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吉林市委组织部
十年拼搏奋进,十年砥砺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市组织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凝心聚力实干担当,全力以赴建强组织、配强班子、用好干部、集聚人才,把组织力量、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动力、发展优势,奋力推动全市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迈上新的台阶。
思想引领入脑入心,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更加坚定自觉
政治上的坚定,源自理论上的清醒。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市始终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广大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
政治能力建设持续加强。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制定政治考察工具清单,在教育培训、考核考察、谈心谈话等工作中突出旗帜鲜明讲政治的要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党内集中教育成效显著。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从党史学习教育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吉林市始终坚持把开展党内集中教育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途径,市级领导带头示范,县处级以上干部以身作则,全市党员干部深刻接受思想政治洗礼,推动党内学习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
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新时代十年来,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吉林市委組织部分级分类举办进修班、培训班、研讨班880余期,培训各层级干部12.2万人次,实现了干部教育培训全覆盖。依托“江城夜校”开设半月讲坛”,打造网上“云课堂”,邀请国家级专家学者,聚焦安全生产、项目包装等主题进行专题授课,党员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作风建设不断巩固拓展。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高质量承办全省“作风建设年”经验交流现场会,聚焦“庸散怕浮奢”作风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大力培树“严新细实”优良新风。召开吉林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为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在全社会营造爱党爱国浓厚氛围。
事业为上、选贤任能,锻造堪当振兴发展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吉林市委组织部坚持好干部标准,以鲜明导向选干部、配班子,以扎实作风建队伍、管干部,为全市高质量发展锻造坚强有力的执政骨干。
选人用人导向更加鲜明。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把干部在大战大考关键时刻的表现作为重要依据,把那些能力突出、业绩突出,有专业素养、专业精神的优秀干部及时用起来,形成重一线、重实干、重担当的鲜明用人导向。高质量完成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坚持结构服从质量,实现了老中青梯次配备,班子学历、年龄和整体功能实现“一升一降一强”目标。
考察识别干部更加精准。坚持知事识人,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平时考核操作办法,开展安全稳定、环保治理整改等专项考核,实施信访维稳、防汛救灾一线考核,贴近观察、跟踪考核,全方位、近距离了解干部,通过具体事例为干部精准画像。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召开全市年度考核情况通报大会,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在干部队伍中营造担当进取、崇尚实干的浓厚氛围。
干部担当作为更加积极。紧紧围绕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十条措施,开展“攻坚克难、担当作为好干部”评选,严格落实容错纠错“两个办法”和省委“新十条”,有效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注重抓小抓早抓预防,构建政治监督、选人用人、担当作为、履职行权、日常管理“五位一体”监督体系,让干部管理监督更加立体全面。
年轻干部活力更加迸发。以省委“强基培苗”工程为牵引,实施“优秀年轻干部成长工程”,优选政治素质好、有能力、有责任感的年轻干部组建储备库,实行动态监测、实时预警机制,年轻干部蓄水池时刻保持相对充盈。面向清华、北大等双一流建设高校招录选调生,持续选派2800余名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等急难险重岗位和基层一线实践锻炼,年轻干部能力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公务员队伍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深入贯彻新修订《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持续巩固深化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成果,持续扩大政策红利覆盖面,真正让实干者成为“受益者”。
抓基层、打基础、固根本,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提升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吉林市委组织部坚持以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重点,持之以恒抓基层打基础、抓党建强引领,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为治理优势、发展效能。
城乡基层治理体系逐步完善。成立市县两级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委员会,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四五六”工作体系,建立“五长”工作机制,打造城乡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推动形成上下联动、贯穿到底的基层治理体系。深入实施“基层建设年”活动,大力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吉林行动”,“一支队伍管执法”实现全域覆盖。实施“家门口”城市党建新模式,开展“五好社区”创建活动,举办街道书记、社区书记、网格员大比武、擂台赛,创建“红心物业”等党建品牌,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重点任务同步推进、深度融合,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做法在中组部《党建研究》刊发。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不断深化。打造“五好一满意”党支部工作载体,开展“五星级”乡村党组织创建,常态化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实现100%“一肩挑”,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域推开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广土地托管经营项目,累计争取到位扶持资金2.3亿元,村均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大幅增长。
两新组织覆盖质效有力提升。实施区域、枢纽、派驻、功能“四型党组织”建设,持续开展攻坚行动,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逐年递增。全面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创新开展“六联共建”活动,打造吉林市化工产业党建联盟,分领域创建30个快递、外卖配送、电商直播等党建典型,形成示范效应。聚焦提高服务企业质量,选派2686名“企业知心人”,帮助解决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推动实现企业叫好、指标飘红、发展上扬目标。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坚持从严管理党员,严把入口、疏通出口,不断健全完善党员先锋岗、责任区、志愿服务、承诺践诺等机制,党员队伍素质全面提高。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在大战大考中第一时间号召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守住阵地,以模范行为为党旗增光添彩,始终把党旗牢牢插在抢险救灾、经济发展一线。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奔流涌动
推动振兴发展,创新是动力,人才是根本。吉林市委组织部始终牢牢把握人才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这条主线,持续引导人才向产业集聚、向企业流动、向一线倾斜,为构建吉林新发展优势提供智力支撑。
人才制度优势逐步彰显。优化人才政策供给,先后制定出台人才工作“一个意见、六个办法”、人才助力脱贫和服务民营企业“双18条”、人才政策3.0版,着力破解破除束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打造化工、碳纤维、冰雪旅游和农业产业人才集聚平台,实施高端人才引进、高校毕业生留用、技能实用人才培育计划,不断做大各层次人才总量,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引才聚才举措成效显著。实施千名人才专项事业编制保障工程,开展青年人才吉聚、乡村人才振兴、重点产业高端人才引进等系列行动,通过“政府招、企业用”、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双招双引”等方式,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3000余场,精准招聘各类博硕人才,吸引集聚高校毕业生择吉留吉就业创业。深入发掘吉林市校友资源,成立“吉林市校友人才发展促进会”,组建903人的校友人才库,引导校友人才“资智回吉”。
服务发展动能充分释放。常态化开展“人才助企”活动,组织博士人才驻企业服务,建立850户重點企业服务清单,跟踪解决企业问题需求。搭建企业与院士专家对接交流平台,常态化开展“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举办“再创吉林老工业基地新辉煌座谈会”和化工新材料、农畜产品深加工科技沙龙,成立长春理工大学龙潭研究院、吉林化工园区化工产教联合体等校企合作人才创新平台,企业产品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承接能力大幅提升。
人才发展生态持续优化。实施“吉人回吉行动”,畅通域外吉林市籍优秀人才返吉工作渠道,设立青年人才综合服务中心,回引域外优秀人才到基层一线或市(县)直相关部门工作。高规格举办“企业家节”,在全社会营造支持创业、热爱创新、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强化人才安居保障,设立青年人才驿站,开发各类人才公寓2000余套,发放高端人才“企业英才卡”,提供24项针对性服务,提升企业人才的荣誉感和获得感。
东方风来满眼春,潮起正是扬帆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吉林市各级组织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扛牢责任,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更加铿锵有力的坚定步伐,实干争先、奋力奔跑,为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