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蓓
电视新闻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过电视影像和声音,系统、形象、真实、生动地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节目形式。而深度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的常用手段,是深受观众青睐的报道形式。
深度报道通过记者广泛深入的调研和采访,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挖掘,深入展示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揭示新闻事件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引发公众深度思考,或明辨是非,以正视听;或激浊扬清,弘扬正气;或引导舆论,唱响主旋律,具有强劲的生命力。
1.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每天都有新的事件或事物出现。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是多样的。除了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以网络为呈现平台的新媒体,以其更加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正逐渐被人所接受。但是信息碎片化和公信力低的问题在网络新媒体上比比皆是。以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为代表的传统新闻报道形式因其毋庸置疑的公信力和内容的丰富性优势,在信息碎片化时代彰显着无可比拟的魅力。人们习惯在网络新媒体中娱乐自己,却很少被那些并不一定真实的信息所打动。电视新闻深度报道通过大量真实画面和深入浅出的解读,将具有典型性的新闻事件充分展现出来,并引导受众思考事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让人们能够理性看待现实,积极引领社会新风尚,具有无可比拟的社会公信力和舆论影响力。
2.受众求真的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受众获取和选择信息的空间无限扩展,对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深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当身边发生了某件引发公众关注的事件时,人们最先想到的是事件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如何看待这件事?
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施拉姆曾经提出了受众信息选择的或然率公式: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这一公式说的是,人们在付出较少时间金钱精力的前提下获取的信息量越大,成为这一传媒稳固受众的概率就越大。这一公式对于研究和分析当下各类媒体及其节目的优势依然具有参考意义。
相比其他几大传统媒体,电视的表现手段更加多元化,受众在单位时间内从电视媒体节目中获取的信息量也更大;而相对于网络媒体,电视媒体的权威性与公信力也更强。同时由于内容适合在网络平台呈现,人们可以毫不费力地获得可以信赖的深层次信息。这为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满足受众求真欲望提供了更广大的用武之地,也自然使之成为增强电视媒体新闻传播力的一个重要呈现样式。
1.报道选题的重要性
在新闻深度报道选题上,要准确把握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主题,找好立足点,选准切入点。努力寻找百姓的视角,积极配合党和政府特定时期的重点工作,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当年的青藏铁路建设举世瞩目,是公众关注的一大热点。这条铁路通车后,央视及时做了全方位的深度报道。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诸多方面,为亿万受众释疑解惑,深受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2.画面选材的重要性
直观真实、形象生动是电视媒体的主要优势之一。全面、完整的新闻现场画面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中不可缺少的呈现主体。这要求电视摄像记者在新闻现场既要有准确的判断能力,又要有机敏的应急反应能力。特别是突发事件报道对于电视摄像记者的选材应变能力更是一种考验。准确、及时地找到新闻点
是新闻选材的关键和进行深度报道的前提。3.节目表达的重要性
①夹叙夹议,叙议结合。新闻报道要全方位立体化展示新闻的各个要素,然而仅限于此并不能称为深度报道。依据新闻事实客观、准确的分析和评论,深刻揭示新闻主题和相关背景材料的深层次意义,才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所具有的表达特质。其中的“叙”要客观真实,“评”应由浅入深。
深度报道的深既不是就事论事,也不是深奥难懂,而是要选择准确的切入点,以小见大,通过报道新闻事件及其背景,提炼出引人思考的问题。要把新闻事件或现象放到特定的社会大背景下进行分析评论,既让老百姓了解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又使新闻报道所阐述的观点更具说服力。要通过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达呈现,使其易于接受,入脑入心。因此说,评论是新闻深度报道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也是深度报道应有的精华和亮点。
②充分运用现场同期声。世界是有声有形的。在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中,新闻现场和新闻当事人、事件目击者的声音是不能忽略不计的。及时准确地运用好现场同期声,是做好电视深度报道节目的重要一环。试想,如果一则电视深度报道只有图像和解说而没有相关的现场音响和人的声音,其说服力和感染力必然会大打折扣。2010 年,南方沿海部分地区遭受台风侵袭。在《为何台风频发》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中,记者在台风来临时的现场报道深深打动了观众。被风吹得几乎站不住的主持人,呼呼作响的风声,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台风的凶猛。
