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 技术驱动智慧图书馆创新场景探索

2024-01-13 06:10周肃宁
关键词:检索个性化智能化

周肃宁

(辽宁工业大学 图书馆,辽宁 锦州 121001)

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技术作为AI 时代的代表之一,具有高度的智能化和自适应性。GPT 模型自GPT-1、GPT-2、GPT-3 到GPT-3.5 先后经历了多次迭代。2023 年3 月,美国OpenAI 公司宣布推出新的GPT-4 多模态模型,旨在“增强现有功能并使之成为一个通用型语言处理模型”。GPT-4 比之前的GPT-3.5 更准确、更有创造力、更具协作性,并且更有可能产生恰当的回应。从GPT 到GPT-4,GPT 系列的版本迭代具有以下突出特点:一是模型训练规模成倍增长,二是交互体验愈发丰富,三是智能化程度逐渐加深。在有关部门的严格监管下,将GPT 技术应用到智慧图书馆服务中,有望实现智慧图书馆的技术创新。

一、智慧图书馆研究现状

GPT 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智慧图书馆的转型与发展。以此为契机学者们广泛探讨了新技术与智慧图书馆深度融合的前景。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吴建中[1]把智慧图书馆看作是数字图书馆的升级版。王世伟[2]认为,智慧图书馆具有智能化、数字化和社交化的特点,它是一种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以数字化服务为基础、以用户参与为特点的新型图书馆,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便捷、丰富的服务和资源。智慧图书馆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需要进行创新,以不断满足用户需求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初景利等[3]认为,智慧图书馆融合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了从数字化、智能化到智慧化的发展。图书馆从传统的文献保管机构转变为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信息服务中心,新技术的发展将对未来的图书馆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和推动作用。蔡迎春等[4]认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喜好,根据用户的反馈改进服务内容和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服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只有不断完善和升级,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和服务。综合学者们的观点,新技术尤其是GPT 技术对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和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GPT 技术驱动智慧图书馆创新服务

GPT 技术驱动智慧图书馆的创新服务主要表现在服务的自动化、智能化、个性化、精准化等方面。换言之,智慧图书馆可以在智能检索、智能问答、智能导览、智能推荐、智能管理等创新应用场景,利用GPT 技术的深度学习能力、自然语言处理能力、计算机视觉能力、云计算和大数据能力,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助力传统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

(一)自主学习的服务机器人广泛应用

GPT 技术可以在无需人工标注的情况下,基于大量语料数据训练一个具有多领域知识的基础模型,在智慧图书馆中以“平台化”方式执行各种任务,为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5]。

1.智慧问答

自主学习的服务机器人通过深度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语言,并构建知识图谱,实现知识域可视化,为读者提供智慧问答服务。用户则可以通过与机器人进行语音或文字交互,高效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机器人通过不断学习,可以逐渐提高智慧问答服务的精度和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2.资源导览

自主学习的服务机器人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快速识别用户需求,为读者提供智慧导览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其他智能终端设备与机器人进行交互,机器人可以根据即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快速、准确地识别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推荐合适的资源,并生成相应的导览路径和建议。

3.学习优化

自主学习的服务机器人可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根据用户即时反馈和自身学习历史,对馆藏资源、用户数据等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更加精准地预测用户需求,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4.服务拓展

自主学习的服务机器人可通过提供或利用丰富的API,接入第三方数据和服务,实现智慧服务拓展。机器人可以接入图书馆馆藏信息和外部学术资源,实现数字化身份认证、智能阅读推荐和文献自动化管理,全面提升用户阅读体验和文化服务水平。

(二)智能图书馆服务系统普遍启用

互联技术的应用,使得智慧图书馆各项服务实现自动化无缝连接,大幅提升用户使用体验。除常规的借阅、还书、预订等自助服务外,智慧图书馆还能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馆内环境的智能监测和控制,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确保用户在舒适的环境下学习、阅读。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用户的行为感知和需求分析,从而提高服务的个性化和智能化。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应用,能为图书馆中的文献进行智能解析和分析,实现文献的自动分类、关键词提取、文本生成和自动摘要等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准确和快速的检索和推荐服务。总之,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需要综合利用多种技术,实现对用户行为和需求的精准分析,从而提高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服务质量,为用户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三)交互式体验成为图书馆服务常态

用户可以利用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以及各类智能终端,沉浸式地浏览数字图书馆的书籍、资料和文献,仿佛置身于实际的图书馆中。同时,智慧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在实际场景中叠加虚拟信息,实现图书馆的智能检索和自动导览等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服务。此外,智慧图书馆还可以结合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进一步推动数据整合和共享,构建更加丰富的文化服务场景,在为用户提供沉浸式交互体验的同时,持续提升服务效率,拓展业务范围,优化阅读体验,促进文化传承。

(四)深度信息资源解析提供服务

智慧图书馆的数据整合和分析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通过将各种信息资源整合成一张全面的知识图谱,GPT 技术可以快速地根据用户需求匹配最合适的资源,并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此外,GPT技术还可以通过文本分析和挖掘,深入探索信息资源之间的关联和联系,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信息服务。

