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刚
(作者单位:泰笛(上海)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新时期,企业呈现出较以往更为迅猛的发展势头,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企业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且相关问题长期存在,难以抓住快速发展的机遇。由此可见,围绕企业融资贷款展开讨论很有必要,有助于解决融资贷款难题,加快企业自身发展速度,有关人员应对此给予重视。
根据资金来源可以将企业融资方式划分为外源、内源融资两类。外源融资指的是企业凭借外界资金达到融资的目的,可以细分为直接、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强调企业经由债券、股票或其他常规金融工具获取自身运行所需资金。间接融资则需要企业借助金融机构之手获取相应的资金[1]。内源融资的特点是企业通过内部集资、留存盈余或是固资变现的方式融资。
1.外源融资
直接融资层面,多数企业均不会选择借助债券或股票进行外源融资,原因可以被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企业规模相对有限,不具备发行债券或是股票的条件;二是企业融资次数多但金额较小,通过发行债券或是股票的方式融资极易出现财务成本控制难度增加的问题。间接融资层面,受债券、股票融资限制,大部分企业仍将银行贷款作为首选。近几年,出于降低企业融资难度的考虑,各地政府陆续颁布多项与企业融资有关的政策。据统计,2011 年至今,本外币企业、信用社以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均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这也从侧面说明银行贷款始终处于重要地位,但企业通过该方式获得资金的成功率相对较低,这一点需要引起特别重视[2]。
2.内源融资
有研究指出,发达国家约有50%的企业选择内源融资,如英国、美国企业选择内源融资占比可达80%。国内企业同样更倾向于通过内源融资方式获取资金,但融资金额占比仅为总金额的16%~17%。若不尽快解决内源融资占比偏低的问题,会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大幅度提高,而随着债务负担加剧,企业应对外界风险的能力也会受到影响,不利于企业长久稳定发展[3]。
从政府部门视角分析,导致企业融资难度大的原因之一是缺乏相应的扶持政策。虽然政府已颁布多项与企业税收相关的政策,但仍然无法彻底解决企业税负方面的问题。从金融机构的视角来看,多数银行出于规避风险考虑,更倾向于为重点项目或是地区提供资金支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贷款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使得企业难以通过银行获得自身所需资金。从企业自身角度看,银行贷款存在企业性质偏好,国有性质及国有背景企业、上市公司等相对更容易获得银行授信并获得足额贷款,而一般民营企业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经济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及互联网基因类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较高。
除此之外,以下因素也是导致企业贷款融资困难的外部因素:第一,与融资相关的法律条款有待完善。政府部门在现有法律体系下对民间集资、借贷及其他常见融资行为难以展开全方位监管。另外,一些法律条款不完善,还会提高金融机构维权难度,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往往要花费大量精力与时间对企业贷款资质进行审核,并处理企业坏账,增加了时间成本。第二,企业的信保体系不够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政府部门难以做到全方位监管担保机构。既有政府担保机构多凭借财政预算维持正常运行,虽然具有收费低等优点,但也存在工作模式固定、风险控制能力不足等问题。二是现有评价机构的专业性有待提升。民营机构难以得到银行的认可,为规避潜在风险,多数民营机构会选择调整担保费用,融资贷款需求就难以得到充分满足。
从企业层面看,导致融资成功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资金不足。可供企业使用的资金往往包括银行贷款、合伙人或股东借款、固资折旧等。创办初期,多数企业所投入资金相对有限,导致可供使用的资金无法达到企业日常运行需求。二是信用缺失。现阶段,仍有少数企业对经营困难持逃避态度,未能将工作重心放在提高诚信度与开拓市场方面,甚至选择通过压贷的方式缓解自身发展面临的困境。上述做法会使企业形象受损,影响日后融资工作的开展。三是财务制度有待完善,企业既有财务管理制度普遍存在明显漏洞,难以保证自身所提供财务报表、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这也是导致企业发展受阻的主要因素。
研究发现,国内企业普遍对商业银行贷款具有依赖性,考虑到企业、银行在信息方面具有不确定性,要想解决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当务之急便是消除信息孤岛。建议行业相关人员分别从政府、市场和企业自身角度思考问题,并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降低企业融资难度。
1.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应颁布融资利好政策,并督促各方面人员对所颁布政策进行全面落实。例如,加大对新经济业态、新商业模式等新经济的金融扶持力度,引导银行放宽对新经济类型企业授信贷款金融指标的要求,特别是增加纯信用非抵押类贷款服务,以便更贴合轻资产运营模式企业贷款申请的要求。为实现上述目标,增加对企业贷款的扶持,商业银行方面应简化企业贷款流程,继续缩短贷款审批工作时间,确保企业能够及时获得资金,进而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2.完善市场金融体系
国家应建立多层次、多维度银行授信贷款标准体系,如国有银行、商业银行、城商行、中外合资银行及互联网小微贷款平台等不同授信主体,贷款标准和口径针对不同企业进行针对性金融扶持。在此过程中,有两项工作需要引起重视:一是工作人员应利用信息技术审核企业资料,确定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名单,为其提供相应的贷款,由此降低企业融资贷款风险,为贷后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支持[4];二是在完善既有金融体系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咨询工作质量,及时解决企业融资期间所遇到的问题,帮助企业尽快获取相应的资金,避免企业由于缺少资金而陷入发展困境。
