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伟波
(新郑市人民医院,河南 新郑 451100)
膀胱癌疾病主要与多种抑癌基因异常表达相关,目前临床对该疾病发病具体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患者接触致癌物质有关,如油漆、橡胶、联苯胺等,同时抽烟也会增加膀胱癌的发病风险[1],其临床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既往常采用的开放性手术,虽可达到一定疗效,但对机体易造成损伤,延缓机体恢复,不利于预后改善[2]。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经尿道膀胱电切术因能够对不同疾病类型,尤其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疾病实施分级治疗,疗效显著因而得到广泛应用[3-4]。鉴于目前该治疗方案针对老年膀胱癌患者的应用研究报道较少,为探明对老年膀胱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作如下研究。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88例老年膀胱癌患者,其中有21例患者为膀胱左侧壁肿瘤、19例膀胱右侧壁肿瘤、3例膀胱后壁、1例膀胱颈。择取时间: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分组依据:手术方法差异。两组患者资料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开放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具体操作:全身麻醉患者后,确定切口部位为下腹部正中,切除肿瘤,其中同观察组切除范围。
经尿道电切术治观察组,具体操作:对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麻醉后,对膀胱进行清洁,其方法为在膀胱中灌入葡萄糖灌洗液进行冲洗,在此期间应确保膀胱适当充盈。将膀胱镜植入到尿道,仔细观察肿瘤具体部位,同时对其形态与大小进行观察、记录,而且对手术范围进行有效确定。采用侧向、顺行手术方式,按照由远至近、由小到大的顺序和原则使用环形电极依次切除瘤体。切除范围包括全部肿瘤组织、肿瘤基底部2.0 cm内正常黏膜组织、周围平滑肌。电切后将相关组织取出并止血。
1.3 观察指标 (1)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2)统计发生膀胱穿孔、尿道狭窄、闭孔神经发射情况,并计算发生率;(3)复发率;(4)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患者食欲减退、骨髓抑制、肠坏死、下肢坏疽等发生情况,计算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定性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χ2进行检验。
2.1 临床指标 表2统计结果表明:术后,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少。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情况
2.2 并发症发生率 表3统计结果表明: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更低。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n(%)]
2.3 复发率 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发现,88例患者均未出现死亡。观察组随访后出现3例复发,复发率为4.55%,再次行尿道电切术治疗后逐渐康复;对照组出现12例复发,复发率为54.55%;经统计,两组患者复发率具显著性差异(χ2=29.173,P=0.012)。
2.4 不良反应发生率 表4统计结果表明: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更低。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 [n(%)]
有报道显示[5],经尿道电切术属于微创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患者术后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可加快机体恢复。与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使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术中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及出血量少的结果相符,亦对范诗秋等[3]研究报道结果予以证实。同时,在行该手术期间,主要在膀胱腔中完成手术,能够避免损伤周围组织,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同时能够预防肿瘤生长期间出现扩散,还可采取多次手术治疗[6],本研究中,观察组3例复发患者经再次行尿道电切术治疗后逐渐康复亦能说明。
本研究中老年膀胱癌患者采用经尿道电切术能显著降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1)手术至深肌层后采用气化电极对内部进行处理,通知气化电机能够起到较好的止血作用,可有效降低膀胱穿孔发生率,同时对深部组织产生破坏作用。因脂肪组织气化难度较高,很难在气化期间穿透脂肪层;(2)若患者为多发性膀胱肿瘤,需使用电切浅表肿瘤方式,再切除肌层肿瘤[7]。需检查膀胱黏膜,避免漏切;(3)在肿瘤周围如有输尿管开口,需对输尿管开口切除,使用电刀切除,避免电凝,避免输尿管开口狭窄,必要时放置双J管在输尿管内;(4)如肿瘤体积较大,且浸润较深,在对其切除时,应从一侧表面进行切除,以此缩小肿瘤体积;其电切期间切除范围与深度需有效把握,若手术操作者在切除肿瘤期间应确保有较为清晰的视野,在视野清晰时方可进行切除,膀胱穿孔可有效避免;(5)如肿瘤侵犯膀胱后壁及顶,因穿孔后易通腹腔致腹膜炎,需谨慎切除,气化肿瘤基底部至肌层后,需对创面用单凝电流多次灼烧,既可避免穿孔,又能破坏残余肿瘤组织;(6)患者应结合放化疗,同时定期检查,以此改善预后[8]。
综上所述,对老年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可显著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机体恢复,临床应用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