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惠平
(浙江省湖州市湖师附小教育集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归属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感受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和审美性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特殊使命。儿童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其朗朗上口的语言和富有童真的思维能体现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满足其审美需求。据统计,儿童诗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第一学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见下页表1),是学生初步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最佳范例之一。传统的儿童诗教学常常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思维模式固化、学习参与被动等问题。新课标视域下的儿童诗教学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特质,采取一系列行动促进学教方式的变革。教师可立足三个世界,用内觉体验提升儿童的文学感知能力;关联三种情境,用审美意趣联结儿童的艺术建构世界;关注三种积累,用创意表达启迪儿童的语言智慧。
表1 统编版语文教材第一学段儿童诗编排情况
就儿童诗的创作而言,内觉体验是表达感受和输出情感的重要方式。视觉、触觉、听觉和体觉等内觉体验是儿童与外界建立联系的直接通道。新课标强调创设学习情境,教师要利用语文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并积累相关经验,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因此,在儿童诗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通过经验世界中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唤醒学生的内觉体验。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影子》一课为例,这首儿童诗用“前后左右”表示方位的词语形象地描述了影子与“我”形影不离的关系。一年级学生对方位已有一定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三个游戏唤醒他们的内觉体验:一是通过找朋友游戏引导学生根据方位信息,猜一猜好朋友坐在教室的哪个位置;二是通过找影子游戏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用表示方位的词说一说影子藏在哪;三是通过变魔术游戏让学生玩一玩手影,并根据手影变化进一步感受影子丰富多样的变化。这样的儿童诗教学采用游戏的方式走进儿童的经验世界,为内觉体验创设优质条件,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儿童诗的童真与童趣。
儿童有着特殊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教师应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带领他们感受儿童诗的童真童趣。在想象世界中,儿童拥有多维的思维方式、多元的阅读理解和多角度的创意表达。新课标也多次强调儿童诗的教学应注重联想与想象。因此,教师应基于童真的视角打开儿童的想象世界,激活儿童的内觉体验,从而告别简单化、标签化、自动化的认知。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一诗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好奇发问,推想祖先在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的生活场景。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说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由于祖先的生活距离学生比较遥远,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世界,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就显得格外必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祖先的摇篮想象成一个大型的游乐场,体会其中的植物带来的乐趣,如赏山花、尝野枣;感受动物带来的乐趣,如捞蝌蚪、斗蛐蛐;体验日月星辰带来的乐趣,如数星星、听雨声。这样的想象激活了学生的内觉体验,唤醒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描述寻常而具体的事物时走向未知的空间。
强大的信息世界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创造性学习的空间。新课标顺应信息世界的趋势,明确指出:“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整合多种媒介的学习内容,提供多层面、多角度的阅读、表达和交流的机会。”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对学生阅读和表达交流的影响,促进信息世界与儿童诗教学深度融合。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传统节日》用朗朗上口的语言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延展学生的内觉体验:首先,利用白板技术打乱传统节日的先后顺序,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重新排列,感受传统节日的日常仪式;其次,利用微课技术补充课外知识(五月初五、七月初七、九月初九这些吉祥日被古人称为“重日”,古人认为“重日”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吉祥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体会传统节日中蕴含的美好情感;最后,借助Flash 视频技术让学生直观感受“人如潮”的意思,引导学生用“( )如( )”丰富积累。教师可相机拓展“水如镜”“月如钩”等短语,让学生体会汉语的魅力。多样的学习支持为信息的输入与语言的输出提供了一条便捷的转化通道,深化了儿童的内觉体验。
