶里。水量很小,舀满一担水要花较长时间,而且路面泥泞不堪,很容易滑倒。回到驻地,叶剑英立即找来有关负责同志,说:“群众吃水这样艰难,我看了心里很难过。我们应该帮助群众解决这一困难。”当时,从陕北调来的一些石匠正在山脚下挖防空洞、修指挥所,叶剑英决定让他们暂停几天,为群众突击打井,同时抽调一部分战士一起干。尽管工作很忙,但叶剑英每天早晚都会抽空到工地看看工程进度,撸起袖子和大家一起搬石头、垒井台。经过连续几个昼夜的奋战,这口井在原有基础上又向下挖了一丈多深,四周还垒起了井台。群众喝着清冽的井水,感激地说:“叶参谋长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

2

1949年10月,叶剑英担任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任广州市委书记、广州市市长、广州市军管会主任。他不仅为建立、巩固祖国南大门而日夜操劳,还大力领导广州市开展建立各级基层政权,发动群众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搞好市场供应和金融货币、稳定群众生活等。

1950年以前,广州市约有10万居民是生活在水上的。水上居民,旧时被称作“疍家”,绝大多数以船艇为家,从事捕鱼、渡客、水上运输业等。根据1926年广州市人口统计,当时的疍民大概有11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0%。广州市内河南江岸(今海珠区)东起石涌口,西至白鹅潭,均是水上居民活动频繁的江岸线。然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水上居民毫无政治地位可言。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不被准许在陆上居住,不能同陆上的人通婚,死后不能在陆地埋葬,即使上岸,也不能穿鞋。

广州解放后,叶剑英经过调查研究,了解水上居民过去的情况后,对他们的处境高度重视和关怀。1949年11月,广州市委、市政府为水上居民专设了一个管理区。1950年11月,广州市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根据叶剑英的提议,正式通过取消“疍家”称号的决议,改称“水上人民”。葉剑英在会上郑重宣布:应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取消对水上人民的歧视。

这样,水上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不仅政治上得到彻底翻身解放,经济上也得到了很大发展,成立了渔业社、民船运输社、手工业联社等各种组织,增加了收入,生活得到不断改善。政府在广州市珠江河段专门开设了九所水上人民子弟学校,供水上人民子弟上学读书。政府在各个码头为水上人民设立了自来水站,让水上人民用上了自来水;建立了水上卫生所,为水上人民治病;建立了水上文化馆、文化站,丰富了水上人民的文化生活。广州市解放后短短几年里,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水上人民逐渐迁居到岸上入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3

1958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建立,叶剑英任院长兼政治委员。他不但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学术建设和作风建设等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而且非常关心群众的生活,注意群众生活福利的保障。

建院时,叶剑英就提出院内设立门诊部、幼儿园和合作社,还建立几个生产基地。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经济困难时期,叶剑英忙于军事科学院的创建和领导工作。为了保证大家的生活,他特意组织人员到外地打黄羊、采豆子,想方设法帮助大家共渡难关,自己则节衣缩食。女儿叶向真回忆这段生活时说:“记得(20世纪)60年代初,我在大学读书时,因为营养不良,得了浮肿病。父亲见我面色苍白浮肿,什么话也没有说过。上大学后,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不像儿时那样多了,能和父亲聚一聚,见见他慈祥的面容,成了一件经常盼望的美事。正巧一天下午没课,中午,我就回了家,和父亲共进午餐。桌上的菜虽然简单,但对我来说也是‘久违了’,心想可以饱餐一顿了。我端起饭碗大口吃起来。过了一会儿,才发现,父亲根本没动筷子,只是用一种异样的神情望着我。‘爸,您怎么不吃呀?您不舒服……’‘女儿,你知道不知道,这几天,毛主席都不吃肉了。他对炊事员讲:全国人民都没有肉吃,为什么还要给我肉吃?每次端上肉来给他,他都让端回去……’父亲的声音开始颤抖,说不下去了。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表情忧伤而痛楚,眼圈都红了,我作为他的女儿在他身边,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我知道自己无法排遣他的沉重的心情,因为在他心里,正想着暂时困难给全国人民带来的痛苦。”

叶剑英的家乡广东梅县由于山多田少,粮食产量一直很低,发展速度始终非常缓慢,为此,叶剑英时刻惦记家乡人民的吃饭和生活问题。1976年,朋友送给他一种珍贵的水稻良种标本,他便立刻托人捎回家乡试种。第二年11月,他去广州,还专门会见了家乡的干部代表,了解家乡的生产和人民的生活情况。当他了解到梅县还有三分之一的地方人均粮食供应水平每月仍在30斤以下时,极为难过,沉痛地说:“我们搞了近三十年建设,群众连吃饱肚子的问题都还解决不了,真是愧对乡亲们啊!”之后,他又多次指示梅县要从实际出发,发展山区经济。

“矢志共产宏图业,为花欣作落泥红。”叶剑英的这两句诗,正是他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他以人民为先,以人民为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作出了表率。

(摘编自《风范:共和国开国将帅的故事》)(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馆员)

编辑 钟健 12497681@qq.com

猜你喜欢
叶剑英广州市群众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多让群众咧嘴笑
叶剑英的港澳情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叶剑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