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晓元、谭永铨
国际魔术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Magic Societies,简称FISM),于1948 年在瑞士洛桑成立,是世界上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魔术组织,现拥有50 个国家和地区的110 个魔术成员组织,拥有超过8 万名魔术师。其宗旨是搭建、引领和团结全世界的魔术社团组织,促进魔术艺术的繁荣发展;保护和传承魔术知识;维护魔术师权益;举办“世界魔术大会”等魔术活动。“世界魔术大会”包括国际魔术联盟会员代表大会、国际魔术联盟世界魔术冠军大赛(FISM WCM)、国际魔术道具展、大师班讲座、论坛及魔术专场汇演等,每届均有来自世界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00 多名魔术师、魔术道具展商和魔术爱好者参加。由于其参会人员广泛、比赛门类齐全、参赛节目繁多且水平高超,被业内人士誉为“世界魔术界的奥林匹克”。
19 世纪初,随着一些国家工业化的蓬勃发展,国际化发展趋势得以呈现。从1851 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到1893 年美国芝加哥举办世界博览会,再到1896 年希腊雅典举办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国际化发展趋势、国际间的相互交流逐步得到推动。而魔术界也因世界各国魔术师间的交流愈加频繁,催生出了魔术界专属期刊,包括1895 年德国的《魔盗世界》、1900 年英国的《魔术》及1902 年法国的《幻术师》等,报道魔术界的相关活动消息。
1902 年5 月,第一个现代魔术师社团组织“美国魔术师协会”(Society of American Magicians简称SAM)正式成立。接下来的10 年中,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奥地利、巴西、德国和葡萄牙等国家也相继出现了类似的魔术社团。这些魔术社团定期举办活动,通常每月一次。不久后大多数团体开始举办更大规模的年度魔术活动,活动时间2 至3 天。随着科技进步,交通更加便利,魔术社团之间的关系也愈加密切,正当人们着手构建国际间魔术社团联盟组织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使这一努力付之东流。
战争结束后,大多数国家都致力于战后重建和解决内部问题,欧洲魔术界的交流一度中断。但北美洲并未在战争中受到太多影响。1922 年,一个新的魔术组织“国际魔术师协会”(International Brotherhood of Magicians,简称IBM)在美国诞生了,协会在1926 年举办了第一次年会,到会人数超过150 人,第二年举办的大会则吸引了约400 人。
举办魔术大会的想法在其他地区很快流行起来,1928 年,“美国魔术师协会”在纽约举办了第一次魔术大会。两年后,“新西兰魔术师协会”紧随其后,接着是1931 年“加拿大魔术师协会”,美国“国际魔术师协会”的英国分会以及德国“魔术圈”等都纷纷举办年度大会。在当时,许多年会都会打上“国际”的标签,但都只是来自多个国家的个别魔术师或者魔术社团部分代表参会,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世界性的魔术组织。
自1935 年,欧洲的魔术协会联系愈加紧密,组建一个庞大的国际魔术联盟的意愿愈加强烈。1937 年9 月10 日,法国魔术师工会联合会(Association of Syndicale des Artistes Prestidigitateurs) 副主席琼烈斯·多泰尔(Dr.Jules Dhotel)在年会上提出一个大胆但极具远见的建议,希望于1939 年秋季在巴黎举办一次世界级的国际魔术大会,此后每年在不同的国家举行。尽管当时国际局势动荡,但这一想法依然为大部分业内人士认可。1938 年,法国魔术师工会联合会正式宣布将于1939 年10月7 日在巴黎召开“世界魔术大会”。大会包括一场仅面向魔术师的舞台表演、一场公开演出、一场内部宴会及魔术经销商展览、魔术比赛等活动,大会手册将使用英、法、德三种语言印制,组委会还与几家铁路公司签订协议,为大会参会者提供折扣车票等。但是1939 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举办世界魔术大会的工作再一次戛然停止。
1946 年8 月,亨克·维尔梅登 (Henk Vermeyden)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了一次国际性魔术师大会,有来自欧洲各地的300 多名魔术师参加。大会活动有讲座、魔术书籍和道具器材展览、阿姆斯特丹城市之旅、公开专场表演。大会还举行了有20 名魔术师参加的比赛,比赛不分类别。在大会上,琼烈斯·多泰尔再次宣布,将于第二年在巴黎举办另一国际性魔术大会。
