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业技术创新助力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2024-01-11 03:29:52朱乾
唯实 2023年11期
关键词:江苏科技企业

朱乾

企业技术创新是产业科技创新的主要内容。2023年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要求“江苏要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在新形势下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对接的重大意义,为江苏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明确了重大使命,指明了战略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作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江苏广大企业理应在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新征程上进一步发挥主体作用。

全面领会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大格局大内涵,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的要义理解

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就是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最关键的标志是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无论是从一个国家还是一个省来说,虽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产业体系的所有领域和所有环节都取得控制地位,但在有基础有优势的重点领域和战略必争领域,必须聚焦关键产品、基础原材料、核心零部件(元器件)、重点软件以及制造工艺等,攻克和掌握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在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形成较强的主导权和控制力,在产业国际竞争中形成“我离不开你、但你也离不开我”的格局,进而才能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

二是产业链安全高效。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最核心的要求是产业链安全高效。当前,产业竞争已经从单个企业的竞争转向产业链、产业体系、产业生态的竞争。加速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切实提高产业链安全和效能水平,方能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产业链安全,就是要通过科技创新,全力保持产业链完整性、供应链多元化,确保在面临突发事件时供应链不受冲击或受冲击较小;产业链高效,就是要通过新技术与生产组织方式的深度融合,形成敏捷化、柔性化、可定制的先进制造能力,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作紧密、循环畅通。

三是产业体系现代化。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最根本的目的是产业体系现代化。竞争力强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目标,竞争力体现在制造能力、品牌影响、市场占有率等多个方面,但最核心的是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就是要实现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的对接融合、协同发展,最终具化为具备强大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表现为拥有一批产业链主导能力强的世界级领军企业、知名度高的自主品牌和产品。踏上新征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科技创新做好动力引擎、当好开路先锋,增强金融、人才等高端要素保障能力,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大动力。

充分认识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的重要性必要性,进一步增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行动自觉

企业是市场主体,是产业体系的细胞单位,更是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组成基础。牢固树立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对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取得巨大进展,在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深海载人等前沿领域逐步走到国际前列,江苏涌现出南瑞、远景、亨通等一批国际知名的产业创新龙头企业。同时还应看到,大量以制造加工为主的企业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可替代性较高、市场竞争力偏弱,迫切需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速向价值链高端跃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企业技术创新具有研发周期长、风险大、市场不确定等因素,我们必须综合运用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引导广大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加快形成产学研融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技术创新新格局,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跨越从研发创新到产品化商业化的“死亡之谷”,加速推动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动选择。近年来,世界新一轮技术革命加速演进,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新兴技术加速迭代,人造太阳等颠覆性技术不断出现。同时还应看到,逆全球化思潮日益抬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内产业同样面临不少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部分行业严重依赖国外市场,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产业的安全稳定、企业的发展壮大都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企业技术创新不仅事关长远发展,更事关当前生存。我们必须抓住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会窗口”,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全力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是推进制造强省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有力支撑。多年来,江苏从乡镇企业起步,逐步发展成为全国制造业规模最大、产业门类最全、产业链配套能力最强、产业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覆盖了31个制造业大类。但站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起点上,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江苏产业规模优势正在弱化、要素低成本优势不复存在,产业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2023年,习近平总书記先后赋予江苏“四个走在前”“四个新”的重大使命,这也对江苏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江苏已进入创新引领加速、质量全面提升的新阶段,必须在保持产业规模、配套优势的基础上,主动适应变化、破除路径依赖,把发展转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牢牢坚持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切实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有力支撑制造强省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系统分析江苏企业技术创新取得的好成绩好基础,进一步提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自信决心

长期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企业技术创新,多年的持续推进,从长期看奠定了江苏产业雄厚基础和持续创新发展的潜力,从短期看则在严峻复杂形势面前促进工业经济保持了回稳向好的态势。2022年,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1.83%,连续4年位列全国第一,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涌现了一大批富有创新竞争力的优质企业。一是企业研发载体逐年增加。累计获认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2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建成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38家,各类省级企业研发机构达8200家。二是技术创新支撑更加有力。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国字号重大战略创新平台陆续落户江苏,形成“2家国家级中心、12家省级中心、23个省级培育领域”的体系架构,覆盖了超过60%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一批实验室建设加速推进。三是创新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全省制造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达4.27万家,制造业上市公司达496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8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04家,均位居全国前列。

产业科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关键技术领域,组织开展攻关突破,产业“卡点、堵点、痛点”得到有效缓解。一是技术攻关成果丰富。大力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覆盖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生物医药等方向,平均每个项目产生17件专利,电子级多晶硅材料、亿门级FPGA芯片等攻关产品实现了替代进口。二是产业基础和重大装备两端发力。加快推进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和重大技术装备突破,超大容量网络交换芯片等产品打破国外垄断,C919大型客机、“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问天”实验舱等一批大国重器上均有“江苏制造”身影,全国15%的领跑技术分布在江苏、1/5的高技术产品出口来自江苏制造。三是技术创新基础更加夯实。质量、品牌、标准等各项技术基础进一步夯实,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作用发挥明显,全国质量奖、全国质量标杆等各类荣誉再创新高,企业专利授权量占全省87%,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2倍以上。

产业融合创新生态持续优化。聚焦重点产业链工程化技术难点,“产学研用金”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产业协同创新成效明显。一是产学研用协同形成合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加速,在基础研究、协同攻关、测试验证等方面形成合力。累计重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超6000项,一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和首版次软件产品得到有效应用。二是产才融合创新持续深化。聚焦产业发展紧缺急需人才,分领域、分层次实施专题培训,每年培训产业人才超1万人次。聚焦产业“高精尖缺”方向,加强重点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攻关联合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22年江苏新增专业技术人才64.75万人。三是金融支持创新不断优化。截至2022年末,江苏制造业贷款余额3.37万亿元,占全部贷款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75个百分点,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60.66%。2023年5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又出台了《关于加强和优化科创金融供给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的意见》,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创新力度,助力产业发展。

