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上午,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分组审议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与会的常委会组成人员踊跃发声,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出谋划策。
大家表示,“百千万工程”是全省的“头号工程”,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的具体举措。今年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开局之年,是人大履职的关键点,省人大常委会在专题调研发现了一些问题,要以此作为今后跟踪监督的攻坚方向。推动省政府及各地既要注重“面子”,提升人居环境,推动城乡面貌同美;更要注重“里子”,加快产业发展,推动城乡产业同兴。
尽管经过了11月21日下午严肃认真的专题询问,但一些常委会组成人员探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热切心情丝毫未减。他们围绕抓好污水、垃圾处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为做好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拾遗补漏”。
“农委调研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很实在,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很大,但是在建设时没有考虑后期运营的资金需求。现在很多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都要靠投入涉农资金维持,很多设施平时都不启用,存在闲置浪费现象。”余立钢委员提出,在建设污染处理设施前,要加强统筹规划,把长期运营的保障、经费需求都考虑进去,确保污水处理等污染防治设施发挥实效。
林进雄委员在调研中发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有待优化,出现不少不符合实际的现象,他建议进一步优化农村污水就地资源利用,采用专业化、低成本、少维修的模式,实现污水就地资源化。
“我参与了环保督查,了解到基层的具体情况:前期大而统之,搞了一刀切,盲目上设施,具体堵点没打通,污水集中处理变成污水集中直排……”会上,王左丹委员除了指出污水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还不留情面地点出在督查中看到的生活垃圾处理乱象:有些地方和民营企业签订了垃圾填埋三十年的协议,但焚烧全覆盖又有硬性任务,因此矛盾无法得到解决。“顶层设计是好的,如何让每个村、每个县都达到‘一县一案’的要求?”她自问自答道:要更好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对“头号工程”进行跟踪监督,走完最后一公里。
骆招群委员指出,目前,垃圾收集的途径已经基本建立,但报告和专题询问中提到目前还有个别地市没有实行垃圾焚烧发电处理办法,如粤东西北部分市县对农村垃圾还是采用老办法进行填埋处理,这对地下水、土壤的污染持续时间长,后续再处理会消耗大量人力财力,他建议对这些地市加大支持督促力度。
张建华委员建议,要处理好当前和长期的关系,如乡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厕所改建等是属于长期的问题,在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大对人民群众文明行为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
“在‘百千万工程’中,对村容村貌的改造问题,要实事求是,不能按照‘撒胡椒面’的做法。如果一刀切,所有村庄不分实际情况,势必会造成资金的浪费。”对此,黄力委员建议,在美丽村庄建设上,必须要科学分类,适当进行区分,减少资金的浪费。林进雄委员提出,在农房风貌提升方面,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出台农村建房管理办法,加强农房建设审批与监管,优化宅基地审批流程。
产业是广东省县域经济最突出的短板,如何补齐该短板,成为常委会组成人员热烈讨论的焦点话题。
“昨天的报告及联组会议,真实反映了‘百千万工程’实施过程及存在的问题。广东解决自身发展的短板,‘百千万工程’是很好的抓手,省委书记亲自挂帅,体现了省委的决心,采取了强有力举措,取得非常不错的成效,也得到群众的拥护。”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李阳春委员认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结合报告反映的问题,他提出3条建议:对标浙江先进做法,可以附一个详细的表加以说明,这样将更加直观,更加增强说服力;福建的乡建乡创工作深入民心,该省由住房建设厅牵头,引入台湾方面的一些设计,投入千万甚至上亿元资金。千企进千镇,万企进万村,浙江方面加强工商联、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进驻县域,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这些做法取得不错成效,值得我省借鉴学习;如何有序推进产业转移,招商引资需要认真对待,可以学习借鉴周边兄弟省市在招商方面的好做法。
“统筹推进广东城乡一体化发展,瓶颈在于县域经济,这也是我们和浙江的最大差别。县域经济发展不了,镇村的建设发展就是‘无米之炊’。”叶志容委员指出,县域经济的核心就是加强平台和项目建设,建议有实质性的推进名录。
黄汉标委员建议:一方面,要加强镇域经济的发展,发挥好镇域联城带村作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海洋生态司法保护力度。我省正大力发展海洋牧场、海上风电等,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比如海域立体分层设权、海域规划运营管理、海外商船管理等,需要给予有效的司法保护和法治保障。
廖森泰委员提出4点建议:一是以汕头、湛江、韶关、梅州作为地区中心城市,做大做强,起到拉动作用。二是抓好产业园建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三是出台产业扶持方面的措施,特别是农业制造业(农产品加工)的发展方面,可以在百千万工程中单列投入。四是文旅产业投资少见效快,可以列为一个重点项目建设。林进雄委员也持有相同的看法,他提出,前几年全省建设很多现代农业产业园,要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园的成效,着力推动形成产业集群。
用地保障不足、财力保障不足、人才资源不足……这次听取“百千万工程”工作情况汇报,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会前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围绕“百千万工程”的要素保障力度不够足、政策瓶颈问题突出等问题,一些常委会组成人员频频“支招”。
王波委员表示,11月21日的专题询问提得准确到位,各职能部门回答也很有针对性。同时,他也指出不足之处:“百千万工程”很多工作都落到基层治理,但目前基层治理法治建设仍是一个薄弱环节。他提出,新修改的立法法扩大了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立法权限,可以对基层治理进行立法,为“百千万工程”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潘江委员首先对专题询问给予了肯定:此次专题询问不回避矛盾,敢于揭露问题,询问工作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省政府高度重视,组织阵容强大队伍来应询,各位厅长应询态度很诚恳,表示全部接受,认真整改。随后,他也指出了一些不足。例如,他在粤西调研时发现,每年给每个镇1000万元驻镇帮村专项资金,到了县就统筹掉了,没有落实到乡镇一级的帮扶中。驻镇帮村的工作队没有参与资金项目的使用管理,钱与事不匹配。
叶志容委员指出,今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鼓励城市退休干部返乡的规定,但是没有具体的配套政策支持。“这些深层次的改革措施要有突破,才能吸引住人才返乡。”叶志容如是说。他建议,要加快城乡双向要素联动。出台具体措施,推动人才、土地、金融等要素双向流动,做好土地、卫生、医疗等方面的保障。
“‘百千万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虽然成立了专家智库,但是相对于工作需要专家数量还是偏少。”伍庆委员说。他建议,接下来,要对专家智库进一步扩容,吸纳更多专家加入,按照县域经济产业发展、环境治理等领域进行分组,鼓励专家多出一些高水平、针对性强的意见建议,更好为“百千万工程”提供智力支撑。