1.优化管理结构
研究指出,企业治理结构会直接影响企业运行情况,只有拥有规范且可靠的管理结构,企业才能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同时,在企业融资过程中,引入顶尖投资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增强股东背书能力。由此可见,企业要想通过融资的方式快速获得资金,关键要对管理结构进行优化,放弃以往所采取的家族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转而引入更加先进的现代化管理体系,积极引入职业经理人,由此实现优化管理结构的目标。
2.增强融资能力
降低企业融资难度的关键在于增强企业融资能力。研究发现,企业融资渠道主要分为外源融资、内源融资两类。内源融资具有成本可控、限制条件少的优点;外源融资则以银行贷款、股权融资为主,存在渠道固定、融资难度大的不足。鉴于此,企业应对内源融资的价值引起重视,不断增强自身在内源融资方面所具有的能力,为稳定、健康发展奠基。考虑到内源融资性质较为特殊,企业为增强融资能力,需要规范以下方面工作:首先是调整既有折旧制度和财务制度,严格控制企业支出,核心是加快企业各项业务的发展,尤其是管理好企业经营现金流。其次是建立与企业情况相符的融资结构,降低自身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所形成的依赖性,按照上市公司标准设置股权架构,增强股权融资能力。
3.重视信用建设
诚信是企业稳定发展的根本,诚信缺失是导致企业难以快速通过融资获取资金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企业信用、口碑不理想,违约和拖欠的情况屡禁不止。另外,还有一部分企业未能做到按照合同规定使用银行贷款,而是根据自身需求随意更改资金的使用计划,致使银行承受不必要风险,久而久之,银行形成了惜贷和慎贷的观念,使得同类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要想解决该问题,企业管理人员应重视信用体系的建设工作,多管齐下,帮助企业打造良好形象。其一,以既有管理制度为基础,结合现行法律规定,对制度细节进行调整,不断加大财务管理力度,将财务造假的概率降至最低;其二,引导各部门人员树立诚信意识,确保各部门人员能够在诚信原则驱使下有序开展各项工作,降低企业贷款融资被拒绝频次,促使企业所具有的信用等级快速提升;其三,继续提高信用建设站位,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通过调整信用等级的方式为企业快速便捷融资奠定坚实基础。
4.完善财政制度
现阶段,企业内部常见问题主要有信息不透明、财务管理制度不合理等,以上问题极易使银行、企业之间形成信息孤岛,并影响企业的间接融资成功率。企业要想规避该风险,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完善既有财政制度,确保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系统科学,企业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具有参考价值。通常完善财政制度的措施如下:一是有关部门针对企业所具有的共性特征颁布相应的规章制度,大力审核企业财务情况,若发现企业存在财务造假的情况,则应依法进行惩处;二是转变管理观念,将经营权、所有权完全分离[5];三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建立相应的共享机制,以最大限度提升监管效率,同时控制监督管理成本。除此之外,还应做好人才培训工作,根据会计人员日常工作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应培训活动,为会计人员提供接触、掌握先进工作理念与方法的渠道,促使会计人员尽快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与财务责任意识。以上措施落实后,能够帮助企业尽快获得银行的信任,有效消除信息孤岛,使企业融资能力显著提升。
5.增加融资途径
新时期,企业融资途径仍以银行融资、股权融资为主,因此存在融资方式固定、途径单一的问题。为规避由此引发的风险,建议增加融资途径,在优化融资结构的基础上继续拓展融资范畴,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首先,企业应将目光聚焦在贴现、承兑汇票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基于贴现、承兑汇票业务的开展,提升企业信用等级。其次,企业应该与上下游重大客户、供应商进行战略合作,使业务和资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既缓解资金压力,又促进业务稳定发展。再次,若企业持有高收益、高风险的项目或技术,则可以将重心向风险投资倾斜,借助风险投资,达到融资、投资共赢的目的。最后,企业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利用股权质押、与合作企业互相参股等多种形式筹集贷款资金。
6.改善银企关系
现阶段,多数企业均需要通过银行获取所需资金,但由于银行、企业是两个独立存在的经济主体,因此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难以避免。要想避免企业陷入融资困境,就应对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加以解决。例如,将采集企业信息、评定信用等级的工作交由权威部门负责,由该部门为企业提供申请贷款所需的各项材料;还可以借助行业协会之手,降低企业获取自身所需融资信息的难度。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融资的主体仍是商业银行,为提高融资成功率,企业应善于改善银企关系,主动与银行合作,以科学、可靠的银企关系为依托,为实现诚信贷款目标奠基。在改善银企关系方面,企业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企业应加大诚信建设力度,按时支付货款,如实告知贷款银行自身财务情况,如期偿还贷款并做到依法纳税;其二,企业应向银行提供获取贷款所需财务报表及各项数据,主动接受有关部门审查,积极和银行进行沟通,为银行人员全方位了解企业财务状况提供便利,由此获得银行信任,避免因融资困难陷入经营困境。
解决企业融资困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行;另一方面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为确保融资难题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建议相关人员准确掌握问题成因,并制定出针对性解决方案,遏制问题的出现。在此过程中,政府也应发挥有效作用,通过建立科学运行体系、打造良好外界环境,为企业融资能力提升奠定基础;企业自身方面也需要主动与金融机构达成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