准确把握当前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激发率先取得科技创新新突破的干劲动力

江苏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总量规模大、产业门类全、优质企业多、智造水平高、创新基础好,在这样的基础上,江苏企业技术创新理所应当要走在前列,挑起更重的担子,展现更大的作为。

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创新发展的新要求。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江苏提出“四个走在前”重大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了“四新”要求,要求江苏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全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刻领会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更大力度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建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准确把握省委、省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新部署。202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围绕加快建设制造强省、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做出了一系列部署,出台了《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行动方案》《江苏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行动方案》等重要文件。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是落实各项政策的重要抓手,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技术创新工作情况,我们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要求,细化推进举措,尽最大努力实现既定目标。

准确把握江苏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技术和产业加速渗透融合,为我们实现产业和技术赶超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同时,江苏产业基础能力薄弱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技术创新依旧处于攻坚克难的攀登途中,压力和挑战并存,困难和机遇交织。企业创新载体作用需进一步发挥。企业创新载体引领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还不够明显,聚焦前瞻方向和共性需求的协同创新还不够深化。核心技术攻关机制需进一步优化。“攻什么、谁来攻、怎么攻、如何用”的攻关机制有待逐步完善,重大技术难题协同攻关需要梯度化精准实施。产学研用对接需进一步聚焦。科教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还有待加强,国产化替代的创新产品试用机会少、进入市场难度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需进一步加大。技术人才素质与岗位不能完全匹配的问题依然存在,跨领域、跨行业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存在缺口。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氛围需进一步营造。对创新的保障、服务仍需强化。

更大力度谋划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新路径新举措,进一步助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建设水平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2023年以来,江苏全省系统构建了“1650”产业体系,全面优化产业发展方向。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坚决扛起“四个走在前”“四个新”光荣使命,抢抓科技引领产业变革新机遇,聚焦“1650”产业体系,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围绕“五个注重”,全力打造应用牵引、产用一体、迭代升级的企业技术创新良性循环机制,以高水平产业科技自立自强助力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建设。

注重系统布局,推进企业创新载体建设。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以群链骨干企业为根基,紧抓“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两大抓手,以链带面系统布局创新载体,统筹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链上”加快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围绕工程机械、晶硅光伏等卓越产业链和高性能膜材料等重点领域,培育争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聚焦工业软件、先进金属材料、先进节能环保装备等优势产业链,布局建设省级创新中心。“面上”加快建设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聚焦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制定突出创新导向的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评价体系,开展创新能力年度评估,发挥典型标杆示范作用,打造一批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积极争创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形成创新“雁阵”。

注重需求牵引,推进重大技术难题攻关。聚焦国家战略需要、产业基础关键环节,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组织重大技术难题协同攻关,形成一批重大自主创新产品。一是开展产业基础再造。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重点发展市场急需的基础零部件和关键材料,加快新型元器件产业化,突破石化、船舶、航空等重点行业工业软件,推广先进绿色基础制造工艺。二是开展重大技术装备攻关。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加快重大技术装备体系化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特别是在航空发动机、电力能源装备、工业母机等领域,努力突破一批标志性装备。三是开展重大技术难题协同攻关。聚焦“1650”产业体系,瞄准重点产业链短板弱项,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牵头、集聚上下游创新资源,开展产业链协同攻关,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推动形成一批具有战略意义和引领作用的重大创新产品。

注重市场导向,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面向市场需求,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加快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力度,支持创新产品首购首用。一是支持创新成果转化。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供需对接,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设立研发机构,共同开展研究开发和成果应用。二是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定期编制发布新技术新产品目录、信创产品图谱等,推动相关产品纳入江苏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帮助开拓市场。三是支持创新产品首购首用。持续用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保险补偿和首版次软件产品推广应用政策,研究探索首购首用扶持政策,组织开展具有行业带动力的示范应用项目。

注重引培结合,推进产业创新人才集聚。面向产业发展急需技术领域,加快产业科创人才引进和培育,构建支撑产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的人才体系。一方面精准引进高端人才。依托重点创新载体引进高层次人才,统筹产业和人才政策支持高精尖缺人才向高能级创新载体集聚,引领驱动行业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另一方面加快培育技能人才。面向“1650”产业体系龙头和专精特新企业,遴选和支持一批創新企业家、先进制造技术人才和先进基础工艺人才,依托重点人才计划培育产业领军人才。探索龙头企业与相关院校共建制造业卓越工程师产业学院,培养壮大卓越工程师队伍。

注重保障有力,推进创新环境持续优化。积极营造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良好氛围,着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一是强化金融支持。探索建立技术创新信贷担保、风险投资、保险补偿、研发失败风险补偿等市场化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快面向技术创新的金融产品创新,鼓励保险机构推出科技创新保险产品。二是搭建服务平台。开放共享一批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专业服务,培育一批技术专、服务优、效果好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三是优化良好环境。健全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优化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法治环境。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培育富有创新精神、科学头脑、社会责任和国际化视野的企业家队伍,倡导不惧风险、敢为善为的创新精神。

(作者系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技术创新处处长)

责任编辑:张蔚菊

猜你喜欢
江苏科技企业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数读江苏
华人时刊(2021年15期)2021-11-27 09:16:16
数独江苏
华人时刊(2020年15期)2020-12-14 08:10:32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数读江苏
华人时刊(2020年23期)2020-04-13 06:03:48
江苏
华人时刊(2019年21期)2019-05-21 03:30:34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