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凌林
差异性教学是指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立足学生在学习能力、语言能力、学习兴趣、文化意识以及思维品质五个方面的差异,通过设计分层教学目标,统整教学内容,设计分层教学活动,全方位、多维度地实施教学,引导学生在丰富有趣的语言学习体验中获得个性化、独特性的素养发展。
在小学英语差异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课前有效观察,通过精心设计单元预学任务单,对学生的单元语言学习水平进行摸排调查,全方位、多维度地了解学生基于单元主题的语言知识储备情况,了解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引导学生在完成预学任务单的过程中激活已有的语言知识储备。
在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 中的Story time 教学中,本单元的主要话题为“谈论身边的动物朋友”,教师通过纵向整合后发现,在四年级教材中学过关于动物类单词以及描述身体部位特征的词汇,因此设计了以下预学任务单:①你知道哪些动物朋友的名称?请用英文写下来;②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男娃娃和女娃娃吗?我们是怎么用语言描述它们的身体特征的呢?请你用两种不同的形式尝试描述;③你还知道哪些不同类型的动物?请你上网搜集资料,将其画下来,并写出它们的英文名称。
根据学生完成的预学任务单情况,教师对全班学生的语言认知情况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层:A 类学生,他们具有丰富扎实的语言基础,对语言学习的热情浓厚,而且善于用语言尝试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B 类学生,他们稍微缺乏对语言的创造迁移能力,聪明,但在语言学习中缺乏仔细耐心、刻苦钻研的精神;C 类学生,他们的英语水平较差,在英语学习中存在听、说、读、写等基础问题,从而导致对语言学习缺乏一定的兴趣,上课的积极性不高。教师通过设计预学任务单,将学生精准分层,其目的不是为学生贴上“标签”,而是在对学生有了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掌握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特点和个性,有效地制订差异化教学目标,设计差异化教学活动,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促使学生从共性向个性纵深发展。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制订差异化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在教学评一体化中实现语言素养的提升。由于学生群体在学习兴趣、语言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应基于这种差异,制订分层式的教学目标,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单元阅读教学中获得语言素养的提升,满足其在语言学习上的不同需求。因此,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语言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学习能力后,结合Story time 这一课时,制订了分层次、有弹性、综合性的差异性教学目标。
【C 类基础性教学目标】
①能够听懂文本语篇的动物介绍,根据文本语篇说一说不同教材人物的动物朋友名称;②能尝试运用“This is my animal friend.It has...”介绍教材人物中的动物朋友特征。
【B 类能力性教学目标】
①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中有逻辑地从整体到局部介绍教材人物的动物朋友特征;②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语言,有逻辑地介绍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朋友;③能够运用自身的知识经验,了解更多关于动物朋友的特征。
【A 类拓展性教学目标】
①能结合自身的知识经验,说一说其他动物不同的特征;②能够模仿课文中的动物介绍,创造性地介绍生活中的不同动物,丰富表达的内容。
这三类分层教学目标都充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非常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在深刻丰富的融合阅读体验中深化语言思维,内化语言知识,在多元化表达的过程中“跳一跳”,实现语言学习“i+1”的发展和提升。例如,同样是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于C 类学生,教师只要求他们根据黑板上所呈现的思维导图介绍不同类型的动物朋友;对于B 类学生,教师则要求他们有逻辑性地介绍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朋友;对于A 类学生,教师则要求他们能够模仿并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语言,从多方面介绍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朋友。这让语言认知水平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个性化的发展空间,促使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主题情境的有效创设是开启小学英语差异性教学的关键。在课堂伊始,教师首先设计了“Enjoy and sing together”的活动,引领学生在英文歌曲的共唱中引出本课主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提问“What’s the song about?”“What can you see in the song?”,激发C 类学生的表达欲望,C 类学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Animals,在比较简单的话题互动中获得语言自信。接着,教师通过趣味性的游戏导入环节“Guess and say”,鼓励B 类和C 类学生在积极猜测中巩固已经学过的身体部位类单词,让学生通过提问“Is it a/an...?”初步感知不同类型的动物名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参与游戏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巡视,通过整体观察了解学生原有语言知识的基础情况,为后续教学活动的灵活调整做好准备。最后,教师通过出示Story time中第一幅插图,提问学生“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引导学生展开对课文内容的积极预测,激活学生后续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中,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教师要做好一定的阅读引导工作。
