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昕
团子做完作业,他刚走到客厅就看见小时在看电视。
电视上正在播放第19届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评选的新闻。
团子和小时静静地看完了全过程。新闻结束后,团子感兴趣地问道:“这个奖是以一个人的名字命名的吗?”
“对啊!这是以地质科学家侯德封命名的青年科学家奖。”
“可是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能获奖呀?难道这是一个团体奖项?”
“因为这些青年各自在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的创新性的贡献,是我国青年科学工作者的优秀代表,就如科学家侯德封一样。”
“这位科学家是一位怎样的人啊?”
“我带你去看看他吧!”
新中国成立初期。侯德封和另外一个人正看着桌上的地图,一边指着地图上的地点一边讨论。
团子说:“他们在讨论什么?”
小时回答道:“他们在讨论可能有锰矿的地区。当时湘潭锰矿濒临枯竭,国家钢铁工业面临断锰危机,他们正在寻找解决办法。”
第二天,侯德封带队去寻找锰矿。他们不停地挖,挖累了就休息,换另一批人接着挖。
一位工人说:“侯队长,您休息休息吧,换我来挖。”
侯德封用手拂去了脸上流下来的汗,说:“我不累。”
小时说:“如果他们3天挖了3.6米长的探矿隧道,那么5天可以挖多长?”
团子挠了挠头,转移话题道:“大家都轮着休息,他怎么不怕累,一直挖啊挖,连水都没喝过几口。”
小时说:“他在争分夺秒,想尽快解决断锰危机。”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最终找到了裸露在地层外的浅部氧化锰矿,还在地层深部发现了原生碳酸锰矿,大家都兴奋极了。
侯德封心想:中国钢铁工业的断锰危机终于解决了。
步入中年的侯德封走上了领奖台,用双手接过了奖杯。奖杯上写着“自然科学奖”。
团子问:“小时,他这是做出了什么贡献而获得这个奖杯的啊?”
小时说:“他成功地解释了中国西部的油田成因和形成规律,为大庆油田和中国东部重要油田的发现做出了突出贡献。”
侯德封参加并领导了中国科学院西北石油地质调查工作,并在调查会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有无石油生成,不在于地层是陆相还是海相,关键是有没有合适的古气候和古构造。地层厚、有潮湿气候期,是生油层和储油层发育的基本条件……”
“作为地球化学系的学生,你们一定要打好数、理、化的坚实基础,一定要练好新兴实验技术的基本功,还要有宽广的知识面、活跃的思路以及熟练的技术。”侯德封在讲台上对台下的学生说。
团子好奇地问道:“他当老师了?”
小时解答道:“侯德封参与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系的创建工作,并担任该系的系主任。”
在侯德封的指导下,从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化学系毕业的学生们活跃于地质学界,大大提高了中國地质科学水平。
侯德封不仅为国家培养了第一批地球化学专业人才,还培养了一批批地球化学骨干。
晚风轻轻吹开了小时的日记本,只见上面写道:“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报效祖国、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