③深入挖掘事件本质的现场采访。深度报道深不深,现场采访见功夫。想做好现场采访,除了运用必要的采访技巧外,还需要采访者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记者的现场采访不是仅仅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还要及时把握新闻事件所反映的问题的本质和要害。记者不仅对新闻当事人的采访要到位,对事件关联人和目击者也要有全方位、立体化、深层次的采访。在采访中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求得满意的回答,采访才算完成。
④表达形式。形式永远为内容服务,因此深度报道的表达形式也必然因事而异,可以是纪实性的,也可以是解释性的;可以是透视性的,也可以是评述性的,采用什么形式完全由新闻事件和报道主题来决定。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事情说明白,把事理说清楚,增强深度报道的传播效果。有的新闻主题一期节目是很难说清的。比如当年辽宁省抚顺市率先开展的大规模棚户区改造工程,抚顺电视台连续展开系列深度报道。从展示改造前的棚户区旧貌开始,跟踪报道改造规划、居民动员会、搬迁、工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居民等待回迁的心情、搬入新房后的情况等各个方面,展开全面深入的调查走访,形成连续性的深度报道,将这足以载入史册的民生工程真实生动深入透彻地记录下来、报道出去,成为抚顺电视台新闻深度报道的经典作品之一。
4.与时俱进的体验式报道
前面说的报道形式不拘一格,是常态的传统报道样式,强调的是如何让形式服从和服务于内容。但同样的报道形式也有不一样的呈现角度和表达路径。完全可以根据新闻事件的特点和受众的心理兴奋点,与时俱进地创新性展开。比如具有较强现场代入感的体验式报道,就很受观众认可。
体验式采访旨在追求原汁原味的真实感受。记者抛开全知全觉的角色定位,以新闻事件探访者和亲历者的身份去真实体验,以获得新闻报道所需要的素材,并原汁原味地进行报道。体验式采访是记者放低视角、深入生活、贴近百姓深度报道新闻的好方法。
①体验式采访能更真切地了解事物真相。记者有时报道的事情是记者和受众都完全陌生的。如何让受众真切地了解新闻?记者不妨站在受众的角度去体验。2003年至2004年间,抚顺市对机动车驾驶员考试进行了全面改革。更加现代化的考试设备和流程让考试更加严格公平了。抚顺电视台记者以考生身份进行了真实的体验。经过了整个考试流程之后,记者将真实的过程和结果呈现给观众,产生了良好的报道效果。
②体验式采访能更自然地实现有效传播。因为这种采访往往深入采访对象的生活中,了解到更真实的情况,是带着受众的眼睛在看,带着受众的耳朵在听,带着受众的思考在问,让受众感同身受,以至于入脑入心。这样的新闻传播才更为有效。
③体验式采访可以无限生动。生动来自真实的生活,来自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无限可能。而生动的具体呈现则落实于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那些具体细节。特定细节的逼真呈现往往最能打动受众。那些人物真情流露的语言、行动、表情以及所处环境的细腻描写,映照着人们丰富的内心世界,最容易让人动情,于是就有了感染力。
无论时代如何演变、科技如何发展、信息如何爆炸、世界风云如何变幻,图文并茂地深度解读各类芜杂信息的报道永远是信息传播里的刚需。
1.深度报道大有可为
在庞杂无序的信息时代,当代人已经不满足于“知道了”,而是希望了解更多的事实真相,并且希望知道“为什么”和“怎么办”。当下社会形态中,新鲜事物不断涌现,新的观念层出不穷,信息平台多元化,人人都是自媒体,百姓的社会参与度不断提高,舆论监督的广度在无限拓展。
因此深度解读话题常新,深度报道前景广阔。电视媒体必须适时转换传播方式,主动占据多媒体、融媒体、全媒体呈现的平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做足做强做大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而做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恰恰是电视新闻传播的一大优势,大有可为。
2.深度报道要有深度
满足受众对信息的诸多要求,实质是回答受众心中的诸多疑问,所以深度报道必须具有准确回答受众疑问的能力,这就要求深度报道不能虎皮羊质。
所谓虎皮羊质,是指一些新闻报道往往喜欢就事论事,而忽视了对新闻主题的提炼,弱化了对事实典型意义的揭示,使报道成为没有灵魂的散沙。还有一些记者片面追求对事实真相的揭露,报道呈现多头绪、多论点的状况,相当程度上也弱化了深度报道的思辨色彩和理性力量。提炼和突出核心论点,相当于赋予深度报道以灵魂,有了鲜活灵魂的报道才有可能出深度,才有可能产生较强的舆论引导力。这需要相关媒体努力提高记者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思辨能力,准确把握宏观大局与新闻事实的关系。新闻记者只有学会从纷繁芜杂的材料中理清思路,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纵深化的透视和挖掘,体现出负责任媒体对新闻事实的深层次思考,才能实现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效能。
3.深度报道个性表达
在当今信息满天飞的时代,独家新闻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而独家视角和独到见解,才是媒体力量所在。有影响力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都必须具有鲜明独到的立场和观点。要通过报道阐明问题,讲清道理,激浊扬清,惩恶扬善,给人启发,使人醒悟,甚至成为一种思想引领。这是深度报道应有的立意,也是深度报道个性表达的灵魂所在。
深度报道的个性表达还包括个性化的节目定位和个性化的节目呈现。这不仅是节目的外在包装,也展示着节目的格调和品质。以主持人为例,如果深度报道节目主持人千人一面,仍然运用传统的正襟危坐的播音方式,那么不仅节目显得刻板枯燥,同时也拉大了媒体与受众的疏离感,削弱了节目内容的贴近性和感染力。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个性表达不是无章法、没尺度的。一切个性都要遵循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和职业规范,要以新闻事实的报道为基础和前提,节目个性化的主观评述和新闻化的论证方式不能成为没有客观事实依据的空穴来风。偏重于对事实的阐述,容易导致肤浅;偏重于夸夸其谈的议论,则容易导致空谈。只有围绕主题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深度报道完美的个性表达。
在信息爆炸的现实世界里,受众的主体地位在日益增强,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面对繁杂的新闻信息,受众越来越需要富有深度和令人信服的解读,越来越需要富有启发性的评论。这种变化,给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不断提出新的课题。在瞬息万变、纷纭复杂的时代大潮中抓住有价值的信息,加以深入剖析和评说,给予公众积极而正确的引导,是电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