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 芸 朱韶红
(1.无锡市胡埭中学 江苏 无锡 214161;2.无锡市滨湖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江苏 无锡 214000)
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最终取决于学生对预期学习目标的完成度。古语有云“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论是传统的以师为主的讲授型课堂还是以生为本的探究型课堂,教师都需要预设明确的学习目标。《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要求构建以大概念统领的课程内容体系,开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化学课堂教学。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关注预期的学习结果,思考如何能让学生完成预期目标,最终产生符合新课标要求的素养导向型课堂教学。基于UbD 理论的逆向教学设计模式可以帮助教师明确单元教学的核心任务,设计科学合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使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加标准化、准确化和系统化[1]。
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倡导用大概念来整合课堂教学内容,建构知识模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2022年新课标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设置了五个学习主题,即“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2]。其中“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是化学学科研究的重要领域,包含了元素、分子、原子与物质等核心知识。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学生初步形成基于元素和分子、原子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视角,建立认识物质的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的关联,知道利用“宏观—微观—符号”等模型去研究物质的结构,利用物质的性质和转化探究物质的组成,帮助学生从分子层次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学科的本质。
UbD 理论提倡将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进行逆向设计,依次是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3],三个阶段是环环相扣、连贯一致的,如图1所示。第一阶段,确定预期结果。预期的结果通常包含两大类:一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课程标准为依托,明确学生通过学习将会获得的知识、技能目标;二是当迁移到真实情境中,学生能够理解并解决问题的素养目标。第二阶段,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新课标理念倡导实施促进发展的评价,教师在确定评估证据时,既要结合学业水平测试,更要考虑收集在真实情境中的表现性证据。同时,在表现性评价中,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馈也是一种有效的评估证据。学业水平测试和表现性任务评价,两者有机统一,缺一不可,体现了评估证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科学性。第三阶段,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提倡基于学习任务的教学设计,同时要遵循“构建大概念统领的化学课程内容体系”的课程理念。在情境选择方面,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在环节设计方面,注重思维的延续性和拓展性,从学生的就近发展区出发,循序渐进,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进阶性。
图1 UbD理论的教学设计三阶段
第一阶段,根据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思考,作为大概念学习的结果,学生将会习得哪些重要的知识和技能目标。“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这一学习主题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理论依据,是引导学生初步形成从“宏—微—符”结合的角度去认识物质,能促使学生意识到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对认识和创造物质具有重要意义[4]。结合这一学习主题的素养立意,第一阶段“确定预期结果”的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主题教学设计阶段一
新课标倡导教师实施促进发展的评价。第二阶段的评估方法保留了传统的学业水平测试,同时,也增加了表现性任务的评估[5]。为了实现评估的有效性和发展性,教师在确定评估证据时,要根据课程的目标层级,科学制定评估方式和要求,加强过程性评估,优化阶段性评估,深化综合性评估。
在“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这一学习主题中,关于元素、分子、原子等知能目标可以用测试的评估方法检验,也可通过表现性任务进行过程性和阶段性评估,如图2所示。此主题中,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任务是基于真实情境,从宏观和微观、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视角分析和解释物质及其变化的相关问题,此任务是复杂的、开放的,需要设计综合性的评估方法来收集证据,如表2所示。
表2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主题教学设计阶段二
图2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主题教学设计的目标层级与评估方法
在前两个阶段确定了预期结果和评估证据后,将进入第三阶段,设计能实现预期结果的学习体验和教学策略。在统筹规划学习活动时,Wiggins和McTighe认为要从六个维度出发,要考虑WHERETO要素[3],如图3所示。即W:帮助学生知道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以及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H: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保持学习兴趣;E:提供机会帮助学生体验和探索;R:让学生反思并不断修改他们的理解和设计;E:允许学生进行自我评价;T:量体裁衣,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个性化的活动;O:合理组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图3 学习活动设计的WHERETO要素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如何安排教与学的体验顺序,更好地帮助学生参与、发展和展示预期理解。表3按顺序呈现了关键的教学和学习活动。
表3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主题教学设计阶段三
新课标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设置了5 个学习主题,并要求从中体现进阶式的素养发展要求。教师在规划课程目标时,不能只考虑单课时的知识性目标,而要更多地注重概念之间的衔接关系,注重课与课之间的连贯性和进阶性。在完成主题教学时,教师关注核心知识,设置素养目标,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养成,有助于学生习得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逻辑上,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从想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输出,而不是从教材、教法中输出。每节课或每个主题的预期结果,应当成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最开始思考的重点。逆向教学设计就是以终为始,从预期的结果出发进行教学体验或活动设计。在基于UbD 理论的教学设计“目标-评价-活动”三个阶段中[6,7],教学评价优先于教学活动,这样的设计顺序,能防止教师照搬教材教法,进行“灌输式”教学,有效地驱动教师去关注预期结果,设计更具有操作性的表现性评价,实现教学评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