AI 时代的智慧图书馆将不断发展和创新,不仅能通过自主学习的服务机器人、全面感知的系统、智能化的服务等实现更高效的运转和服务,还将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实现更高级的交互式图书馆体验[6]。同时,智慧图书馆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如何保护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等问题,需要图书馆与相关部门和技术公司共同努力解决。

三、用户体验视角下智慧图书馆创新场景

GPT 技术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与用户的深度交互,理解并处理复杂的用户需求,提供符合需求的图书推荐、资源检索等服务。因此,GPT 技术将成为智慧图书馆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望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一)智能推荐

GPT类技术可以用于构建智能推荐系统,从而实现个性化推荐。通过对用户历史行为的分析和对图书、文章等内容的文本分析,利用GPT模型进行智能推荐,从而提高推荐的准确性和用户满意度。例如,用户(读者)入馆后,首先使用登录智能终端设备的方式进入图书馆,通过语音、手写、键入等多种方式提出检索请求;而后,基于GPT技术的智能推荐系统可以分析用户行为、兴趣爱好、阅读习惯等信息,为读者推荐符合需求的图书、文献和其他资源。智慧图书馆可以把基于GPT技术的推荐系统当成智能客服,为读者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当读者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智能推荐系统向图书馆咨询相关的信息和服务,从而得到更加及时和准确的帮助和支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优化,智能推荐系统可以深度了解用户个性化需求,从而更加精准地为用户服务。总之,智能推荐系统既能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体验,又能提高图书馆的检索效率和文献使用频率。基于GPT技术的智能推荐系统将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

(二)智能检索

用户使用智能搜索功能进行信息检索也是智慧图书馆中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与传统的关键词检索相比,基于GPT技术的语义检索具备强大的语义理解和生成能力,通过分析上下文可以准确地捕捉用户检索意图,从而精准匹配检索结果。如果用户对结果不满意,系统还可以通过分析查询语句的语义信息,为用户提供语义相似的其他检索建议。同时,语义检索还可以结合用户的个人信息,如兴趣爱好、应用方向、查询记录等因素,提供最佳的搜索结果,提高用户满意度。除此之外,基于GPT技术的语义检索还可以实现智能问答、自然语言交互、智能提示等功能,应用场景非常广泛。智能问答系统可以通过理解用户问题,提供相应的答案和解决方案;自然语言检索则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检索结果;智能提示则可以在用户输入检索关键词时,快速提供相关的检索建议。以上应用场景的结合将大幅提升图书馆搜索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检索体验。

(三)辅助科研写作

GPT技术可以服务于自然语言处理的诸多方面,包括辅助写作与编辑服务。智能写作建议功能可以基于用户输入的文本,通过分析上下文和语法规则,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写作建议和指导。例如,当用户需要写一篇论文或报告时,系统可以根据用户提供的主题和关键词自动生成一篇逻辑清晰的文章,从而提高写作效率;自动纠错功能可以根据语言模型对文本进行自动修正,提高文本的准确性;智能格式化功能可以将文本自动调整为指定格式,节省用户的时间和精力,辅助用户更加轻松地撰写和编辑文本。此外,基于GPT技术的辅助科研系统还可通过学习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转化规律,同时保持原文的语义完整性和一致性,实现多语言之间的智能翻译,帮助用户更方便地使用图书馆资源,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7]。

(四)自动摘要与资源分类

GPT技术还可以用于自动生成图书馆资源的摘要,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分类资源。基于GPT技术的自动摘要和资源分类系统可以通过对文本内容进行语义分析和信息抽取,实现馆藏资源的自动分类,从而提高信息检索和管理效率,在节省人工分类时间成本的同时,大幅提高分类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技术创新是智慧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动力,GPT技术作为大型语言模型的代表之一,具有对自然语言的深度理解和生成能力,能够为智慧图书馆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是推动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引擎。如前文所述,GPT技术驱动智慧图书馆创新场景的核心宗旨就是通过应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高效化的服务。用户体验视角下智慧图书馆创新场景(图1)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可以利用GPT技术提高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质量,为用户带来更好的阅读和使用体验。

图1 用户体验视角下智慧图书馆创新场景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以GPT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AI技术将为智慧图书馆带来更多创新服务和应用场景。首先,GPT技术可以实现对包括图书、期刊、论文、音视频等在内的馆藏资源进行深度整合,进而实现资源的自动分类、智能推荐等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服务。其次,GPT技术可以大大拓展智能化服务范围,通过对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和处理,为用户提供知识图谱、智慧问答、语义检索等功能,帮助用户更加准确地获取所需知识和信息。此外,GPT技术还可以通过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虚拟现实智能化交互,让用户的服务体验变得更加便捷和个性化。总之,随着AI时代的到来,在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下,以GPT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AI技术将为智慧图书馆带来更多创新服务和应用场景,推动智慧图书馆的迅猛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智能、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猜你喜欢
检索个性化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2019年第4-6期便捷检索目录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石油石化演进智能化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