基于此,教师设计了“Picture touring”的活动,提问学生“What animals do they have?”,引导不同语言层次的学生在快速略读中获取关于文本语篇的主要信息。为了促进C 类学生的语言表达,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个简单的语言支架———“...has...”,引导全体学生在完成教材人物和动物图片的匹配后进行语言的输出和表达。在这一环节,由于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贴近学生语言认知的最近发展区,B 类和C 类学生比较有真实表达的欲望,他们会得出“Nancy has two fish.”“Mike has a dog.”“Liu Tao has a rabbit.”“Su Hai has a rabbit.”的结论,在语篇中初步感知have 和has的用法。随后,教师对“Nancy’s fish”这一部分进行深层解读,设计了以下层次渐进的问题链条“①What aspects is Nancy talking about?②What body parts is it mentioned?”,引导学生在自主精读中厘清文本脉络。其中,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具有概括性,比较适合A 类和B 类学生,能够激发他们的逻辑性思维,提升他们的总结概括能力。因此,在这一提问环节,A 类和B 类很多学生在总结和概括中自主建构文本语篇的语言支架。第二个问题比较适合B 类和C 类学生,能引导他们快速准确地获取文本关键信息。所以,在这一环节,B 类和C 类学生能够准确地在文本语篇中获取关于“Nancy’s fish”的身体部分信息。
为了尊重学习个体之间的差异,教师可以采取同组异质的形式,即采用六人一小组阅读圈的方式展开深层探究。基于每个学生之间的语言差异,教师设置了以下阅读圈角色:①部分梳理者:三位学生分别从Colour,Body parts,Abilities 三个方面获取“Mike’s dog”“Liu Tao’s rabbit”“Su Hai’s fish”的关键信息;②导图记录者:一位学生负责不同动物思维导图的画图和记录;③动物描述者:一位学生负责口头描述;④阅读组长:一位学生负责统筹管理,审核阅读圈内成员的阅读成果。教师通过阅读圈活动的有效设计,将A 类、B 类、C 类学生进行同组异质式的分配,让每位学生都能在阅读圈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在语言的交流互动中厘清文本脉络,实现共性中的个性语言发展。随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层地探究文本语篇中的关键内容,教师可以设计“Talk about animals”的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在小组互动交流中表达不同动物的特征。其中,C 类学生如果不能灵活地用语言概括不同动物的特征,就可以通过朗读文本语篇的方式说一说课文中不同人物的动物朋友;B类学生如果不能流利自如地用语言描述不同动物的特征,就可以有效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说一说不同类型的动物朋友;而A 类学生的语言基础较为扎实,他们的思维更为灵活,因此可以根据黑板上呈现的动物图,在小组内进行阐述。
接着,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层地了解不同的动物朋友,教师可以设计“Is that true?”的问答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关于动物的头脑风暴,在积极问答中促使学生理解更多关于动物的知识。在这一环节,教师设计的活动如下:①Baby dogs are called puppies. Baby rabbits are called bunnies. ②Carrots are rabbits’best food. ③Rabbits’teeth never stop growing. ④Dogs are the most popular pets in the world. ⑤The biggest parrot can be 110cm.The smallest is 8cm.教师通过设计这样的头脑风暴活动,融合丰富的视听资源,鼓励全体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关于动物不同方面的知识内容。
最后,教师通过层层追问的形式,提问学生“What do you know about animals?”,鼓励不同语言层次的学生展开创造性的语言表达。其中,A 类学生的语言积累较为丰富,他们会从Personalities 这一方面展开描述,B 类学生则会从Living places,Food 等方面展开描述,C 类学生则会运用课堂中所学的语言知识,对动物进行总体的概括描述。这样开放性的教学活动能给予每个学生锻炼表达的机会,促使学生在思考中提升语言能力。
为了提升小学英语差异性教学的效果,教师应针对不同语言层次的学生展开丰富多元的课堂评价,促使学生在评价中及时反思和总结自身的语言学习情况。例如,对A 类学生,教师可以采取竞争性评价,鼓励学生在抢答、抢思的过程中不断拓宽自身的语言能力、文化视野,不断内化思维品质;对B 类学生则采取积极性评价,在肯定中鼓励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对C 类学生主要采取鼓励性评价,积极肯定他们在语言学习中每一次积极主动的表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差异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在自主探究、合作阅读中转变学习策略,促进学生在反思中成长,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本单元Story time 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以下差异作业。
【C 类学生———语言基础作业】
①能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谈论教材人物中不同的动物朋友;②能选择课文中一个动物,画一画它,用学到的语言写一写。
【B 类学生——能力探究作业】
①在你的生活中有印象深刻的动物吗?请你画下来,并用生动的语言写下来;②和同桌介绍一下你印象深刻的动物朋友。
【A 类学生——主题拓展作业】
动物的不同身体部位具有不同的特征,请阅读绘本Magic Tails,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绘本故事中不同动物尾巴的价值功能,并和同学说一说。
在小学英语差异性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单元主题,依循不同学生在语言学习方面的特点,深层解读文本语篇,以教材为原点,以学生为主体,制订差异性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丰富多元的差异性教学活动,促使不同学生在贴近自身最近发展区的阅读中习得语言能力,内化思维品质,拓宽文化视野,提升学习能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