1947 年9 月,国际魔术师大会(Congress Magique International)如期在巴黎召开,来自18 个国家的近500 名魔术师及魔术爱好者参加了大会,其中70 位魔术师参赛,比赛设立了不同类别,并增设总冠军(Grand Prix)。大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魔术组织代表进行了充分沟通,提出为进一步促进交流,需组建一个范围更广泛的国际组织,此组织暂定名为“国际魔术联盟”(FISM),以魔术社团组织为成员,不设个人会员,每年定期举办世界魔术大会(World Magic Congress),魔术大会主办权由联盟成员社团争办,大会期间举办“世界魔术冠军大赛”,并积极邀请世界各国魔术社团组织参加。1948 年9 月2 日,世界魔术大会在瑞士洛桑举办,来自13 个国家的28 个魔术社团代表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制定了FISM 的组织章程。琼烈斯·多泰尔被选为临时主席,亨克·维尔梅登任秘书长,其他骨干人员包括英国的弗朗西斯·怀特(Francis White)和威廉·斯特克兰(William Stickland)、比利时的路易斯·图默斯(Louis Tummers)、丹麦的弗里茨·奥莱(Fritz Olai)及美国“国际魔术师协会”的代表伦·克拉克(Ren Clark)与“美国魔术师协会”的代表阿诺德·福斯特(Arnold Furst)。
此后,“国际魔术联盟”年会继续在欧洲各国举行,直至1952 年的“国际魔术联盟”成员代表会议,决定把世界魔术大会及世界魔术冠军大赛由每年一届改为每三年一届。但世界魔术大会仍由欧洲各国轮流举办,直至1994 年才走出欧洲,来到亚洲的日本举办,且2009 年在中国北京、2018 年在韩国釜山及2022 年在加拿大魁北克先后举办。
国际魔术联盟是由世界各国魔术组织自发组成的国际团体,权力机关是会员代表大会,创会以来均由举办世界魔术大会的社团组织代表出任大会会长,主理大会及赛事事务。国际魔术联盟内部一般事务则由一位被选出的秘书长主理,历史上产生的秘书长共有3 位,包括首任的亨克·维尔梅登(任期1948—1971年)、莫里斯·皮埃尔(Maurice Pierre,任期1971—2000 年)、埃瑞克·埃斯温(Eric Eswin,任期2000—2006 年)。
2003 年,荷兰海牙大会作出决议,对国际魔术联盟进行组织架构改革,2006 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大会选出了国际魔术联盟国际主席团,并确立了世界各大洲际分部的基本概念,首任国际主席是荷兰的埃瑞克·埃斯温。世界魔术冠军大赛、国际魔术联盟会员代表大会及一般内部管理事务均由主席团主理。三年一届的世界魔术大会则由主办社团组织成立的组委会主理。
主席团由1 名国际主席和2 名国际副主席构成,其中1 名国际副主席负责管理财务事宜。主席团代表国际魔术联盟处理一切对外关系;审议各大洲分部的《实施细则》;向会员代表大会提出未来发展建议、执行代表大会的决议、筹备会员代表大会等。主席团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其成员任期为6 年,可连任,连任任期为3 年,国际主席只能连任1 次。
主席团下设执委会,由各大洲分部主席组成,其中包括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分部。各大洲分部由其地区选出的内部委员会根据各自的《实施细则》进行管理,由大洲分部主席主持工作,并对国际魔术联盟国际主席团负责。各大洲分部与国际魔术联盟秉承共同的宗旨和目标,至少每3 年举办一次洲际魔术冠军大赛,如FISM 亚洲魔术冠军大赛、FISM 欧洲魔术冠军大赛、FISM 拉丁美洲魔术冠军大赛、FISM 北美洲魔术冠军大赛和FISM 大洋洲魔术冠军大赛,洲际赛事细则与世界魔术冠军大赛的赛事基本相同,各洲际冠军大赛的获胜选手获得参加“世界魔术冠军大赛”的资格。
国际魔术联盟所有成员组织归所属各大洲分部管理,会员代表大会每3 年在世界魔术大会期间召开,其间投票选举新一届主席团成员、修改《章程》及《比赛规则和程序》、审核下一阶段财务账目和预算、表决下一届世界魔术大会举办地等。
“世界魔术冠军大赛”举办之初,组别分类并没有如今这么多,仅有舞台类的手彩魔术、一般类的综合魔术和魔术发明三个类别,由于表演技法雷同,一直为人们所诟病。1949 年第二届世界魔术冠军大赛增设新的类别——微型魔术,1951 年第四届大赛增设心灵魔术,1952年第五届大赛增设大型幻术魔术。因为一直以来赛事的主理权都掌握在举办大会的主办组织手中,所以每届赛事的项目都稍有不同。直至2006 年国际魔术联盟的架构改革,赛事由联盟国际主席团统一主理,将组别分类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分为舞台魔术和近景魔术两大组别,其中舞台魔术包括手彩魔术、一般综合魔术、大型幻术、喜剧魔术、心灵魔术五项,近景魔术包括牌类魔术、微型魔术和厅堂魔术三项。魔术发明奖改为特殊荣誉奖,不作为单独项目。为鼓励原创,赛事从所有参赛作品中评出舞台魔术及近景魔术各一个作品授予“最佳原创舞台魔术节目奖”和“最佳原创近景魔术节目奖”,该荣誉堪与总冠军比肩。为鼓励魔术理论研究,自2009 年北京世界魔术大会起,增加了由独立评审团评定的特别奖,包括创意及艺术远见(Creative &Artistic Vision)、历史研究成就(History Research Scholarship)、理论及哲学研究(Theory &Philosophy)等。