新课标指出:“日常生活情境指向真实具体的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在生活场景中的语言实践,凸显语言交际活动的对象、目的和表达方式。”日常生活情境所带来的审美意趣使儿童诗教学更生动鲜活。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把小朋友远足之前因兴奋而难以入睡的动作和心理描绘得生动而真实。教师可借助“远足心情日记”这一驱动性任务分步展开教学:子任务一要求学生在“远足心情日记”中画一画晴雨表,旨在用符合阅读规律的审美方式引导学生自由地大声朗读诗歌,体会远足心情的变化;子任务二要求学生在“远足心情日记”中画一画表情包,旨在用切合朗读需求的审美形式,重点品读诗歌中的关键词句,感受“哎”背后急切、渴望与向往的心情;子任务三要求学生在“远足心情日记”中写一写想象的画面,旨在调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发挥想象,用“哎——睡不着。那地方的________,真的像______说的,那么________吗?”句式继续创编诗歌。类似这样蕴藏审美意趣的学习任务为儿童提供了真实存在的学习空间,使儿童诗教学实现具有审美属性的探索与表达。
新课标指出:“文学体验情境侧重强调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中体验丰富的情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创意表达。”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采用拟人写法,运用丰富的想象,把逗号、句号、省略号隐藏于池塘的小蝌蚪、水泡泡和小水珠之中。纵观一年级上册教材,教师会发现,本课的编排十分巧妙,用儿童诗的形式第一次对标点符号的学习明确提出要求。在此之前,学生虽接触过标点,但未系统学过。因此,教师在教学这首儿童诗时,应充分尊重文学体验情境所带来的审美意趣,使小蝌蚪、水泡泡和小水珠真正成为逗号、句号和省略号的“形象代言人”。又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这首儿童诗,用符合儿童语言特点的审美方式介绍了不同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如蒲公英妈妈为自己的娃娃准备了降落伞,苍耳妈妈给孩子穿上了带刺的铠甲,豌豆妈妈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教师在教学时应将儿童诗的文学性与科普知识的准确性有机结合,利用学校的“科普天地广播站”科普不同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儿童诗的语言进行生动形象的转化。如水葫芦是靠水力传播种子的,学生就可以转化为“水葫芦妈妈有办法,她为自己的孩子准备了充满空气的救生圈”。这样的儿童诗教学,教师通过文学化的体验情境,带领学生在批文入境中感受独有的文学形象,品味独有的文学语言。
新课标将跨学科学习单列为一个任务群,不同于日常生活情境和文学体验情境,跨学科学习情境侧重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儿童诗的教学中,跨学科学习情境可以调动儿童的理解力、想象力和探究力,充分彰显学习成果的审美意趣。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诗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四种天然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跨学科学习情境,以“制作天然指南针宣传手册”为学习任务群统摄教学(见表2),引导学生用多种媒介表达呈现具有审美意趣的学习成果。
表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跨学科学习任务群
儿童诗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认为这一学习任务群应重视诵读积累,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有滋有味地朗读是儿童学习诗歌最直接的感官通道。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田家四季歌》按照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写了农家人别样的农事活动。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朗读训练让学生感受浓郁的农家生活气息,在读中受到审美熏陶,启迪个性表达。具体到课堂上的朗读指导(见表3),教师可以采用韵脚对对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朗朗上口的诗韵;通过回环复沓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简而有序的结构;采用古诗链接读,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采用填空背诵读,引导学生在竞争游戏中加强积累与记忆,为个性表达奠基。
表3 《田家四季歌》朗读指导
儿童诗情感饱满,想象丰富,构思新巧,特别适合教师对学生开展读写结合训练。“有声有色地写”不同于传统的写作,而是强调在整体性理解的基础上整合学习情境、内容、方法、资源等,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为例,这首诗用问答的形式回忆了雷锋做的好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雷锋叔叔寻访先锋队”的身份阅读诗歌,为“有声有色地写”润色:第一步,寻找儿童诗中的雷锋叔叔,读一读课文中富有画面感的句子;第二步,聆听教师讲雷锋叔叔的故事,答一答雷锋叔叔的足迹遍布哪些地方;第三步,探访雷锋叔叔的足迹,画一画雷锋叔叔做好事的路线图;第四步,想象雷锋叔叔做好事的情境,用问答的形式续写雷锋叔叔还会在哪里。这样的读写训练经历“感受—启发—浸润—实践—输出”的过程,学生可以运用多样的形式呈现作品,发挥创造潜能,从而成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
新课标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中明确指出:“评价应围绕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性表现进行。”在儿童诗的教学中,过程性评价可以真实、完整地记录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表现。这样的评价应有始有终,贯穿多个维度,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评价内容有始有终,注重收集和整理学生儿童诗学习中的过程性表现;二是评价主体有始有终,学生、教师、同伴始终参与评价的全过程;三是评价结果有始有终,评价结果能更好地反哺教学,有助于实现学生自我评价与调整。教师可以通过具有普适性的评价量表收集与评价学生日常写字、读书讨论、汇报展示、朗读背诵等珍贵的过程性表现材料,为学生的个性表达蓄能。
综上,教师只有结合新课标视点,紧扣“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特质,才能带领学生在色彩斑斓的童真世界里畅快遨游,实现儿童诗教学的多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