舞台魔术是指在剧院舞台上表演的魔术,它的五个项目分别是:手彩魔术,即完全或大部分依靠手部技巧进行的舞台魔术节目;一般综合魔术,即综合使用不同表演手段、道具及魔术技巧表演的舞台魔术节目;大型幻术,即使用大型道具及剧院设置进行较大规模的魔术表演节目;喜剧魔术,即内容以滑稽喜剧元素为主的舞台魔术节目;心灵魔术,即此类魔术突出展现特殊或超自然的精神力量,如心灵感应、预言术、超级记忆等。
近景魔术是指近距离为一小部分观众表演的魔术节目,赛事会使用大屏幕或投影辅助远距离的观众观赏,它的三个项目分别是:纸牌魔术,即仅用纸牌进行表演的节目;微型魔术,即使用道具及技巧的近距离的魔术表演,与舞台综合魔术项目特点相似;厅堂魔术,即表演规模介于近景和舞台魔术之间,是为中等大小房间里的观众表演的魔术。
大赛评审团由国际主席团组成,自2015 年德国大赛开始确立国际魔术联盟官方国际评委库,每届赛事均从中挑选评委组建评审团。评委秉承公平、公正原则,主要针对六个表演元素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包括神奇氛围、流程艺术编创、原创性、魔术技巧掌控、表演呈现及娱乐性。每个项目设置冠、亚、季军,以达到特定分数作为评奖标准,80 分以上为冠军水平,70 分以上为亚军水平,60 分以上为季军水平。此后,各项目冠军再展演一场,评出舞台魔术和近景魔术各自组别的总冠军,授予“世界舞台魔术总冠军”和“世界近景魔术总冠军”。
中国杂技家协会所属的魔术艺术委员会(China Magic Art Society)于2000 年加入国际魔术联盟。通过该组织,中国杂协同世界各国及地区的魔术组织密切交流,在促进中国魔术艺术发展、提高中国魔术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9 年,文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杂协等单位承办的第24 届世界魔术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共有来自世界66 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 多名魔术师、魔术道具展销商及魔术爱好者参会,中国杂协以大会为契机,挖掘、培养了一大批魔术艺术人才,对中国魔术队伍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自从加入国际魔术联盟后,中国杂协积极选派优秀魔术节目参加世界魔术冠军大赛,屡获佳绩。在2006 年瑞典斯德哥尔摩举办的第23 届大赛中,戴滨淳荣获舞台手彩组冠军;在2009 年中国北京举办的第24 届大赛中,马妍妍获得舞台一般综合组亚军、“魔幻天空组合”荣获舞台大型幻术组亚军;在2018 年韩国釜山举办的第27 届大赛中,张昱荣获近景纸牌组冠军;在2022 年加拿大魁北克举办的第28 届大赛中,丁洋荣获舞台一般综合组亚军、朱明珠获得该组季军。尤为珍贵的是,丁洋所获得的“舞台魔术最佳原创节目奖”和朱明珠所获得的“舞台魔术节目发明奖”是中国选手首次在该赛事获得的奖项,不仅展示了我国魔术近年来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也实现了中国魔术在此赛事中的历史性突破。
此外,在2012 年英国布莱克浦的第25 届大赛、2015 年意大利里米尼第的第26 届大赛及2018 年韩国釜山的第27 届大赛中,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选手在近景微型魔术、厅堂魔术、纸牌魔术都有获得冠、亚、季军甚至世界近景魔术总冠军的上佳表现。
我国魔术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000 多年的历史,是世界魔术发源地之一。我国古代将魔术称为“幻术”。中国幻术重视高难技巧和表演艺术的提炼及综合艺术手段的运用,平中出奇、贴近生活,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我国魔术如何深挖传统、放眼未来,完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作出国内叫好、国外称赞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魔术艺术作品,一直是我国魔术工作者努力的方向。我国魔术工作者也要充分利用国际魔术联盟资源,才为我所用、智为我所谋、业为我所兴,为中国魔术艺术的发展缔造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